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超薄广角镜头及成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超薄广角镜头及成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328691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5:06
本发明专利技术供了一种超薄广角镜头及成像装置,从物体侧到像侧依次包括:孔径光阑、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组和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组;对焦过程中,孔径光阑、第一透镜组和第二透镜组整体沿光轴向着物侧方向移动;所述第一透镜组由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和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组成,所述第三透镜为非球面透镜;所述第二透镜组由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四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五透镜和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六透镜组成,所述第四透镜为非球面透镜。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的广角镜头具有总长短,体积小,方便携带的优点,并且通过两个非球面透镜进行良好的像差矫正,在获得良好的画质的同时具有很好的畸变控制,且具有自动对焦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学成像,尤其涉及一种超薄广角镜头及成像装置


技术介绍

1、近年来,由于手机摄影的冲击,人们在出行时携带体积大且重的摄影镜头出行的意愿逐渐减少,摄影市场受到冲击,轻量化小体积超薄广角镜头成为了摄影镜头产品的趋势。广角镜头适用于日常挂机扫街和风光拍摄,由于它具有较大视场以及大景深,可以在短距离内拍摄出视场大且整体画面清晰的照片,在日常建筑拍摄和风光拍摄时能够很好获得足够大的画面。

2、目前市面上现有的广角镜头的体积和重量仍然偏大,携带仍有不便,难以满足更多消费者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提供一种超薄广角镜头,其体小量轻,挂在相机上与镜头盖大小无异,并且在小体积内做到畸变很好的控制,且具有自动对焦功能。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成像装置。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3、一种超薄广角镜头,从物体侧到像侧依次包括:孔径光阑、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组和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组;所述第一透镜组和第二透镜组均具有一枚非球面透镜;

4、对焦过程中,孔径光阑、第一透镜组和第二透镜组整体沿光轴向着物侧方向移动;

5、超薄广角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

6、0.35<bfl/otl<0.5,  (1);

7、0.8<efl/otl<1.2,   (2);

8、其中,bfl表示镜头的后截距,otl为镜头的总光程;efl为镜头在无穷远工作距离时的有效焦距。

9、作为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透镜组满足以下条件式:

10、0.64<f1/efl<0.78,      (3);

11、0.35<efl1/efl<0.55,   (4);

12、其中,f1为第一透镜焦距,efl1为第一透镜组的有效焦距。

13、作为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透镜组满足以下条件式:

14、0.35<f4/ f5<0.65,   (5);

15、0.8<f6/efl<1.3,    (6);

16、其中,f4为第四透镜焦距,f5为第五透镜焦距,f6为第六透镜焦距。

17、作为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超薄广角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

18、bfl/otl=0.43,   (1);

19、efl/otl=0.83,   (2);

20、所述第一透镜组满足以下条件式:

21、f1/efl=0.71,     (3);

22、efl1/efl=0.48,  (4);

23、所述第二透镜组满足以下条件式:

24、f4/ f5=0.39,    (5);

25、f6/efl=1.25,   (6)。

26、作为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超薄广角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

27、bfl/otl=0.44,    (1);

28、efl/otl=0.92,    (2);

29、所述第一透镜组满足以下条件式:

30、f1/efl=0.66,     (3);

31、efl1/efl=0.44,  (4);

32、所述第二透镜组满足以下条件式:

33、f4/ f5=0.42,    (5);

34、f6/efl=1.02,   (6)。

35、作为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透镜组从物体侧到像侧由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和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组成,所述第三透镜为非球面透镜。

36、作为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透镜面向物侧之前表面为凸面,面向像侧之后表面为凹面;所述第二透镜面向物侧之前表面和面向像侧之后表面均为凹面;所述第三透镜面向物侧之前表面和面向像侧之后表面均为凸面。

37、作为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透镜组从物体侧到像侧由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四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五透镜和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六透镜组成,所述第四透镜为非球面透镜。

38、作为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四透镜面向物侧之前表面为凹面,面向像侧之后表面为凸面;所述第五透镜面向物侧之前表面为凹面,面向像侧之后表面为凸面;所述第六透镜面向物侧之前表面和面向像侧之后表面均为凸面。

39、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成像装置,包括机身和镜头,所述镜头固定或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机身,所述镜头为上述的超薄广角镜头。

40、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41、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广角镜头具有总长短,体积小,方便携带的优点,并且通过两个非球面透镜进行良好的像差矫正,在获得良好的画质的同时具有很好的畸变控制。整个镜头的重量轻,且具有自动对焦功能,在日常使用中十分方便;条件式(1)、(2)可保证镜头的广角特性,并使镜头具有较大的视场与景深,同时有利于缩短系统整体的长度,降低整个系统的公差敏感度。

42、为更清楚地阐述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特征、技术手段及其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和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薄广角镜头,其特征在于,从物体侧到像侧依次包括:孔径光阑、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组和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组;所述第一透镜组和第二透镜组均具有一枚非球面透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广角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组满足以下条件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薄广角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组满足以下条件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薄广角镜头,其特征在于,超薄广角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薄广角镜头,其特征在于,超薄广角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超薄广角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组从物体侧到像侧由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和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组成,所述第三透镜为非球面透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超薄广角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面向物侧之前表面为凸面,面向像侧之后表面为凹面;所述第二透镜面向物侧之前表面和面向像侧之后表面均为凹面;所述第三透镜面向物侧之前表面和面向像侧之后表面均为凸面。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超薄广角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组从物体侧到像侧由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四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五透镜和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六透镜组成,所述第四透镜为非球面透镜。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超薄广角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透镜面向物侧之前表面为凹面,面向像侧之后表面为凸面;所述第五透镜面向物侧之前表面为凹面,面向像侧之后表面为凸面;所述第六透镜面向物侧之前表面和面向像侧之后表面均为凸面。

10.一种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身和镜头,所述镜头固定或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机身,所述镜头为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超薄广角镜头。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薄广角镜头,其特征在于,从物体侧到像侧依次包括:孔径光阑、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组和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组;所述第一透镜组和第二透镜组均具有一枚非球面透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广角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组满足以下条件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薄广角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组满足以下条件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薄广角镜头,其特征在于,超薄广角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薄广角镜头,其特征在于,超薄广角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超薄广角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组从物体侧到像侧由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和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组成,所述第三透镜为非球面透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超薄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瑞军陈宝锋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雷影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