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微小型内循环滚珠螺母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微小型内循环滚珠螺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68844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0: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小型内循环滚珠螺母,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滚珠螺母领域,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壁开设有工作螺纹,所述壳体的内部贯穿有丝杆,所述工作螺纹和丝杆的连接部位设置有工作滚珠,所述壳体的内壁位于工作螺纹的一侧开设有循环通道,所述壳体的外壁螺纹连接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旋钮,所述安装块的底端旋接有加油框架,所述加油框架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工作弹簧,通过设置润滑环,工作弹簧通过自身弹力带动压板沿加油框架的内壁滑动,将加油框架中的润滑油通过连接槽从润滑环外壁的出油嘴流出,以使得在工作滚珠沿循环通道滚动时,工作滚珠与润滑环外壁的润滑油接触,实现对工作滚珠的自动润滑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滚珠螺母领域,具体是一种微小型内循环滚珠螺母


技术介绍

1、滚珠丝杠由螺杆、螺母、钢球和反向器等组成,滚珠丝杠是工具机械和精密机械上最常使用的传动元件,其主要功能是将旋转运动转换成线性运动,或将扭矩转换成轴向反复作用力,同时兼具高精度、可逆性和高效率的特点,由于具有很小的摩擦阻力,滚珠丝杠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设备和精密仪器。

2、例如公开号为cn110375048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嵌入式内循环滚珠螺母,通过两个嵌入式循环器和连通的螺旋腔滚道组成的两个闭合回路内的滚珠提高负载能力,嵌入式循环器与螺母体嵌合为一体,滚珠的循环路径在螺母体内部进行。由于循环器为二半分体式结构,较一般循环器的回珠路径较长,放置数量较少,减少了循环器安装孔,因而螺母刚性得以增强,并且因此能达到高速、低噪音化的效果,且该紧凑型设计能使螺母外径缩小尺寸,达到节省空间、外观精细的效果。

3、现有的微小型内循环滚珠螺母在使用时,为了提高滚珠螺母运动的平稳性,需要手动往螺母内部注入润滑油,但是,长时间使用后,螺母内的润滑油失效,导致滚珠槽和滚珠之间磨损严重,滚珠槽容易磨损,不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微小型内循环滚珠螺母。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小型内循环滚珠螺母,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螺母内的润滑油失效,导致滚珠槽和滚珠之间磨损严重,滚珠槽容易磨损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微小型内循环滚珠螺母,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壁开设有工作螺纹,所述壳体的内部贯穿有丝杆,所述工作螺纹和丝杆的连接部位设置有工作滚珠,所述壳体的内壁位于工作螺纹的一侧开设有循环通道,所述壳体的外壁螺纹连接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旋钮,所述安装块的底端旋接有加油框架,所述加油框架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工作弹簧,所述工作弹簧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压板,所述加油框架的外壁嵌合有塞柱,所述压板的下方位于加油框架的外壁贯穿有润滑环,所述润滑环的外壁开设有连接槽,所述润滑环的内壁位于工作滚珠的一侧开设有出油嘴。

3、基于上述结构,工作弹簧通过自身弹力带动压板沿加油框架的内壁滑动,将加油框架中的润滑油通过连接槽从润滑环外壁的出油嘴流出,以使得在工作滚珠沿循环通道滚动时,工作滚珠与润滑环外壁的润滑油接触,实现对工作滚珠的自动润滑操作。

4、优选的,所述循环通道和工作螺纹的连接部位设置有换向框架,所述换向框架的内壁开设有换向槽,所述换向框架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定位框架,所述壳体的两端均螺纹连接有防护筒,工作时,通过设置定位框架,实现对换向框架的快速安装操作,避免换向框架安装错误,导致工作螺纹和循环通道不连通,有利于实现操作,通过设置防护筒,实现对丝杆外壁螺纹的清理操作,避免丝杆外壁附着的杂质进入壳体内部,工作滚珠运动受阻,导致壳体运动不流畅。

5、优选的,所述加油框架通过安装块与循环通道之间构成定位结构,所述加油框架与循环通道为密封连接,工作时,工作人员通过螺纹将安装块旋进壳体的内部,进而安装块带动加油框架外壁的润滑环与循环通道相贴合,实现加油框架的安装操作。

6、优选的,所述塞柱位于压板的下方,所述压板与加油框架为密封连接,工作时,便于工作人员将润滑油通过塞柱中的孔洞注入加油框架中,工作弹簧通过自身弹力带动压板沿加油框架的内壁滑动,将加油框架中的润滑油注入循环通道中。

7、优选的,所述润滑环的中轴线与循环通道的中轴线相重合,所述出油嘴设置有十二组,十二组所述出油嘴的位置关系关于润滑环的圆心呈等角度圆周分布,工作时,通过设置十二组出油嘴,有利于对工作滚珠均匀涂抹润滑油。

8、优选的,所述定位框架顶端旋接有定位螺栓,所述定位螺栓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旋钮,所述第二旋钮的一侧位于定位框架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指向针,所述定位螺栓的外壁螺纹连接有升降滑块,所述升降滑块的两端固定连接有升降板,所述升降板的一端活动连接有与定位框架内壁滑动连接的伸缩滑板,所述伸缩滑板的外部开设有连接导槽,所述升降板与连接导槽的连接部位固定连接有连接柱,所述伸缩滑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定位块,所述壳体与定位块的连接部位开设有定位槽,工作时,连接柱运动通过连接导槽带动伸缩滑板沿定位框架的内壁滑动,伸缩滑板滑动带动定位块与壳体外壁的定位槽相卡合,实现对换向框架的快速安装操作,避免换向框架安装错误,导致工作螺纹和循环通道不连通。

9、优选的,所述连接导槽呈倾斜状,所述换向框架通过定位块和定位槽与壳体之间构成定位结构,工作时,伸缩滑板滑动带动定位块与壳体外壁的定位槽相卡合,实现对换向框架的快速安装操作。

10、优选的,所述防护筒的外壁固定连接有防护旋钮,所述防护筒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与丝杆外壁滑动连接的防尘挡板,所述防护筒的内壁旋接有旋转环,所述旋转环的外壁固定连接有与防护筒内壁滑动连接的限位条,所述旋转环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与丝杆的螺纹外壁滑动连接的防尘块,工作时,通过设置防尘挡板,在壳体沿丝杆的外壁滑动时,防尘挡板将丝杆外壁灰尘进行刮除,与此同时,防尘块通过丝杆外壁的螺纹带动旋转环沿防护筒的内壁旋转,通过防尘块和丝杆外壁的螺纹相对运动,实现对丝杆外壁螺纹的清理操作,避免丝杆外壁附着的杂质进入壳体内部,工作滚珠运动受阻,导致壳体运动不流畅。

11、优选的,所述限位条的横截面呈半圆状,所述防尘块与丝杆的螺纹外壁紧密贴合,所述防尘挡板的横截面呈梯形,工作时,通过设置横截面呈梯形的防尘挡板,在壳体沿丝杆的外壁滑动时,防尘挡板将丝杆外壁灰尘进行刮除,通过防尘块和丝杆外壁的螺纹相对运动,实现对丝杆外壁螺纹的清理操作,避免丝杆外壁附着的杂质进入壳体内部,工作滚珠运动受阻。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3、1、通过设置润滑环,工作弹簧通过自身弹力带动压板沿加油框架的内壁滑动,将加油框架中的润滑油通过连接槽从润滑环外壁的出油嘴流出,以使得在工作滚珠沿循环通道滚动时,工作滚珠与润滑环外壁的润滑油接触,实现对工作滚珠的自动润滑操作。

14、2、通过设置指向针和定位块,工作人员通过指向针的指向将换向框架放入壳体中,然后,升降板带动连接柱运动,以使得连接柱运动通过连接导槽带动伸缩滑板沿定位框架的内壁滑动,伸缩滑板滑动带动定位块与壳体外壁的定位槽相卡合,实现对换向框架的快速安装操作,避免换向框架安装错误,导致工作螺纹和循环通道不连通。

15、3、通过设置防尘挡板和防尘块,通过设置防尘挡板,在壳体沿丝杆的外壁滑动时,防尘挡板将丝杆外壁灰尘进行刮除,与此同时,防尘块通过丝杆外壁的螺纹带动旋转环沿防护筒的内壁旋转,通过防尘块和丝杆外壁的螺纹相对运动,实现对丝杆外壁螺纹的清理操作,避免丝杆外壁附着的杂质进入壳体内部,工作滚珠运动受阻,导致壳体运动不流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小型内循环滚珠螺母,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内壁开设有工作螺纹(101),所述壳体(1)的内部贯穿有丝杆(2),所述工作螺纹(101)和丝杆(2)的连接部位设置有工作滚珠(102),所述壳体(1)的内壁位于工作螺纹(101)的一侧开设有循环通道(103),所述壳体(1)的外壁螺纹连接有安装块(3),所述安装块(3)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旋钮(301),所述安装块(3)的底端旋接有加油框架(302),所述加油框架(30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工作弹簧(303),所述工作弹簧(303)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压板(304),所述加油框架(302)的外壁嵌合有塞柱(305),所述压板(304)的下方位于加油框架(302)的外壁贯穿有润滑环(306),所述润滑环(306)的外壁开设有连接槽(307),所述润滑环(306)的内壁位于工作滚珠(102)的一侧开设有出油嘴(30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小型内循环滚珠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通道(103)和工作螺纹(101)的连接部位设置有换向框架(4),所述换向框架(4)的内壁开设有换向槽(401),所述换向框架(4)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定位框架(5),所述壳体(1)的两端均螺纹连接有防护筒(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小型内循环滚珠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油框架(302)通过安装块(3)与循环通道(103)之间构成定位结构,所述加油框架(302)与循环通道(103)为密封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小型内循环滚珠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塞柱(305)位于压板(304)的下方,所述压板(304)与加油框架(302)为密封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小型内循环滚珠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环(306)的中轴线与循环通道(103)的中轴线相重合,所述出油嘴(308)设置有十二组,十二组所述出油嘴(308)的位置关系关于润滑环(306)的圆心呈等角度圆周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微小型内循环滚珠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框架(5)顶端旋接有定位螺栓(501),所述定位螺栓(50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旋钮(502),所述第二旋钮(502)的一侧位于定位框架(5)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指向针(503),所述定位螺栓(501)的外壁螺纹连接有升降滑块(504),所述升降滑块(504)的两端固定连接有升降板(505),所述升降板(505)的一端活动连接有与定位框架(5)内壁滑动连接的伸缩滑板(506),所述伸缩滑板(506)的外部开设有连接导槽(507),所述升降板(505)与连接导槽(507)的连接部位固定连接有连接柱(508),所述伸缩滑板(50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定位块(509),所述壳体(1)与定位块(509)的连接部位开设有定位槽(51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微小型内循环滚珠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导槽(507)呈倾斜状,所述换向框架(4)通过定位块(509)和定位槽(510)与壳体(1)之间构成定位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微小型内循环滚珠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筒(6)的外壁固定连接有防护旋钮(601),所述防护筒(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与丝杆(2)外壁滑动连接的防尘挡板(602),所述防护筒(6)的内壁旋接有旋转环(603),所述旋转环(603)的外壁固定连接有与防护筒(6)内壁滑动连接的限位条(604),所述旋转环(603)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与丝杆(2)的螺纹外壁滑动连接的防尘块(605)。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微小型内循环滚珠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条(604)的横截面呈半圆状,所述防尘块(605)与丝杆(2)的螺纹外壁紧密贴合,所述防尘挡板(602)的横截面呈梯形。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小型内循环滚珠螺母,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内壁开设有工作螺纹(101),所述壳体(1)的内部贯穿有丝杆(2),所述工作螺纹(101)和丝杆(2)的连接部位设置有工作滚珠(102),所述壳体(1)的内壁位于工作螺纹(101)的一侧开设有循环通道(103),所述壳体(1)的外壁螺纹连接有安装块(3),所述安装块(3)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旋钮(301),所述安装块(3)的底端旋接有加油框架(302),所述加油框架(30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工作弹簧(303),所述工作弹簧(303)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压板(304),所述加油框架(302)的外壁嵌合有塞柱(305),所述压板(304)的下方位于加油框架(302)的外壁贯穿有润滑环(306),所述润滑环(306)的外壁开设有连接槽(307),所述润滑环(306)的内壁位于工作滚珠(102)的一侧开设有出油嘴(30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小型内循环滚珠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通道(103)和工作螺纹(101)的连接部位设置有换向框架(4),所述换向框架(4)的内壁开设有换向槽(401),所述换向框架(4)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定位框架(5),所述壳体(1)的两端均螺纹连接有防护筒(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小型内循环滚珠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油框架(302)通过安装块(3)与循环通道(103)之间构成定位结构,所述加油框架(302)与循环通道(103)为密封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小型内循环滚珠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塞柱(305)位于压板(304)的下方,所述压板(304)与加油框架(302)为密封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小型内循环滚珠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环(306)的中轴线与循环通道(103)的中轴线相重合,所述出油嘴(308)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旭培魏巧斌金磊江伟华范伟剑谢王波刘飞杜炯江东军徐达才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得利亚自动化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