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新能源变速箱定转子分离机构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新能源变速箱定转子分离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28123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5: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拆解工具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新能源变速箱定转子分离机构,包括升降装置,托盘安装板,壳体支撑柱,壳体压紧块,安装底板和转子导向杆;所述升降装置设置在所述安装底板上;所述托盘安装板设置在所述升降装置上并受所述升降装置控制进行升降;所述托盘安装板与所述安装底板之间保持互相平行;所述壳体支撑柱直接或间接地设置在所述托盘安装板上,用于从下部支撑变速箱壳体;所述壳体压紧块为直接或间接地设置在所述托盘安装板上的可升降结构,其位置与所述壳体支撑柱相对应,用于从上部压紧变速箱壳体;所述转子导向杆直接或间接设置在所述安装底板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拆解工具,尤其是涉及一种新能源变速箱定转子分离机构


技术介绍

1、变速箱拆解返修工位是智能装配生产线的重要组成部分。返修工位主要对装配失效的总成、分总成进行手动或者半自动拆卸,便于变速箱壳体、齿轴、定转子等部件的重复利用。因定子与转子存在较强的磁性吸力,分离过程中极易发生剐蹭,导致产品损伤。现有定转子分离设备结构设计较复杂,通常采用上下顶尖加滑台结构,对端盖转子、定子机壳进行完全定位,而后完成分离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变速箱定转子分离机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至少一项技术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新能源变速箱定转子分离机构,包括升降装置,托盘安装板,壳体支撑柱,壳体压紧块,安装底板和转子导向杆;

3、所述升降装置设置在所述安装底板上;

4、所述托盘安装板设置在所述升降装置上并受所述升降装置控制进行升降;

5、所述托盘安装板与所述安装底板之间保持互相平行;

6、所述壳体支撑柱直接或间接地设置在所述托盘安装板上,用于从下部支撑变速箱壳体;

7、所述壳体压紧块为直接或间接地设置在所述托盘安装板上的可升降结构,其位置与所述壳体支撑柱相对应,用于从上部压紧变速箱壳体;

8、所述转子导向杆直接或间接设置在所述安装底板上。

9、进一步地,所述托盘安装板上设置有工件固定托盘;

10、所述壳体支撑柱与所述壳体压紧块设置在所述工件固定托盘上,从而间接与所述托盘安装板连接。

11、进一步地,所述工件固定托盘与所述托盘安装板之间通过紧固件连接并可分离地设置,通过更换不同的工件固定托盘对不同型号的变速箱壳体进行操作。

12、进一步地,所述壳体支撑柱与所述壳体压紧块设置有多个,从而使变速箱壳体被固定得更加牢固。

13、进一步地,所述转子导向杆根据变速箱壳体上的转子分布情况设置有一个或多个。

14、进一步地,所述升降装置包括旋转把手,丝杆主体,丝杆固定座和丝杆螺母;

15、所述旋转把手设置在所述丝杆主体的顶端,用于控制所述丝杆主体的旋转情况;

16、所述丝杆固定座设置在所述安装底板上,用于将所述丝杆主体与所述安装底板进行连接;

17、所述丝杆螺母设置在所述托盘安装板上,当所述丝杆转动时所述丝杆螺母带动所述托盘安装板进行升降。

18、进一步地,还包括导杆;

19、所述导杆直接或间接设置在所述安装底板上;

20、所述托盘安装板上设置有导孔;

21、所述导杆穿过所述导孔,从而对所述托盘安装板的升降进行导向。

22、进一步地,所述导杆设置有一个或多个。

23、进一步地,所述导孔上设置有直线轴承;

24、所述导杆穿过所述直线轴承。

25、进一步地,还包括导杆固定座;

26、所述导杆固定座设置在所述安装底板上;

27、所述导杆通过所述导杆固定座设置在所述安装底板上。

28、进一步的,还包括导杆连接板;

29、所述导杆连接板与所述托盘安装板平行设置;

30、所述导杆连接板与所述导杆顶端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

31、进一步地,两根所述导杆设置在所述升降装置的两侧;

32、两根所述导杆与所述升降装置穿过所述导杆连接板。

33、进一步地,所述导杆连接板下端还设置有上端固定座,用于使所述升降装置与所述导杆连接板进行连接。

34、进一步地,所述导杆连接板根据所述导杆的个数设置一个或多个。

35、进一步地,还包括拉板;

36、所述拉板的两端分别通过紧固件与两个所述导杆连接板固定连接,用于提升装置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37、进一步地,还包括限位柱;

38、所述限位柱上端通过紧固件与所述导杆连接板固定连接并倒挂设置;

39、所述限位柱下端设置在所述导杆连接板与所述托盘安装板之间,用于对所述托盘安装板的高度进行限制。

40、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柱下端为盘体,其直径大于所述限位柱直径,用于增大所述限位柱与所述托盘安装板的接触面积。

41、进一步地,还包括导向块;

42、所述导向块直接或间接设置在所述托盘安装板上;

43、所述导向块为圆柱或棱柱结构。

44、进一步地,所述工件固定托盘设置在所述托盘安装板上;

45、所述导向块设置在所述工件固定托盘上,从而间接设置在所述托盘安装板上。

46、进一步的,所述导向块设置有一个或多个。

47、进一步的,还包括车体框架和脚轮;

48、所述车体框架设置在所述安装底板下方;

49、所述脚轮设置在所述车体框架底部。

50、进一步地,所述车体框架采用钢材进行焊接形成。

51、进一步地,所述脚轮包括转向轮和固定轮。

52、进一步的,还包括推车把手;

53、所述推车把手固定连接在所述车体框架上。

54、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底板上设置有阵列孔,所述转子导向杆根据转子在变速箱壳体上的位置安装在对应的阵列孔上,从而对不同型号的变速箱壳体进行操作。

55、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底板上设置有转子导杆安装板;

56、所述转子导向杆设置在所述转子导杆安装板上,从而间接设置在所述安装底板上。

57、进一步的,所述转子导杆安装板与所述安装底板之间通过紧固件连接并可分离地设置,通过更换不同的转子导杆安装板对不同型号的变速箱壳体进行操作。

5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59、(1)升降装置与托盘安装板的组合设计使得变速箱壳体的升降操作变得简单快捷,提高了分离效率。

60、(2)通过更换工件固定托盘和转子导杆安装板,该机构能够灵活适应不同型号的变速箱壳体,增强了设备的通用性和兼容性。

61、(3)多个壳体支撑柱与壳体压紧块的设置确保变速箱壳体在操作过程中被牢固固定,防止了晃动和位移,提高了操作的稳定性。

62、(4)导杆与导孔的组合,配合直线轴承的使用,减小了摩擦,使得托盘安装板的升降更加顺畅,定位更加精准。

63、(5)各部件之间的连接设计合理,易于拆卸和组装,方便日常维护和保养。

64、(6)车体框架、脚轮和推车把手的设置使得整个机构具备良好的移动性,便于在不同工作场所进行快速部署和转移。

65、综上所述,该新能源变速箱定转子分离机构在结构设计、操作性能、适应性、维护便捷性以及移动性等多个方面均展现出显著的有益效果,为新能源变速箱的定转子分离操作提供了高效、可靠的解决方案。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能源变速箱定转子分离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升降装置,托盘安装板,壳体支撑柱,壳体压紧块,安装底板和转子导向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变速箱定转子分离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安装板上设置有工件固定托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能源变速箱定转子分离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件固定托盘与所述托盘安装板之间通过紧固件连接并可分离地设置,通过更换不同的工件固定托盘对不同型号的变速箱壳体进行操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变速箱定转子分离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支撑柱与所述壳体压紧块设置有多个,从而使变速箱壳体被固定得更加牢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变速箱定转子分离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导向杆根据变速箱壳体上的转子分布情况设置有一个或多个。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变速箱定转子分离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包括旋转把手,丝杆主体,丝杆固定座和丝杆螺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变速箱定转子分离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新能源变速箱定转子分离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杆设置有一个或多个。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新能源变速箱定转子分离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孔上设置有直线轴承;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新能源变速箱定转子分离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杆固定座;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变速箱定转子分离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升降装置,托盘安装板,壳体支撑柱,壳体压紧块,安装底板和转子导向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变速箱定转子分离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安装板上设置有工件固定托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能源变速箱定转子分离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件固定托盘与所述托盘安装板之间通过紧固件连接并可分离地设置,通过更换不同的工件固定托盘对不同型号的变速箱壳体进行操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变速箱定转子分离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支撑柱与所述壳体压紧块设置有多个,从而使变速箱壳体被固定得更加牢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少硕邓庆南齐攀
申请(专利权)人:海纳川浩夫尔北京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