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兰艳专利>正文

一种长期血管通路术后上肢固定康复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83200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0:24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长期血管通路术后上肢固定康复器,涉及康复器技术领域。本技术包括前壳,前壳的内部为中空结构,前壳腔体内壁的两侧固定有安装板,安装板的顶面固定有插柱,插柱插接到套管的内部,插柱的外壁固定有接收器,套管的前侧开设有矩形孔,套管的顶面固定有转板,转板的顶面固定有固定杆。本技术在实际使用时,使用者预先将电动滑轨带动坐凳的位置调节,随后使用者的双手握持在握把上,使用者双手通过握把带动转板转动,可以实现该康复器对患者康复训练,该康复器在对患者康复训练时,电动推杆的伸出端能够调节连接杆与前壳之间的夹角,此时可以实现前壳的仰角位置改变,能够便于使用者的手部带动转板转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康复器,特别是涉及一种长期血管通路术后上肢固定康复器


技术介绍

1、现有授权公告号cn214260608u示出一种长期血管通路术后上肢固定康复器,文件中示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长期血管通路术后上肢固定康复器,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训练装置,所述训练装置的内部且位于底部位置设有拉绳,所述拉绳远离训练装置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手柄装置,所述底座的顶部且位于中央位置固定连接有座椅,所述座椅的表面一侧与伸缩杆的表面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底座底部相对应的位置均固定连接有滚轮,所述滚轮设置为自锁型,本技术涉及康复器材
该一种长期血管通路术后上肢固定康复器,达到了适应性强的效果,调节快速方便,可适应不同的患者,减小了局限性,同时可将手心汗水及时去除,减少打滑的情况,安全可靠,提高了使用性能。”,该康复器在实际使用时,确实能够起到较好的康复效果,但是文件中示出“患者手部握紧柔性把手装置51的位置向下拉动,在拉绳4和弹性收卷器34的配合下,对患者上肢进行训练,”由于患者的上肢通过血管通路术诊治,患者的上肢长时间通过该康复器上伸训练时,患者的血液很难对患者的手掌输送,此时容易导致患者的上肢出现麻木。

2、因此,现有的康复器,无法满足实际使用中的需求,所以市面上迫切需要能改进的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长期血管通路术后上肢固定康复器,以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3、本技术为一种长期血管通路术后上肢固定康复器,包括前壳,所述前壳的内部为中空结构,所述前壳腔体内壁的两侧固定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顶面固定有插柱,所述插柱插接到套管的内部,所述插柱的外壁固定有接收器,所述套管的前侧开设有矩形孔,所述套管的顶面固定有转板,所述转板的顶面固定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与套管同轴分布,所述固定杆的顶面固定有转杆,所述转杆上转动连接有握把。

4、进一步地,所述前壳的的前侧卡接有检修板,所述前壳腔体的底壁固定有电路板,所述电路板顶面的后侧固定有显示屏,所述电路板顶面的前侧固定有蓄电池,所述显示屏与蓄电池电性连接,所述前壳的下部开设有豁口,所述前壳的下部位于豁口的内壁固定有搭接杆。

5、进一步地,所述电路板的顶面位于蓄电池的两侧固定有光电传感器,所述光电传感器包括接收器和发射器,所述发射器固定在电路板的顶面,所述接收器固定在插柱的外壁,所述接收器和发射器相对分布,所述接收器与显示屏电性连接,同时接收器和发射器与蓄电池电性连接。

6、进一步地,所述前壳的后部固定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后部固定有转头,所述转头转动连接在上连接块上。

7、进一步地,所述上连接块的下端与液压缸的输出端固定,所述液压缸的输出端位于前侧固定有置放板,所述置放板与连接杆之间连接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下端与置放板转动连接,所述电动推杆的上端与连接杆转动连接。

8、进一步地,所述液压缸的固定端固定在底板上,所述底板的顶面位于前部固定有电动滑轨,所述电动滑轨的输出端固定有坐凳。

9、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0、1、本技术在实际使用时,使用者预先将电动滑轨带动坐凳的位置调节,随后使用者的双手握持在握把上,使用者双手通过握把带动转板转动,可以实现该康复器对患者康复训练,该康复器在对患者康复训练时,电动推杆的伸出端能够调节连接杆与前壳之间的夹角,此时可以实现前壳的仰角位置改变,能够便于使用者的手部带动转板转动。

11、2、本技术在实际使用时,光电传感器能够检测转板的转动圈数,此时能够便于使用者掌握该康复训练的次数,进而规划使用者上肢的康复周期,当使用者的上肢康复训练后,使用者可以将上肢置放在搭接杆上,能够便于患者在康复训练的过程中休息。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长期血管通路术后上肢固定康复器,包括前壳(3),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3)的内部为中空结构,所述前壳(3)腔体内壁的两侧固定有安装板(22),所述安装板(22)的顶面固定有插柱(23),所述插柱(23)插接到套管(24)的内部,所述插柱(23)的外壁固定有接收器(25),所述套管(24)的前侧开设有矩形孔(26),所述套管(24)的顶面固定有转板(5),所述转板(5)的顶面固定有固定杆(21),所述固定杆(21)与套管(24)同轴分布,所述固定杆(21)的顶面固定有转杆(6),所述转杆(6)上转动连接有握把(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长期血管通路术后上肢固定康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3)的前侧卡接有检修板(4),所述前壳(3)腔体的底壁固定有电路板(17),所述电路板(17)顶面的后侧固定有显示屏(18),所述电路板(17)顶面的前侧固定有蓄电池(19),所述显示屏(18)与蓄电池(19)电性连接,所述前壳(3)的下部开设有豁口(9),所述前壳(3)的下部位于豁口(9)的内壁固定有搭接杆(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长期血管通路术后上肢固定康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17)的顶面位于蓄电池(19)的两侧固定有光电传感器(20),所述光电传感器(20)包括接收器(25)和发射器(27),所述发射器(27)固定在电路板(17)的顶面,所述接收器(25)固定在插柱(23)的外壁,所述接收器(25)和发射器(27)相对分布,所述接收器(25)与显示屏(18)电性连接,同时接收器(25)和发射器(27)与蓄电池(19)电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长期血管通路术后上肢固定康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3)的后部固定有连接杆(2),所述连接杆(2)的后部固定有转头(1),所述转头(1)转动连接在上连接块(16)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长期血管通路术后上肢固定康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块(16)的下端与液压缸(13)的输出端固定,所述液压缸(13)的输出端位于前侧固定有置放板(14),所述置放板(14)与连接杆(2)之间连接有电动推杆(15),所述电动推杆(15)的下端与置放板(14)转动连接,所述电动推杆(15)的上端与连接杆(2)转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长期血管通路术后上肢固定康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缸(13)的固定端固定在底板(10)上,所述底板(10)的顶面位于前部固定有电动滑轨(11),所述电动滑轨(11)的输出端固定有坐凳(12)。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长期血管通路术后上肢固定康复器,包括前壳(3),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3)的内部为中空结构,所述前壳(3)腔体内壁的两侧固定有安装板(22),所述安装板(22)的顶面固定有插柱(23),所述插柱(23)插接到套管(24)的内部,所述插柱(23)的外壁固定有接收器(25),所述套管(24)的前侧开设有矩形孔(26),所述套管(24)的顶面固定有转板(5),所述转板(5)的顶面固定有固定杆(21),所述固定杆(21)与套管(24)同轴分布,所述固定杆(21)的顶面固定有转杆(6),所述转杆(6)上转动连接有握把(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长期血管通路术后上肢固定康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3)的前侧卡接有检修板(4),所述前壳(3)腔体的底壁固定有电路板(17),所述电路板(17)顶面的后侧固定有显示屏(18),所述电路板(17)顶面的前侧固定有蓄电池(19),所述显示屏(18)与蓄电池(19)电性连接,所述前壳(3)的下部开设有豁口(9),所述前壳(3)的下部位于豁口(9)的内壁固定有搭接杆(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长期血管通路术后上肢固定康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17)的顶面位于蓄电池(19)的两侧固定有光电传感器(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兰艳熊芳芳
申请(专利权)人:张兰艳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