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排车用的新型重力沉降弯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68824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0:15
本技术涉及一种吸排车用的新型重力沉降弯组件。吸排车包括罐体,罐体的后端上部侧壁设置有吸料口,吸料口中设置有吸料管道,吸料管道贯穿吸料口并向罐体内部延伸,新型重力沉降弯组件固定设置在罐体内壁的顶部后侧,吸料管道的出料口与新型重力沉降弯组件相对应设置,新型重力沉降弯组件包括第一重力沉降弯、第二重力沉降弯、固定支架、第一连接件以及第二连接件,第一重力沉降弯的右端固定设置有第一连接部,第二重力沉降弯的左端固定设置有第二连接部,第一重力沉降弯通过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配合与第二重力沉降弯固定连接。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组装方便、使用寿命长且安全可靠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吸排车,具体为一种吸排车用的新型重力沉降弯组件


技术介绍

1、吸排车是一种目前被广泛应用于钢铁、火力发电等行业的特种车辆。其将粉尘类干式物料或污水等液体类物料从容器或散落地进行收集并转运,到达目的地后再将已收集的物料排放,以实现物料的远距离搬运和再利用,简化了物料的搬运工作。

2、现有的吸引压送罐式汽车主要采用正压排料方式,即通过向车身上用于存储物料的罐体内排入空气,从而将罐体内的物料排出;同时采用正、负压装料,也即通过吸料管道向罐体内吸料(也即装料)。罐体内壁的后端顶部设置有重力沉降弯,其与吸料管道的出料口相对应,吸料时物料经吸料管道的出料口被吸附在所述重力沉降弯处,当物料积累到一定重量靠重力自动落入罐体内。

3、目前的重力沉降弯是整体直接焊接于罐体内壁的后端顶部位置处,后因物料磨损问题,重力沉降弯经常损坏,导致物料直接冲刷罐体前端,将罐体前端磨损。因重力沉降弯直接焊接于罐体内,因此前期的安装以及后期维修比较麻烦,且使用寿命比较短。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排车用的新型重力沉降弯组件,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吸排车用的新型重力沉降弯组件,所述吸排车包括罐体,所述罐体的后端上部侧壁设置有吸料口,所述吸料口中设置有吸料管道,所述吸料管道贯穿所述吸料口并向罐体内部延伸,所述新型重力沉降弯组件固定设置在所述罐体内壁的顶部后侧,所述吸料管道的出料口与所述新型重力沉降弯组件相对应设置,所述新型重力沉降弯组件包括第一重力沉降弯、第二重力沉降弯、固定支架、第一连接件以及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重力沉降弯的右端固定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重力沉降弯的左端固定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重力沉降弯通过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配合与所述第二重力沉降弯固定连接;

2、所述固定支架的上部固定设置在所述罐体顶部内侧壁的第一安装支架上,所述固定支架包括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和第三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的前端与所述第二固定板的左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板的右端与所述第三固定板的前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板的后端以及第三固定板的后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重力沉降弯的前侧壁固定连接;

3、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右端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重力沉降弯的左端外侧壁上,且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左端固定设置在所述罐体内部左侧壁的第二安装支架上;

4、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左端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重力沉降弯的右端外侧壁上,且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右端固定设置在所述罐体内部右侧壁的第三安装支架上。

5、所述第一重力沉降弯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以及第三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前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上端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二支撑板下端与所述第三支撑板的前端固定连接;

6、所述第一固定板的后端以及第三固定板的后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前侧壁固定连接。

7、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均为水平设置,且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的形状均为扇形,所述第二支撑板的横截面为圆弧形;所述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形成的第一凹槽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第一陶瓷片。

8、所述第二重力沉降弯包括第四支撑板、第五支撑板以及第六支撑板,所述第四支撑板的前端与所述第五支撑板的上端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五支撑板下端与所述第六支撑板的前端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撑板、第五支撑板以及第六支撑板形成的第二凹槽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第二陶瓷片。

9、所述第四支撑板和第六支撑板均为水平设置,且所述第四支撑板和第六支撑板的形状均为扇形,所述第五支撑板的横截面为圆弧形;

10、所述第五支撑板的外径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外径相等,所述第五支撑板的内径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内径相等;且所述第五支撑板外侧壁的弧长大于所述第二支撑板外侧壁的弧长。

11、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前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下端焊接在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上侧壁靠近右端的位置,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后侧壁焊接在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前侧壁靠近右端的位置。

12、所述第一连接板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连接板上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二安装孔。

13、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第三连接板和第四连接板,所述第三连接板的前端与所述第四连接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板的下端焊接在所述第四支撑板的上侧壁靠近左端的位置,所述第四连接板的后侧壁焊接在所述第五支撑板的前侧壁靠近左端的位置。

14、所述第三连接板上设置有多个第三安装孔,所述第三安装孔与所述第一安装孔相对应设置;

15、所述第四连接板上设置有多个第四安装孔,所述第四安装孔与所述第二安装孔相对应设置。

16、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为一体成型;

17、所述第三连接板与所述第四连接板为一体成型。

1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吸排车用的新型重力沉降弯组件,其中,吸排车包括罐体,罐体的后端上部侧壁设置有吸料口,吸料口中设置有吸料管道,吸料管道贯穿吸料口并向罐体内部延伸,新型重力沉降弯组件固定设置在罐体内壁的顶部后侧,吸料管道的出料口与新型重力沉降弯组件相对应设置,新型重力沉降弯组件包括第一重力沉降弯、第二重力沉降弯、固定支架、第一连接件以及第二连接件,第一重力沉降弯的右端固定设置有第一连接部,第二重力沉降弯的左端固定设置有第二连接部,第一重力沉降弯通过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配合与第二重力沉降弯固定连接;通过上述设计,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组装方便、使用寿命长且安全可靠的特点。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吸排车用的新型重力沉降弯组件,所述吸排车包括罐体,所述罐体的后端上部侧壁设置有吸料口,所述吸料口中设置有吸料管道,所述吸料管道贯穿所述吸料口并向罐体内部延伸,所述新型重力沉降弯组件固定设置在所述罐体内壁的顶部后侧,所述吸料管道的出料口与所述新型重力沉降弯组件相对应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重力沉降弯组件包括第一重力沉降弯、第二重力沉降弯、固定支架、第一连接件以及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重力沉降弯的右端固定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重力沉降弯的左端固定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重力沉降弯通过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配合与所述第二重力沉降弯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排车用的新型重力沉降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重力沉降弯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以及第三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前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上端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二支撑板下端与所述第三支撑板的前端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吸排车用的新型重力沉降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均为水平设置,且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的形状均为扇形,所述第二支撑板的横截面为圆弧形;所述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形成的第一凹槽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第一陶瓷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吸排车用的新型重力沉降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重力沉降弯包括第四支撑板、第五支撑板以及第六支撑板,所述第四支撑板的前端与所述第五支撑板的上端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五支撑板下端与所述第六支撑板的前端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撑板、第五支撑板以及第六支撑板形成的第二凹槽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第二陶瓷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吸排车用的新型重力沉降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支撑板和第六支撑板均为水平设置,且所述第四支撑板和第六支撑板的形状均为扇形,所述第五支撑板的横截面为圆弧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吸排车用的新型重力沉降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前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下端焊接在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上侧壁靠近右端的位置,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后侧壁焊接在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前侧壁靠近右端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吸排车用的新型重力沉降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连接板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安装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吸排车用的新型重力沉降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第三连接板和第四连接板,所述第三连接板的前端与所述第四连接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板的下端焊接在所述第四支撑板的上侧壁靠近左端的位置,所述第四连接板的后侧壁焊接在所述第五支撑板的前侧壁靠近左端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吸排车用的新型重力沉降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板上设置有多个第三安装孔,所述第三安装孔与所述第一安装孔相对应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吸排车用的新型重力沉降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为一体成型;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排车用的新型重力沉降弯组件,所述吸排车包括罐体,所述罐体的后端上部侧壁设置有吸料口,所述吸料口中设置有吸料管道,所述吸料管道贯穿所述吸料口并向罐体内部延伸,所述新型重力沉降弯组件固定设置在所述罐体内壁的顶部后侧,所述吸料管道的出料口与所述新型重力沉降弯组件相对应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重力沉降弯组件包括第一重力沉降弯、第二重力沉降弯、固定支架、第一连接件以及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重力沉降弯的右端固定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重力沉降弯的左端固定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重力沉降弯通过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配合与所述第二重力沉降弯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排车用的新型重力沉降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重力沉降弯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以及第三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前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上端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二支撑板下端与所述第三支撑板的前端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吸排车用的新型重力沉降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均为水平设置,且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的形状均为扇形,所述第二支撑板的横截面为圆弧形;所述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形成的第一凹槽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第一陶瓷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吸排车用的新型重力沉降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重力沉降弯包括第四支撑板、第五支撑板以及第六支撑板,所述第四支撑板的前端与所述第五支撑板的上端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五支撑板下端与所述第六支撑板的前端固定连接;所述第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利武伍炜朱海俊郭亮蔡维平魏守圣张民唐辉张国栋庞西雨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高华特种车辆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