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79454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0:21
提供一种包括插塞连接器及插孔连接器的电连接器对。插塞连接器包括插塞壳体、插塞信号端子、插塞电源端子及紧固壁。插孔连接器包括插孔壳体、插孔信号端子、插孔电源端子及紧固槽。将所述插塞连接器与所述插孔连接器嵌合完成时,所述紧固壁位于所述紧固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对。更具体来说,本技术涉及一种插塞连接器与插孔连接器(插座连接器)的结合结构。


技术介绍

1、通常,在基板相互连接的情况下,使用通过如焊接(soldering)等方法与各个基板连接的两个连接器,所述两个连接器可彼此连接。此处,两个连接器中的一个为插塞连接器(plug connector),其余一个为插座连接器(socket connector)。插座连接器也可被称为插孔(receptacle)连接器。这种插塞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可在模具部布置端子来形成。插塞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可彼此紧固以形成电连接器组装体。

2、随着电子机器的小型化趋势,连接器的小型化及低背化是一种趋势。然而,事实上在减小节距或使零件变小以将连接器小型化及低背化的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限制。

3、另一方面,在连接器小型化的同时,也存在与以前相比难以确保连接器的耐久性的方面。原因是由于部件小即使比以前小的力也容易使其破损或变形。

4、另外,由于部件小,因此组装错误的问题也更容易发生。即,如果连接器的大小大,由于对嵌合费较大的力,因此沿错误方向嵌合的情况少,但如果连接器的大小非常小,则对嵌合费的力的大小也小,因此即便沿错误的方向嵌入的情况(反向对接(mating))下也可假设多少忽略部件的形状而嵌入的情况。

5、另外,作为所述变形的一种,在连接器间的结合过程中或者在已经结合的状态下,如果金属材质的端子一直保持特定的形状,则可能产生塑性变形。所谓塑性变形作为弹性变形的相反概念,是指即便去除施加在材质上的负荷,材料也不会回到其所具有的原来的模样而保持变形的状态。其原因在于所有的材料通常具有弹性,但在产生应力时会使模样产生变形。对于逐渐微细化的连接器的端子而言,也存在防止这种塑性变形的必要性。

6、而且,存在利用嵌件成型制作连接器的树脂模具(壳体)的情况,此时根据树脂的流动性如何决定壳体是否正确成型,因此也存在改善树脂的流动性的必要性。

7、另外,通常在制作为金属材质的端子时,根据制造的方式(例如,是否使用深冲(deep drawing)方式)对端子自身及树脂模具的结构也存在限制,因此也存在考虑这点的必要性。

8、另外,在嵌件成型等中,也存在考虑树脂注塑物覆盖金属材质的问题点的必要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

2、本技术欲解决的技术课题是解决由于部件小产生的组装错误(反向对接)的问题。

3、欲解决以下问题:如果连接器的大小大,由于对嵌合费较大的力,因此沿错误方向嵌合的情况少,但如果连接器的大小非常小,则对嵌合费的力的大小也小,因此即便沿错误的方向嵌入的情况下也可假设多少忽略部件的形状而嵌入的情况。

4、本技术的技术课题不限于以上提及的技术课题,且对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以下记载清楚地理解未提及的另一些技术课题。

5、[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6、根据本技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对,其为包括插塞连接器及插孔连接器的电连接器对,

7、所述插塞连接器包括:

8、(a)插塞壳体,包括插塞基底部及从所述插塞基底部向上表面突出的壁部,

9、(b)插塞信号端子,设置在所述壁部,

10、(c)插塞电源端子,设置在所述壁部,以及

11、(d)紧固壁,形成在所述插塞信号端子与所述插塞电源端子之间的壁部,

12、所述插孔连接器包括:

13、(e)插孔壳体,包括:插孔基底部;以及第一壁部,从所述插孔基底部的上表面突出;第二壁部,从所述插孔基底部的上表面突出并与所述第一壁部交叉;第三壁部,从所述插孔基底部的上表面突出,与所述第二壁部交叉且与所述第一壁部相对;第四壁部,从所述插孔基底部的上表面突出,与所述第一壁部及所述第三壁部交叉且与所述第二壁部相对;

14、(f)插孔信号端子,设置在至少所述第二壁部,

15、(g)插孔电源端子,设置在至少所述第一壁部,以及

16、(h)紧固槽,位于所述第二壁部与所述第四壁部之间,

17、将所述插塞连接器与所述插孔连接器嵌合完成时,所述紧固壁位于所述紧固槽。

18、优选为,所述紧固壁位于所述插塞连接器的壁部,且宽度比所述壁部更宽。

19、优选为,所述插塞连接器在所述紧固壁与所述插塞连接器的壁部之间还包括连接壁,

20、所述连接壁高度比所述壁部更低,且宽度比所述壁部更窄。

21、优选为,在所述连接壁的两侧形成有贯通孔。

22、优选为,所述插孔连接器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壁部与所述第四壁部之间的内部突出壁,

23、所述内部突出壁向所述插孔基底部的上侧突出,另外,在所述插孔连接器的宽度方向上向所述第二壁部与所述第四壁部的内侧突出。

24、优选为,在所述内部突出壁的上侧形成有比壁部形成得高的上方突出部。

25、优选为,将所述插塞连接器与所述插孔连接器嵌合完成时,所述上方突出部位于所述贯通孔。

26、优选为,所述内部突出壁上部空间形成开放孔,

27、将所述插塞连接器与所述插孔连接器嵌合完成时,所述连接壁位于所述开放孔。

28、[技术的效果]

29、根据本技术,在由此结合的情况,连接器10、20具有非常低的高度与窄的宽度且具有防止反向对接(在相反方向上嵌合)的效果。

30、因连接壁10-5-cw与开放孔20-5-d的结合结构、紧固壁10-5-mw与紧固槽20-5-md的结合结构、上方突出部20-5-p2与贯通孔10-5-ph的结合结构,可容易得知假如在以其方向相反的状态结合的情况(即,在连接器10、20的长度方向上以彼此不相符的方向结合的情况)下无法结合。因此,通过连接器10、20的低背化(实现低的高度)可具有节约空间且防止反向对接的效果。

31、另外,如果是每个信号端子10-3、20-3被区分引脚作用的情况,则反向对接也可意指成为不期望的短路电路。电源端子10-1、20-1的情况也是同样的。即,虽然反向对接可能引起连接器的损坏,但是由于连接器为完全对称结构,即便没有物理损坏,也可能根据每个引脚的作用输入不期望的错误信号、或成为不期望的短路电路,但根据本技术,则从源头上防止这种反向对接。

32、具体来说,在插塞连接器10存在比壁部向两侧突出的紧固壁10-5-mw,且在插孔连接器20存在比壁部向上侧突出的上方突出部20-5-p2。紧固壁10-5-mw与上方突出部20-5-p2由树脂制成,从而如图8a、图9a所示反向对接的情况,由于树脂制的紧固壁10-5-mw与上方突出部20-5-p2分别首先与配对连接器接触,因此防止各连接器拥有的两个电源端子同时接触的情况,进而不会发生短路。

33、本技术的效果不受以上例示的内容的限制,更多样的效果包含在本说明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连接器对,是包括插塞连接器及插孔连接器的电连接器对,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对,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对,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对,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对,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对,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对,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对,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对,是包括插塞连接器及插孔连接器的电连接器对,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对,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对,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对,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康健
申请(专利权)人:广濑电机韩国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