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任泉专利>正文

连接带结构和可穿戴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88815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9:10
本技术涉及一种连接带结构和可穿戴设备,连接带结构包括第一带体、第二带体、牵拉件和拉条,第一带体长度延伸方向的两端分别连接于设备主体和牵拉件,第二带体连接设备主体且还能够与第一带体长度延伸方向的不同位置进行可分离连接,牵拉件设置有牵拉通道,牵拉通道内壁覆盖有接触层,拉条穿过牵拉通道并能够被来回拉动,本技术实施例的连接带结构,拉条被拉动能够达到预紧的效果且能够与接触层接触,使拉放的摩擦力减小,不易发生磨损,使用寿命延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可穿戴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连接带结构和可穿戴设备


技术介绍

1、连接带结构在日常生活中通常用在手表表带等可穿戴设备上,使用时,在两条带体连接之前,由拉条穿过牵拉通道,通过手指抵持拉条使两条带体达到预紧的状态,然后连接固定两条带体,然而传统连接带结构的牵拉通道是设置在带体上的孔道,与带体一体式设置,当拉条在牵拉通道内拉动时,拉条与牵拉通道内壁的摩擦很大,磨损比较严重很容易导致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连接带结构和可穿戴设备,以解决拉条与牵拉通道内壁的摩擦较大,磨损比较严重,很容易导致损坏且替换麻烦的问题。

2、一种连接带结构,包括:

3、第一带体,具有沿其长度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用于与设备主体连接;

4、第二带体,具有沿其长度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三端和第四端,所述第三端用于与所述设备主体连接,所述第四端能够与所述第一带体可分离连接,所述第四端和所述第一带体长度延伸方向上的不同位置进行连接固定;

5、牵拉件,所述牵拉件与所述第二端连接并且设置有牵拉通道,所述牵拉通道的通道内壁覆盖有接触层,所述接触层至少分布于所述牵拉通道远离所述第一带体的一侧,所述接触层包括塑胶层或者金属层;

6、拉条,所述拉条长度方向的其中一端与所述第三端连接,所述拉条长度方向的另一端能够穿过所述牵拉通道并与所述第四端连接,所述拉条穿过所述牵拉通道并能够被来回拉动,所述拉条被拉动时与所述接触层接触。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牵拉通道的深度方向与所述牵拉件的厚度方向相同,所述牵拉通道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带体的宽度方向相同并向所述第一带体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牵拉通道的宽度方向与所述第一带体的长度方向相同并向所述第一带体的长度方向延伸。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牵拉通道内壁覆盖的所述接触层沿所述牵拉通道内壁周向分布且连续,并且所述接触层在所述牵拉通道的相邻两个内壁之间平滑过渡连接。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牵拉通道设置有连接于所述牵拉件的外表面且倾斜于所述牵拉通道轴向的过渡面,所述过渡面至少分布于所述牵拉通道远离所述第一带体的一侧,所述拉条被拉放时与所述过渡面接触。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过渡面围绕所述牵拉通道设置,且所述过渡面沿所述牵拉通道的周向首尾相接且连续。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过渡面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过渡面分别设置于所述牵拉通道轴向的相对两侧。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牵拉件为塑胶结构或者金属结构,所述牵拉件与所述第一带体固定连接。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牵拉件与所述第一带体为一体成型结构。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牵拉件设置有嵌合槽,所述嵌合槽设置于所述牵拉件靠近所述第一带体的一侧,所述牵拉件能够通过所述嵌合槽与所述第一带体固定连接。

15、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设备主体以及上述的连接带结构。

16、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17、本技术实施例的连接带结构和可穿戴设备,第一带体在长度延伸方向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与设备主体和牵拉件连接,牵拉件设置有牵拉通道,拉条穿过牵拉通道并且能够被来回拉动,使拉条能够达到预紧的效果,牵拉通道的内壁覆盖有接触层,拉条在被拉动时与接触层接触,从而能够确保拉条拉放过程更加顺滑,这相比拉条直接与线绳缝制而形成的牵拉通道接触而言,避免了凹凸不平的接触,也相对而言减小了拉条与牵拉通道内壁之间的摩擦,总体上提高了用户使用体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接带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牵拉通道的深度方向与所述牵拉件的厚度方向相同,所述牵拉通道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带体的宽度方向相同并向所述第一带体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牵拉通道的宽度方向与所述第一带体的长度方向相同并向所述第一带体的长度方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牵拉通道内壁覆盖的所述接触层沿所述牵拉通道内壁周向分布且连续,并且所述接触层在所述牵拉通道的相邻两个内壁之间平滑过渡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牵拉通道设置有连接于所述牵拉件的外表面且倾斜于所述牵拉通道轴向的过渡面,所述过渡面至少分布于所述牵拉通道远离所述第一带体的一侧,所述拉条被拉放时与所述过渡面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面围绕所述牵拉通道设置,且所述过渡面沿所述牵拉通道的周向首尾相接且连续。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面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过渡面分别设置于所述牵拉通道轴向的相对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牵拉件为塑胶结构或者金属结构,所述牵拉件与所述第一带体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牵拉件与所述第一带体为一体成型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牵拉件设置有嵌合槽,所述嵌合槽设置于所述牵拉件靠近所述第一带体的一侧,所述牵拉件能够通过所述嵌合槽与所述第一带体固定连接。

10.一种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备主体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连接带结构。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带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牵拉通道的深度方向与所述牵拉件的厚度方向相同,所述牵拉通道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带体的宽度方向相同并向所述第一带体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牵拉通道的宽度方向与所述第一带体的长度方向相同并向所述第一带体的长度方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牵拉通道内壁覆盖的所述接触层沿所述牵拉通道内壁周向分布且连续,并且所述接触层在所述牵拉通道的相邻两个内壁之间平滑过渡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牵拉通道设置有连接于所述牵拉件的外表面且倾斜于所述牵拉通道轴向的过渡面,所述过渡面至少分布于所述牵拉通道远离所述第一带体的一侧,所述拉条被拉放时与所述过渡面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泉
申请(专利权)人:任泉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