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BMS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42836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09:59
本技术属于储能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BMS安装结构,安装于电池箱体的前盖板,包括BMS组件、安装组件和连接组件,所述安装组件固定安装于所述前盖板的内侧,所述BMS组件与所述安装组件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组件分别与所述电池箱体、所述BMS组件和电芯连接,所述安装组件包括连接柱,四个所述连接柱分别固定安装于所述BMS组件的背侧四周,所述前盖板设有安装螺孔,所述连接柱配合所述安装螺孔固定于所述前盖板,本技术通过在所述BMS组件的背侧四周固定连接柱,使BMS组件能够稳定安装于前盖板的中部,从而提高BMS组件的结构强度,使连接组件能够将线材收束在前盖板内,从而节约安装空间,走线更整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储能电池,尤其涉及一种bms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1、当代汽车产业正在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即传统燃油汽车正在逐步被新能源汽车所代替;其中,纯电动汽车作为新能源汽车的一种正在兴起,许多传动燃油车平台直接通过将发动机结构更换为动力电池包结构,造成了动力电池包的内部空间十分有限,且并不规整。

2、现有bms管理系统安装结构通常通过支架和螺栓进行固定,bms与接线端子及电芯之间的连接线材摆放杂乱,存在结构强度较差、结构复杂、安装繁琐等问题。因而,实有必要设计一种bms安装结构,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bms安装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bms安装结构存在结构强度差,连接线材摆放走线杂乱而导致安装繁琐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bms安装结构,安装于电池箱体的前盖板,包括bms组件、安装组件和连接组件,所述安装组件固定安装于所述前盖板的内侧,所述bms组件与所述安装组件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组件分别与所述电池箱体、所述bms组件和电芯连接,所述安装组件包括连接柱,四个所述连接柱分别固定安装于所述bms组件的背侧四周,所述前盖板设有安装螺孔,所述连接柱配合所述安装螺孔固定于所述前盖板。

3、可选地,所述bms组件包括bms控制板,所述bms控制板的正侧焊接有若干个电子元器件,所述bms控制板的上下侧还分别设置有第一接线柱和第二接线柱,所述第一接线柱和所述第二接线柱分别与所述连接组件连接。</p>

4、可选地,所述bms控制板的背侧设置有网线接口与散热板,所述散热板螺接于所述bms控制板的背侧,所述散热板上设置有若干个散热鳍片。

5、可选地,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充放电连接大线、正极连接大线和负极连接大线,所述充放电连接大线的一端与设于所述前盖板的负极端子连接,所述充放电连接大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接线柱固定连接,所述正极连接大线的一端与电芯的正极连接,所述正极连接大线的另一端与设于所述前盖板的正极端子连接,所述负极连接大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接线柱连接,所述负极连接大线的另一端与所述电芯的负极连接。

6、可选地,所述充放电连接大线包括第一线材和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线材两端的第一直型铜接线鼻,一第一直型铜接线鼻与所述负极端子连接,另一第一直型铜接线鼻与所述第二接线柱连接。

7、可选地,所述负极连接大线包括第二线材和分别固定在第二线材两端的第二直型铜接线鼻,一第二直型铜接线鼻与所述第一接线柱连接,另一第二直型铜接线鼻与电芯的负极连接。

8、可选地,所述正极连接大线包括第三线材、第三直型铜接线鼻和l型铜接线鼻,所述第三直型铜接线鼻固定于所述第三线材的一端,所述第三直型铜接线鼻与电芯的正极连接,所述l型铜接线鼻的一端与所述第三线材的另一端连接,所述l型铜接线鼻的另一端与正极端子固定连接。

9、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bms安装结构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

10、本技术通过在所述bms组件的背侧四周固定连接柱,使bms组件能够稳定安装于前盖板的中部,从而提高bms组件的结构强度,使连接组件能够将线材收束在前盖板内,从而节约安装空间,走线更加整洁,防止多跟线材导致内部杂乱而影响后续步骤的安装,提高工人的安装效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BMS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安装于电池箱体的前盖板,包括BMS组件、安装组件和连接组件,所述安装组件固定安装于所述前盖板的内侧,所述BMS组件与所述安装组件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组件分别与所述电池箱体、所述BMS组件和电芯连接,所述安装组件包括连接柱,四个所述连接柱分别固定安装于所述BMS组件的背侧四周,所述前盖板设有安装螺孔,所述连接柱配合所述安装螺孔固定于所述前盖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BMS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BMS组件包括BMS控制板,所述BMS控制板的正侧焊接有若干个电子元器件,所述BMS控制板的上下侧还分别设置有第一接线柱和第二接线柱,所述第一接线柱和所述第二接线柱分别与所述连接组件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BMS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BMS控制板的背侧设置有网线接口与散热板,所述散热板螺接于所述BMS控制板的背侧,所述散热板上设置有若干个散热鳍片。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BMS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充放电连接大线、正极连接大线和负极连接大线,所述充放电连接大线的一端与设于所述前盖板的负极端子连接,所述充放电连接大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接线柱固定连接,所述正极连接大线的一端与电芯的正极连接,所述正极连接大线的另一端与设于所述前盖板的正极端子连接,所述负极连接大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接线柱连接,所述负极连接大线的另一端与所述电芯的负极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BMS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放电连接大线包括第一线材和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线材两端的第一直型铜接线鼻,一第一直型铜接线鼻与所述负极端子连接,另一第一直型铜接线鼻与所述第二接线柱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BMS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连接大线包括第二线材和分别固定在第二线材两端的第二直型铜接线鼻,一第二直型铜接线鼻与所述第一接线柱连接,另一第二直型铜接线鼻与电芯的负极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BMS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连接大线包括第三线材、第三直型铜接线鼻和L型铜接线鼻,所述第三直型铜接线鼻固定于所述第三线材的一端,所述第三直型铜接线鼻与电芯的正极连接,所述L型铜接线鼻的一端与所述第三线材的另一端连接,所述L型铜接线鼻的另一端与正极端子固定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bms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安装于电池箱体的前盖板,包括bms组件、安装组件和连接组件,所述安装组件固定安装于所述前盖板的内侧,所述bms组件与所述安装组件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组件分别与所述电池箱体、所述bms组件和电芯连接,所述安装组件包括连接柱,四个所述连接柱分别固定安装于所述bms组件的背侧四周,所述前盖板设有安装螺孔,所述连接柱配合所述安装螺孔固定于所述前盖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bms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bms组件包括bms控制板,所述bms控制板的正侧焊接有若干个电子元器件,所述bms控制板的上下侧还分别设置有第一接线柱和第二接线柱,所述第一接线柱和所述第二接线柱分别与所述连接组件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bms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bms控制板的背侧设置有网线接口与散热板,所述散热板螺接于所述bms控制板的背侧,所述散热板上设置有若干个散热鳍片。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bms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充放电连接大线、正极连接大线和负极连接大线,所述充放电连接大线的一端与设于所述前盖板的负极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玉成秦东年郑国伟路耀岩高建成单辉梁月宇杨昌银朱凯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昆宇电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