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电池模块及电池包制造技术_技高网

电池模块及电池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45928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0: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模块及电池包。该电池模块包括:电池模组,包括多个依次排布的电芯组,电芯组包括至少两个电芯;以及熔断保护结构,相邻两个电芯组之间通过熔断保护结构串联连接,各电芯组中的电芯通过熔断保护结构并联连接,在一个电芯组中,熔断保护结构具有使电芯组内的全部电芯并联连接的连通状态和使全部电芯并联连接断开的熔断状态,当电芯组中的任意一个电芯发生热失控时,熔断保护结构处于熔断状态。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的电池模块,能够解决现有电池包中当单个电芯发生热失控时,容易引起热失控电芯周围的电芯发生热失控,甚至导致电池整包热扩散安全事故发生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动力锂电池模块安全设计与热失控控制,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池模块及电池包


技术介绍

1、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及占有率逐年稳步提高,续航里程成为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指标,带动了高比能锂离子电池的大规模应用。高比能锂离子电池所带来的热失控安全问题引起市场广泛关注,成为推动高比能锂离子电池大规模应用关键障碍。目前,锂离子电池容易在机、电、热滥用情况下诱发单体热失控,当单个电芯发生热失控时,容易引起热失控电芯周围的电芯发生热失控,甚至导致电池整包热扩散安全事故的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模块及电池包,能够解决现有电池包中当单个电芯发生热失控时,容易引起热失控电芯周围的电芯发生热失控,甚至导致电池整包热扩散安全事故发生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模块,包括:电池模组,包括多个依次排布的电芯组,电芯组包括至少两个电芯;以及多个熔断保护结构,相邻两个电芯组之间通过熔断保护结构串联连接,各电芯组中的电芯通过熔断保护结构并联连接,在一个电芯组中,熔断保护结构具有使电芯组内的全部电芯并联连接的连通状态和使全部电芯并联连接断开的熔断状态,当电芯组中的任意一个电芯发生热失控时,熔断保护结构处于熔断状态。

3、进一步地,当电芯组热失控时,与其相连接的熔断保护结构处于所述熔断状态。

4、进一步地,当一个熔断保护结构处于熔断状态时,其余熔断保护结构均处于熔断状态,在相邻两个电芯组之间,其中一个电芯组的各电芯分别与另一个电芯组的对应电芯串联连接。

5、进一步地,熔断保护结构包括多个第一汇流排,多个第一汇流排沿多个电芯组的排布方向排布,各第一汇流排包括至少两个第一汇流部,相邻两个第一汇流部之间设置有一个第一熔断部,当熔断保护结构处于熔断状态时,第一熔断部熔断,以使相邻两个第一汇流部断开,第一汇流部用于与电芯的正极柱或负极柱连接。

6、进一步地,至少两个第一汇流部沿多个电芯组的排布方向排布,第一汇流部沿第一方向延伸,电池模组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电池模组沿第一方向排布,第一汇流部的一端与两个电池模组中的一个连接,第一汇流部的另一端与两个电池模组中的另一个连接。

7、进一步地,熔断保护结构还包括第二汇流排,第二汇流排包括至少两个第二汇流部,相邻两个第二汇流部之间设置有一个第二熔断部,第二汇流部用于与电芯的正极柱或负极柱连接,当熔断保护结构处于熔断状态时,第二熔断部熔断,以使相邻两个第二汇流部断开。

8、进一步地,第一汇流部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孔,第二汇流部上设置有第二定位孔。

9、进一步地,各电芯上均设置有防爆阀,防爆阀位于电芯的正极柱和负极柱之间,电池模块还包括托盘,托盘安装在电池模组上,托盘上设置有多个通孔,多个通孔与多个防爆阀一一对应设置。

10、进一步地,电池模块还包括盖板,盖板安装在托盘上并能够覆盖托盘,盖板上设置有多个盲孔,多个盲孔与多个通孔一一对应设置。

11、进一步地,电池模组内,相邻两个电芯之间均设置有隔热结构;和/或,盖板采用云母材料制成。

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包,包括上述的电池模块。

13、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设置有熔断保护结构,相邻两个电芯组通过熔断保护结构串联,各电芯组中的全部电芯通过熔断保护结构并联连接,在相邻两个电芯组之间,当其中一个电芯组内的电芯发生热失控时,与该电芯组相连接的熔断保护结构处于熔断状态,此时,该热失控电芯组内的各个电芯分别与另一个电芯组内的对应电芯串联连接,发生热失控的电芯所在的分路电阻变大,电流变小,进而能够防止与该热失控电芯组相邻的电芯组内的电芯由于电流过大,发生持续短路而发生热失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电芯组热失控时,与其相连接的所述熔断保护结构(30)处于所述熔断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当一个所述熔断保护结构(30)处于所述熔断状态时,其余所述熔断保护结构(30)均处于所述熔断状态,在相邻两个所述电芯组之间,其中一个所述电芯组的各所述电芯(11)分别与另一个所述电芯组的对应所述电芯(11)串联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熔断保护结构(30)包括第一汇流排(31),所述第一汇流排(31)包括至少两个第一汇流部(311),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汇流部(311)之间设置有一个第一熔断部(312),当所述熔断保护结构(30)处于所述熔断状态时,所述第一熔断部(312)熔断,以使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汇流部(311)断开,所述第一汇流部(311)用于与所述电芯(11)的正极柱(112)或负极柱(113)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汇流部(311)沿多个所述电芯组的排布方向排布,所述第一汇流部(311)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电池模组(1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电池模组(10)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布,所述第一汇流部(311)的一端与两个所述电池模组(10)中的一个连接,所述第一汇流部(311)的另一端与两个所述电池模组(10)中的另一个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熔断保护结构(30)还包括第二汇流排(32),所述第二汇流排(32)包括至少两个第二汇流部(321),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汇流部(321)之间设置有一个第二熔断部(322),所述第二汇流部(321)用于与所述电芯(11)的正极柱(112)或负极柱(113)连接,当所述熔断保护结构(30)处于所述熔断状态时,所述第二熔断部(322)熔断,以使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汇流部(321)断开。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汇流部(311)上设置有第二定位孔(313),所述第二汇流部(321)上设置有第三定位孔(323)。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电芯(11)上均设置有防爆阀(111),所述防爆阀(111)位于所述电芯(11)的正极柱(112)和负极柱(113)之间,所述电池模块还包括托盘(20),所述托盘(20)安装在所述电池模组(10)上,所述托盘(20)上设置有多个通孔(21),多个所述通孔(21)与多个所述防爆阀(111)一一对应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块还包括盖板(40),所述盖板(40)安装在所述托盘(20)上并能够覆盖所述托盘(20),所述盖板(40)上设置有多个盲孔,多个所述盲孔与多个所述通孔(21)一一对应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组(10)内,相邻两个所述电芯(11)之间均设置有隔热结构(50);和/或,所述盖板(40)采用云母材料制成。

11.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电芯组热失控时,与其相连接的所述熔断保护结构(30)处于所述熔断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当一个所述熔断保护结构(30)处于所述熔断状态时,其余所述熔断保护结构(30)均处于所述熔断状态,在相邻两个所述电芯组之间,其中一个所述电芯组的各所述电芯(11)分别与另一个所述电芯组的对应所述电芯(11)串联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熔断保护结构(30)包括第一汇流排(31),所述第一汇流排(31)包括至少两个第一汇流部(311),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汇流部(311)之间设置有一个第一熔断部(312),当所述熔断保护结构(30)处于所述熔断状态时,所述第一熔断部(312)熔断,以使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汇流部(311)断开,所述第一汇流部(311)用于与所述电芯(11)的正极柱(112)或负极柱(113)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汇流部(311)沿多个所述电芯组的排布方向排布,所述第一汇流部(311)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电池模组(1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电池模组(10)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布,所述第一汇流部(311)的一端与两个所述电池模组(10)中的一个连接,所述第一汇流部(311)的另一端与两个所述电池模组(10)中的另一个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熔断保护结构(30)还包括第二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安民汪志祥杜禾汪莲莲程姗汪文林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