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智能调节的建筑通风系统技术方案_技高网

一种智能调节的建筑通风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355652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0: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建筑通风系统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智能调节的建筑通风系统。其包括数据获取单元、评估单元、智能预测单元和反馈单元,所述智能预测单元用于识别建筑内人群数量,根据人群数量计算单位时间内CO2的排出量,结合数据获取单元中的实时CO2浓度进行预测达到设定的阈值区间峰值时间段,在评估单元设定的阈值区间临界值前对控制通风系统启动,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智能预测单元识别建筑内人群数量,根据人群数量计算单位时间内CO2的排出量,结合数据获取单元中的实时CO2浓度预测达到评估单元所设定的阈值区间峰值所需时间,并在评估单元设定的阈值区间临界值前对控制建筑内通风系统启动,减少因通风系统通风滞后性导致人群缺氧不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通风系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智能调节的建筑通风系统


技术介绍

1、随着人们对文化艺术的关注和需求的增加,博物馆作为展示和保护文物的重要场所,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然而,由于博物馆内内部由于存放有大量文物,人们在参观过程中为了保障空气通畅,避免室内co2含量高导致游客不适,为了保护文物和提供舒适的参观体验,现多采用在博物馆内设置通风系统对将室外空气引入建筑内,提供新鲜氧气,但是现有的通风系统在使用时,通过对室内co2含量进行检测,当co2含量超过设定阈值后,驱动通风系统将室外空气引入建筑内,由于通风系统在引入外界空气对建筑内空气进行替换时,通风系统工作时具有滞后性,导致在通风替换时间段内建筑内co2仍然高于设定阈值,导致游客人群不适。

2、为了应对上述问题,现亟需智能调节的建筑通风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智能调节的建筑通风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了智能调节的建筑通风系统,包括数据获取单元、评估单元、智能预测单元和反馈单元,其中:

3、所述数据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建筑内实时的c02的浓度含量,并记录co2浓度变化数据信息;

4、所述评估单元用于设定co2的阈值区间,对比数据获取单元中建筑内实时co2浓度与设定的阈值区间,若建筑内co2浓度在设定的阈值区间内,则无需开启通风系统,若建筑内co2浓度高于设定的阈值区间内,则开启通风系统,直至co2浓度降至设定的阈值区间内;

5、所述智能预测单元用于识别建筑内人群数量,根据人群数量计算单位时间内co2的排出量,结合数据获取单元中的实时co2浓度进行预测达到设定的阈值区间峰值时间段,在评估单元设定的阈值区间临界值前对控制建筑内通风系统启动;

6、所述反馈单元用于对智能预测单元中每日不同时间段的人群数量进行统计,获取每日建筑内不同时间段人群流量趋势,结合智能预测单元中对建筑内co2峰值时间段进行预测,调整通风系统运行的时间段。

7、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数据获取单元采用气体分析仪对建筑内的co2浓度进行测量,并通过数据传输技术将co2浓度数据传输到控制器进行处理和记录。

8、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评估单元包括阈值设定模块和区间对比模块;

9、所述阈值设定模块根据相关标准和建筑使用情况,确定合适的co2浓度阈值区间;

10、所述区间对比模块采用基于规则的算法来判断建筑内co2浓度的状态,这种算法基于设定的阈值区间,通过简单的比较来确定co2浓度是否在阈值范围内,若建筑内co2浓度在设定的阈值区间内,则无需开启通风系统,若建筑内co2浓度高于设定的阈值区间内,则开启通风系统,直至co2浓度降至设定的阈值区间内。

11、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评估单元还包括空气流通模块,所述空气流通模块用于在区间对比模块检测到建筑内环境浓度超过设定阈值区间后,驱动吹风设备对建筑内的空气进行定时吹风使空气流通。

12、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智能预测单元包括有人群检测模块和碳排放统计模块和预测模块;

13、所述人群检测模块包括人流监测技术来检测建筑内的人群数量;

14、所述碳排放统计模块获取人群检测模块人群数量信息,通过乘积法计算出人群数量单位时间内的总co2排放量;

15、所述预测模块采用自回归整合移动平均模型,根据碳排放统计模块中人群中单位时间内排放量结合数据获取单元中获取的建筑内实时co2浓度,对建筑内的co2浓度达到阈值设定模块中设定的阈值区间临界值时间段进行预测,并在临界值前控制通风系统对建筑内进行通风。

16、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智能预测单元还包括自适应模块,所述自适应模块用于获取外部空气质量,若空气质量为优,则在建筑内人群达到设定数量阈值时,控制通风系统间歇性对建筑内进行通风。

17、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反馈单元包括有人群统计模块和联合判断模块;

18、所述人群统计模块通过人群检测模块获取不同时间段的人流量,采用统计法对不同时间段人流量进行进行统计,并建立折线图对比每日不同时间段人群数量的趋势;

19、所述联合判断模块用于获取预测模块预测的co2浓度达到设定的阈值区间临界值时间段,结合人群统计模块对该时间段人群数量变化趋势进行预测,将人群变化数量信息传输至碳排放统计模块,若在设定的阈值区间临界值时间段有人群增加,则控制通风系统运行时间提前,若在设定的阈值区间临界值时间段有人群减少,则控制通风系统运行时间推迟。

20、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反馈单元还包括报警模块,所述报警模块用于对人群检测模块检测的人群数量进行统计,若人群数量超过建筑内最大承载量进行报警提示。

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22、1、该智能调节的建筑通风系统中,通过智能预测单元识别建筑内人群数量,根据人群数量计算单位时间内co2的排出量,结合数据获取单元中的实时co2浓度预测达到评估单元所设定的阈值区间峰值所需时间,并在评估单元设定的阈值区间临界值前对控制建筑内通风系统启动,实现了通风系统的智能调节,减少因通风系统通风滞后性导致人群缺氧不适。

23、2、该智能调节的建筑通风系统中,通过反馈单元对不同时间段人群数量进行统计,并结合智能预测单元对建筑内通风系统进行启闭的时间段进行关联,使得智能预测单元对通风系统启闭时间段控制更加精准,从而节约了电力资源。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调节的建筑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数据获取单元(100)、评估单元(200)、智能预测单元(300)和反馈单元(400),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调节的建筑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获取单元(100)采用气体分析仪对建筑内的CO2浓度进行测量,并通过数据传输技术将CO2浓度数据传输到控制器进行处理和记录。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调节的建筑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评估单元(200)包括阈值设定模块(210)和区间对比模块(22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调节的建筑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评估单元(200)还包括空气流通模块(230),所述空气流通模块(230)用于在区间对比模块(220)检测到建筑内环境浓度超过设定阈值区间后,驱动吹风设备对建筑内的空气进行定时吹风使空气流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调节的建筑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预测单元(300)包括有人群检测模块(310)和碳排放统计模块(320)和预测模块(33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调节的建筑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测模块(330)中采用自回归整合移动平均模型对建筑内CO2浓度达到阈值设定模块(210)中设定的阈值区间临界值预测包括以下步骤: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调节的建筑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预测单元(300)还包括自适应模块(340),所述自适应模块(340)用于获取外部空气质量,若空气质量为优,则在建筑内人群达到设定数量阈值时,控制通风系统间歇性对建筑内进行通风。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调节的建筑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单元(400)包括有人群统计模块(410)和联合判断模块(42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智能调节的建筑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单元(400)还包括报警模块(430),所述报警模块(430)用于对人群检测模块(310)检测的人群数量进行统计,若人群数量超过建筑内最大承载量进行报警提示。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调节的建筑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数据获取单元(100)、评估单元(200)、智能预测单元(300)和反馈单元(400),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调节的建筑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获取单元(100)采用气体分析仪对建筑内的co2浓度进行测量,并通过数据传输技术将co2浓度数据传输到控制器进行处理和记录。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调节的建筑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评估单元(200)包括阈值设定模块(210)和区间对比模块(22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调节的建筑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评估单元(200)还包括空气流通模块(230),所述空气流通模块(230)用于在区间对比模块(220)检测到建筑内环境浓度超过设定阈值区间后,驱动吹风设备对建筑内的空气进行定时吹风使空气流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调节的建筑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预测单元(300)包括有人群检测模块(310)和碳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广竞龙娄刚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贲鼎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