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曲面摩擦摆减隔震支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87774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9:09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多曲面摩擦摆减隔震支座,包括下座板、中座板、球冠衬板、上座板,上座板与球冠衬板之间形成第一摆动曲面,球冠衬板与中座板之间形成转动曲面,中座板与下座板之间形成第二摆动曲面,上座板纵向的尺寸大于球冠衬板纵向的尺寸,上座板底面纵向设有两侧的第一抗剪块,两第一抗剪块的相对端与球冠衬板侧面靠近且不接触,下座板横向的尺寸大于中座板横向的尺寸,下座板顶面横向两侧的第二抗剪块,两第二抗剪块与中座板侧面靠近且不接触。本技术采用两个大曲面设计,可分别实现纵、横向不同隔震周期下摆动半径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筑、桥梁摩擦摆隔震,具体涉及一种多曲面摩擦摆减隔震支座


技术介绍

1、摩擦摆支座广泛应用于建筑、桥梁隔震结构,主要实现功能是通过摩擦摆支座连接上部及下部结构,一般上部结构是桥梁、下部结构是墩柱,摩擦摆支座安装于梁体与墩柱之间,用以减小支座上部结构的地震力,比如在桥梁结构中,由于纵、横向刚度不一致,其自振周期不一致,因此隔震需求不同,对摩擦摆隔震支座的隔震周期需求也存在差别,但是目前的摩擦摆支座由一个大曲面组成,这样在各个方向上,摩擦摆的摆动半径都是一样的,对应的隔震周期也是一样,无法实现纵、横向不同隔震周期下摆动半径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曲面摩擦摆减隔震支座,用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方案:

3、一种多曲面摩擦摆减隔震支座,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叠加的下座板、中座板、球冠衬板、上座板,所述上座板底面与球冠衬板顶面之间形成第一摆动曲面,球冠衬板底面与中座板顶面之间形成转动曲面,中座板底面与下座板顶面之间形成第二摆动曲面,上座板纵向的尺寸大于球冠衬板纵向的尺寸,上座板底面纵向设有位于球冠衬板两侧的第一抗剪块,两第一抗剪块的相对端与球冠衬板侧面靠近且不接触,下座板横向的尺寸大于中座板横向的尺寸,下座板顶面横向设有位于中座板两侧的第二抗剪块,两第二抗剪块的相对端与中座板侧面靠近且不接触。

4、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上座板底面纵向设有位于球冠衬板两侧的第一抗剪块,第一抗剪块的端部与球冠衬板侧面临近且不接触,在较小地震力作用下,两侧的第一抗剪块用以约束球冠衬板纵向的摆动,下座板顶面横向设有位于中座板两侧的第二抗剪块,两第二抗剪块的相对端与中座板侧面靠近且不接触,在较小地震力作用下,用于约束中座板横向的摆动,这样在较小地震力下,球冠衬板纵向、中座板横向的摆动均被限制,有效确保支座水平位移的正常进行,桥梁安全性更高。地震力较大时,第一抗剪块、第二抗剪块被剪断,球冠衬板、中座板失去限位,第一摆动曲面、第二摆动曲面实现多曲面的摆动耗能,用以消耗地震力,进一步确保桥梁的安全。采用第一摆动曲面、第二摆动曲面两个大曲面设计,可分别实现纵、横向不同隔震周期下摆动半径的需求。

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抗剪块通过抗剪螺栓固定于上座板底面,第二抗剪块通过抗剪螺栓固定于下座板顶面。

6、进一步的,所述上座板顶面为平直面,底面为向上凹的第一球面、球冠衬板顶面为向上凸的第二球面,第一球面、第二球面相互适配,第一球面与第二球面够成所述第一摆动曲面。

7、进一步的,所述上座板横向的尺寸与球冠衬板横向的尺寸匹配。

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球面与第二球面之间设有适配的第一球面滑板,第一球面滑板嵌入于球冠衬板顶面。

9、进一步的,所述球冠衬板底面为向下凸的第三球面,中座板顶面为向下凹的第四球面,第三球面与第四球面相互匹配,第三球面与第四球面够成所述转动曲面。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三球面与第四球面之间设有适配的第二球面滑板,第二球面滑板嵌入于中座板顶面。

11、进一步的,所述中座板底面为向下凸的第五球面,下座板顶面为向下凹的第六球面,下座板底面为平直面,第五球面与第六球面适配,第五球面与第六球面构成所述第二摆动曲面。

12、进一步的,所述第五球面与第六球面之间设有适配的第三球面滑板,第三球面滑板嵌入于中座板顶面。

13、进一步的,所述下座板纵向的尺寸与中座板纵向的尺寸适配。

14、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

15、1、本技术中,在较小地震力下,球冠衬板纵向、中座板横向的摆动均被限制,有效确保支座水平位移的正常进行,桥梁安全性更高。地震力较大时,第一抗剪块、第二抗剪块被剪断,球冠衬板、中座板失去限位,第一摆动曲面、第二摆动曲面实现多曲面的摆动耗能,用以消耗地震力,进一步确保桥梁的安全。采用第一摆动曲面、第二摆动曲面两个大曲面设计,可分别实现纵、横向不同隔震周期下摆动半径的需求。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曲面摩擦摆减隔震支座,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叠加的下座板(2)、中座板(4)、球冠衬板(3)、上座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座板(1)底面与球冠衬板(3)顶面之间形成第一摆动曲面,球冠衬板(3)底面与中座板(4)顶面之间形成转动曲面,中座板(4)底面与下座板(2)顶面之间形成第二摆动曲面,上座板(1)纵向的尺寸大于球冠衬板(3)纵向的尺寸,上座板(1)底面纵向设有位于球冠衬板(3)两侧的第一抗剪块(12),两第一抗剪块(12)的相对端与球冠衬板(3)侧面靠近且不接触,下座板(2)横向的尺寸大于中座板(4)横向的尺寸,下座板(2)顶面横向设有位于中座板(4)两侧的第二抗剪块(11),两第二抗剪块(11)的相对端与中座板(4)侧面靠近且不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曲面摩擦摆减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抗剪块(12)通过抗剪螺栓固定于上座板(1)底面,第二抗剪块(11)通过抗剪螺栓固定于下座板(2)顶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曲面摩擦摆减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座板(1)顶面为平直面,底面为向上凹的第一球面(5)、球冠衬板(3)顶面为向上凸的第二球面(6),第一球面(5)、第二球面(6)相互适配,第一球面(5)与第二球面(6)够成所述第一摆动曲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曲面摩擦摆减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座板(1)横向的尺寸与球冠衬板(3)横向的尺寸匹配。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曲面摩擦摆减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球面(5)与第二球面(6)之间设有适配的第一球面滑板(8),第一球面滑板(8)嵌入于球冠衬板(3)顶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曲面摩擦摆减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冠衬板(3)底面为向下凸的第三球面(7),中座板(4)顶面为向下凹的第四球面(13),第三球面(7)与第四球面(13)相互匹配,第三球面(7)与第四球面(13)够成所述转动曲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多曲面摩擦摆减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球面(7)与第四球面(13)之间设有适配的第二球面滑板(9),第二球面滑板(9)嵌入于中座板(4)顶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曲面摩擦摆减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座板(4)底面为向下凸的第五球面(14),下座板(2)顶面为向下凹的第六球面(15),下座板(2)底面为平直面,第五球面(14)与第六球面(15)适配,第五球面(14)与第六球面(15)构成所述第二摆动曲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多曲面摩擦摆减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球面(14)与第六球面(15)之间设有适配的第三球面滑板(10),第三球面滑板(10)嵌入于中座板(4)顶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曲面摩擦摆减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座板(2)纵向的尺寸与中座板(4)纵向的尺寸适配。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曲面摩擦摆减隔震支座,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叠加的下座板(2)、中座板(4)、球冠衬板(3)、上座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座板(1)底面与球冠衬板(3)顶面之间形成第一摆动曲面,球冠衬板(3)底面与中座板(4)顶面之间形成转动曲面,中座板(4)底面与下座板(2)顶面之间形成第二摆动曲面,上座板(1)纵向的尺寸大于球冠衬板(3)纵向的尺寸,上座板(1)底面纵向设有位于球冠衬板(3)两侧的第一抗剪块(12),两第一抗剪块(12)的相对端与球冠衬板(3)侧面靠近且不接触,下座板(2)横向的尺寸大于中座板(4)横向的尺寸,下座板(2)顶面横向设有位于中座板(4)两侧的第二抗剪块(11),两第二抗剪块(11)的相对端与中座板(4)侧面靠近且不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曲面摩擦摆减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抗剪块(12)通过抗剪螺栓固定于上座板(1)底面,第二抗剪块(11)通过抗剪螺栓固定于下座板(2)顶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曲面摩擦摆减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座板(1)顶面为平直面,底面为向上凹的第一球面(5)、球冠衬板(3)顶面为向上凸的第二球面(6),第一球面(5)、第二球面(6)相互适配,第一球面(5)与第二球面(6)够成所述第一摆动曲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曲面摩擦摆减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座板(1)横向的尺寸与球冠衬板(3)横向的尺寸匹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剑明丁兴平高榕董惠孟
申请(专利权)人:济通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