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德胜专利>正文

一种隔音门套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83156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0:24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隔音门套结构,包括门体,所述门体的外侧伸缩设置有第一隔音条,所述门体的外侧的内部设置有安装所述第一隔音条的凹槽,所述门体内还设置有驱动所述第一隔音条伸出或缩回门体的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动力部件和传动部件,所述传动部件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隔音条相连。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设置的第一隔音条能够在门体关闭后被驱动推出,推出的第一隔音条能够填充门体和门框以及地面之间的缝隙,使得声音无法通过缝隙传播到房间内,隔音效果更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门套,具体涉及一种隔音门套结构


技术介绍

1、在建筑物中,门窗是墙体面积最大两种孔洞,而门又是进出建筑而不可或缺的结构,但是门洞也方便了声音的传播,造成室内的人受到的噪音过大而不舒适,为了减小噪音,现有技术中在门框和门体上设置有棉条,通过棉条减小声音传播的路径。但是棉条需要兼顾开门的顺畅性,也就是门体和门框之间的棉条不会太紧密,避免门无法开启,这就导致棉条起到的隔音作用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隔音门套结构,能够在门体关闭后伸出隔音条,使得门体和门框之间的间隙被紧密塞满,确保隔音效果。

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隔音门套结构,包括门体,所述门体的外侧伸缩设置有第一隔音条,所述门体的外侧的内部设置有安装所述第一隔音条的凹槽,所述门体内还设置有驱动所述第一隔音条伸出或缩回门体的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动力部件和传动部件,所述传动部件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隔音条相连。

3、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设置的第一隔音条能够在门体关闭后被驱动推出,推出的第一隔音条能够填充门体和门框以及地面之间的缝隙,使得声音无法通过缝隙传播到房间内,隔音效果更佳。

4、进一步,还包括第二隔音条,所述第二隔音条设置于门框的内侧,所述门框的内侧还设置有驱动所述第二隔音条的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二隔音条伸出后覆盖所述门体与所述门框之间的缝隙。

5、进一步,所述凹槽还朝向所述门体的内部设置有容纳腔,所述动力部件固定于所述容纳腔内。

6、进一步,所述动力部件为第一电机,所述传动部件为丝杆,所述第一隔音条内设置有与丝杆螺接的螺母,所述第一隔音条内对应所述螺母还设置有供所述丝杆伸入的让位孔。

7、进一步,所述门体的四周均设置有所述第一隔音条。

8、进一步,所述门体外侧的顶部和底部的位置均设置有一个所述第一驱动机构,所述门体外侧的左侧和右侧的位置均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一驱动机构。

9、进一步,所述门框上对应所述门体的顶部和两侧设置有第一对接卡槽,地面上对应所述门体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对接卡槽。

10、进一步,所述门框上还设置有覆盖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的门套压线,所述门套压线朝向所述门体的一侧与所述门框之间留有供所述第二隔音条伸出的间隙。

11、进一步,所述门体的门把手上还设置有开关,所述开关与所述动力部件相连。

12、进一步,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通过螺杆以及支撑臂与所述第二隔音条相连,所述第二隔音条和所述门框之间还设置有复位的弹簧,所述支撑臂第一端与所述第二隔音条铰接,所述支撑臂的第二端铰接有对接螺母,所述对接螺母与所述螺杆螺接。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隔音门套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音门套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隔音条(430),所述第二隔音条(430)设置于门框(300)的内侧,所述门框(300)的内侧还设置有驱动所述第二隔音条(430)的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二隔音条(430)伸出后覆盖所述门体(100)与所述门框(300)之间的缝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音门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还朝向所述门体(100)的内部设置有容纳腔(101),所述动力部件固定于所述容纳腔(101)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隔音门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部件为第一电机(200),所述传动部件为丝杆,所述第一隔音条(110)内设置有与丝杆螺接的螺母,所述第一隔音条(110)内对应所述螺母还设置有供所述丝杆伸入的让位孔。

5.根据权利要求1、3或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隔音门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门体(100)的四周均设置有所述第一隔音条(11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隔音门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门体(100)外侧的顶部和底部的位置均设置有一个所述第一驱动机构,所述门体(100)外侧的左侧和右侧的位置均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一驱动机构。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隔音门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框(300)上对应所述门体(100)的顶部和两侧设置有第一对接卡槽,地面上对应所述门体(100)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对接卡槽(120)。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隔音门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框(300)上还设置有覆盖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的门套压线(310),所述门套压线(310)朝向所述门体(100)的一侧与所述门框(300)之间留有供所述第二隔音条(430)伸出的间隙。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音门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门体(100)的门把手上还设置有开关(102),所述开关(102)与所述动力部件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隔音门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二电机(400),所述第二电机(400)通过螺杆(410)以及支撑臂(420)与所述第二隔音条(430)相连,所述第二隔音条(430)和所述门框(300)之间还设置有复位的弹簧(431),所述支撑臂(420)第一端与所述第二隔音条(430)铰接,所述支撑臂(420)的第二端铰接有对接螺母,所述对接螺母与所述螺杆(410)螺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隔音门套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音门套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隔音条(430),所述第二隔音条(430)设置于门框(300)的内侧,所述门框(300)的内侧还设置有驱动所述第二隔音条(430)的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二隔音条(430)伸出后覆盖所述门体(100)与所述门框(300)之间的缝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音门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还朝向所述门体(100)的内部设置有容纳腔(101),所述动力部件固定于所述容纳腔(101)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隔音门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部件为第一电机(200),所述传动部件为丝杆,所述第一隔音条(110)内设置有与丝杆螺接的螺母,所述第一隔音条(110)内对应所述螺母还设置有供所述丝杆伸入的让位孔。

5.根据权利要求1、3或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隔音门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门体(100)的四周均设置有所述第一隔音条(11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隔音门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门体(100)外侧的顶部和底部的位置均设置有一个所述第一驱动机构,所述门体(100)外侧的左侧和右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德胜
申请(专利权)人:陈德胜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