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日明专利>正文

改进的杠铃杆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4345 阅读:3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改进的杠铃杆结构,其包含:一内杆,该内杆两端各设有接合孔;两外套管,各套合该内杆一端,外套管端缘后方设有一容槽,该容槽后方设有一套环,该套环套合内杆一端;两锁固组件,各包括一控制环、一结合栓、一端盖,该控制环置入该外套管的容槽内,该结合栓穿设该控制环,并与内杆的接合孔接合,该端盖与该外套管端缘固定,并迫紧该控制环抵止于该外套管的套环与内杆;借由该锁固组件的控制环与端盖分离为两构件的组设,具有提升组配的精准度,且无需焊接加工步骤,以节省人力及成本。(*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举重器材的杠铃杆,尤指一种可达安全稳定健身的改进的杠铃杆结构
技术介绍
请参阅图6所示,常用杠铃杆结构,是由一内杆61、两外套管62、两梯形套63、两结合栓64所组设而成;该内杆61两端各设有接合孔611 ;该外套管62分别套合于该内杆61的两端,管内固设有一具通孔的套环621,该内杆61的外缘恰可与该套环621贴抵,另于套环621与外套管62的管缘间形成一槽套622,以供一具阶梯内通孔631的梯形套63置入,同时抵止于该内杆61的杆端,借由一具套合部641的结合栓64穿设该梯形套63的内通孔631,并抵止于内通孔631的孔口端缘,与内杆61的接合孔611螺合固定,再将该梯形套63与外套管62于槽套622处予以焊固接合,以达到一安全锁固的杠铃杆结构。 本设计人发现,常用的改进的杠铃杆结构,该梯形套置入外套管的槽套要求高精密配合,且该梯形套的外缘与外套管的内缘槽套作大面积的接合,因此,该外套管的槽套与该梯形套的外缘需相同精密水平加工,倘两者间的接合若产生些许的水平误差,将会造成梯形套过大则无法置入外套管的槽套,或是梯形套过小而与外套管的槽套间形成多余空间,将造成非水平的对应接合,为达此目的,将该梯形套置入槽套后,再于套体外缘予以相对焊固,但该焊固过程中,若不慎将该梯形套斜置,将使梯形套与内杆间产生偏斜接合,外套管将会产生转动不顺畅的情况,甚而造成外套管的报废;且该梯形套内缘梯形状加工需与结合栓的套合部配合,需使结合栓穿设锁固于内杆后,该栓体头部与梯形套间仍保有一微小的间距,以利于结合后外套管能获有转动功能,惟因该微小间距在加工过程中不易掌握,易产生些许的误差,造成该梯形套易受结合栓的迫锁而与内杆紧密锁合配合过紧时,则会产生外套管转动不顺畅或是无法转动的问题,故梯形套的制程易受到轴向精准度的影响,造成不良率的提高;此外,该杠铃为一举重的器材,本身具有一相当的重量,故当杠铃杆放置至地面时,将产生一巨大震动,为避免该梯形套的松动而造成危险,可将其与外套管加工焊接固定,然而该焊接加工易耗费人力及成本,且焊接后势将影响该整体的美观性;故针对上述先前技术的问题,实有加以解决的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杠铃杆结构,其通过端盖与控制环呈分 离的两构件组合锁固,提升组配的精准度,以克服现有结构的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改进的杠铃杆结构,其包含一内杆,该内 杆两端各设有接合孔;两外套管,各套合该内杆一端,端缘后方设有一容槽,该容槽后方设 有一套环,该套环套合内杆一端;两锁固组件,各包括一控制环、一结合栓、一端盖,该控制 环置入该外套管的容槽内,该结合栓穿设该控制环,并与内杆的接合孔接合,该端盖与该外 套管端缘固定,并迫紧该控制环抵止于该外套管的套环与内杆。3 上述的改进的杠铃杆结构,其中,该套合部水平长度大于该控制环厚度,以供产生一间距。 上述的改进的杠铃杆结构,其中,该外套管各包含有一内螺纹,该内螺纹设置于该 外套管的端缘。 上述的改进的杠铃杆结构,其中,该端盖各包含有一外螺纹,该外螺纹设置于该端 盖外缘,以供与外套管的内螺纹螺合。由以上说明可知,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之下,具有下列优点 1、本技术的控制环由于外缘接合的面积较小,故其水平加工容易,且该控制环置入外套管的容槽内,利用端盖迫紧控制环抵止于外套管的套环与内杆,即可达紧密的固定,由于该控制环无需焊固,故在控制环的尺寸较易控制,即使间距有误差时,亦可将端盖取下以更换合适的控制环,具有加工容易、减少尺寸误差的特点,借以避免焊固后而造成外套管报废的情况。 2、本技术的端盖与控制环呈分离的两构件,该控制环加工容易且精确,不像 常用梯形套加工时易产生轴向精准度问题,具有避免结合栓将与梯形套与内杆锁合过紧或 偏斜的状况,而造成外套管转动不顺的情况。 3、本技术的控制环与端盖采用组合方式锁固,因此不需加工焊接,可减少不 必要的加工步骤,以节省人力及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组合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局部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局部组合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实施剖面示意图。图6为常用的剖面示意图。主要元件标号说明(本技术)1 内杆11接合孔2 外套管21内螺纹22 容槽23套环3 锁固组件31控制环32 结合栓321套合部33 立而盖331外螺纹34 固定件4间距5 杠片(现有技术)61 内杆 611 接合孔62 外套管 621 套环 622 槽套 63 梯形套 631 内通孔 64 结合栓 641 套合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 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改进的杠铃杆结构,包含有 —内杆l,两端各设有接合孔11 ;两外套管2,各套合内杆1 一端,外套管2外缘套 合杠片5,该外套管2端缘设有一内螺纹21,该内螺纹21后方设有一容槽22,该容槽22后 方设有一套环23,该套环23套合内杆1 一端;两锁固组件3,各包括一控制环31、一结合栓 32、一端盖33、两固定件34,该控制环31置入该外套管2的容槽22内,该结合栓32前段设 有一套合部321,该结合栓32的套合部321穿设该控制环31,以供与内杆1的接合孔11接 合,且该套合部321的水平长度约略大于该控制环31的厚度,以锁设后得以产生一微小间 距4,该端盖33外缘设有一外螺纹331,以供与该外套管2的内螺纹21螺合,并迫紧该控制 环31抵止于该外套管2的套环23与内杆1,该两固定件34套合于外套管2上,以供夹合固 定杠片5,如图5所示。 请参阅一图1至图5所示,杠铃杆结构于组设实施时,该两外套管2内缘端各锁合 一固定件34,两外套管2各套合内杆1 一端,并将两外套管2向内侧缘推移,使内杆1得以 显现,再将锁固组件3的结合栓32的套合部321穿设控制环31,与内杆1的接合孔11接 合,其中,该套合部321的水平长度约略大于该控制环31的厚度,以锁设后得以产生一微小 间距4,再将两外套管2向外侧缘推移,使控制环31进入外套管的容槽22内,利用端盖33 的外螺纹331与外套管2的内螺纹21螺合,以供迫紧控制环31抵止于外套管2的套环23 固定,最后,将杠片5套合于外套管2上,另将一固定件34抵止固定于杠片5端缘,如图5 所示。 又请参阅图4、图5,在抓举改进的杠铃杆结构于实施时,手腕抓举内杆1过程中施 力手腕会随之转动,会带动外套管2借由套环23及控制环31与结合栓32锁固的微小间距 4,使该承载杠片5的外套管2得以转动,又该端盖33与控制环31呈分离的两构件,且控制 环31加工容易且精确,利用端盖33迫紧控制环31抵止于外套管2的套环23与内杆1固 定,具有避免结合栓32与内杆1紧密锁合配合过紧的状况,以利于外套管2可灵活转动。 综上所述,本技术提出的改进的杠铃杆结构,是指一种利用锁固组件的控制 环外缘接合的面积较小,水平加工容易,且结合栓与控制环的锁设微小间距较易控制,具有 加工、更换容易,避免外套管报废的优点;此外,本技术的端盖与控制环呈分离的两构 件组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进的杠铃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改进的杠铃杆结构包含:一内杆,所述内杆两端各设有接合孔;两外套管,各套合于所述内杆一端,所述外套管端缘后方设有一容槽,所述容槽后方设有一套环,所述套环套合于所述内杆一端;两锁固组件,各包括一控制环、一结合栓、一端盖,所述控制环置入所述外套管的容槽内,所述结合栓设有一套合部,所述结合栓的套合部穿设于所述控制环,并与所述内杆的接合孔接合,所述端盖与所述外套管端缘固定,并迫紧所述控制环抵止于所述外套管的套环与所述内杆。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改进的杠铃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改进的杠铃杆结构包含一内杆,所述内杆两端各设有接合孔;两外套管,各套合于所述内杆一端,所述外套管端缘后方设有一容槽,所述容槽后方设有一套环,所述套环套合于所述内杆一端;两锁固组件,各包括一控制环、一结合栓、一端盖,所述控制环置入所述外套管的容槽内,所述结合栓设有一套合部,所述结合栓的套合部穿设于所述控制环,并与所述内杆的接合孔接合,所述端盖与所述外套管端缘固定,并迫紧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日明
申请(专利权)人:陈日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