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炸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36010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09:55
本技术涉及一种空气炸锅。现有空气炸锅的结构复杂。本技术包括内设烹饪腔的壳体,所述烹饪腔内设有锅体,所述烹饪腔上方设有热风组件,所述热风组件包括发热件和风扇,所述热风组件产生的热风输入锅体以制熟食材,所述锅体包括底板以及环绕底板设置的环形侧壁,所述底板上设有凸起的食材支撑筋,相邻食材支撑筋之间形成导油槽,所述底板的下方设有保温空气腔。底板通过向上隆起形成承托食材的食材支撑筋,并在底板下方形成与外界空间隔绝的保温空气腔,利用保温空气腔阻挡锅体内热量向下散失,既提升热风的利用效率,缩短烹饪时长,还利用保温空气腔内的空气起到均匀扩散热量的作用,保证食材底面被均匀加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食品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气炸锅


技术介绍

1、现有空气炸锅包括锅体以及设置在锅体内的烤盘,在使用时,烤盘安装在锅体内,食材放置在烤盘上,利用烤盘将食材悬置在锅体内,确保食材表面能被均匀受热。由于锅体内设置了独立加工和装配的烤盘,导致生产成本较高,在授权公告号为cn217645037u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空气炸锅,去除了烤盘,并在锅体底壁设置了食材支撑筋,将食材直接放置在锅体底壁的食材支撑筋上,利用流经食材支撑筋间的热风对食材底面进行加热,由于食材支撑件间的热风会通过锅体底壁向外散失热量,导致食材底面无法获得有效加热,影响烹饪效果,此外,由于锅体底壁各区域会因温度不一致而导致食材底面无法被均匀加热,影响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锅体底壁保温效果不佳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空气炸锅,在锅体底部设置保温空气腔,既能阻挡锅体内热量向下散失,有效改善热量利用效率,缩短烹饪时长,还能够通过保温空气腔内的空气使得锅体底部各区域热量均匀分布,提升使用体验。

2、本技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一种空气炸锅,包括内设烹饪腔的壳体,所述烹饪腔内设有锅体,所述烹饪腔上方设有热风组件,所述热风组件包括发热件和风扇,所述热风组件产生的热风输入锅体以制熟食材,所述锅体包括底板以及环绕底板设置的环形侧壁,所述底板上设有凸起的食材支撑筋,相邻食材支撑筋之间形成导油槽,所述底板的下方设有保温空气腔。底板通过向上隆起形成承托食材的食材支撑筋,并在底板下方形成与外界空间隔绝的保温空气腔,利用保温空气腔阻挡锅体内热量向下散失,既提升热风的利用效率,缩短烹饪时长,还利用保温空气腔内的空气起到均匀扩散热量的作用,确保锅体底壁各区域温度一致,保证食材底面被均匀加热。

3、作为优选,所述底板的下方设有环绕底板周缘设置的支撑板以及与支撑板固接的保温板,所述底板、支撑板和保温板围合形成所述保温空气腔。支撑板起到固接底板和保温板的作用,使得底板和保温板分别固接在支撑板的顶缘和底缘并围合形成所述保温空气腔,利用保温空气腔内空气起到阻挡热量向下扩散的作用,提升锅体的保温性能。

4、作为优选,所述保温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面积与所述底板在所述水平面上的投影面积之比为a,a≥0.9。通过增大保温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面积来增大底板被保温空气腔覆盖区域面积,防止底板局部因未被保温空气腔覆盖而发生热量过度散失的情况。当a<0.9时,底板会因局部区域未被保温空气腔覆盖而容易导致热量散失,影响热量在锅体内利用效率。

5、作为优选,所述底板呈中部向下凹陷的圆锥状,所述保温空气腔的厚度从中心向边缘逐渐增大。所述保温板为平板状,既能与底板配合形成保温空气腔,还方便锅体在拆离空气炸锅后平稳安置。所述保温空气腔的厚度与阻隔热量传递的效果呈正比,保温空气腔位于底板周缘区域的厚度大于保温空气腔位于底板中部区域的厚度,对沿锅体侧壁周向流动的热风起到较好的保温效果。

6、作为优选,所述食材支撑筋从底板的外周向中心延伸设置,相邻食材支撑筋间形成导油槽,多根所述食材支撑筋的内端部之间设有集油槽,食材受热滴落的油液通过导油槽汇聚至集油槽内。食材支撑筋呈螺旋状设置,有效降低风阻,提升对热风的引导效果。相邻食材支撑筋间形成导油槽,导油槽既用于引导油液向集油槽汇聚,减少产生的油烟并方便清洁,还用于引导热风转向并锅体中部流动。集油槽设置在食材支撑筋的内端部间,使得油液能在热风推送下向集油槽汇聚。

7、作为优选,所述食材支撑筋包括设置在底板上的支撑部以及延伸至锅体侧壁的导热部。食材支撑筋的导热部延伸至锅体侧壁,食材支撑筋通过导热部与流经锅体侧壁的热风接触并吸收热量,热量沿食材支撑筋传递至底板的支撑部上并对食材底面进行加热,既有效提升热量利用效率,确保食材顶面和底面均被有效加热,还防止热量通过锅体侧壁向外散失,提升使用体验。

8、作为优选,所述导热部的厚度大于所述锅体侧壁的厚度。导热部延伸至锅体侧壁上且厚度大于锅体侧壁,既能通过较厚的导热部与热风接触并吸收热量,还能通过设置导热部来增加食材支撑筋暴露在锅体侧壁上的面积,进而提升热量吸收效率,防止热量通过锅体侧壁向外散失。

9、作为优选,所述导热部沿锅体周向的宽度大于所述支撑部沿锅体周向的宽度,既能通过增加导热部暴露在锅体侧壁上的面积来提升热量吸收效率,还能有效利用锅体侧壁位于相邻导热部间的区域,通过增加导热部宽度来提升热量接收效率。由于支撑部所在的底板区域较小,将支撑部的宽度减小,既方便布局设置,还能通过增加支撑部设置密度来确保食材被稳定承托,又能确保食材底面被均匀加热,防止食材底面发生局部间受热不均的情况。

10、作为优选,所述底板呈中部向上隆起的圆锥状,所述集油槽设置在所述底板周缘。油液沿导油槽向锅体底板周缘流动并被集油槽收集存储。

11、作为优选,相邻食材支撑筋间设置导流筋,所述导流筋内端部与底板中心间距离大于所述食材支撑筋内端部与底板中心间距离。导流筋起到引导热风和油液流动的作用,导流筋内端部远离底板中心,为食材支撑筋内端部提供设置空间,确保食材支撑筋内端部间距离满足热风和油液输送的要求。

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底板通过向上隆起形成承托食材的食材支撑筋,并在底板下方形成与外界空间隔绝的保温空气腔,利用保温空气腔阻挡锅体内热量向下散失,既提升热风的利用效率,缩短烹饪时长,还利用保温空气腔内的空气起到均匀扩散热量的作用,确保锅体底壁各区域温度一致,保证食材底面被均匀加热。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气炸锅,包括内设烹饪腔的壳体,所述烹饪腔内设有锅体,所述烹饪腔上方设有热风组件,所述热风组件包括发热件和风扇,所述热风组件产生的热风输入锅体以制熟食材,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包括底板以及环绕底板设置的环形侧壁,所述底板上设有凸起的食材支撑筋,相邻食材支撑筋之间形成导油槽,所述底板的下方设有保温空气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下方设有环绕底板周缘设置的支撑板以及与支撑板固接的保温板,所述底板、支撑板和保温板围合形成所述保温空气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面积与所述底板在所述水平面上的投影面积之比为A,A≥0.9。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呈中部向下凹陷的圆锥状,所述保温空气腔的厚度从中心向边缘逐渐增大。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食材支撑筋从底板的外周向中心延伸设置,相邻食材支撑筋间形成导油槽,多根所述食材支撑筋的内端部之间设有集油槽,食材受热滴落的油液通过导油槽汇聚至集油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食材支撑筋包括设置在底板上的支撑部以及延伸至锅体侧壁的导热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部的厚度大于所述锅体侧壁的厚度。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部沿锅体周向的宽度大于所述支撑部沿锅体周向的宽度。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呈中部向上隆起的圆锥状,所述集油槽设置在所述底板周缘。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相邻食材支撑筋间设置导流筋,所述导流筋内端部与底板中心间距离大于所述食材支撑筋内端部与底板中心间距离。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气炸锅,包括内设烹饪腔的壳体,所述烹饪腔内设有锅体,所述烹饪腔上方设有热风组件,所述热风组件包括发热件和风扇,所述热风组件产生的热风输入锅体以制熟食材,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包括底板以及环绕底板设置的环形侧壁,所述底板上设有凸起的食材支撑筋,相邻食材支撑筋之间形成导油槽,所述底板的下方设有保温空气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下方设有环绕底板周缘设置的支撑板以及与支撑板固接的保温板,所述底板、支撑板和保温板围合形成所述保温空气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面积与所述底板在所述水平面上的投影面积之比为a,a≥0.9。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呈中部向下凹陷的圆锥状,所述保温空气腔的厚度从中心向边缘逐渐增大。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泽春刘孝碧徐春辉陈龙
申请(专利权)人: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