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家用电器,尤其涉及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和制冷设备。
技术介绍
1、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冰箱成为了现代人们家中必备的家电,其内部具有低温环境,可以用于储存食物或者其他物品,达到延长保存期的目的,冰箱的种类分为很多种,其中常见的主要包括家用冰箱、车载冰箱、冰柜、冷柜、商场冷藏柜等。冰箱的主要部件包括保温箱体、保温门体、制冷系统、电器系统和应用附件等。常规冰箱的制冷系统大多采用管式换热器,管式换热器包括换热管和翅片。但是这种管式换热器占地面积大。
2、现有公告号为cn101634527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包括第一集流管,第一集流管上形成有入口;第二集流管,第二集流管与第一集流管间隔开预定距离;扁管,扁管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相连以便扁管内的多个微通道分别与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相连通;翅片,翅片分别设置在相邻的扁管之间;和,回路管,回路管的一端与形成在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中的一个集流管上的出口相连通且另一端朝向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中的另一个集流管延伸。
3、上述微通道换热器通过设置扁管,扁管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相连,可以使结构紧凑;但是上述微通道换热器的两个扁管间的翅片为波形翅片,微通道换热器作为冷凝器使用时,存在灰堵的问题;而作为蒸发器使用时,排水较困难,表面容易结霜甚至结冰,导致使用受限。鉴于此,如何设计一种既能作为冷凝器又能作为蒸发器的微通道换热器技术是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4、本
技术介绍
所公开的上述信息仅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
技术介绍
中指出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和制冷设备,实现一种既能作为冷凝器又能作为蒸发器的微通道换热器,以扩大微通道换热器的使用范围。
2、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3、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包括:
4、第一集流管,所述第一集流管上形成有入口;
5、第二集流管,所述第二集流管与所述第一集流管间隔设置,所述第二集流管和所述第一集流管中的一个上形成有出口;
6、多个翅片,多个所述翅片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二集流管之间;和,
7、微通道主体,所述微通道主体穿过多个所述翅片,且所述微通道主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二集流管相连通;
8、所述微通道主体的内部沿长度方向开设有若干个用于冷媒通过的微通道,多个所述微通道分别与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二集流管相连通;
9、所述微通道主体沿宽度方向弯曲,所述微通道主体的两侧边缘之间形成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开口。
10、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若干个所述微通道等间距分布在所述微通道主体的管壁上,且相邻的所述微通道独立设置,所述微通道的截面形状为圆形、方形、椭圆形或者多边形。
11、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或所述第二集流管中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分别将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二集流管的内部空间分隔为多个沿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二集流管的长度方向并列的子室,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二集流管中的所述子室通过所述微通道主体相连通形成换热流路。
12、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同一所述换热流路由1或多个相并联的所述微通道主体形成。
13、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微通道主体包括:
14、直管段,所述直管段上设有所述微通道和所述开口;和,
15、管接头,所述管接头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直管段相连接,所述管接头的内部设有贯通孔,所述贯通孔与所述微通道相连通。
16、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管接头包括:
17、外管,所述直管段插入到所述外管中,且所述直管段的外壁面与所述外管的内壁面相贴靠;和,
18、环带,所述环带横向设置于所述外管的内部,所述贯通孔设置于所述环带上,所述环带与所述直管段的端面相抵靠,以使所述贯通孔与所述微通道相连通。
19、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管接头还包括:
20、堵头,所述堵头设置于所述外管的内壁面,所述堵头的宽度与所述开口的宽度相一致,所述堵头的厚度与所述环带的厚度相一致,所述堵头卡在所述开口处,以阻止所述直管段相对于所述管接头转动。
21、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管接头还包括:
22、芯轴,所述芯轴设置于所述外管中,所述芯轴分别与所述堵头和所述环带相连接,所述堵头、所述环带、所述芯轴和所述外管共同限定出卡槽,所述直管段插入到所述卡槽中与所述管接头连接。
23、在本申请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包括:
24、第一集流管,所述第一集流管上形成有入口;
25、第二集流管,所述第二集流管与所述第一集流管间隔设置,所述第二集流管和所述第一集流管中的一个上形成有出口;
26、多个翅片,多个所述翅片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二集流管之间;和,
27、微通道主体,所述微通道主体为管状结构,所述微通道主体穿过多个所述翅片,且所述微通道主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二集流管相连通;
28、所述微通道主体的内部沿长度方向开设有若干个用于冷媒通过的微通道,多个所述微通道分别与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二集流管相连通;
29、所述微通道主体沿宽度方向弯曲形成中空的内腔,所述微通道主体的两侧边缘之间形成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开口,所述开口将所述内腔与外界相连通。
30、在本申请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制冷设备,包括:
31、压缩机;
32、冷凝器;
33、节流组件;和,
34、蒸发器;
35、其中,所述压缩机、所述冷凝器、所述节流组件和所述蒸发器依次通过管路连接形成冷媒循环回路;所述冷凝器和/或所述蒸发器采用如第一方面或第二个方面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
3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通过设置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多个翅片和微通道主体,其中第一集流管与第二集流管间隔设置,多个翅片间隔设置于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之间,微通道主体穿过多个翅片,微通道主体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相连通,有利于实现微通道主体内冷媒的合流和重新分配,微通道主体沿宽度方向弯曲,微通道主体的两侧边缘之间形成有沿长度方向的开口,可以避免微通道主体内部形成密闭空间,提高换热效率;
37、通过将多个翅片间隔设置于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之间,多个翅片之间互不干扰,微通道换热器作为蒸发器使用时,排水较为顺畅;作为冷凝器使用时,翅片的表面不容易积灰,扩大了微通道换热器的应用范围。
38、同时,微通道主体穿过翅片,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若干个所述微通道等间距分布在所述微通道主体的管壁上,且相邻的所述微通道独立设置,所述微通道的截面形状为圆形、方形、椭圆形或者多边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或所述第二集流管中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分别将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二集流管的内部空间分隔为多个沿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二集流管的长度方向并列的子室,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二集流管中的所述子室通过所述微通道主体相连通形成换热流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同一所述换热流路由1个或多个相并联的所述微通道主体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通道主体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接头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接头还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接头
9.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10.一种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若干个所述微通道等间距分布在所述微通道主体的管壁上,且相邻的所述微通道独立设置,所述微通道的截面形状为圆形、方形、椭圆形或者多边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或所述第二集流管中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分别将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二集流管的内部空间分隔为多个沿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二集流管的长度方向并列的子室,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二集流管中的所述子室通过所述微通道主体相连通形成换热流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秀和,叶闽平,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信商用冷链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