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用于桥式起重机的车轮部件运动可靠性能试验装置和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用于桥式起重机的车轮部件运动可靠性能试验装置和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341219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09:58
一种用于桥式起重机的车轮部件运动可靠性能试验装置和方法,包含有用于安装桥式起重机的车轮部件的升降座(9)、设置在升降座(9)上的运动座(3)、设置在运动座(3)与升降座(9)之间的下压螺杆(7)、设置在运动座(3)上的驱动部件、设置在驱动部件与升降座(9)之间的导轨部件,通过升降座(9)、运动座(3)和下压螺杆(7),实现了对桥式起重机的车轮与导轨部件处于强制接触状态,通过驱动部件,实现了带动桥式起重机的车轮部件在导轨部件上进行往复运动,通过导轨部件,实现了对桥式起重机的车轮提供凸凹体和间隙体支撑,实现了位于运动可靠性能试验的桥式起重机的车轮部件处于条轨磨损振动状态,解决了对都把桥式起重机的车轮安装在两个轨道轮之间而只能对桥式起重机的车轮周边侧面部进行耐磨性能试验的技术问题,因此实现了对桥式起重机的运动性能进行检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轮部件运动可靠性能试验装置和方法,尤其是一种用于桥式起重机的车轮部件运动可靠性能试验装置和方法


技术介绍

1、桥式起重机是横架于车间、仓库和料场上空进行物料吊运的起重设备,由于它的两端坐落在高大的水泥柱或者金属支架上,形状似桥,桥式起重机的桥架沿铺设在两侧高架上的轨道纵向运行,可以充分利用桥架下面的空间吊运物料,不受地面设备的阻碍,它是使用范围最广、数量最多的一种起重机械,由于车轮部件是在两侧高架上的轨道上进行转动,因此用于桥式起重机的车轮部件运动可靠性能试验装置是一种重要的特种检验装置,在现有的用于桥式起重机的车轮部件运动可靠性能试验装置中,还都把桥式起重机的车轮安装在两个轨道轮之间,通过调节两个轨道轮对桥式起重机的车轮施加压力,实现两个轨道轮对桥式起重机的车轮进行磨损试验,只能对桥式起重机的车轮周边侧面部进行耐磨性能试验,不能对桥式起重机的运动性能进行检测,

2、本专利技术通过位于运动可靠性能试验的桥式起重机的车轮部件处于条轨磨损振动状态的技术特征,对都把桥式起重机的车轮安装在两个轨道轮之间而只能对桥式起重机的车轮周边侧面部进行耐磨性能试验的技术问题进行了在技术层面上进行有效的探索研究,

3、这里的陈述仅提供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
技术介绍
,而不必然地构成现有技术,基于申请人于2023年1月18日提供的具有工作过程中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技术交底书、通过检索得到相近的专利文献其中专利号:zl202322985532.2和
技术介绍
中现有的技术问题、技术特征和技术效果,做出本专利技术的申请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客体是一种用于桥式起重机的车轮部件运动可靠性能试验装置,

2、本专利技术的客体是一种用于桥式起重机的车轮部件运动可靠性能试验方法。

3、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桥式起重机的车轮部件运动可靠性能试验装置和方法,因此实现了对桥式起重机的运动性能进行检测。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桥式起重机的车轮部件运动可靠性能试验装置,包含有用于安装桥式起重机的车轮部件的升降座、设置在升降座上的运动座、设置在运动座与升降座之间的下压螺杆、设置在运动座上的驱动部件、设置在驱动部件与升降座之间的导轨部件。

5、由于设计了升降座、运动座、下压螺杆、驱动部件和导轨部件,通过升降座、运动座和下压螺杆,实现了对桥式起重机的车轮与导轨部件处于强制接触状态,通过驱动部件,实现了带动桥式起重机的车轮部件在导轨部件上进行往复运动,通过导轨部件,实现了对桥式起重机的车轮提供凸凹体和间隙体支撑,实现了位于运动可靠性能试验的桥式起重机的车轮部件处于条轨磨损振动状态,解决了对都把桥式起重机的车轮安装在两个轨道轮之间而只能对桥式起重机的车轮周边侧面部进行耐磨性能试验的技术问题,因此实现了对桥式起重机的运动性能进行检测。

6、本专利技术设计了,按照位于运动可靠性能试验的桥式起重机的车轮部件处于条轨磨损振动状态的方式把升降座、运动座、下压螺杆、驱动部件和导轨部件相互联接。

7、本专利技术设计了,按照对桥式起重机的车轮提供凸凹体和间隙体支撑的方式把导轨部件与升降座、运动座、下压螺杆和驱动部件联接。

8、本专利技术设计了,驱动部件包含有机架、导轨梁、支撑板、第一驱动机和第二驱动机。

9、本专利技术设计了,导轨部件设置为包含有第一支撑梁、第一调节螺杆筒、第二支撑梁、第二调节螺杆筒、第一套筒梁、第一横移螺杆螺母、第二套筒梁和第二横移螺杆螺母。

10、以上五个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对桥式起重机的车轮进行在有压力状况下进行被动转动,实现了对桥式起重机的车轮进行缝隙体进行冲击,实现了对桥式起重机的车轮部件的可靠性能进行综合试验。

11、本专利技术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在下压螺杆与升降座之间,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压力传感器。

12、本专利技术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二附件装置并且第二附件装置设置在升降座上,第二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位移传感器和顶紧螺杆。

13、本专利技术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三附件装置并且第三附件装置设置在驱动部件与导轨部件之间,第三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移动架、复位弹簧和调整轮。

14、以上三个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其它部件的集成安装,扩展了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

15、本专利技术设计了,在机架上分别设置有导轨梁、第一支撑梁、第二支撑梁和移动架,在导轨梁上设置有运动座和支撑板并且在运动座与支撑板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驱动机和第二驱动机,在运动座上分别设置有下压螺杆、升降座和位移传感器并且在下压螺杆与升降座之间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在位移传感器与运动座之间设置有顶紧螺杆并且在第一支撑梁与机架之间设置有第一调节螺杆筒,在第一支撑梁上设置有第一套筒梁并且在第一套筒梁与机架之间设置有第一横移螺杆螺母,在第二支撑梁与机架之间设置有第二调节螺杆筒,在第二支撑梁上设置有第二套筒梁并且在第二套筒梁与机架之间设置有第二横移螺杆螺母,在移动架与第一套筒梁和第二套筒梁之间设置有调整轮并且在移动架与机架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

16、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通过机架、导轨梁、运动座、支撑板、第一驱动机、第二驱动机、下压螺杆、压力传感器、升降座、第一支撑梁、第一调节螺杆筒、第二支撑梁、第二调节螺杆筒、第一套筒梁、第一横移螺杆螺母、第二套筒梁、第二横移螺杆螺母、位移传感器、顶紧螺杆、移动架、复位弹簧和调整轮,组成了本专利技术的基础技术方案,解决了本专利技术的技术问题。

17、本专利技术设计了,升降座设置为包含有座部ⅲ和杆部ⅱ并且在座部ⅲ上设置有安装孔体,座部ⅲ的左右端面中间部设置为与杆部ⅱ的内端端面部联接并且杆部ⅱ的外端头设置为与运动座滑动式联接,座部ⅲ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压力传感器接触式联接并且座部ⅲ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下压螺杆相对应分布,安装孔体设置为通过连接螺栓螺母与桥式起重机的车轮部件联接,座部ⅲ设置为矩形块状体并且杆部ⅱ设置为矩形棒状体,安装孔体设置为孔状体并且安装孔体设置为在座部ⅲ上进行间隔排列分布。

18、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对桥式起重机的车轮部件进行升降支撑体安装。

19、本专利技术设计了,运动座设置为包含有座部ⅱ和架部并且在座部ⅱ中设置有容纳孔体ⅱ,在座部ⅱ的周边侧面中间部设置有容纳槽体ⅲ,在架部的横部设置有容纳孔体ⅲ并且在架部的竖部下端头设置有容纳孔体ⅳ,在架部的竖部中间设置有容纳槽体ⅱ并且座部ⅱ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架部的竖部上端头联接,容纳孔体ⅱ设置为与导轨梁联接并且容纳孔体ⅲ设置为与下压螺杆螺纹式联接,容纳槽体ⅱ设置为与升降座联接并且容纳孔体ⅳ的横部设置为与位移传感器联接,容纳孔体ⅳ的竖部设置为与顶紧螺杆螺纹式联接,容纳槽体ⅲ分别设置为与第一驱动机和第二驱动机联接并且座部ⅱ设置为圆形盘状体,架部设置为h字形架状体并且容纳孔体ⅱ设置为矩形孔状体,容纳孔体ⅳ设置为t字形孔状体并且容纳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桥式起重机的车轮部件运动可靠性能试验装置,其特征是:包含有用于安装桥式起重机的车轮部件的升降座(9)、设置在升降座(9)上的运动座(3)、设置在运动座(3)与升降座(9)之间的下压螺杆(7)、设置在运动座(3)上的驱动部件、设置在驱动部件与升降座(9)之间的导轨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桥式起重机的车轮部件运动可靠性能试验装置,其特征是:按照位于运动可靠性能试验的桥式起重机的车轮部件处于条轨磨损振动状态的方式把升降座(9)、运动座(3)、下压螺杆(7)、驱动部件和导轨部件相互联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桥式起重机的车轮部件运动可靠性能试验装置,其特征是:按照对桥式起重机的车轮提供凸凹体和间隙体支撑的方式把导轨部件与升降座(9)、运动座(3)、下压螺杆(7)和驱动部件联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桥式起重机的车轮部件运动可靠性能试验装置,其特征是:驱动部件包含有机架(1)、导轨梁(2)、支撑板(4)、第一驱动机(5)和第二驱动机(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桥式起重机的车轮部件运动可靠性能试验装置,其特征是:在机架(1)上分别设置有导轨梁(2)、第一支撑梁(91)、第二支撑梁(93)和移动架(40),在导轨梁(2)上设置有运动座(3)和支撑板(4)并且在运动座(3)与支撑板(4)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驱动机(5)和第二驱动机(6),在运动座(3)上分别设置有下压螺杆(7)、升降座(9)和位移传感器(99)并且在下压螺杆(7)与升降座(9)之间设置有压力传感器(8),在位移传感器(99)与运动座(3)之间设置有顶紧螺杆(90)并且在第一支撑梁(91)与机架(1)之间设置有第一调节螺杆筒(92),在第一支撑梁(91)上设置有第一套筒梁(95)并且在第一套筒梁(95)与机架(1)之间设置有第一横移螺杆螺母(96),在第二支撑梁(93)与机架(1)之间设置有第二调节螺杆筒(94),在第二支撑梁(93)上设置有第二套筒梁(97)并且在第二套筒梁(97)与机架(1)之间设置有第二横移螺杆螺母(98),在移动架(40)与第一套筒梁(95)和第二套筒梁(97)之间设置有调整轮(60)并且在移动架(40)与机架(1)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5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桥式起重机的车轮部件运动可靠性能试验装置,其特征是:升降座(9)设置为包含有座部Ⅲ(10)和杆部Ⅱ(20)并且在座部Ⅲ(10)上设置有安装孔体(30),座部Ⅲ(10)的左右端面中间部设置为与杆部Ⅱ(20)的内端端面部联接并且杆部Ⅱ(20)的外端头设置为与运动座(3)滑动式联接,座部Ⅲ(10)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压力传感器(8)接触式联接并且座部Ⅲ(10)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下压螺杆(7)相对应分布,安装孔体(30)设置为通过连接螺栓螺母与桥式起重机的车轮部件联接,座部Ⅲ(10)设置为矩形块状体并且杆部Ⅱ(20)设置为矩形棒状体,安装孔体(30)设置为孔状体并且安装孔体(30)设置为在座部Ⅲ(10)上进行间隔排列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桥式起重机的车轮部件运动可靠性能试验装置,其特征是:机架(1)设置为包含有底板部(11)、竖板部Ⅰ(12)、竖板部Ⅱ(13)、座部Ⅰ(15)和杆部Ⅰ(16)并且在竖板部Ⅰ(12)和竖板部Ⅱ(13)上分别设置有透漏窗口体(14),在座部Ⅰ(15)的外端端面部设置有容纳槽体Ⅰ(17)并且在杆部Ⅰ(16)的外端头设置有容纳孔体Ⅰ(18),底板部(11)的上端端面其中一侧部设置为与竖板部Ⅰ(12)的下端端面部联接并且底板部(11)的上端端面其中另一侧部设置为与竖板部Ⅱ(13)的下端端面部联接,竖板部Ⅰ(12)的内端端面下部和竖板部Ⅱ(13)的内端端面下部分别设置为与座部Ⅰ(15)的内端端面部和杆部Ⅰ(16)的内端头联接并且竖板部Ⅰ(12)的内端端面上部和竖板部Ⅱ(13)的内端端面上部分别设置为与导轨梁(2)联接,位于竖板部Ⅰ(12)上的透漏窗口体(14)设置为通过销轴与第一支撑梁(91)联接并且位于竖板部Ⅱ(13)上的透漏窗口体(14)设置为通过销轴与第二支撑梁(93)联接,容纳槽体Ⅰ(17)和容纳孔体Ⅰ(18)分别设置为与移动架(40)联接并且底板部(11)的上端端面中间部分别设置为通过销轴与第一调节螺杆筒(92)和第二调节螺杆筒(94)联接,底板部(11)设置为凹字形块状体并且竖板部Ⅰ(12)、竖板部Ⅱ(13)和座部Ⅰ(15)分别设置为矩形块状体、杆部Ⅰ(16)设置为矩形棒状体并且透漏窗口体(14)和容纳孔体Ⅰ(18)分别设置为矩形孔状体,容纳槽体Ⅰ(17)设置为凸字形槽状体,

8.根据权利要求 1 至 7中任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桥式起重机的车轮部件运动可靠性能试验装置,其特征是:包含有用于安装桥式起重机的车轮部件的升降座(9)、设置在升降座(9)上的运动座(3)、设置在运动座(3)与升降座(9)之间的下压螺杆(7)、设置在运动座(3)上的驱动部件、设置在驱动部件与升降座(9)之间的导轨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桥式起重机的车轮部件运动可靠性能试验装置,其特征是:按照位于运动可靠性能试验的桥式起重机的车轮部件处于条轨磨损振动状态的方式把升降座(9)、运动座(3)、下压螺杆(7)、驱动部件和导轨部件相互联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桥式起重机的车轮部件运动可靠性能试验装置,其特征是:按照对桥式起重机的车轮提供凸凹体和间隙体支撑的方式把导轨部件与升降座(9)、运动座(3)、下压螺杆(7)和驱动部件联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桥式起重机的车轮部件运动可靠性能试验装置,其特征是:驱动部件包含有机架(1)、导轨梁(2)、支撑板(4)、第一驱动机(5)和第二驱动机(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桥式起重机的车轮部件运动可靠性能试验装置,其特征是:在机架(1)上分别设置有导轨梁(2)、第一支撑梁(91)、第二支撑梁(93)和移动架(40),在导轨梁(2)上设置有运动座(3)和支撑板(4)并且在运动座(3)与支撑板(4)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驱动机(5)和第二驱动机(6),在运动座(3)上分别设置有下压螺杆(7)、升降座(9)和位移传感器(99)并且在下压螺杆(7)与升降座(9)之间设置有压力传感器(8),在位移传感器(99)与运动座(3)之间设置有顶紧螺杆(90)并且在第一支撑梁(91)与机架(1)之间设置有第一调节螺杆筒(92),在第一支撑梁(91)上设置有第一套筒梁(95)并且在第一套筒梁(95)与机架(1)之间设置有第一横移螺杆螺母(96),在第二支撑梁(93)与机架(1)之间设置有第二调节螺杆筒(94),在第二支撑梁(93)上设置有第二套筒梁(97)并且在第二套筒梁(97)与机架(1)之间设置有第二横移螺杆螺母(98),在移动架(40)与第一套筒梁(95)和第二套筒梁(97)之间设置有调整轮(60)并且在移动架(40)与机架(1)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5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桥式起重机的车轮部件运动可靠性能试验装置,其特征是:升降座(9)设置为包含有座部ⅲ(10)和杆部ⅱ(20)并且在座部ⅲ(10)上设置有安装孔体(30),座部ⅲ(10)的左右端面中间部设置为与杆部ⅱ(20)的内端端面部联接并且杆部ⅱ(20)的外端头设置为与运动座(3)滑动式联接,座部ⅲ(10)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压力传感器(8)接触式联接并且座部ⅲ(10)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下压螺杆(7)相对应分布,安装孔体(30)设置为通过连接螺栓螺母与桥式起重机的车轮部件联接,座部ⅲ(10)设置为矩形块状体并且杆部ⅱ(20)设置为矩形棒状体,安装孔体(30)设置为孔状体并且安装孔体(30)设置为在座部ⅲ(10)上进行间隔排列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桥式起重机的车轮部件运动可靠性能试验装置,其特征是:机架(1)设置为包含有底板部(11)、竖板部ⅰ(12)、竖板部ⅱ(13)、座部ⅰ(15)和杆部ⅰ(16)并且在竖板部ⅰ(12)和竖板部ⅱ(13)上分别设置有透漏窗口体(14),在座部ⅰ(15)的外端端面部设置有容纳槽体ⅰ(17)并且在杆部ⅰ(16)的外端头设置有容纳孔体ⅰ(18),底板部(11)的上端端面其中一侧部设置为与竖板部ⅰ(12)的下端端面部联接并且底板部(11)的上端端面其中另一侧部设置为与竖板部ⅱ(13)的下端端面部联接,竖板部ⅰ(12)的内端端面下部和竖板部ⅱ(13)的内端端面下部分别设置为与座部ⅰ(15)的内端端面部和杆部ⅰ(16)的内端头联接并且竖板部ⅰ(12)的内端端面上部和竖板部ⅱ(13)的内端端面上部分别设置为与导轨梁(2)联接,位于竖板部ⅰ(12)上的透漏窗口体(14)设置为通过销轴与第一支撑梁(91)联接并且位于竖板部ⅱ(13)上的透漏窗口体(14)设置为通过销轴与第二支撑梁(93)联接,容纳槽体ⅰ(17)和容纳孔体ⅰ(18)分别设置为与移动架(40)联接并且底板部(11)的上端端面中间部分别设置为通过销轴与第一调节螺杆筒(92)和第二调节螺杆筒(94)联接,底板部(11)设置为凹字形块状体并且竖板部ⅰ(12)、竖板部ⅱ(13)和座部ⅰ(15)分别设置为矩形块状体、杆部ⅰ(16)设置为矩形棒状体并且透漏窗口体(14)和容纳孔体ⅰ(18)分别设置为矩形孔状体,容纳槽体ⅰ(17)设置为凸字形槽状体,

8.根据权利要求 1 至 7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桥式起重机的车轮部件运动可靠性能试验装置,其特征是:机架(1)、导轨梁(2)、运动座(3)、支撑板(4)、第一驱动机(5)、第二驱动机(6)、下压螺杆(7)和升降座(9)与第一支撑梁(91)、第一调节螺杆筒(92)、第二支撑梁(93)、第二调节螺杆筒(94)、第一套筒梁(95)、第一横移螺杆螺母(96)、第二套筒梁(97)和第二横移螺杆螺母(98)设置为按照条轨支撑运动的方式分布并且机架(1)、导轨梁(2)、运动座(3)、支撑板(4)、第一驱动机(5)、第二驱动机(6)、下压螺杆(7)、升降座(9)、第一支撑梁(91)、第一调节螺杆筒(92)、第二支撑梁(93)、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静晁楠李记叶贾丙丽武珂秦应鹏
申请(专利权)人:泰安市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