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柔性OLED衬底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40646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09:58
一种柔性OLED衬底结构,自下而上依次包括:玻璃载体、UV减粘膜、PI薄膜和缓冲层。所述PI薄膜的面积大于所述UV减粘膜的面积,使所述PI薄膜包覆所述UV减粘膜。所述缓冲层,采用SiNX或SiOX。本技术通过在玻璃载体与PI薄膜之间插入UV减粘膜,初期UV减粘膜与玻璃载体粘结力大,保证在其上面制造TFT、OLED等过程中,不会剥离,后期经UV光照射后,UV减粘膜与玻璃载体之间的粘结力迅速降低,通过简单的机械剥离技术即可将柔性OLED面板与玻璃载体分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显示装置的,具体是指一种柔性oled衬底结构。


技术介绍

1、现有柔性oled面板的制造工艺为:首先将聚酰亚胺(pi)薄膜固着在玻璃载体上,然后在柔性pi薄膜上制备晶体二极管(tft)和oled器件等,最后通过激光剥离技术将pi薄膜及其上制作的tft、oled器件等从玻璃载体上一同剥离下来,形成柔性oled面板。

2、激光剥离技术主要原理是将激光由玻璃载体背面入射,聚焦至玻璃载体与pi薄膜的界面处,大部分激光能量被界面处的pi薄膜吸收而发生碳化、分解,进而实现pi薄膜与玻璃载体分离。但现有激光剥离技术存在如下问题:(1)对工艺参数控制要求较高,操作不当易造成黑斑、pi灰化过度等不良;(2)激光剥离设备复杂昂贵,尤其是准分子激光设备,需特殊气体,并定期停机维护,运行成本高。

3、中国台湾工研院采用在玻璃载体与pi薄膜之间涂布一层离型层(派瑞林af4),在器件制作完成后,利用离型层低离型力的特点,通过机械裁切方式,将pi薄膜与玻璃载体分离。虽然离型层与pi薄膜粘结力较弱,但在机械剥离时,pi薄膜仍易受到剪切力作用而损伤其上面的tft和oled器件。

4、东京大学采用在玻璃载体与pi薄膜之间沉积一层si膜(厚度6nm),在器件制作完成后,将整个器件在400℃下退火1h,此时si原子扩散进入pi薄膜,导致pi薄膜脆化,从而容易剥离,但是采用高温退火工艺容易损伤oled器件。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低成本且易剥离的柔性oled衬底结构。

2、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3、一种柔性oled衬底结构:自下而上依次包括:玻璃载体、uv减粘膜、pi薄膜和缓冲层。

4、进一步地,所述pi薄膜的面积大于所述uv减粘膜的面积,使所述pi薄膜包覆所述uv减粘膜。

5、进一步地,所述缓冲层,采用sinx或siox。

6、本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在玻璃载体与pi薄膜之间插入uv减粘膜,初期uv减粘膜与玻璃载体粘结力大,保证在其上面制造tft、oled等过程中,不会剥离,后期经uv光照射后,uv减粘膜与玻璃载体之间的粘结力迅速降低,通过简单的机械剥离技术即可将柔性oled面板与玻璃载体分离。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柔性OLED衬底结构,其特征在于:自下而上依次包括:玻璃载体、UV减粘膜、PI薄膜和缓冲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OLED衬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PI薄膜的面积大于所述UV减粘膜的面积,使所述PI薄膜包覆所述UV减粘膜。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OLED衬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层,采用SiNX或SiOX。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柔性oled衬底结构,其特征在于:自下而上依次包括:玻璃载体、uv减粘膜、pi薄膜和缓冲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oled衬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pi...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啟维
申请(专利权)人:华映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