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多颗砂芯的定位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94227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9:17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多颗砂芯的定位结构,包括上砂芯和下砂芯,上砂芯的底部设置芯头孔,下砂芯的顶部设置芯头,所述芯头孔和芯头通过弧形配合面进行配合,所述上砂芯的芯头孔旋转设定角度后与下砂芯的芯头形成旋转配合面进行定位,或者,将上砂芯和下砂芯之间的弧形配合面设置成折线配合面进行定位;本技术提供的适用于多颗砂芯的定位结构,通过将待装配的砂芯接触面的形状设置成曲面、折面等,能够更好的实现对砂芯的定位,提高了砂芯配合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气缸毛坯制备,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多颗砂芯的定位结构


技术介绍

1、这里的陈述仅提供与本技术相关的
技术介绍
,而不必然地构成现有技术。

2、在铸件生产时,为了形成铸件的内部形状必须采用砂芯成形,在装配时砂芯必须定位准确,才能保证铸件的尺寸精度。而在制备六缸气缸的毛坯时,六缸气缸体毛坯是由3缸和4缸中心定位长度方向的加工中心,由2缸和5缸中心定位宽度方向的加工中心。在制备六缸气缸体毛坯时,气缸缸体的形成需要通过多个砂芯定位形成,如图1所示,起定位作用的上砂芯1与下砂芯4通过芯头孔2和芯头3配合,由于芯头孔2呈圆角矩形,芯头3呈圆形,在芯头孔和芯头配合时,如图2所示,在y轴方向上形成两弧形配合面5进行定位。

3、上述定位结构,由于上砂芯内部需要较大空间,上砂芯内部空腔大,导致与下砂芯的接触面较小,仅有一小部分与下砂芯接触,从而影响了砂芯定位,从而导致产品尺寸偏差。上述结构还存在以下问题:由于配合面小,不能很好的限制砂芯左右侧、前后端方向的变化。从而导致上砂芯相对下砂芯产生一定角度的旋转,导致左右侧加工定位发生旋转,加工后的产品左右侧方向偏差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多颗砂芯的定位结构,能够实现上砂芯和下砂芯之间的定位,以及相邻的砂芯之间的定位,提高了砂芯配合的稳定性。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3、第一方面,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多颗砂芯的定位结构,包括上砂芯和下砂芯,上砂芯的底部设置芯头孔,下砂芯的顶部设置芯头,所述芯头孔和芯头通过弧形配合面进行配合,所述上砂芯的芯头孔旋转设定角度后与下砂芯的芯头形成旋转配合面进行定位,或者,将上砂芯和下砂芯之间的弧形配合面设置成折线配合面进行定位。

4、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芯头孔旋转的角度为30°-60°。

5、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下砂芯的芯头与上砂芯的芯头孔配合的位置设置成直角。

6、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上砂芯和下砂芯均设置多颗,多颗上砂芯和多颗下砂芯之间通过旋转配合面和折线配合面组合的方式进行定位。

7、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位于两端的上砂芯和下砂芯采用旋转配合面进行定位,位于中间的上砂芯和下砂芯采用折线配合面的方式进行定位。

8、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多颗上砂芯采用一体成型结构。

9、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通过将相邻的两个下砂芯之间的配合位置设置成三角形结构或者不规则结构进行定位。

10、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砂芯采用三板模将两颗砂芯合并到一颗砂芯制备,减少配合砂芯的数量。

11、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三板模的开模方式包括上下垂直开模和左侧水平开模。

12、第二方面,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多颗砂芯的定位结构,包括上砂芯和下砂芯,上砂芯的底部设置芯头孔,下砂芯的顶部设置芯头,所述芯头孔和芯头通过弧形配合面进行配合,其特征在于,将芯头孔和芯头均设置为圆形,在配合时形成圆形配合面进行定位;或者,将上砂芯和下砂芯之间的弧形配合面设置成直线配合面进行定位。

13、上述本技术的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如下:

14、本技术提供的适用于多颗砂芯的定位结构,通过将待装配的砂芯接触面的形状设置成曲面、折面等,能够更好的实现对砂芯的定位,提高了砂芯配合稳定性。

15、多颗砂芯配合可以使用旋转接触面、折线接触面组合定位方式进行定位,在装配六缸气缸毛坯所使用的多颗砂芯时,将位于中间的上下砂芯设置成折线接触面,起到主要定位作用,将位于两端的上下砂芯设置成旋转接触面,起到辅助定位作用,通过组合定位的方式提高砂芯配合的稳定性。

16、本技术提供的适用于多颗砂芯的定位结构,通过将相邻的两个下砂芯之间的配合位置设置成三角形结构或者不规则结构进行定位,能够防止多颗砂芯中心偏移,起到较好的定位效果。

17、为减少配合尺寸差异,可以将上砂芯整体制备,而下砂芯采用三板模将两颗砂芯合并到一颗砂芯制备,减少配合砂芯的数量,减少装配误差。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多颗砂芯的定位结构,包括上砂芯和下砂芯,上砂芯的底部设置芯头孔,下砂芯的顶部设置芯头,所述芯头孔和芯头通过弧形配合面进行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砂芯的芯头孔旋转设定角度后与下砂芯的芯头形成旋转配合面进行定位,或者,将上砂芯和下砂芯之间的弧形配合面设置成折线配合面进行定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多颗砂芯的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芯头孔旋转的角度为30°-6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多颗砂芯的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砂芯的芯头与上砂芯的芯头孔配合的位置设置成直角。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多颗砂芯的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砂芯和下砂芯均设置多颗,多颗上砂芯和多颗下砂芯之间通过旋转配合面和折线配合面组合的方式进行定位。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适用于多颗砂芯的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位于两端的上砂芯和下砂芯采用旋转配合面进行定位,位于中间的上砂芯和下砂芯采用折线配合面的方式进行定位。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适用于多颗砂芯的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多颗上砂芯采用一体成型结构。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适用于多颗砂芯的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通过将相邻的两个下砂芯之间的配合位置设置成三角形结构或者不规则结构进行定位。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适用于多颗砂芯的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砂芯采用三板模将两颗砂芯合并到一颗砂芯制备,减少配合砂芯的数量。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适用于多颗砂芯的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板模的开模方式包括上下垂直开模和左侧水平开模。

10.一种适用于多颗砂芯的定位结构,包括上砂芯和下砂芯,上砂芯的底部设置芯头孔,下砂芯的顶部设置芯头,所述芯头孔和芯头通过弧形配合面进行配合,其特征在于,将芯头孔和芯头均设置为圆形,在配合时形成圆形配合面进行定位;或者,将上砂芯和下砂芯之间的弧形配合面设置成直线配合面进行定位。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多颗砂芯的定位结构,包括上砂芯和下砂芯,上砂芯的底部设置芯头孔,下砂芯的顶部设置芯头,所述芯头孔和芯头通过弧形配合面进行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砂芯的芯头孔旋转设定角度后与下砂芯的芯头形成旋转配合面进行定位,或者,将上砂芯和下砂芯之间的弧形配合面设置成折线配合面进行定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多颗砂芯的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芯头孔旋转的角度为30°-6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多颗砂芯的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砂芯的芯头与上砂芯的芯头孔配合的位置设置成直角。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多颗砂芯的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砂芯和下砂芯均设置多颗,多颗上砂芯和多颗下砂芯之间通过旋转配合面和折线配合面组合的方式进行定位。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适用于多颗砂芯的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位于两端的上砂芯和下砂芯采用旋转配合面进行定位,位于中间的上砂芯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菲孙志扬廉贞松李明刘婧马辉张澍吕清轲
申请(专利权)人: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