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汽车热管理系统及汽车技术方案_技高网

汽车热管理系统及汽车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396537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9: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汽车热管理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热管理系统及汽车。包括压缩机、冷凝器、余热回收器和补气增焓器、底板和流道板,冷凝器、余热回收器和补气增焓器均安装于压缩机的外壳上,且补气增焓器位于冷凝器和余热回收器之间。冷凝器、余热回收器和补气增焓器均安装于底板上,流道板设置在底板上,流道板上开设有第一流道单元、第二流道单元和第三流道单元,第一流道单元的一端与压缩机的排气口连通。第二流道单元的一端与第二通孔单元连通,另一端与第一电子膨胀阀连通,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出口端与余热回收器连通。第三流道单元的一端与第三通孔单元连通,另一端与压缩机的吸气口连通。该汽车热管理系统集成度高,能够降低热损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热管理系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热管理系统及汽车


技术介绍

1、目前,随着新能源汽车的不断发展,汽车热管理系统越来越重要。汽车热管理系统在汽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能够满足电机、电池和乘员舱等部件的热管理需求。

2、在现有技术中,汽车热管理系统体积较为庞大,集成度较低,这样导致汽车热管理系统中的空隙较多,增大汽车热管理系统在汽车中的安装空间,增加成本。此外,现有技术中的汽车热管理系统各零部件的安装管路较长,这样无疑会增加汽车热管理系统的热损耗,降低换热效率,增加成本。

3、因此,亟需设计一种汽车热管理系统及汽车,来解决以上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汽车热管理系统,提高集成度,降低热损耗,提高换热效率,节约成本。

2、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汽车热管理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余热回收器和补气增焓器、底板和流道板,所述冷凝器、所述余热回收器和所述补气增焓器均安装于所述压缩机的外壳上,且所述补气增焓器位于所述冷凝器和所述余热回收器之间;

4、所述冷凝器、所述余热回收器和所述补气增焓器均安装于所述底板上,且所述底板上设置有第一通孔单元、第二通孔单元和第三通孔单元,所述第一通孔单元与所述冷凝器连通,所述第二通孔单元与所述补气增焓器连通,所述第三通孔单元与所述余热回收器连通;

5、所述流道板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所述流道板与所述底板密封连接,所述流道板上开设有第一流道单元、第二流道单元和第三流道单元,所述第一流道单元的一端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连通,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一通孔单元,所述第一通孔单元与所述第二通孔单元连通,以使制冷剂能够由所述冷凝器进入所述补气增焓器中;

6、所述第二流道单元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通孔单元连通,另一端与第一电子膨胀阀连通,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出口端与所述余热回收器连通,以使经过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节流后的制冷剂能够进入所述余热回收器中;

7、所述第三流道单元的一端与所述第三通孔单元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连通,以使经过所述余热回收器的制冷剂回流至所述压缩机中。

8、作为一种汽车热管理系统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流道单元包括第一流道a和第一流道b,所述制冷剂能够依次经过所述第一流道a、所述冷凝器、所述第一流道b后进入所述补气增焓器中。

9、作为一种汽车热管理系统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通孔单元包括第二通孔a和第二通孔b,所述第二流道单元包括第二流道a和第二流道b,所述第二通孔a与所述第二流道a连通,所述第二通孔b与所述第二流道b连通;

10、进入所述补气增焓器中的制冷剂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所述制冷剂在所述补气增焓器中的换热区域进行换热,换热后的所述制冷剂依次经过所述第二通孔a和第二流道a后进入所述压缩机的补气口;另一部分所述制冷剂依次经所述第二通孔b和所述第二流道b后进入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进行节流,节流后的所述制冷剂进入所述余热回收器中。

11、作为一种汽车热管理系统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汽车热管理系统还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设置在所述流道板上。

12、作为一种汽车热管理系统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安装板上安装有阀岛和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

13、作为一种汽车热管理系统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汽车热管理系统还包括储液干燥器,所述储液干燥器集成于所述冷凝器上,所述储液干燥器的一端与所述冷凝器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通孔单元连通,所述储液干燥器用于干燥所述制冷剂。

14、作为一种汽车热管理系统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储液干燥器包括筒体和沿所述制冷剂流动方向依次设置的过滤网、干燥剂、储液器堵头和卡簧,所述过滤网和所述干燥剂设置在所述筒体内,所述储液器堵头封堵所述筒体的端部,所述卡簧设置在所述储液器堵头上。

15、作为一种汽车热管理系统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汽车热管理系统还包括第二电子膨胀阀,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集成在所述冷凝器上,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的一端与所述储液干燥器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通孔单元连通。

16、作为一种汽车热管理系统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储液干燥器内嵌于所述冷凝器内,或,所述储液干燥器顶置于所述冷凝器上。

17、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汽车,能够节省了汽车热管理系统在汽车内的安装空间,进而使得汽车内部能够布局更多的电池,降低续航里程焦虑,节约成本。

18、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19、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汽车,所述汽车包括以上所述的汽车热管理系统。

20、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汽车热管理系统及汽车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2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汽车热管理系统,该汽车热管理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余热回收器和补气增焓器、底板和流道板,冷凝器、余热回收器和补气增焓器均安装于压缩机的外壳上,且补气增焓器位于冷凝器和余热回收器之间。冷凝器、余热回收器和补气增焓器均安装于底板上,且底板上设置有第一通孔单元、第二通孔单元和第三通孔单元,第一通孔单元与冷凝器连通,第二通孔单元与补气增焓器连通,第三通孔单元与余热回收器连通。本专利技术中的流道板设置在底板上,流道板与底板密封连接,流道板上开设有第一流道单元、第二流道单元和第三流道单元,第一流道单元的一端与压缩机的排气口连通,另一端连通第一通孔单元,第一通孔单元与第二通孔单元连通,以使制冷剂能够由冷凝器进入补气增焓器中。第二流道单元的一端与第二通孔单元连通,另一端与第一电子膨胀阀连通,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出口端与余热回收器连通,以使经过第一电子膨胀阀节流后的制冷剂能够进入余热回收器中。第三流道单元的一端与第三通孔单元连通,另一端与压缩机的吸气口连通,以使经过余热回收器的制冷剂回流至压缩机中。通过将冷凝器、补气增焓器和余热回收器均集成安装于压缩机的外壳上,从而减小该汽车热管理系统的各零部件之间的空隙,使得该汽车热管理系统结构更加简单紧凑,减小体积,提高集成度。同时,通过流道板上的第一流道单元、第二流道单元和第三流道单元的设置,能够将制冷剂直接依次引入冷凝器、补气增焓器和余热回收器中,从而无需传统技术中的连接管路的设置,减少了连接管路的布局,从而避免了制冷剂在连接管路中的热损耗,提高该汽车热管理系统的热效率,节约成本。

22、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汽车,该汽车包括上述汽车热管理系统,由于汽车热管理系统集成度高,体积小,从而节省了汽车热管理系统在汽车内的安装空间,进而使得汽车能够布局更多的电池,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降低续航里程焦虑,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汽车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1)、冷凝器(2)、余热回收器(4)和补气增焓器(3)、底板(5)和流道板(6),所述冷凝器(2)、所述余热回收器(4)和所述补气增焓器(3)均安装于所述压缩机(1)的外壳上,且所述补气增焓器(3)位于所述冷凝器(2)和所述余热回收器(4)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单元(400)包括第一流道a(4001)和第一流道b(4002),所述制冷剂能够依次经过所述第一流道a(4001)、所述冷凝器(2)、所述第一流道b(4002)后进入所述补气增焓器(3)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孔单元(200)包括第二通孔a(2001)和第二通孔b(2002),所述第二流道单元(500)包括第二流道a(5001)和第二流道b(5002),所述第二通孔a(2001)与所述第二流道a(5001)连通,所述第二通孔b(2002)与所述第二流道b(5002)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热管理系统还包括安装板(8),所述安装板(8)设置在所述流道板(6)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8)上安装有阀岛(9)和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7)。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热管理系统还包括储液干燥器(10),所述储液干燥器(10)集成于所述冷凝器(2)上,所述储液干燥器(10)的一端与所述冷凝器(2)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通孔单元(100)连通,所述储液干燥器(10)用于干燥所述制冷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干燥器(10)包括筒体和沿所述制冷剂流动方向依次设置的过滤网(11)、干燥剂(12)、储液器堵头(13)和卡簧(14),所述过滤网(11)和所述干燥剂(12)设置在所述筒体内,所述储液器堵头(13)封堵所述筒体的端部,所述卡簧(14)设置在所述储液器堵头(13)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热管理系统还包括第二电子膨胀阀(15),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15)集成在所述冷凝器(2)上,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15)的一端与所述储液干燥器(10)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通孔单元(100)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干燥器(10)内嵌于所述冷凝器(2)内,或,所述储液干燥器(10)顶置于所述冷凝器(2)上。

10.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汽车热管理系统。

...

【技术特征摘要】

1.汽车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1)、冷凝器(2)、余热回收器(4)和补气增焓器(3)、底板(5)和流道板(6),所述冷凝器(2)、所述余热回收器(4)和所述补气增焓器(3)均安装于所述压缩机(1)的外壳上,且所述补气增焓器(3)位于所述冷凝器(2)和所述余热回收器(4)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单元(400)包括第一流道a(4001)和第一流道b(4002),所述制冷剂能够依次经过所述第一流道a(4001)、所述冷凝器(2)、所述第一流道b(4002)后进入所述补气增焓器(3)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孔单元(200)包括第二通孔a(2001)和第二通孔b(2002),所述第二流道单元(500)包括第二流道a(5001)和第二流道b(5002),所述第二通孔a(2001)与所述第二流道a(5001)连通,所述第二通孔b(2002)与所述第二流道b(5002)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热管理系统还包括安装板(8),所述安装板(8)设置在所述流道板(6)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8)上安装有阀岛(9)和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伟业王斌穆景阳余兆开
申请(专利权)人:艾泰斯热系统研发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