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安全性好的船桅结构及使用方法技术_技高网

安全性好的船桅结构及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396199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9: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安全性好的船桅结构及使用方法,包括设于船甲板上的下桅杆座,设于下桅杆座上的下桅杆,设于下桅杆上端的上桅杆座,设于上桅杆座上的上桅杆,设于船甲板前部的两个定滑轮,设于所述定滑轮上的绳索;下桅杆座和上桅杆座均呈向上开口的U形,下桅杆下部通过下桅杆座转轴与下桅杆座转动连接,上桅杆下部通过上桅杆座转轴与上桅杆座转动连接,下桅杆座转轴下方的下桅杆通过下桅固定螺栓与下桅杆座固定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上桅杆受到碰撞之后,可以缓慢自适应的调整向后倾倒的角度,使上桅杆尽快的脱离障碍物,有效的缓冲并降低了碰撞力量,减少了碰撞带来的损失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桅杆,尤其是涉及一种安全性好的船桅结构及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1、在船舶航行时,由于未知因素或疏忽,船桅与桥梁或其它物品相撞后,会造成较大的损失;

2、并且为了对桅杆进行维护,桅杆需要便于放下来,但是,现有技术中,在桅杆受到碰撞或需要放倒时,都只能快速将桅杆放倒在船面上,由于桅杆倒下来时的速度和重力都较大,极易产生事故或损坏桅杆或其它物品。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是为了克服船桅与其它物品碰撞会造成较大的损失,快速放倒时,极易产生事故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安全性好的船桅结构及使用方法。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安全性好的船桅结构,包括设于船甲板上的下桅杆座,设于下桅杆座上的下桅杆,设于下桅杆上端的上桅杆座,设于上桅杆座上的上桅杆,设于船甲板前部的两个定滑轮,设于所述定滑轮上的绳索;下桅杆座和上桅杆座均呈向上开口的u形,下桅杆下部通过下桅杆座转轴与下桅杆座转动连接,上桅杆下部通过上桅杆座转轴与上桅杆座转动连接,下桅杆座转轴下方的下桅杆通过下桅固定螺栓与下桅杆座固定连接,上桅杆座转轴下方的上桅杆通过上桅固定螺栓与上桅杆座固定连接;两条绳索均与上桅杆上部连接,上桅杆前侧面上设有竖向延伸的滚轮槽,滚轮槽中设有间隔排列的若干个滚轮。

4、初始状态时,上桅杆和下桅杆均处于竖直状态,下桅杆通过下桅固定螺栓与下桅杆座固定连接;上桅杆通过上桅固定螺栓与上桅杆座固定连接;

5、船向前行驶,将当上桅杆与障碍物碰撞时,各个滚轮先与障碍物接触,工作人员将上桅固定螺栓拧松,使上桅固定螺栓位于上桅杆座上,上桅固定螺栓脱离上桅杆;

6、使两条绳索拉住上桅杆上部,随着船向前行驶,使上桅杆跟随慢慢向后侧倾倒,各个滚轮相对于障碍物滚动;

7、当上桅杆脱离障碍物后,工作人员控制两条绳索将上桅杆拉成竖直状态,将上桅固定螺栓拧紧,使上桅杆通过上桅固定螺栓与上桅杆座固定连接。

8、各个滚轮对碰撞的力进行了缓冲,有效降低了碰撞造成的损伤;上桅杆可以旋转,便于上桅杆迅速脱离障碍物;绳索的拉力使上桅杆可以缓慢倾斜,不容易产生事故。

9、作为优选,上桅杆座上端设有两个左右对称的上缓倒卡板,所述上缓倒卡板呈圆心角为90°的扇形,所述上缓倒卡板上设有上弧形孔,上弧形孔的下边缘包括若干个上缓倒台阶;上桅杆上设有竖向延伸的上桅活动槽,设于上桅活动槽中的上桅活动轴两端分别伸入两个上弧形孔中;上桅杆座上侧的上桅杆的左侧面和右侧面上分别设有两个上桅拉簧,两个上桅拉簧上端分别与上桅活动轴的左部和右部的下表面连接;

10、所述上缓倒卡板的外侧设有与上弧形孔的形状相匹配的上桅复位滑板,上桅复位滑板通过上桅滑板转轴与上缓倒卡板后下部转动连接;上桅复位滑板上部设有位于上桅复位滑板内侧的上桅脱扣转板,上桅脱扣转板后部通过上桅转板轴与上桅复位滑板转动连接,上桅复位滑板的前下部设有上桅压簧底托,设于上桅压簧底托上的上桅压簧上端与上桅脱扣转板前上边缘连接,上桅复位滑板的前上部设有上桅压簧避让开口;上桅脱扣转板的外侧面垂直于地面,上桅脱扣转板的厚度由上至下逐渐变小;上缓倒卡板上设有上桅卡扣,上桅复位滑板的上边缘上设有上桅卡槽,上桅卡扣可进入上桅卡槽中;上桅滑板转轴外侧端部设有挡板,挡板内侧的上桅滑板转轴上设有用于将上桅复位滑板挤向上缓倒卡板的上桅转轴压簧;上桅复位滑板的后下角设有向上方翘起的上钩板,上钩板位于上弧形孔的最下部的上缓倒台阶的后侧。

11、当上桅杆和障碍物碰撞时,各个滚轮和障碍物接触,上桅杆慢慢向后侧倾倒,各个滚轮相对于障碍物滚动;在上桅杆向后侧倾倒的过程中,将上桅活动轴推向两个上弧形孔的下一个上缓倒台阶之后,两个上桅拉簧拉动上桅活动轴向下滑落;

12、当船继续向前行驶并且上桅杆还未脱离障碍物时,上桅杆在障碍物的阻力作用下继续向后倾斜,上桅活动轴继续向下一个上缓倒台阶移动并滑落;

13、当上桅杆脱离障碍物后,若上桅活动轴的位置位于两个上弧形孔的中部位置时,工作人员向后下方拉动绳索,使上桅活动轴滑落至两个上弧形孔最下部的上缓倒台阶的后侧底部,使上桅活动轴下压两个上钩板,使两个上桅复位滑板均沿对应的上桅滑板转轴顺时针旋转,两个上桅转轴压簧分别将两个上桅复位滑板挤向对应的上缓倒卡板,两个上桅卡扣分别进入两个上桅卡槽中,两个上桅复位滑板分别进入两个上弧形孔中,两个上桅复位滑板的弧形上边缘分别挡住两个上弧形孔的各个上缓倒台阶;

14、当上桅杆脱离障碍物后,若上桅活动轴位于两个上弧形孔的底部位置时,上桅活动轴自动下压两个上钩板,使两个上桅复位滑板分别沿两个上桅滑板转轴顺时针旋转,两个上桅转轴压簧分别将两个上桅复位滑板挤向对应的上缓倒卡板,两个上桅卡扣分别进入两个上桅卡槽中,两个上桅复位滑板分别进入两个上弧形孔中,两个上桅复位滑板的弧形上边缘分别挡住两个上弧形孔的各个上缓倒台阶;

15、上桅杆脱离障碍物之后,工作人员可转动两个定滑轮,使两条绳索向前拉动上桅杆,使上桅杆沿着上桅杆座转轴旋转并向上抬起,使上桅活动轴沿着上桅复位滑板的弧形上边缘和上弧形孔的上边缘上升至两个上弧形孔的顶部,上桅活动轴将两个上桅脱扣转板向下压,随着两个上桅脱扣转板的向下移动,将两个上桅复位滑板分别推出两个上弧形孔,使两个上桅卡扣分别脱离两个上桅卡槽的约束,两个上桅复位滑板左部均因自重下落,直到与上桅杆座接触后,两个上桅复位滑板左部停止下落,并且在上桅压簧的作用下,两个上桅脱扣转板均自动复位;使上桅杆恢复竖直状态,使船尽快的恢复到可正常行驶的状态。

16、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上桅杆受到碰撞之后,可以缓慢的向后倾倒,自适应的调整向后倾倒的角度,从而使上桅杆尽快的脱离障碍物,有效的缓冲并降低了碰撞力量,减少了碰撞带来的损失;上桅杆可以缓慢向后倾倒,不容易产生事故,上桅杆不易损坏。

17、作为优选,下桅杆座上端设有两个左右对称放置的下缓倒卡板,所述下缓倒卡板呈圆心角为90°的扇形,所述下缓倒卡板上设有下弧形孔,下弧形孔的下边缘包括若干个下缓倒台阶;下桅杆上设有竖向延伸的下桅活动槽,设于下桅活动槽中的下桅活动轴两端分别伸入两个下弧形孔中;下桅杆座上侧的下桅杆的左侧面和右侧面上分别设有两个下桅拉簧,两个下桅拉簧上端分别与下桅活动轴的左部和右部的下表面连接;

18、所述下缓倒卡板外侧设有与下弧形孔相匹配的下桅复位滑板,下桅复位滑板通过下桅滑板转轴与下缓倒卡板下部转动连接,下桅复位滑板上部设有位于下桅复位滑板内侧的下桅脱扣转板,下桅脱扣转板后部通过下桅转板轴与下桅复位滑板转动连接,下桅复位滑板的前下部设有下桅压簧底托,设于下桅压簧底托上的下桅压簧上端与下桅脱扣转板前上边缘连接,下桅复位滑板的前上部设有下桅压簧避让开口;下桅脱扣转板的外侧面垂直于地面,下桅脱扣转板的厚度由上至下逐渐变小;下缓倒卡板上设有下桅卡扣,下桅复位滑板的上边缘上设有下桅卡槽,下桅卡扣可进入下桅卡槽中;下桅滑板转轴的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安全性好的船桅结构,其特征是,包括设于船甲板(1)上的下桅杆座(2),设于下桅杆座上的下桅杆(3),设于下桅杆上端的上桅杆座(4),设于上桅杆座上的上桅杆(5),设于船甲板前部的两个定滑轮(6),设于所述定滑轮上的绳索(61);下桅杆座和上桅杆座均呈向上开口的U形,下桅杆下部通过下桅杆座转轴(21)与下桅杆座转动连接,上桅杆下部通过上桅杆座转轴(41)与上桅杆座转动连接,下桅杆座转轴下方的下桅杆通过下桅固定螺栓(22)与下桅杆座固定连接,上桅杆座转轴下方的上桅杆通过上桅固定螺栓(42)与上桅杆座固定连接;两条绳索均与上桅杆上部连接,上桅杆前侧面上设有竖向延伸的滚轮槽(51),滚轮槽中设有间隔排列的若干个滚轮(5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性好的船桅结构,其特征是,上桅杆座上端设有两个左右对称的上缓倒卡板(70),所述上缓倒卡板呈圆心角为90°的扇形,所述上缓倒卡板上设有上弧形孔(701),上弧形孔的下边缘包括若干个上缓倒台阶(702);上桅杆上设有竖向延伸的上桅活动槽(53),设于上桅活动槽中的上桅活动轴(54)两端分别伸入两个上弧形孔中;上桅杆座上侧的上桅杆的左侧面和右侧面上分别设有两个上桅拉簧(55),两个上桅拉簧上端分别与上桅活动轴的左部和右部的下表面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全性好的船桅结构,其特征是,下桅杆座上端设有两个左右对称放置的下缓倒卡板(20),所述下缓倒卡板呈圆心角为90°的扇形,所述下缓倒卡板上设有下弧形孔(201),下弧形孔的下边缘包括若干个下缓倒台阶(202);下桅杆上设有竖向延伸的下桅活动槽(31),设于下桅活动槽中的下桅活动轴(32)两端分别伸入两个下弧形孔中;下桅杆座上侧的下桅杆的左侧面和右侧面上分别设有两个下桅拉簧(33),两个下桅拉簧上端分别与下桅活动轴的左部和右部的下表面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性好的船桅结构,其特征是,下桅杆包括下固定段和上固定段,下固定段上端设有下法兰(34),上固定段下端设有上法兰(35),下法兰和上法兰通过若干个螺栓(341)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安全性好的船桅结构,其特征是,下固定段的下表面中部和上固定段的上表面中部通过中心定位销(342)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安全性好的船桅结构,其特征是,上桅杆上设有若干条横杆(9)。

7.一种基于权利要求3所述的安全性好的船桅结构的使用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如下步骤: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安全性好的船桅结构的使用方法,其特征是,还包括如下步骤: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安全性好的船桅结构,其特征是,包括设于船甲板(1)上的下桅杆座(2),设于下桅杆座上的下桅杆(3),设于下桅杆上端的上桅杆座(4),设于上桅杆座上的上桅杆(5),设于船甲板前部的两个定滑轮(6),设于所述定滑轮上的绳索(61);下桅杆座和上桅杆座均呈向上开口的u形,下桅杆下部通过下桅杆座转轴(21)与下桅杆座转动连接,上桅杆下部通过上桅杆座转轴(41)与上桅杆座转动连接,下桅杆座转轴下方的下桅杆通过下桅固定螺栓(22)与下桅杆座固定连接,上桅杆座转轴下方的上桅杆通过上桅固定螺栓(42)与上桅杆座固定连接;两条绳索均与上桅杆上部连接,上桅杆前侧面上设有竖向延伸的滚轮槽(51),滚轮槽中设有间隔排列的若干个滚轮(5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性好的船桅结构,其特征是,上桅杆座上端设有两个左右对称的上缓倒卡板(70),所述上缓倒卡板呈圆心角为90°的扇形,所述上缓倒卡板上设有上弧形孔(701),上弧形孔的下边缘包括若干个上缓倒台阶(702);上桅杆上设有竖向延伸的上桅活动槽(53),设于上桅活动槽中的上桅活动轴(54)两端分别伸入两个上弧形孔中;上桅杆座上侧的上桅杆的左侧面和右侧面上分别设有两个上桅拉簧(55),两个上桅拉簧上端分别与上桅活动轴的左部和右部的下表面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国强骆优前沈刚吴波魏旭乐
申请(专利权)人:太平洋海洋工程舟山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