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窗防夹控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8139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窗防夹控制器,包括驾驶侧防夹模块和副驾驶侧防夹模块,驾驶侧防夹模块分别连接车窗升降开关,车窗禁止开关,左前玻璃升降电机和后视镜折叠电机,副驾驶侧防夹模块分别连接副驾驶侧玻璃升降开关和右前玻璃升降电机,驾驶侧防夹模块,副驾驶侧防夹模块和连接有左后玻璃升降电机和右后玻璃升降电机的车身控制器BCM之间通过LIN2.0连接通信,由于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了模拟开关信号输入,减少了玻璃升降开关与防夹模块及车身控制器之间的线束连接数,降低了整车开发成本,开关信号直接与防夹模块相连,省去了LIN通讯的时间,防夹功能更灵敏,安全性更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电子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对车窗进行控制的车窗 防夹控制器。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汽车日益进入到平常百姓的日常生活当 中,在汽车使用过程中各个部件的控制也逐渐完善起来,车窗开闭及 防夹控制也是汽车安全使用的 一个重要部分,现有技术中实现车窗防夹控制功能主要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将防夹控制器集成在电机内;第 二种是采用单独的门模块,集成了车窗防夹控制功能及其他更多的功 能,第一种方式与第二种方式相比,成本更优,且由于集成在电机内, 不需要额外的布置空间,但第一种方式缺点在于功能相对单一,可硬 线连接的PIN脚数少。目前,很多防夹模块都只与控制当前玻璃窗的 玻璃升降开关相连,即驾驶侧防夹模块与左前玻璃升降开关中控制驾 驶侧的玻璃升降开关相连,其余的三个开关与车身控制器或者其余的控制模块相连,控制时增加了 LIN的通信时间,防夹功能不够灵敏, 安全性不高,且这种防夹模块的功能比较单一, 一般只有单纯的防夹 功能,功能的集成度不高。本专利技术是在第一种方式的基础上开发的,将防夹控制器集成在电 机内,除了实现车窗的防夹功能外增加了对无框车型的微降控制和后 视镜折叠功能的控制。防夹控制器与车身控制器之间用LIN2. 0通信, 通信速度更快捷,驾驶侧防夹模块接收驾驶侧玻璃升降开关的开关信 号,驾驶侧防夹模块控制其余三门车窗时通过LIN线向车身控制器或 者副驾驶侧防夹模块发送开关信号,车身控制器或者副驾驶侧防夹模 块驱动玻璃升降电机做相应的操作。副驾驶侧防夹模块也接收右璃升降开关的开关信号。本专利技术中,控制所有玻璃升降开关的信号均 采用模拟信号。本专利技术采用模拟开关信号输入,减少了玻璃升降开关与防夹模块 及车身控制器之间的线束的连接数,降低了整车开发成本,开关信号直接与防夹模块相连,省去了 LIN通讯的时间,防夹功能更灵敏,安 全性更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新型的车窗防夹控制器,解决已有技 术中车窗控制功能单一,接插件的PIN脚数量较少,并且只与控制当 侧玻璃的开关硬线相连,功能集成度低的缺陷,同时在不影响布置的 情况下,提高防夹的功能的灵敏度和整车安全性,增强车窗控制功能 的集成度。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车窗防夹控制器,包括 驾驶侧防夹模块和副驾驶侧防夹模块,驾驶侧防夹模块分别连接车窗 升降开关,车窗禁止开关,左前玻璃升降电机和后视镜折叠电机,副 驾驶侧防夹模块分别连接副驾驶侧玻璃升降开关和右前玻璃升降电 机,驾驶侧防夹模块,副驾驶側防夹模块和连接有左后玻璃升降电机 和右后玻璃升降电机的车身控制器BCM之间通过LIN2. 0连接通信。驾驶侧防夹模块连接的车窗升降开关包括驾驶侧左前,左后,右 前,右后车窗升降开关,并且左前车窗升降开关与驾驶侧防夹模块之 间,右前车窗升降开关与副驾驶侧防夹模块之间都是采用硬线直接连 接并驱动相对应两门的玻璃升降电机进行防夹升降操作。利用驾驶侧玻璃升降开关对副驾驶侧车窗进行操作时,驾驶侧防 夹模块接收到开关输入信号,通过LIN线周期性发给车身控制器开关 控制信号,车身控制器BCM再将此LIN信号周期性的发给副驾驶侧防 夹模块,副驾驶侧防夹模块接收到信号后,驱动电机进行运转,并通 过LIN总线向车身控制模块周期性的发送车窗的运动状态及车窗位置5信号。利用主驾驶側玻璃升降开关对左后,右后车窗进行操作时,驾驶側防夹模块接收到开关输入信号,通过LIN先周期性的发给车身控制 器开关控制信号,车身控制器接收到信号后,驱动相应电机进行运转。。车身控制器连接后视镜折叠开关,后视镜折叠开关的输入信号经 车身控制器BCM采集后通过LIN线发送给防夹模块,防夹模块接收到 信号后,驱动电机进行运转。驾驶侧防夹模块和副驾驶侧防夹模块还分别连接左前门微动开关 和门外把手微动开关,通过接收把手和车门的微动信号控制车窗玻璃 短程上升下降。利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实现了玻璃升降及防夹功能控制;后视 镜折叠电机的控制;无框车型的短程下降功能控制,增强了车窗控制 器的集成度,提高防夹的功能的灵敏度和整车安全性。附图说明图l是车窗防夹控制器连接原理图2是本专利技术所述控制车身电器设备的原理接线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描述,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述车窗防夹 控制器连接原理图,驾驶侧防夹模块分别连接驾驶侧左前,左后,右 前,右后车窗升降开关,车窗禁止开关,左前门微动开关,外门把手 微动开关,左前玻璃升降电机和后视镜折叠电机,副驾驶侧防夹模块 分别连接副驾驶側玻璃升降开关,右前玻璃升降电机,右前门微动开 关及外门把手微动开关及后视镜折叠电机;驾驶侧防夹模块,副驾驶 侧防夹模块和车身控制器BCM之间通过LIN2. 0连接通信,车身控制器 BCM和左后玻璃升降电机,右后玻璃升降电机相连接。右前车窗升降开 关与副驾驶侧防夹模块之间都是采用硬线直接连接并驱动相对应的玻 璃升降电机进行防夹升降操作。如果主驾驶側玻璃升降开关对副驾驶侧车窗进行操作,则驾驶侧的防夹模块接收到开关输入信号,通过LIN线周期性发给车身控制器 开关控制信号,BCM再将此LIN信号周期性的发给副驾驶側防夹模块, 副驾驶侧防夹模块接收到信号后,驱动电机进行运转,并通过LIN总 线向车身控制模块周期性的发送车窗的运动状态及车窗位置信号。如果主驾驶侧玻璃升降开关对左后,右后车窗进行操作,则驾驶 侧防夹模块接收到开关输入信号,通过LIN先周期性的发给车身控制 器开关控制信号,车身控制器接收到信号后,驱动电机进行相应的运 转。对后视镜进行折叠电机控制时,车身控制器采集后视镜折叠开关 的输入信号,BCM通过LIN线发给防夹模块后视镜开关的控制信号,防 夹模块接收到信号后,驱动电机进行运转。此外,可以利用遥控钥匙 对后视镜进行控制,按下遥控钥匙上的设防键,车身控制器通过LIN 线发送设防信号给防夹模块,防夹模块接收信号后,进行后视镜折叠 动作,同理,按下遥控钥匙的解防键,进行后视镜展开动作。另外车 身控制器检测车速,如果车速到达40千米/小时,通过LIN线发送后 视镜展开的开关信号,防夹模块接收到信号后,检测后视镜的状态, 如果后视镜此时处于折叠状态,则对后视镜进行展开操作。车窗玻璃的短程下降控制时,防夹模块接收到外门把手微动开关 及门微动开关的信号,在开关门时对玻璃进行微降操作,当车主在门 外准备进入车内, 一拉外门把手,防夹模块接收到外门把手开关的输 入信号,则驱动玻璃升降电机下降一段距离,关上车门后玻璃上升到 顶。当驾驶员在车里准备离开车时,如果当时车门已经上锁,拉动内 门把手,车身控制器接收到中控状态指示开关的输入信号,通过LIN 线发给防夹模块开关信号,防夹模块接收到信号后,驱动玻璃升降电 机进行微降操作,关上车门后玻璃上升到顶。如果车门未上锁,则防 夹模块接收到门微动开关的输入信号,则驱动玻璃升降电机进行微降 操作,关上车门后,玻璃升降到顶。如果车速大于某一值时,防夹模块将屏蔽外门把手微动开关的信号,避免由于风对微动开关的压力, 造成玻璃错误下降。与目前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采用模拟开关信号输入,减少了玻 璃升降开关与防夹模块及车身控制器之间的线束的连接数,降低了整车开发成本,开关信号直接与防夹模块相连,省去了L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窗防夹控制器,包括驾驶侧防夹模块和副驾驶侧防夹模块,其特征在于驾驶侧防夹模块分别连接车窗升降开关,车窗禁止开关,左前玻璃升降电机和后视镜折叠电机,副驾驶侧防夹模块分别连接副驾驶侧玻璃升降开关和右前玻璃升降电机,驾驶侧防夹模块,副驾驶侧防夹模块和连接有左后玻璃升降电机和右后玻璃升降电机的车身控制器BCM之间通过LIN2.0连接通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窗防夹控制器,包括驾驶侧防夹模块和副驾驶侧防夹模块,其特征在于驾驶侧防夹模块分别连接车窗升降开关,车窗禁止开关,左前玻璃升降电机和后视镜折叠电机,副驾驶侧防夹模块分别连接副驾驶侧玻璃升降开关和右前玻璃升降电机,驾驶侧防夹模块,副驾驶侧防夹模块和连接有左后玻璃升降电机和右后玻璃升降电机的车身控制器BCM之间通过LIN2.0连接通信。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车窗防夹控制器,其特征在于,与驾驶 侧防夹模块连接的车窗升降开关包括驾驶側左前,左后,右前,右后 车窗升降开关。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车窗防夹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左前车 窗升降开关与驾驶侧防夹模块之间,右前车窗升降开关与副驾驶侧防 夹模块之间都是采用硬线直接连接并驱动相对应两门的玻璃升降电机 进行防夹升降操作。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窗防夹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利用驾 驶侧玻璃升降开关对副驾驶侧车窗进行操作时,驾驶侧防夹模块接收 开关输入信号,通过LIN线周期性发给车身控制器开关控制信号,车身 控制器BCM再将此LIN信号周期性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晖应荣恩
申请(专利权)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