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N2-iBu-鸟嘌呤-(S)-GNA亚磷酰胺单体的合成方法技术_技高网

N2-iBu-鸟嘌呤-(S)-GNA亚磷酰胺单体的合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359154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0: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N2‑iBu‑鸟嘌呤‑(S)‑GNA亚磷酰胺单体的合成方法,该合成方法包括:步骤S1,在第一溶剂中,使2‑异丁酰基‑6‑氯嘌呤与第一原料和碱发生第一取代反应,得到含第一中间体的第一产物体系;步骤S2,在第二溶剂中,使第一中间体在酸的存在下发生开环水解反应,得到含第二中间体的第二产物体系;步骤S3,在第三溶剂中,使第二中间体与4,4'‑二甲氧基三苯基氯甲烷发生第二取代反应,得到含第三中间体的第三产物体系;步骤S4,在第四溶剂中,使第三中间体与第二原料及二异丙基铵盐四氮唑发生偶联反应,得到第四产物体系,经分离纯化后得到N2‑iBu‑鸟嘌呤‑(S)‑GNA亚磷酰胺单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有机合成,具体而言,涉及一种n2-ibu-鸟嘌呤-(s)-gna亚磷酰胺单体的合成方法。


技术介绍

1、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是以外源和内源rna为降解目标的基因沉默现象,当外源基因导入或病毒入侵后,细胞中人工合成的或体内与靶向基因具有相同序列的双链rna(dsrna)将靶向mrna降解为21~22nt的小片段,从而特异性的抑制基因表达。

2、1989年,matzke等人首次报道了启动子介导的同源性基因共转染烟草可引起转基因表达发生沉默的现象(m.a. matzke, m. primig, j. trnovsky, a.j.m. matzke, theembo journal, 1989, 8: 643-649.)。1990年,jorgensen研究小组报道了外源转入的编码查尔酮合成酶的基因可以抑制花中内源查尔酮合成酶基因的表达(c. napoli, c.lemieux, r. jorgensen, plant cell, 1990, 2(4): 279-289.)。1998年,fire等在秀丽隐杆线虫(c. elegans)中进行反义rna抑制实验时发现,作为对照加入的双链rna相比正义或反义rna显示出了更强的抑制效果,并将这种现象命名为rna干扰(a. fire, s.q. xu,m.k. montgomery, s.a. kostas, s.e. driver, c.c. mello, 1998, 391: 806-811.)。全球第一款基于rnai技术的药物patisiran(商品名:onpattro)于2018年10月获美国fd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遗传性甲状腺素介导的淀粉样变性的多发神经病,是首款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药物。后续分别有alnylam制药公司的givlaari(商品名:givosiran,治疗成人急性肝卟啉症),oxlumo(商品名:lumasiran,治疗原发性高草酸尿1型),amvuttra(商品名:vutrisiran,治疗成人遗传性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性伴多发性神经病)和诺化(novartis)的inclisiran(商品名:leqvio,适应症为高脂血症)等4款sirna药物获得fda批准上市。而随着研发热潮不断高涨,截至2023年3月,全球在研的sirna药物共计225个,临床阶段在研品种共计58个,其中临床ⅲ期品种8个,临床ⅱ期品种23个,临床ⅰ期品种26个,临床申请品种1个。目前,rnai药物被认为是当今生物学和药物开发中最有前途和最迅速发展的领域之一。

3、为了实现sirna药物的高效基因沉默,此类药物在设计时,通过结构层面的化学修饰来抵御核酸酶的降解,使其能够顺利抵达人体细胞内部,降低sirna药物的毒副作用。脱靶效应(off-target)是核酸类药物产生毒副作用的一个重要因素。而通过在sirna药物反义链的种子区中引入s-甘油核苷酸(s-glycol nucleic acid,s-gna),在rna的a/t富集区形成右手螺旋结构(r-gna无法形成),可以降低核苷酸之间碱基配对的稳定性,以此可以缓解脱靶效应,是目前sirna修饰的重要途径。

4、随着sirna药物的发展,n2-ibu-鸟嘌呤-(s)-gna亚磷酰胺单体(g-(s)-gna)作为一种s-gna合成重要的中间体,其结构如下所示:

5、。

6、1996年,oscar首次报道了g-(s)-gna的合成,其通过r-缩水甘油开环取代嘌呤,随后dmtrcl取代,2-氰乙基-n,n-二异丙基氯亚磷酰胺取代制备。1998年,hotoda等报道了一种通过丙酮叉保护的甘油醇磺酸酯取代2-氨基-6-氯嘌呤,后经过水解开环,ibu保护,最后通过与双(二异丙基氨基)(2-氰基乙氧基)膦偶联合成。2017年,schlegel等报道了一种通过dmtr-缩水甘油开环取代ibu-鸟嘌呤,再经过2-氰乙基-n,n-二异丙基氯代亚磷酰胺取代得到g-(s)-gna。

7、目前,g-(s)-gna的合成都是通过分别在嘌呤的氨基引入保护基(异丁酰基ibu、苯甲酰基bz等),在n9位置引入丙二醇结构,制备得到关键第二中间体。而在嘌呤n9位置引入丙二醇结构目前常用的方法有:缩水甘油开环取代,mitsunobu反应,丙叉保护的缩水甘油取代后开环。缩水甘油开环取代会同时生成n7位置引入丙二醇结构的异构体,并且n7位置的副产物居多,占到总产物的40%到60%,使得目标产物的产率仅有30%左右,后续分离提纯过程复杂,仅适合小规模制备。mitsunobu反应要用到三苯基磷、偶氮二甲酸二异丙酯等成本高,易致敏试剂,反应产生的三苯基氧磷等去除困难,因此在工业放大生产中应用较少。通过丙酮叉保护的缩水甘油取代目前用的比较多的是通过甲基磺酸酯(ms),但是由于空间位阻较小,-oms底物在取代时,无法有效控制n7位异构体的产生。以上合成g-(s)-gna的路线,在烷基化步骤都存在n7,n9选择性的问题,得到的都是一定比例异构体的混合物,目前只适用于实验室小规模生产。

8、因此,有必要研究并开发出一种n2-ibu-鸟嘌呤-(s)-gna亚磷酰胺单体的合成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n2-ibu-鸟嘌呤-(s)-gna亚磷酰胺单体的合成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g-(s)-gna的合成过程中副产物多、选择性差及收率低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n2-ibu-鸟嘌呤-(s)-gna亚磷酰胺单体的合成方法,该合成方法包括:步骤s1,在第一溶剂中,使2-异丁酰基-6-氯嘌呤与第一原料和碱发生第一取代反应,得到含第一中间体的第一产物体系;

3、其中,第一原料具有如下结构:;

4、第一中间体具有如下结构:;

5、步骤s2,在第二溶剂中,使第一中间体在酸的存在下发生开环水解反应,得到含第二中间体的第二产物体系;第二中间体具有如下结构:

6、;

7、步骤s3,在第三溶剂中,使第二中间体与4,4'-二甲氧基三苯基氯甲烷发生第二取代反应,得到含第三中间体的第三产物体系;第三中间体具有如下结构:

8、;

9、步骤s4,在第四溶剂中,使第三中间体与第二原料及二异丙基铵盐四氮唑发生偶联反应,得到第四产物体系,经分离纯化后得到n2-ibu-鸟嘌呤-(s)-gna亚磷酰胺单体;第二原料具有如下结构:

10、;

11、n2-ibu-鸟嘌呤-(s)-gna亚磷酰胺单体具有如下结构:

12、。

13、进一步地,步骤s1中,2-异丁酰基-6-氯嘌呤与第一原料的摩尔比为1:(0.67~1.3)。

14、进一步地,步骤s1中,2-异丁酰基-6-氯嘌呤与碱的摩尔比为1:(1~3)。

15、进一步地,步骤s1中,2-异丁酰基-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N2-iBu-鸟嘌呤-(S)-GNA亚磷酰胺单体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成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所述2-异丁酰基-6-氯嘌呤与所述第一原料的摩尔比为1:(0.67~1.3);和/或,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所述第一取代反应的反应温度为20~150℃,反应时间为1~48h。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酸的浓度为1~4mol/L;和/或,

6.根据权利要求1或4或5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所述第一中间体与所述第二溶剂的重量比为1:(2~10);和/或,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所述第二中间体与所述4,4'-二甲氧基三苯基氯甲烷的摩尔比为1:(0.6~1.3);和/或,

8.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所述第二取代反应的反应温度为0~5℃,反应时间为4~5h。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所述第三中间体与所述二异丙基铵盐四氮唑的摩尔比为1:(0.7~2);和/或,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9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所述偶联反应的反应温度为20~30℃,反应时间为12~24h。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n2-ibu-鸟嘌呤-(s)-gna亚磷酰胺单体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成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所述2-异丁酰基-6-氯嘌呤与所述第一原料的摩尔比为1:(0.67~1.3);和/或,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所述第一取代反应的反应温度为20~150℃,反应时间为1~48h。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酸的浓度为1~4mol/l;和/或,

6.根据权利要求1或4或5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士民李新南郭子越吴仁超
申请(专利权)人:凯莱英生命科学技术天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