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循环散热的新能源储能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80161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0:22
本技术涉及储能箱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循环散热的新能源储能箱,包括安装组件,包括箱体、水箱、制冷机、第一水泵以及第二水泵,所述水箱固定于箱体顶部,所述制冷机固定于水箱顶部,所述第一水泵固定于箱体顶部一侧,所述第二水泵固定于箱体顶部一侧;本申请还包括散热组件,设置于箱体内部,包括横板、电池舱、进水管、降温板、散热件、升降件以及减震件,所述横板滑动连接于箱体内腔底部,所述电池舱固定于横板顶部,所述进水管连通于第一水泵内部。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第一水泵和第二水泵的设置,能够带动水源流动,方便散热工作,通过散热件和升降件的设置,能够散去电池舱内的热量,方便散热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储能箱,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循环散热的新能源储能箱


技术介绍

1、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能源发展由粗放式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为进一步解决能源波动性问题,将储能等技术融入到电网对电能的输送和存储中,优化电网对电能分配,在基站中引入储能设备,有效提高电池的利用率,降低供电成本。

2、然而现有技术中的储能箱,多为锁合螺丝和电芯激光焊接工艺进行组装,散热效果差,容易造成能源损失,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循环散热的新能源储能箱。


技术实现思路

1、(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2、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循环散热的新能源储能箱,能够有效的解决现有的储能箱,散热效果差,容易造成能源损失,因此无法满足使用需求的问题。

3、(二)技术方案

4、本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循环散热的新能源储能箱,包括,

5、安装组件,包括箱体、水箱、制冷机、第一水泵以及第二水泵,所述水箱固定于箱体顶部,所述制冷机固定于水箱顶部,所述第一水泵固定于箱体顶部一侧,所述第二水泵固定于箱体顶部一侧;

6、散热组件,设置于箱体内部包括横板、电池舱、进水管、降温板、散热件、升降件以及减震件,所述横板滑动连接于箱体内腔底部,所述电池舱固定于横板顶部,所述进水管连通于第一水泵内部,且一端延伸至水箱内部,所述降温板固定于箱体内壁,且一侧顶部与进水管连通,所述散热件设置于箱体内壁,所述升降件设置于箱体内腔底部一侧,所述减震件设置于箱体内腔底部。

7、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散热件包括第一固定架、第一吹风扇、双轴电机、第二固定架、第二吹风扇、冷凝管、连接管以及送水管,所述第一固定架固定于箱体内壁顶部,所述第一吹风扇通过轴承活动连接于第一固定架内部,所述双轴电机固定于第一固定架底部,所述第二固定架固定于双轴电机底部,所述第二吹风扇通过轴承活动连接于第二固定架内部,所述冷凝管固定于电池舱两侧,且一端与降温板连通,所述连接管固定于电池舱顶部,且两端均与冷凝管连通,所述送水管连通于第二水泵顶部。

8、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升降件包括电机、螺纹杆、螺纹套以及排风扇,所述电机固定于箱体内腔底部一侧,所述螺纹杆通过轴承活动连接于电机输出端上,所述螺纹套螺纹连接于螺纹杆表面,所述排风扇通过连接块与螺纹套固定连接。

9、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减震件包括支撑杆、弹簧、竖板、滑块、限位杆、第一活动块、第二活动块、活动板以及阻尼器,所述支撑杆固定于箱体内壁底部,所述弹簧套设于支撑杆表面,所述竖板固定于支撑一侧,所述滑块滑动连接于支撑杆表面,所述限位杆固定于竖板一侧,第一活动块固定于滑块顶部,第二活动块固定于横板底部,所述活动板通过轴承活动连接于第一活动块内部,且一侧通过轴承活动连接于第二活动块内部,所述阻尼器固定于箱体内腔底部,且顶部与横板接触。

10、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内部均开设有固定槽,所述降温板固定于固定槽内部。

11、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送水管一端与冷凝管一端连通,且一端通过第二水泵延伸至水箱内部。

12、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箱体两侧均开设有进风口和排风口,数量为四个。

13、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箱体正面一侧通过铰链活动连接有箱门,箱门正面固定连接有控制器,且正面一侧固定连接有把手。

14、(三)有益效果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第一水泵和第二水泵的设置,能够带动水源流动,方便散热工作,通过散热件和升降件的设置,能够散去电池舱内的热量,方便散热工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循环散热的新能源储能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散热的新能源储能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件(205)包括第一固定架(2051)、第一吹风扇(2052)、双轴电机(2053)、第二固定架(2054)、第二吹风扇(2055)、冷凝管(2056)、连接管(2057)以及送水管(2058),所述第一固定架(2051)固定于箱体(101)内壁顶部,所述第一吹风扇(2052)通过轴承活动连接于第一固定架(2051)内部,所述双轴电机(2053)固定于第一固定架(2051)底部,所述第二固定架(2054)固定于双轴电机(2053)底部,所述第二吹风扇(2055)通过轴承活动连接于第二固定架(2054)内部,所述冷凝管(2056)固定于电池舱(202)两侧,且一端与降温板(204)连通,所述连接管(2057)固定于电池舱(202)顶部,且两端均与冷凝管(2056)连通,所述送水管(2058)连通于第二水泵(105)顶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散热的新能源储能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件(206)包括电机(2061)、螺纹杆(2062)、螺纹套(2063)以及排风扇(2064),所述电机(2061)固定于箱体(101)内腔底部一侧,所述螺纹杆(2062)通过轴承活动连接于电机(2061)输出端上,所述螺纹套(2063)螺纹连接于螺纹杆(2062)表面,所述排风扇(2064)通过连接块与螺纹套(2063)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散热的新能源储能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件(207)包括支撑杆(2071)、弹簧(2072)、竖板(2073)、滑块(2074)、限位杆(2075)、第一活动块、第二活动块、活动板(2076)以及阻尼器(2077),所述支撑杆(2071)固定于箱体(101)内壁底部,所述弹簧(2072)套设于支撑杆(2071)表面,所述竖板(2073)固定于支撑一侧,所述滑块(2074)滑动连接于支撑杆(2071)表面,所述限位杆(2075)固定于竖板(2073)一侧,第一活动块固定于滑块(2074)顶部,第二活动块固定于横板(201)底部,所述活动板(2076)通过轴承活动连接于第一活动块内部,且一侧通过轴承活动连接于第二活动块内部,所述阻尼器(2077)固定于箱体(101)内腔底部,且顶部与横板(201)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循环散热的新能源储能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架(2051)和第二固定架(2054)内部均开设有固定槽,所述降温板(204)固定于固定槽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循环散热的新能源储能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水管(2058)一端与冷凝管(2056)一端连通,且一端通过第二水泵(105)延伸至水箱(102)内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散热的新能源储能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01)两侧均开设有进风口和排风口,数量为四个。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散热的新能源储能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01)正面一侧通过铰链活动连接有箱门,箱门正面固定连接有控制器,且正面一侧固定连接有把手。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循环散热的新能源储能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散热的新能源储能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件(205)包括第一固定架(2051)、第一吹风扇(2052)、双轴电机(2053)、第二固定架(2054)、第二吹风扇(2055)、冷凝管(2056)、连接管(2057)以及送水管(2058),所述第一固定架(2051)固定于箱体(101)内壁顶部,所述第一吹风扇(2052)通过轴承活动连接于第一固定架(2051)内部,所述双轴电机(2053)固定于第一固定架(2051)底部,所述第二固定架(2054)固定于双轴电机(2053)底部,所述第二吹风扇(2055)通过轴承活动连接于第二固定架(2054)内部,所述冷凝管(2056)固定于电池舱(202)两侧,且一端与降温板(204)连通,所述连接管(2057)固定于电池舱(202)顶部,且两端均与冷凝管(2056)连通,所述送水管(2058)连通于第二水泵(105)顶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散热的新能源储能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件(206)包括电机(2061)、螺纹杆(2062)、螺纹套(2063)以及排风扇(2064),所述电机(2061)固定于箱体(101)内腔底部一侧,所述螺纹杆(2062)通过轴承活动连接于电机(2061)输出端上,所述螺纹套(2063)螺纹连接于螺纹杆(2062)表面,所述排风扇(2064)通过连接块与螺纹套(2063)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散热的新能源储能箱,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云飞李晓伟
申请(专利权)人:康晟佳智慧能源浙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