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手术器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2696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高频手术器械,其具有包于柔性护罩中并且附着至将从柔性护罩的前部远端可缩回地突出的电极元件的尾端的软线。流体通道提供于柔性护罩内部并且贯穿柔性护罩以延伸直到后者的前部远端。流入/流出控制阀连接至流体通道的后部近端。流入/流出控制阀设有与转换装置相联系的多个流入/流出流体连接端口,转换装置适合选择性地连接流入/流出流体连接端口与柔性护罩中的流体通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将借助内窥镜的工具引导通道引入体腔的高频手术器 械,例如,用来通过高频率刀片的使用给予手术治疗,比如粘膜解剖、 腔内位置洗涤或凝结止血。
技术介绍
当通过内窥镜检查在食道、胃或结肠的腔内壁上的粘膜中发现损伤时,粘膜损伤通过内窥镜手术治疗来解剖,例如通过通常称为ESD (内窥镜粘膜下层解剖)的治疗。在ESD治疗中,在标记并肿起要移 除的粘膜损伤之后,通过使用高频工具沿着标记线进行解剖,切断粘 膜下层的纤维以将粘膜损伤从肌肉被膜分离。内窥镜高频手术器械,也就是,目前用于ESD治疗中的内窥镜电 手术解剖工具的形式大多为具有可伸出地包装在柔性护罩中的杆状电 极元件的高频刀片。连接至柔性护罩的近端的是操纵工具,从而将高 频刀片拉入柔性护罩或从其中推出。在解剖和切除粘膜时,例如,通 过伸出柔性护罩的高频刀片传导电流。这种高频刀片很多归类为针型 和钩型。针型高频刀片采用直针状电极元件,而钩型高频刀片采用的 电极元件在杆状电极元件的远端处具有直径增大的突起电极部分或L 形钩部。针形刀片大多适合用于穿剌粘液被膜,并在粘液被膜的解剖或切 除时进行沿着粘液被膜的水平运动或摆动。另一方面,在钩型刀片的 情况下,通过由刀片的有钩端部抓住并拉动粘膜来执行粘膜解剖或切 除治疗。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2004 — 313537中,举例来说,呈有钩高频刀 片形式的高频手术器械在执行粘膜解剖或切除治疗时借助内窥镜的工 具引导通道导入体腔。在这种情况下,包于柔性护罩中的高频刀片连4续地在杆状电极元件的远端处设有圆形或三角形的电极部分以用作钩 部分。这种高频手术器械可从内窥镜工具引导通道的前部远端处的工 具退出口伸入体腔。通过将高频刀片推出和拉入突出的柔性护罩,目 标粘膜损伤捕获于刀片远端处的钩状部分上并且被带入内窥镜工具引 导通道中。在电手术治疗期间,电流传导通过高频刀片从而解剖或切 除粘膜组织。顺便提及,为了精确地执行粘膜的切除,需要在内窥镜观察光学 窗口的视野中清楚地捕获目标粘膜损伤。在某些情况下,必须通过生 理盐溶液的使用在手术治疗时冲洗粘膜部分以洗掉覆盖粘膜部分的体 液或其它污迹。此外,可能还需要在手术治疗期间将生理盐溶液供应 至出血点。由于电极元件和电源电缆松散地包于柔性护罩中,这些部 件之间的空隙或间隔能用作液体供应路径。而且,在内窥镜检查或手术操作中,经常需要抽吸腔内位置。艮P, 抽吸通过内窥镜的工具引导通道的使用来实施。然而,不期望在高频 手术工具仍在内窥镜工具引导通道中时致动吸入装置。这是因为吸入 通道在与工具入口路线的接合点处与内窥镜工具引导通道相接合,工 具入口路线设置于内窥镜的操纵头把手上作为接近工具引导通道的途 径并且适合于接收处于松开状态的手术工具。也就是说,在工具入口 路线中的手术工具周围一直具有间隙,因此,如果吸引力在这种状态 下施加至吸入通道,通过工具入口线路中的手术工具周围的间隙很可 能发生吸引力的泄露,除了吸入的体液通过工具入口路线流出以外。 另外,如上所述通过狭窄间隙的吸入通常经受吸入吸引力水平的下降, 并且因而性能质量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考虑到前述情况,本专利技术的目标是提供一种高频手术器械,其能 在借助内窥镜的工具引导通道插入体腔时在手术治疗时将液体或流体 泵送至腔内位置或从腔内位置泵送。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标是提供一种高频手术器械,其可在借助内窥 镜的工具引导通道操纵时在液体供给模式和吸入模式之间转换。根据本专利技术,出于实现上述目标的目的,提供了将要导入内窥 镜中的工具引导通道中的柔性护罩;设置于所述柔性护罩内的软线; 设置于所述软线的末端侧处的电极,其适合于从所述柔性护罩的前部 远端可縮回地突出;设置于所述柔性护罩中并且在其前部远端处开口 的流体通道;设置于所述流体通道的近侧中的流入/流出控制装置,其 具有适合于与所述流体通道相通的多个流入/流出连接端口;以及用于 将所述流入/流出连接端口中的一个选择性地连接至所述流体通道的 转换装置。虽然多于三个流入/流出流体连接端口可设置于流入/流出控制阀 上,连接端口应当至少包括流体供给管连接端口和吸引管连接端口。 也就是说,流入/流出控制阀应当设置有用于连接在手术治疗时将流体 发送入腔内位置的流体供给管的端口以及用来连接将用于吸入目的 的吸引管的端口。流入/流出控制阀主要由阀箱和转换阀元件构成,转 换阀元件在阀箱内在轴向或径向上进行滑动位移以用电手术器械的 柔性护罩中的流体通道选择性地连接流体供给管连接端口或吸引管 连接端口。在这种情况下,通常转换阀元件通过偏压装置保持处于初 始位置,将流体供给管连接端口与柔性护罩中的流体通道相连接。转 换阀元件能手动地位移至吸入位置,将吸引管连接端口连接至柔性护 罩中的流体通道。通过上述偏压装置的作用, 一旦手动操作力释放, 转换阀元件就自动地返回至初始位置。当在阀箱内将转换阀的位置在 初始位置和吸入位置之间移动时,阀元件在阀箱的轴向上进行直线式 滑动位移或绕着阀箱的中心轴线进行旋转滑动位移。用于适应电极元件的软线的通道能以多腔管的形式在柔性护罩 内与流体通道分开地设置。然而,为了减小直径,期望使用用于软线 的单个通道以及上述流入/流出控制阀连接于此的流体通道。此外,从 手术治疗的安全性的观点,期望提供一种限制机构,从而限制电极元 件从柔性护罩的前部远端伸出的长度。为此,电绝缘材料的止动环装 配于柔性护罩的前部远端部分中。止动环内部地限定与柔性管中的流 体通道相通的轴向通道孔,使得电极元件从柔性护罩的前部远端自轴 向通道孔可缩回地突出预设的突出长度。止动环的轴向通道孔与柔性护罩中的流体通道一直相通。设置于电极元件上或电极元件尾端处的 软线上的自限制元件被带入与止动环的内端抵靠接合以限制电极元 件的最大突出长度。在自限制元件紧靠止动环时,分段的流体通道在 止动环的轴向通道孔中围绕电极元件形成以维持与柔性护罩中的流 体通道相通。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标、特点和优点将从下面结合示出本专利技术 优选实施例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描述中变得明显。无须赘言,本发 明不应当解释为限制于附图中所示的具体形式。附图说明在附图中-图1是应用本专利技术的电手术器械的示意性总体视图;图2是图1中所示的手术器械的放大比例的片段截面图;图3是图2的手术器械的前端部分的放大的片段截面图,电极元件縮入柔性护罩;图4是手术器械的前端部分的放大的片段截面图,电极元件从柔性护罩突出;图5是在图4的线X-X上截取的示意性横截面;图6是将连接至手术器械的流入和流出流体供给系统的图解示例;图7是适合作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流入/流出控制阀单元的示意 性截面图;图8是内窥镜插管的远端部分的片段外部视图,其具有从内窥镜 插管中的工具引导通道突出的手术器械;图9是适合作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另一个流入/流出控制阀的示 意性截面图;并且图10是在图9中的线Y-Y上截取的示意性横截面。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中,本专利技术参照附图借助其优选实施例更具体地描述。图与作为接头元件的连接管道3的一端密封配合地接合。连接管道3的 另一端密封地连接至操纵装置4。操纵装置4主要由连接至连接管道3 的手柄部分4a以及在手柄部分4a上可沿着其轴向滑动的滑块4b构 成。连接至滑块4b的是包装在柔性护罩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频手术器械,其包括: 待被引入内窥镜中的工具引导通道中的柔性护罩; 设置于所述柔性护罩内的软线; 设置于所述软线的末端侧处的电极,其适合于从所述柔性护罩的前部远端可缩回地突出; 设置于所述柔性护罩中并且在其前部 远端处开口的流体通道;设置于所述流体通道的近侧中的流入/流出控制装置,其具有适合于与所述流体通道相通的多个流入/流出连接端口;以及 用于将所述流入/流出连接端口中的一个选择性地连接至所述流体通道的转换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8-8-20 211741/20081.一种高频手术器械,其包括待被引入内窥镜中的工具引导通道中的柔性护罩;设置于所述柔性护罩内的软线;设置于所述软线的末端侧处的电极,其适合于从所述柔性护罩的前部远端可缩回地突出;设置于所述柔性护罩中并且在其前部远端处开口的流体通道;设置于所述流体通道的近侧中的流入/流出控制装置,其具有适合于与所述流体通道相通的多个流入/流出连接端口;以及用于将所述流入/流出连接端口中的一个选择性地连接至所述流体通道的转换装置。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频手术器械,其中所述多个流入/流出连 接端口包括流体供给管连接端口和吸入吸引管连接端口;所述流入/流出控制装置具有阀箱;并且所述转换装置由可移位以将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赤羽秀文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