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基于可视化实体的事件过程复盘数据组织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基于可视化实体的事件过程复盘数据组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358270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0:09
本申请涉及一种基于可视化实体的事件过程复盘数据组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根据待复盘应急事件的事件数据构建事件数据模型;根据事件主客体数据确定各个实体对应的实体本体数据和实体关系数据,根据各个实体的实体本体数据、实体关系数据以及区域类数据构建实体数据模型;根据各个实体与显示要素的搭配规则,得到各个实体对应的显示要素数据,根据各个实体的显示要素数据构建显示要素数据模型;利用事件数据模型、实体数据模型和显示要素数据模型实现事件过程复盘。采用本方法能够实现应急事件过程复盘的数据构建和快速组织,支撑应急事件复盘的可视化显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事件过程复盘,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可视化实体的事件过程复盘数据组织方法


技术介绍

1、应急事件是指突发事件或紧急情况,可能对人民的生命、财产、环境等造成严重威胁,需要立即采取应急措施来减轻或防止损害的情况。这些事件通常是突发性的,难以预测和避免,需要迅速、有序地应对。应急事件可以包括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火灾)、事故灾难(如交通事故、工业事故)、公共卫生事件(如传染病爆发)以及社会安全事件等。在这些情况下,政府、组织和个人需要采取紧急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并保护人们的安全。

2、对应急事件进行复盘,在发生应急事件时能够更加有效地应对和管理危机,“复盘”源于围棋术语,指对局完毕后复演棋局过程,分析总结棋艺招式的优劣与得失。美国管理家戴明提出了pdca(plan-do-check-action)环,为现代大型企业管理奠定了基本逻辑和理论基础。事件复盘可视化,旨在图形化直观展现事件过程,多维度感性溯源事件脉络,辅助分析人员反思总结问题,提升事件处置能力。

3、在处理应急事件时,由于当前网络信息时效性强、热点事件波及度广、突发事件影响力大,存在事件展现信息抽取难、事件过程情景重现难、事件溯源可解释性差等问题,导致事件数据表现力不够,事件复盘可视化不强、事件分析直观性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基于可视化实体的事件过程复盘数据组织方法。

2、一种基于可视化实体的事件过程复盘数据组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p>

3、根据待复盘应急事件的事件数据构建事件数据模型;所述事件数据包括事件描述数据、事件主客体数据、事件时空数据和事件动作数据;

4、根据所述事件主客体数据确定各个实体对应的实体本体数据和实体关系数据,根据各个实体的实体本体数据、实体关系数据以及区域类数据构建实体数据模型;

5、根据预先设置的各个实体与显示要素的搭配规则,得到各个实体对应的显示要素数据,根据各个实体的显示要素数据构建显示要素数据模型;所述显示要素数据包括图形类数据、标注类数据和动态类数据;

6、利用所述事件数据模型、所述实体数据模型和所述显示要素数据模型实现事件过程复盘。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根据预先设置的各个实体与显示要素的搭配规则,得到各个实体对应的显示要素数据包括:根据预先设置的各个实体与显示要素的搭配规则,得到各个实体对应的图形类数据和标注类数据,根据每一实体对应的图形类数据、标注类数据以及预先设置的动态类数据,得到每一实体对应的显示要素数据。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利用所述事件数据模型、所述实体数据模型和所述显示要素数据模型实现事件过程复盘的步骤,包括:根据所述事件时空数据、所述区域类数据以及所述实体本体数据,获取各个实体在待复盘应急事件中的时空分布;根据所述实体关系数据确定各个实体之间以及实体与待复盘应急事件之间的属性关系;根据所述件数据模型、所述实体数据模型和所述显示要素数据模型将所述时空分布和所述属性关系在演播平台上进行动态显示,将当前演播动作的执行实体作为动态类数据的执行载体,得到可视化复盘结果;跟据所述可视化复盘结果进行事件过程复盘。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根据待复盘应急事件的事件数据构建事件数据模型包括:根据所述待复盘应急事件的基本信息,得到所述事件描述数据;所述基本信息包括事件名称、事件描述、事件编号和事件标签;根据所述待复盘应急事件的主体数据和客体数据,得到所述事件主客体数据;所述主体信息包括事件主体名称和事件主体编号;所述客体信息包括事件客体名称和事件客体编号;根据所述待复盘应急事件的时间信息和空间信息,得到所述事件时空数据;所述时间信息包括待复盘事件的开始时间、触发时间和结束时间;所述空间信息包括待复盘事件的开始地点、触发地点、结束地点以及事件地点类型;根据所述待复盘应急事件的触发动作、过程动作和处置动作得到所述事件动作数据;根据所述事件描述数据、所述事件主客体数据、所述事件时空数据和所述事件动作数据构建事件数据模型。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实体本体数据包括实体名称、实体描述、实体数量、实体编号、实体类型、有效时间;所述有效时间包括实体生成时间、实体触发时间和实体结束时间。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区域类数据包括区域名称、区域描述、区域编号、区域类型、区域位置和区域环境。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实体关系数据包括关联实体名称、关联实体编号和实体关系类型和实体从属关系;所述关联关系类型包括因果关系、包含关系、使用关系、集合关系、主题关系和生产关系;所述实体从属关系包括实体从属事件和实体从属实体。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图形类数据包括标号图元、地理信息、事件图、多媒体;所述多媒体包括实体和待复盘事件关联的多媒体信息。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标注类数据包括事件标注和字幕标注。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动态类数据包括显示动作、显示控制和视角图幅。

16、上述基于可视化实体的事件过程复盘数据组织方法,通过待复盘应急事件的事件数据构建事件数据模型;事件数据包括事件描述数据、事件主客体数据、事件时空数据和事件动作数据;根据事件主客体数据确定各个实体对应的实体本体数据和实体关系数据,根据各个实体的实体本体数据、实体关系数据以及区域类数据构建实体数据模型;根据预先设置的各个实体与显示要素的搭配规则,得到各个实体对应的显示要素数据,根据各个实体的显示要素数据构建显示要素数据模型;显示要素数据包括图形类数据、标注类数据和动态类数据;利用事件数据模型、实体数据模型和显示要素数据模型实现事件过程复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以“事件-实体-显示”三级数据模型为基础,以可视化实体为核心,向上表达事件论元信息,向下关联显示要素,通过三级数据的联通互动,实现应急事件过程复盘的数据构建和快速组织,支撑应急事件复盘的可视化显示。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可视化实体的事件过程复盘数据组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预先设置的各个实体与显示要素的搭配规则,得到各个实体对应的显示要素数据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所述事件数据模型、所述实体数据模型和所述显示要素数据模型实现事件过程复盘的步骤,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待复盘应急事件的事件数据构建事件数据模型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实体本体数据包括实体名称、实体描述、实体数量、实体编号、实体类型、有效时间;所述有效时间包括实体生成时间、实体触发时间和实体结束时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区域类数据包括区域名称、区域描述、区域编号、区域类型、区域位置和区域环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实体关系数据包括关联实体名称、关联实体编号和实体关系类型和实体从属关系;所述关联关系类型包括因果关系、包含关系、使用关系、集合关系、主题关系和生产关系;所述实体从属关系包括实体从属事件和实体从属实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形类数据包括标号图元、地理信息、事件图、多媒体;所述多媒体包括实体和待复盘事件关联的多媒体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标注类数据包括事件标注和字幕标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态类数据包括显示动作、显示控制和视角图幅。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可视化实体的事件过程复盘数据组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预先设置的各个实体与显示要素的搭配规则,得到各个实体对应的显示要素数据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所述事件数据模型、所述实体数据模型和所述显示要素数据模型实现事件过程复盘的步骤,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待复盘应急事件的事件数据构建事件数据模型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实体本体数据包括实体名称、实体描述、实体数量、实体编号、实体类型、有效时间;所述有效时间包括实体生成时间、实体触发时间和实体结束时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巍张斌夏淋淋乐剑周觐张楠楠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战争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