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第一跖跗关节足底接骨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41864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09:59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第一跖跗关节足底接骨板,包括接骨板主体,所述接骨板主体包括与内侧楔骨底部对应的第一接骨部和与第一跖骨底部对应的第二接骨部,第一接骨部和第二接骨部连接且接骨板主体呈T形,第一接骨部的宽度大于第二接骨部的宽度;第一接骨部和第二接骨部上分别设有第一钉孔和第二钉孔。本技术提供的第一跖跗关节足底接骨板,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装卸安全,连接稳定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接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第一跖跗关节足底接骨板


技术介绍

1、随着工矿企业和车辆的增多,越来越多的生产安全事故和交通事故使足外伤患者逐渐增加,越来越多的医生也对足外伤的治疗愈加重视,足部损伤的复杂性也不断挑战着临床足踝外科医生的治疗方法。另一方面,现有的内固定器材中还没有专门用于中足跖跗关节特别是第一跖跗关节的内固定物。根据ao(内固定研究协会)原则要求,对于关节内或近关节骨折应尽可能达到解剖复位,以获得满意的功能恢复。

2、传统中足跖跗关节损伤的治疗采用足背入路,但是在临床实际中发现对于诸如腓骨长肌肌腱止点撕脱性骨折向跖外侧移位、足背皮肤及软组织严重挫伤、坏死或感染缺损者等,无法通过传统足背入路完成手术操作。现有的用于临床的跖跗关节骨折脱位的内固定器材包括微型接骨板、a0空心钛钉、克氏针,但这些内固定物针对足部损伤治疗有它们各自的缺点:微型接骨板虽然有直型、t型、l型等,但主体部分都为直型,对单纯跖骨骨折的治疗有它们的优势,但对同时伴有跗跖关节骨折脱位的损伤应用起来不甚理想;a0空心钛钉虽然有体积小、操作方便、可加压的优点,但它最大的缺点是跨关节固定,拧入过程中钉体螺纹对关节面的损伤及后期钉体断裂,残钉留于骨内难以取出;克氏针虽然操作方便价格便宜,但固定的牢固性欠缺并且无加压作用,同时还存在针体断裂残针留于骨内难以取出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第一跖跗关节足底接骨板,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装卸安全,连接稳定性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第一跖跗关节足底接骨板,包括接骨板主体,所述接骨板主体包括与内侧楔骨底部对应的第一接骨部和与第一跖骨底部对应的第二接骨部,第一接骨部和第二接骨部连接且接骨板主体呈t形,第一接骨部的宽度大于第二接骨部的宽度;第一接骨部和第二接骨部上分别设有第一钉孔和第二钉孔。

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接骨部上靠近其两端的位置均设有第一钉孔且该两个第一钉孔的间距大于第二接骨部的宽度,该两个第一钉孔分别位于第二接骨部的一端两侧。

4、作为本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接骨部中部与第二接骨部相邻处还设有一个第一钉孔,三个第一钉孔呈三角形布置。

5、作为本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钉孔为至少两个且沿第二接骨部的长度方向排列。

6、作为本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接骨部的底面设有与内侧楔骨表面相适配的第一曲面。

7、作为本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接骨部的底面设有与第一跖骨表面相适配的第二曲面。

8、作为本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接骨部的宽度为第二接骨部宽度的2-5倍。

9、作为本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接骨板主体的边缘均设有倒圆结构。

10、有益效果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第一跖跗关节足底接骨板的优点为:

12、1、该接骨板可通过医用螺钉固定在内侧楔骨和第一跖骨的底部,避免损伤第一跖跗关节面的同时,还可对涉及第一跖跗关节骨折脱位、第一跖跗关节融合等手术进行联合固定。由于手术入路位于足底非负重区,跖跗关节跖侧属于张力侧,接骨板放置于跖侧,更符合生物力学的要求。术后可早期活动,即使负重活动过程中接骨板断裂也容易取出。足底入路适用于:①足背软组织挫伤、脱套、感染坏死者;②跖骨基底部跖侧骨块移位者;③多柱损伤需多切口联合治疗者;④合并足底神经血管损伤需要探查者。

13、2、第一接骨部和第二接骨部连接且接骨板主体呈t形,第一接骨部的宽度大于第二接骨部的宽度,第一接骨部的宽度为第二接骨部宽度的2-5倍,可增加第一接骨部与内侧楔骨两者的相互接触面宽度,从而提高整个接骨板的连接稳定性。

14、3、第一接骨部上靠近其两端的位置均设有第一钉孔且该两个第一钉孔的间距大于第二接骨部的宽度,通过医用螺钉固定后,由于两个第一钉孔的间距大,提高了其抗扭稳定性。

15、4、三个第一钉孔呈三角形布置,进一步提高第一接骨部与内侧楔骨的连接稳定性。

16、5、第一接骨部的底面设有与内侧楔骨表面相适配的第一曲面,第二接骨部的底面设有与第一跖骨表面相适配的第二曲面,接骨板通过曲面与骨头表面的曲面相配合,贴合度更高,有效防止接骨板与骨头之间出现滑移。

17、6、接骨板主体的边缘均设有倒圆结构,减少对人体组织的不良刺激。

18、通过以下的描述并结合附图,本技术将变得更加清晰,这些附图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实施例。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第一跖跗关节足底接骨板,包括接骨板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接骨板主体包括与内侧楔骨(9)底部对应的第一接骨部(1)和与第一跖骨(10)底部对应的第二接骨部(2),第一接骨部(1)和第二接骨部(2)连接且接骨板主体呈T形,第一接骨部(1)的宽度大于第二接骨部(2)的宽度;第一接骨部(1)和第二接骨部(2)上分别设有第一钉孔(3)和第二钉孔(4);所述第一接骨部(1)上靠近其两端的位置均设有第一钉孔(3)且该两个第一钉孔(3)的间距大于第二接骨部(2)的宽度,该两个第一钉孔(3)分别位于第二接骨部(2)的一端两侧;所述第一接骨部(1)中部与第二接骨部(2)相邻处还设有一个第一钉孔(3),三个第一钉孔(3)呈三角形布置;所述第一接骨部(1)的底面设有与内侧楔骨(9)表面相适配的第一曲面(5);所述第二接骨部(2)的底面设有与第一跖骨(10)表面相适配的第二曲面(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第一跖跗关节足底接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钉孔(4)为至少两个且沿第二接骨部(2)的长度方向排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第一跖跗关节足底接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骨部(1)的宽度为第二接骨部(2)宽度的2-5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第一跖跗关节足底接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接骨板主体的边缘均设有倒圆结构。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第一跖跗关节足底接骨板,包括接骨板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接骨板主体包括与内侧楔骨(9)底部对应的第一接骨部(1)和与第一跖骨(10)底部对应的第二接骨部(2),第一接骨部(1)和第二接骨部(2)连接且接骨板主体呈t形,第一接骨部(1)的宽度大于第二接骨部(2)的宽度;第一接骨部(1)和第二接骨部(2)上分别设有第一钉孔(3)和第二钉孔(4);所述第一接骨部(1)上靠近其两端的位置均设有第一钉孔(3)且该两个第一钉孔(3)的间距大于第二接骨部(2)的宽度,该两个第一钉孔(3)分别位于第二接骨部(2)的一端两侧;所述第一接骨部(1)中部与第二接骨部(2)相邻处还设有一个第一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参军张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广东省骨科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