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振动测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390934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9:13
本技术涉及一种管道振动测量装置,包括主体、调节件以及测量所述管道振动情况的传感器;所述主体包括第一主体以及第二主体,所述第一主体与所述第二主体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一主体上贯穿有第一装配孔,所述第二主体上贯穿有第三装配孔;所述调节件包括装配部,所述装配部包括首尾相连的第一部分以及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沿其轴线来回移动地穿设于所述第一装配孔内,所述第二部分沿其轴线来回移动地穿设于所述第三装配孔内;所述传感器设置于所述主体上;所述第一部分在所述第一装配孔内的移动速度小于所述第二部分在所述第三装配孔内的移动速度。本技术所构造的管道振动测量装置保证了测量准确性的同时提高了操作的便捷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管道测量,尤其是涉及一种管道振动测量装置


技术介绍

1、机组运行期间需对不同管径的小尺寸管道进行振动测量,这类小径管大多数为不锈钢材质,管线尺寸小、刚度较差,目前常用的振动测量方法有两种:一是通过手持传感器固定于管线上进行振动测量,二是通过卡箍搭配传感器适配座将传感器固定于管线上进行测量。

2、若采用手持传感器进行测量,则每次只能测量一个方向上的振动情况,效率较低。且手持方式相当于给管线施加了额外的力,改变了原有管线的振动特性。手持方式也无法有效的固定传感器,无法保证传感器与管线同频振动。上述情况通常会造成振动数据的失真,不能准确的反应管道真实的振动状态,导致评估错误。

3、若采用卡箍搭配传感器测量,则需要借助螺丝刀等外部工具和零件进行拆装,操作不够简便,如遇狭小空间或高温管线,进一步加大了操作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管道振动测量装置。

2、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构造一种管道振动测量装置,包括:

4、主体,包括第一主体以及第二主体,所述第一主体与所述第二主体可转动地连接以夹持管道,所述第一主体上贯穿有第一装配孔,所述第二主体上贯穿有第三装配孔;

5、调节件,包括纵长的装配部,所述装配部分别穿设于所述第一装配孔以及所述第三装配孔内,所述装配部包括首尾相连的第一部分以及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沿其轴线来回移动地穿设于所述第一装配孔内,所述第二部分沿其轴线来回移动地穿设于所述第三装配孔内;以及

6、测量所述管道振动情况的传感器,所述传感器设置于所述主体上;

7、其中,所述第一部分在所述第一装配孔内的移动速度小于所述第二部分在所述第三装配孔内的移动速度。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分以及所述第二部分均呈圆柱状,外表面分别设置有螺纹,且所述第一部分螺纹的螺距的大于所述第二部分螺纹的螺距。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主体上还贯穿有与所述第一装配孔交叉连通的第二装配孔,所述第一装配孔的轴线与所述第二装配孔的轴线相垂直,所述第二主体上还贯穿有与所述第三装配孔交叉连通的第四装配孔,所述第三装配孔的轴线与所述第四装配孔的轴线相垂直,所述第二装配孔的轴线与所述第四装配孔的轴线相平行;

10、所述主体还包括第一装配件以及第二装配件,所述第一装配件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装配孔内,所述第二装配件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四装配孔内,所述第一装配件以及所述第二装配件上垂直其轴线分别形成有通孔,所述第一部分穿设于所述第一装配件的通孔内,所述第二部分穿设于所述第二装配件的通孔内。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装配孔和/或所述第三装配孔的横截面呈跑道型。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装配部呈圆柱状,所述第一部分以及所述第二部分外表面分别设置有螺纹,且所述第一部分螺纹的螺距的大于所述第二部分螺纹的螺距;

13、所述第一装配件以及所述第二装配件的通孔均为螺孔,且分别与所述第一部分以及所述第二部分外表面的螺纹相适配。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体还包括防止所述管道滑脱的第一防滑件以及第二防滑件,所述第一防滑件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主体上,所述第二防滑件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主体上。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防滑件和/或所述第二防滑件的至少部分外表面设置有防滑脱锯齿。

1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主体包括一体制成的第一连接部、第一夹紧部以及第一插接部,所述第一插接部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部远离所述第一夹紧部的一端;

17、所述第二主体包括一体制成的第二连接部、第二夹紧部以及第二插接部,所述第二插接部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部远离所述第二夹紧部的一端;

18、所述第一插接部与所述第二插接部可转动地连接。

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装配孔形成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上,所述第三装配孔形成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上,所述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部或所述第二连接部上。

2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体还包括防止所述管道滑脱的第一防滑件以及第二防滑件,所述第一防滑件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夹紧部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所述第二防滑件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夹紧部远离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端。

21、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22、本技术通过设置一种主体与调节件相配合的管道振动测量装置,将传感器设置于主体上,避免了通过额外的零部件进行安装固定,仅通过操作调节件即可完成装卸,保证了测量准确性的同时提高了操作的便捷度。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道振动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振动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211)以及所述第二部分(212)均呈圆柱状,外表面分别设置有螺纹,且所述第一部分(211)螺纹的螺距的大于所述第二部分(212)螺纹的螺距。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振动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11)上还贯穿有与所述第一装配孔(1111)交叉连通的第二装配孔(1112),所述第一装配孔(1111)的轴线与所述第二装配孔(1112)的轴线相垂直,所述第二主体(12)上还贯穿有与所述第三装配孔(1211)交叉连通的第四装配孔(1212),所述第三装配孔(1211)的轴线与所述第四装配孔(1212)的轴线相垂直,所述第二装配孔(1112)的轴线与所述第四装配孔(1212)的轴线相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道振动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装配孔(1111)和/或所述第三装配孔(1211)的横截面呈跑道型。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道振动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部(21)呈圆柱状,所述第一部分(211)以及所述第二部分(212)外表面分别设置有螺纹,且所述第一部分(211)螺纹的螺距的大于所述第二部分(212)螺纹的螺距;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振动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0)还包括防止所述管道滑脱的第一防滑件(15)以及第二防滑件(16),所述第一防滑件(15)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主体(11)上,所述第二防滑件(16)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主体(12)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管道振动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滑件(15)和/或所述第二防滑件(16)的至少部分外表面设置有防滑脱锯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振动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主体(11)包括一体制成的第一连接部(111)、第一夹紧部(112)以及第一插接部(113),所述第一插接部(113)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11)远离所述第一夹紧部(112)的一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管道振动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装配孔(1111)形成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11)上,所述第三装配孔(1211)形成于所述第二连接部(121)上,所述传感器(30)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11)或所述第二连接部(121)上。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管道振动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0)还包括防止所述管道滑脱的第一防滑件(15)以及第二防滑件(16),所述第一防滑件(15)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夹紧部(112)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111)的一端,所述第二防滑件(16)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夹紧部(122)远离所述第二连接部(121)的一端。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道振动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振动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211)以及所述第二部分(212)均呈圆柱状,外表面分别设置有螺纹,且所述第一部分(211)螺纹的螺距的大于所述第二部分(212)螺纹的螺距。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振动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11)上还贯穿有与所述第一装配孔(1111)交叉连通的第二装配孔(1112),所述第一装配孔(1111)的轴线与所述第二装配孔(1112)的轴线相垂直,所述第二主体(12)上还贯穿有与所述第三装配孔(1211)交叉连通的第四装配孔(1212),所述第三装配孔(1211)的轴线与所述第四装配孔(1212)的轴线相垂直,所述第二装配孔(1112)的轴线与所述第四装配孔(1212)的轴线相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道振动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装配孔(1111)和/或所述第三装配孔(1211)的横截面呈跑道型。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道振动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部(21)呈圆柱状,所述第一部分(211)以及所述第二部分(212)外表面分别设置有螺纹,且所述第一部分(211)螺纹的螺距的大于所述第二部分(212)螺纹的螺距;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振动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志乐周淋朱建成栾振兴谢雄杨建东左双龙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防城港核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