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超薄抗滑磨耗层生产制备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超薄抗滑磨耗层生产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391616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9: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超薄抗滑磨耗层生产制备方法,混合料体积构成原理,将其设计成骨架结构,粗颗粒采用最佳嵌挤结构,0~3mm、矿粉、沥青填充空隙,建立起混合料空间体积构成参数,通过比表面积对沥青裹附集料、纤维、矿粉状态进行表述,并建立最佳结构沥青膜下关系式,通过空隙率、油石比、纤维等参数为控制输入量,精准的确定5~10mm、3~5mm、0~3mm以及矿粉的比例关系。本发明专利技术将空隙率作为预控指标,使得沥青混合料具有大空隙的特性,起到抗滑降噪目的,纤维、沥青用量加以控制,使得沥青膜厚度、结构沥青比例处于较优状态,增加集料之间粘结强度,从而使沥青混合料具有较高的耐久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高性能沥青混合料材料,尤其涉及超薄抗滑磨耗层生产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公路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收到荷载、环境、雨水等方面的作用,不可避免出现诸如裂缝、坑槽、车辙等各类病害,另一方面,随着汽车保有量的逐年增加,道路承受的交通量及交通荷载也逐渐加大,这也加剧路面内部损伤,诱发相应的病害,一般来说,公路路面在使用3年后,即发生各类早期病害,在此期间需要进行预防性养护,通行5年后,半刚性基层开裂会发展到路面,路面病害较为集中,此时,需要对路面进行功能性恢复,当前最常用的方法是对路面铣刨重铺,路面铣刨重新铺筑处理,成本高、耗时长,且对旧路面没有有效利用,浪费资源。

2、薄层罩面技术,是在原有路面病害处理后,做一个上封层,从而恢复路面行车功能,并有效缓解路面病害的发生,受到加铺厚度条件的限制,薄层罩面一般控制在2cm左右,如此薄的罩面,对于层间粘结要求较高,因此,一般采用密实型的砂粒式沥青混合料,这种罩面空隙小、噪音大,相应的配合比组成缺乏骨架结构理念,沥青中用作填充的自由沥青占比大,而形成粘结强度的结构沥青占比低,在荷载的反复作用下,容易形成硬薄壳,容易脱落,一般2年左右,即发生掉粒、脱皮、坑槽等病害。因此,制备一种抗滑耐久的超薄抗滑磨耗层产品,满足重载交通下路面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超薄磨耗层噪音大、耐久性差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超薄抗滑磨耗层,集料空间构成采用骨架填充结构并建立体积关系,掺入纤维增加结构沥青比例,建立沥青用量及裹附集料、矿粉、纤维比表面积关系,通过理论公式反演出集料、矿粉、纤维比例。制备一种空隙可控、粘结性好、稳定耐久的超薄抗滑磨耗层。

2、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3、一种超薄抗滑磨耗层生产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4、(1)超薄磨耗层中包括沥青、集料、矿粉、纤维四部分组成,集料包括粒径0~3mm、粒径3~5mm、粒径5~10mm三挡组成;

5、(2)超薄抗滑磨耗层是一种骨架填充结构,粒径3~5mm、粒径5~10mm两档集料构成骨架结构关系,粒径0~3mm、矿粉、沥青填充骨架结构状态下形成的空隙,结合混合料构成机理及体积参数,建立沥青、集料、矿粉占比与空间体积参数关系式;

6、(3)根据混合料的成膜性能,混合料中的沥青裹附集料、矿粉、纤维表面形成沥青膜,依据预估沥青用量、沥青膜厚度,计算沥青裹附总比表面积,依据纤维产量,计算纤维总比表面积,对集料、矿粉进行筛分,计算相应比表面积,建立沥青裹附总比表面积与沥青、集料、矿粉、纤维各项比表面积关系式;

7、(4)依据上述建立的沥青、集料、矿粉占比与空间体积关系式,沥青裹附总比表面积与沥青、集料、矿粉、纤维各项比表面积关系式,计算并确定粒径0~3mm、粒径3~5mm、粒径5~10mm三档集料以及矿粉用量;

8、(5)拌合站拌制超薄抗滑磨耗层沥青混合料,拌制工艺为:集料在加热滚筒中加热;将矿粉及纤维加入集料中在拌合缸干拌10~15s;再将沥青加入拌合缸中均匀拌合45~60s。

9、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

10、优选的,粒径0~3mm是指集料粒径小于3mm,粒径3~5mm是指集料粒径大于等于3mm、小于5mm,粒径5~10mm指集料粒径大于等于5mm、小于10mm。

11、优选的,粒径3~5mm、粒径5~10mm两档集料构成骨架结构关系,其确定方法,式将集料等效为球体,粒径5~10mm完全被3~5mm粒径集料包裹,两者空间关系如下:

12、

13、

14、

15、式中:

16、p1为粒径5~10mm档集料占比(%);p2为粒径3~5mm档集料占比(%);

17、ρ1为粒径5~10mm档集料表观相对密度;ρ2为粒径3~5mm档集料表观相对密度;

18、ri为筛孔尺寸,mm;ri+1为第i挡的上一档筛孔尺寸,mm;qi为5~10mm档集料在筛孔ri的筛余量,%;wi为3~5mm档集料在筛孔ri的筛余量,%;

19、d为粒径5~10mm档集料平均粒径;

20、d为粒径3~5mm档集料平均粒径。

21、优选的,所述的沥青、集料、矿粉占比与空间体积参数关系式如下:

22、p1+p2+p3+p4=100

23、

24、

25、

26、p3为粒径0~3mm挡集料占比(%);p4为矿粉占比(%);

27、p5为沥青用量(%);ρ3为粒径0~3mm档集料相对密度;

28、ρ4为矿粉的相对密度;ρ5为沥青的相对密度;

29、ρ12为3~5mm、5~10mm档合成相对密度;ρsc为3~5mm、5~10mm档合成击实相对密度;

30、vv为沥青混合料空隙率(%);vca为3~5mm、5~10mm档填充后空隙率(%)。

31、沥青混合料空隙率为7~10%。

32、优选的,所述的沥青裹附总比表面积与沥青、集料、矿粉、纤维各项比表面积关系式如下:

33、

34、sa=0.41+0.0041a+0.0082b+0.0164c+0.0287d+0.0614e+0.1229f+0.3277g

35、式中:p6-纤维用量(%);s6-纤维比表面积,取s1-粒径5~10mm比表面积

36、sa-矿料的比较面积,m2/kg;s2-粒径3~5mm比表面积(m2/kg);s3-粒径0~3mm比表面积(m2/kg);

37、s4-矿粉比表面积(m2/kg);u-沥青膜厚度,um;ρ5-沥青的密度

38、a、b、c、d、e、f、g分别为4.75mm及其以下各筛孔通过率。

39、优选的,3~5mm、5~10mm档合成密度,采用两档集料构成骨架结构关系计算的两档比例配制矿质混合料,马歇尔击实法单面击实50次测定的密度即为击实密度。

40、优选的,所述的纤维为聚酯纤维,纤维掺量为0.3%~0.6%。

41、优选的,所述的沥青为高粘改性沥青,沥青用量为7.0%~8.5%,沥青膜厚度为12~15um。

4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43、本专利技术一种超薄抗滑磨耗层生产制备方法,根据混合料体积构成原理,将其设计成骨架结构,粗颗粒采用最佳嵌挤结构,从而确保混合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和承载能力,以空隙率为预控指标,确保超薄抗滑磨耗层具有较好的空隙结构,实现磨耗层具有抗滑降噪功能。

44、本专利技术一种超薄抗滑磨耗层生产制备方法,通过对沥青用量控制,并掺入纤维,确保混合料中结构沥青处于一种较高比例,以比表面积建立起沥青与集料、矿粉之间关系,确保沥青膜裹附集料处于最佳状态,使得石料之间的粘结强度较大,从而提升混合料的使用的耐久性。

45、本专利技术一种超薄抗滑磨耗层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薄抗滑磨耗层生产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薄抗滑磨耗层生产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粒径0~3mm是指集料粒径小于3mm,粒径3~5mm是指集料粒径大于等于3mm、小于5mm,粒径5~10mm指集料粒径大于等于5mm、小于10mm。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超薄抗滑磨耗层生产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粒径3~5mm、粒径5~10mm两档集料构成骨架结构关系,其确定方法,式将集料等效为球体,粒径5~10mm完全被3~5mm粒径集料包裹,两者空间关系如下: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超薄抗滑磨耗层生产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沥青、集料、矿粉占比与空间体积参数关系式如下: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超薄抗滑磨耗层生产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沥青混合料空隙率为7~10%。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超薄抗滑磨耗层生产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沥青裹附总比表面积与沥青、集料、矿粉、纤维各项比表面积关系式如下: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超薄抗滑磨耗层生产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3~5mm、5~10mm档合成密度,采用两档集料构成骨架结构关系计算的两档比例配制矿质混合料,马歇尔击实法单面击实50次测定的密度即为击实密度。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薄抗滑磨耗层生产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纤维为聚酯纤维,纤维掺量为0.3%~0.6%。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薄抗滑磨耗层生产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沥青为高粘改性沥青,沥青用量为7.0%~8.5%,沥青膜厚度为12~15um。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薄抗滑磨耗层生产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薄抗滑磨耗层生产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粒径0~3mm是指集料粒径小于3mm,粒径3~5mm是指集料粒径大于等于3mm、小于5mm,粒径5~10mm指集料粒径大于等于5mm、小于10mm。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超薄抗滑磨耗层生产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粒径3~5mm、粒径5~10mm两档集料构成骨架结构关系,其确定方法,式将集料等效为球体,粒径5~10mm完全被3~5mm粒径集料包裹,两者空间关系如下: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超薄抗滑磨耗层生产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沥青、集料、矿粉占比与空间体积参数关系式如下: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超薄抗滑磨耗层生产制备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航邵静席进方圆葛飞吉鹏飞李子光杨方旭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交规院工程智慧养护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