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密闭式T细胞培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358198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0:08
本技术公开了新型密闭式T细胞培养装置,具体涉及T细胞培养技术领域,包括拉柄,所述拉柄垂直方向左端固定连接有基组,所述基组左部固定连接有转动块,所述基组右部固定连接有转动组,所述转动组中部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转动组左部和转动块凹槽内腔共同转动连接有下壳组,所述下壳组上部滑动连接有上盖组。本技术所述的新型密闭式T细胞培养装置,通过管盖,使输液管上部进行密封,通过盖板配合分盖,使培养槽外表面上部进行封闭,形成密闭空间,同时通过盖板配合底座二,达到快速分离方便清洗的作用,通过电机配合转动柱一,使Z型摇柄带动转动连杆及摇杆一起转动,达到摇晃下壳组的作用,提高了装置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t细胞培养,特别涉及新型密闭式t细胞培养装置。


技术介绍

1、t细胞按照功能和表面标志可分成多种,如细胞毒t细胞,辅助t细胞,调节抑制t细胞等,随着生物治疗临床应用的发展,细胞在医疗领域的研究和应用越来越广泛,而进行t细胞的分离、增殖及检测等往往为不同的装置,在反复的转移过程中,易产生靶细胞的丢失,并且进行多组培养或单组培养时,因开放式的培养环境,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进而影响检测结果,因此需要新型密闭式t细胞培养装置。

2、中国专利文献cn208250337u公开了新型密闭式t细胞培养装置,包括上盒体、底座,上盒体及底座固定连接,所述上盒体内由多个固定板分隔成多个培养空间,培养空间内均设置有抽拉连接、换液式培养槽,每个培养槽的上方设置有电磁铁,每个培养槽的底部均设排液口,排液口上的排液通道相互间隔伸出底座,上盒体顶部外表面上对应每个培养空间均设置有供应管道及观察装置;上述培养装置采用上盒体和底座固定构成培养t细胞的密闭空间,通过上盒体顶部的第一进液口、第二进液口及进气口进行气体的充入及培养液的更换,避免受外界影响,电磁铁与换液式培养槽配合利用电磁铁对磁珠的吸附作用实现t细胞的分离,观察窗可进行后续的观察及分析;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以下缺陷:

3、上述专利文献在实施过程中,虽然能构成培养t细胞的密闭空间,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但存在装置使用完毕后不方便清洗和培养过程中无法对装置摇晃的问题,降低了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新型密闭式t细胞培养装置,可以有效解决装置使用完毕后不方便清洗和培养过程中无法对装置摇晃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3、新型密闭式t细胞培养装置,包括拉柄,所述拉柄垂直方向左端固定连接有基组,所述基组左部固定连接有转动块,所述基组右部固定连接有转动组,所述转动组中部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转动组左部和转动块凹槽内腔共同转动连接有下壳组,所述下壳组上部滑动连接有上盖组。

4、优选的,所述基组包括底座一,所述底座一上端右部和上端左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上端与转动块下端固定连接,所述底座一右端开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内腔滑动连接有废液盒,所述底座一上端至废液盒内腔顶壁共同开设有四个排液口。

5、优选的,所述转动组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下端与位于右部的固定块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底板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左端上部固定连接有转动柱一,所述转动柱一外表面转动连接有摇杆,所述底板左端后下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腔转动连接有z型摇柄,所述z型摇柄远离底板的一侧外表面转动连接有转动连杆,所述转动连杆远离z型摇柄的一侧内腔与摇杆垂直方向外表面右部转动连接。

6、优选的,所述底板上端与电机下端固定连接,所述z型摇柄水平方向右端与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

7、优选的,所述下壳组包括底座二,所述上端开设有四个培养槽,四个所述培养槽外表面下部均固定连接有磁铁圈,四个所述培养槽外表面底部均固定连接有阀门管,所述底座二右端中部开设有圆槽,所述圆槽内腔与转动柱一外表面左部转动连接有,所述底座二下端右部与摇杆垂直方向上端固定连接有,所述底座二左端中部固定连接有转动柱二,所述转动柱二外表面与转动块内腔转动连接。

8、优选的,所述上盖组包括盖板,所述盖板上端固定连接有四个分盖,四个分盖内腔下部分别与四个培养槽外表面上部滑动连接,四个所述分盖上端均固定连接有三个输液管,同一侧三个所述输液管外表面上部均滑动连接有管盖。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0、本技术在使用过程中,通过管盖,使输液管上部进行密封,通过盖板配合分盖,使培养槽外表面上部进行封闭,形成密闭空间,同时通过盖板配合底座二,达到快速分离方便清洗的作用,通过电机配合转动柱一,使z型摇柄带动转动连杆及摇杆一起转动,达到摇晃下壳组的作用,提高了装置实用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新型密闭式T细胞培养装置,包括拉柄(1),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柄(1)垂直方向左端固定连接有基组(2),所述基组(2)左部固定连接有转动块(3),所述基组(2)右部固定连接有转动组(5),所述转动组(5)中部固定连接有电机(4),所述转动组(5)左部和转动块(3)凹槽内腔共同转动连接有下壳组(6),所述下壳组(6)上部滑动连接有上盖组(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密闭式T细胞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组(2)包括底座一(21),所述底座一(21)上端右部和上端左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22),所述固定块(22)上端与转动块(3)下端固定连接,所述底座一(21)右端开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内腔滑动连接有废液盒(23),所述底座一(21)上端至废液盒(23)内腔顶壁共同开设有四个排液口(2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密闭式T细胞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组(5)包括底板(51),所述底板(51)下端与位于右部的固定块(22)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底板(51)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52),所述支撑板(52)左端上部固定连接有转动柱一(53),所述转动柱一(53)外表面转动连接有摇杆(55),所述底板(51)左端后下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腔转动连接有Z型摇柄(54),所述Z型摇柄(54)远离底板(51)的一侧外表面转动连接有转动连杆(56),所述转动连杆(56)远离Z型摇柄(54)的一侧内腔与摇杆(55)垂直方向外表面右部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密闭式T细胞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51)上端与电机(4)下端固定连接,所述Z型摇柄(54)水平方向右端与电机(4)输出端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密闭式T细胞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组(6)包括底座二(61),所述上端开设有四个培养槽(62),四个所述培养槽(62)外表面下部均固定连接有磁铁圈(63),四个所述培养槽(62)外表面底部均固定连接有阀门管(64),所述底座二(61)右端中部开设有圆槽,所述圆槽内腔与转动柱一(53)外表面左部转动连接有,所述底座二(61)下端右部与摇杆(55)垂直方向上端固定连接有,所述底座二(61)左端中部固定连接有转动柱二(65),所述转动柱二(65)外表面与转动块(3)内腔转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密闭式T细胞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组(7)包括盖板(71),所述盖板(71)上端固定连接有四个分盖(72),四个分盖(72)内腔下部分别与四个培养槽(62)外表面上部滑动连接,四个所述分盖(72)上端均固定连接有三个输液管(73),同一侧三个所述输液管(73)外表面上部均滑动连接有管盖(74)。

...

【技术特征摘要】

1.新型密闭式t细胞培养装置,包括拉柄(1),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柄(1)垂直方向左端固定连接有基组(2),所述基组(2)左部固定连接有转动块(3),所述基组(2)右部固定连接有转动组(5),所述转动组(5)中部固定连接有电机(4),所述转动组(5)左部和转动块(3)凹槽内腔共同转动连接有下壳组(6),所述下壳组(6)上部滑动连接有上盖组(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密闭式t细胞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组(2)包括底座一(21),所述底座一(21)上端右部和上端左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22),所述固定块(22)上端与转动块(3)下端固定连接,所述底座一(21)右端开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内腔滑动连接有废液盒(23),所述底座一(21)上端至废液盒(23)内腔顶壁共同开设有四个排液口(2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密闭式t细胞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组(5)包括底板(51),所述底板(51)下端与位于右部的固定块(22)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底板(51)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52),所述支撑板(52)左端上部固定连接有转动柱一(53),所述转动柱一(53)外表面转动连接有摇杆(55),所述底板(51)左端后下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腔转动连接有z型摇柄(54),所述z型摇柄(54)远离底板(51)的一侧外表面转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青
申请(专利权)人:星尘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