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网框固定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68811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0:15
本申请属于脚手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新网框固定件,包括外侧板,外侧板的表面对称固定连接有连接板,连接板远离外侧板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内侧板,内侧板的表面安装有走道板,外侧板和内侧板的之间下侧设置有立网,立网的上下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矩形板,本申请解决了现有技术的立网采用开口销与外侧板和内侧板之间连接,而开口销上未设置有防脱落结构,当开口销插接在销孔内之后,受到外力的作用时,开口销易在销孔内产生晃动,甚至脱离的现象,进而导致立网的安装稳定性较差,降低了安全系数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脚手架,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新网框固定件


技术介绍

1、附着式升降脚手架设备是新型脚手架技术,它将高处作业变为低处作业,将悬空作业变为架体内部作业,具有显著的低碳性,高科技含量和更经济、更安全、更便捷等特点,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外围通常设置有立网进行防护。

2、经检索公开(公告)号:cn216076259u公开了一种新型立网框固定件,涉及附着式升降脚手架
,包括固定件本体和走道板,固定件本体的一侧设置有走道板,固定件本体包括有内侧板、外侧板和侧板,内侧板的一侧固定连接在侧板的一侧……该申请虽可快速对立网进行安装,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但是该申请的立网采用开口销与外侧板和内侧板之间连接,而开口销上未设置有防脱落结构,当开口销插接在销孔内之后,受到外力的作用时,开口销易在销孔内产生晃动,甚至脱离的现象,进而导致立网的安装稳定性较差,降低了安全系数。

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新网框固定件。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新网框固定件,包括外侧板,所述外侧板的表面对称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远离所述外侧板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内侧板,所述内侧板的表面安装有走道板,所述外侧板和内侧板的之间下侧设置有立网,所述立网的上下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矩形板,所述矩形板上开设有第二插孔,所述内侧板和外侧板上均对称开设有第一插孔,所述外侧板的背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内侧滑动连接有移动板,所述固定架上螺纹插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一端安装有轴承,所述轴承的下侧与移动板的顶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板的底端面固定连接有限位杆,所述内侧板的表面下侧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背面固定连接有插杆,所述插杆远离所述固定板的一端依次贯穿第一插孔、第二插孔和第一插孔,并延伸至外侧板的外侧,所述插杆上开设有限位孔,所述限位杆插设在限位孔的内部。

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的立网采用开口销与外侧板和内侧板之间连接,而开口销上未设置有防脱落结构,当开口销插接在销孔内之后,受到外力的作用时,开口销易在销孔内产生晃动,甚至脱离的现象,进而导致立网的安装稳定性较差,降低了安全系数的问题。

3、进一步的,所述螺纹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板,所述转动板呈圆片形状结构设置,且所述转动板的外侧开设有防滑纹。

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转动板方便对螺纹杆转动。

5、进一步的,所述转动板上活动插接有锁紧螺杆,所述固定架的顶端面开设有螺纹孔,所述锁紧螺杆的下端螺纹插接在螺纹孔的内部。

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提升对立网的固定效果。

7、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架的内侧壁对称开设有滑动槽,所述移动板的两端均与滑动槽滑动连接。

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滑动槽可对移动板的两端限位。

9、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架呈倒“u”字形状结构设置,所述转动板的直径小于固定架的宽度。

10、进一步的,所述插杆共设置有四个,所述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的大小均与插杆的大小相适配。

11、进一步的,所述内侧板和外侧板的外壁均开设有螺孔,所述螺孔的内腔螺纹连接有螺栓杆,所述螺栓杆的一端螺纹连接在走道板的一侧,所述螺栓杆的另一端延伸至外侧板的一侧。

1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螺孔和螺栓杆的配合作用便于对走道板安装和拆卸。

13、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14、将插杆依次插入第一插孔、第二插孔和第一插孔的内部,使得螺纹杆转动带动移动板向下移动,移动板向下移动带动限位杆向下移动插入到限位孔的内部,完成对插杆的限位固定,由于螺纹杆螺纹连接于固定架,保证了插杆的稳定性,即保证了立网安装的稳定性;而转动锁紧螺杆,使得锁紧螺杆螺纹插接在第二螺纹槽的内部,进而将转动板锁定,避免转动板因外界原因而导致的转动,从而带动螺纹杆转动,这样的设计进一步提升对立网的固定效果;

15、综上,本申请实现对插杆的双重锁定效果,避免插杆发生脱落,保证了插杆安装的稳定性,不会发生脱离的现象,提升了立网安装的稳定性,提升了安全系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网框固定件,包括外侧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板(1)的表面对称固定连接有连接板(3),所述连接板(3)远离所述外侧板(1)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内侧板(2),所述内侧板(2)的表面安装有走道板(9),所述外侧板(1)和内侧板(2)的之间下侧设置有立网(6),所述立网(6)的上下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矩形板(7),所述矩形板(7)上开设有第二插孔(8),所述内侧板(2)和外侧板(1)上均对称开设有第一插孔(4),所述外侧板(1)的背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架(15),所述固定架(15)的内侧滑动连接有移动板(14),所述固定架(15)上螺纹插接有螺纹杆(12),所述螺纹杆(12)的一端安装有轴承(13),所述轴承(13)的下侧与移动板(14)的顶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板(14)的底端面固定连接有限位杆(19),所述内侧板(2)的表面下侧设置有固定板(5),所述固定板(5)的背面固定连接有插杆(10),所述插杆(10)远离所述固定板(5)的一端依次贯穿第一插孔(4)、第二插孔(8)和第一插孔(4),并延伸至外侧板(1)的外侧,所述插杆(10)上开设有限位孔(11),所述限位杆(19)插设在限位孔(11)的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网框固定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杆(1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板,所述转动板呈圆片形状结构设置,且所述转动板的外侧开设有防滑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网框固定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板上活动插接有锁紧螺杆(17),所述固定架(15)的顶端面开设有螺纹孔,所述锁紧螺杆(17)的下端螺纹插接在螺纹孔的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网框固定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15)的内侧壁对称开设有滑动槽(18),所述移动板(14)的两端均与滑动槽(18)滑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网框固定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15)呈倒“U”字形状结构设置,所述转动板的直径小于固定架(15)的宽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网框固定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杆(10)共设置有四个,所述第一插孔(4)和第二插孔(8)的大小均与插杆(10)的大小相适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网框固定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板(2)和外侧板(1)的外壁均开设有螺孔,所述螺孔的内腔螺纹连接有螺栓杆(16),所述螺栓杆(16)的一端螺纹连接在走道板(9)的一侧,所述螺栓杆(16)的另一端延伸至外侧板(1)的一侧。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网框固定件,包括外侧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板(1)的表面对称固定连接有连接板(3),所述连接板(3)远离所述外侧板(1)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内侧板(2),所述内侧板(2)的表面安装有走道板(9),所述外侧板(1)和内侧板(2)的之间下侧设置有立网(6),所述立网(6)的上下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矩形板(7),所述矩形板(7)上开设有第二插孔(8),所述内侧板(2)和外侧板(1)上均对称开设有第一插孔(4),所述外侧板(1)的背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架(15),所述固定架(15)的内侧滑动连接有移动板(14),所述固定架(15)上螺纹插接有螺纹杆(12),所述螺纹杆(12)的一端安装有轴承(13),所述轴承(13)的下侧与移动板(14)的顶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板(14)的底端面固定连接有限位杆(19),所述内侧板(2)的表面下侧设置有固定板(5),所述固定板(5)的背面固定连接有插杆(10),所述插杆(10)远离所述固定板(5)的一端依次贯穿第一插孔(4)、第二插孔(8)和第一插孔(4),并延伸至外侧板(1)的外侧,所述插杆(10)上开设有限位孔(11),所述限位杆(19)插设在限位孔(11)的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网框固定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勇陶欢欢王建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鑫昇腾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