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电双重波束控制跟踪天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20265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5:00
本技术属于跟踪天线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机电双重波束控制跟踪天线,包括机电双重波束控制跟踪天线主体以及机电双重波束控制跟踪天线主体中间的基座,所述基座的上端设置有透明防护外罩,所述透明防护外罩的底端一体成型有座圈,所述座圈的底端一侧左右两端均固定有定位轴,所述座圈的底端另一侧固定有锁轴,本技术通过在基座的上端外部四周设置透明防护外罩,可对基座上多个装置进行外保护,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机电双重波束控制跟踪天线的基座上方设置的多个装置缺乏进一步的外部保护,裸露在外容易积尘,且容易出现磕碰直接造成其装置本体损坏的问题,大大提升了其使用效果及使用寿命,以便于该机电双重波束控制跟踪天线的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跟踪天线,具体涉及一种机电双重波束控制跟踪天线


技术介绍

1、跟踪式天线在军事、气象、电视转播、通信、公安、城市管理、野外考察等场合有着广泛的用途,其作用越来越大,现有的跟踪天线分两大类,一种是机械跟踪天线,另一种是电跟踪天线,电控跟踪天线由于没有机械转动部分,完全依靠电控改变波束方向,它可以在几十微秒或更短时间内改变波束的方向,在载体快速振动的状态中保持对卫星的跟踪,相控阵天线就是目前十分普遍的电控跟踪天线,但由于卫星跟踪天线的波束控制范围较大,要实现窄波束(如波束宽度1°~2°)在大范围内对卫星跟踪时必须使用大量的移相器组,通常需使用数千或更多个移相器组,而移相器组的成本较高,以至于使设备的成本高到难以承受的程度,这限制了相控阵天线在卫星移动地球站中的应用。

2、在现有技术中,公开号为cn2658956y的中国技术专利提出了一种机电双重波束控制跟踪天线,其包括收发共用天线阵、发射移相器组、接收移相器组、接收和差信号电路,以及波束控制器等,其特征是收发共用天线阵、发射移相器组、接收移相器组、接收和差信号电路安装在基板上,基板与俯仰臂相连,俯仰臂通过支架与转台相连,转台通过轴承安装在基座上,基座安装在运载工具上,空心轴与转台相连,穿过基座上的孔与旋转关节相连,接收和差信号电路通过输出导线经旋转关节与接收机的输入导线相连,接收机与控制信号发射器相连,在转台上安装有波束控制器;波速控制器通过无线接收控制信号发射器发射的控制信号,并通过馈线分别与发射移相器组和接收移相器组相连,发射移相器组通过馈线经旋转关节与发射机的高频输出线相连,其解决了上述中由于卫星跟踪天线的波束控制范围较大,要实现窄波束(如波束宽度1°~2°)在大范围内对卫星跟踪时必须使用大量的移相器组,通常需使用数千或更多个移相器组,而移相器组的成本较高,以至于使设备的成本高到难以承受的程度,这限制了相控阵天线在卫星移动地球站中的应用的问题,具有成本低,跟踪精度高的优点。

3、但该机电双重波束控制跟踪天线还存在着以下影响其使用的问题:基座作为该机电双重波束控制跟踪天线中间的承载部分,收发共用天线阵、发射移相器组、接收移相器组、接收和差信号电路、无线方式发射至波束控制器、接收天线等多个装置均设置在基座上方,然而基座上方设置的多个装置缺乏进一步的外部保护,裸露在外容易积尘,且容易出现磕碰直接造成其装置本体损坏,大大降低了其使用效果及使用寿命,不利于该机电双重波束控制跟踪天线的使用,有待进一步的优化与改进。

4、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可实现对基座上方多个装置进行外保护,以防止基座上方装置积尘和磕碰损坏而影响其使用的新型机电双重波束控制跟踪天线。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机电双重波束控制跟踪天线,通过在基座的上端外部四周设置透明防护外罩,可对基座上多个装置进行外保护,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机电双重波束控制跟踪天线的基座上方设置的多个装置缺乏进一步的外部保护,裸露在外容易积尘,且容易出现磕碰直接造成其装置本体损坏的问题,大大提升了其使用效果及使用寿命,以便于该机电双重波束控制跟踪天线的使用,使用效果更佳。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机电双重波束控制跟踪天线,包括机电双重波束控制跟踪天线主体以及机电双重波束控制跟踪天线主体中间的基座,所述基座的上端设置有透明防护外罩,所述透明防护外罩的底端一体成型有座圈,所述座圈的底端一侧左右两端均固定有定位轴,所述座圈的底端另一侧固定有锁轴,所述锁轴的内部开设有锁孔,所述基座的一侧内部左右两端均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基座的另一侧内部开设有插孔,所述插孔的一侧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部一侧固定有固定套,所述固定套的内部活动有活动连杆,所述活动连杆的后端固定有拉栓,所述活动连杆的前端固定有锁头,所述锁头与固定套之间设置有弹簧。

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机电双重波束控制跟踪天线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透明防护外罩的内部一侧设置有排风散热扇,所述排风散热扇的上下两端均固定有固定连杆且固定连杆与透明防护外罩固定连接。

4、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机电双重波束控制跟踪天线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透明防护外罩的上端固定有环体。

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机电双重波束控制跟踪天线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定位轴的底端四周均为弧形结构且定位轴的长度大于锁轴的长度。

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机电双重波束控制跟踪天线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锁轴的底端一侧和锁头的上端一侧均为弧形结构。

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机电双重波束控制跟踪天线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锁头和固定套固定连接。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9、1、本技术在使用时,通过在基座的上端外部四周设置透明防护外罩,可对基座上多个装置进行外保护,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机电双重波束控制跟踪天线的基座上方设置的多个装置缺乏进一步的外部保护,裸露在外容易积尘,且容易出现磕碰直接造成其装置本体损坏的问题,大大提升了其使用效果及使用寿命,以便于该机电双重波束控制跟踪天线的使用,使用效果更佳。

10、2、本技术在使用时,通过透明防护外罩底端的定位轴插入基座上的定位孔中进行初定位,同时使锁轴插入插孔中并压缩锁头使回弹的锁头自动卡于锁轴中,可完成透明防护外罩相对机电双重波束控制跟踪天线主体的便捷安装,且透明防护外罩不易脱落,同理,通过拉栓外拉锁头使锁头从锁轴中移出,可将透明防护外罩快速从基座上拆卸下来,方便透明防护外罩的后续更换操作,使用效果更佳。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电双重波束控制跟踪天线,包括机电双重波束控制跟踪天线主体(1)以及机电双重波束控制跟踪天线主体(1)中间的基座(2),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2)的上端设置有透明防护外罩(3),所述透明防护外罩(3)的底端一体成型有座圈(9),所述座圈(9)的底端一侧左右两端均固定有定位轴(11),所述座圈(9)的底端另一侧固定有锁轴(13),所述锁轴(13)的内部开设有锁孔(20),所述基座(2)的一侧内部左右两端均开设有定位孔(12),所述基座(2)的另一侧内部开设有插孔(14),所述插孔(14)的一侧开设有通孔(15),所述通孔(15)的内部一侧固定有固定套(16),所述固定套(16)的内部活动有活动连杆(17),所述活动连杆(17)的后端固定有拉栓(18),所述活动连杆(17)的前端固定有锁头(19),所述锁头(19)与固定套(16)之间设置有弹簧(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电双重波束控制跟踪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防护外罩(3)的内部一侧设置有排风散热扇(5),所述排风散热扇(5)的上下两端均固定有固定连杆(6)且固定连杆(6)与透明防护外罩(3)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电双重波束控制跟踪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防护外罩(3)的上端固定有环体(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电双重波束控制跟踪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座圈(9)的底端固定有橡胶垫圈(1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电双重波束控制跟踪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轴(11)的底端四周均为弧形结构且定位轴(11)的长度大于锁轴(13)的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电双重波束控制跟踪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轴(13)的底端一侧和锁头(19)的上端一侧均为弧形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电双重波束控制跟踪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21)的两端分别与锁头(19)和固定套(16)固定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电双重波束控制跟踪天线,包括机电双重波束控制跟踪天线主体(1)以及机电双重波束控制跟踪天线主体(1)中间的基座(2),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2)的上端设置有透明防护外罩(3),所述透明防护外罩(3)的底端一体成型有座圈(9),所述座圈(9)的底端一侧左右两端均固定有定位轴(11),所述座圈(9)的底端另一侧固定有锁轴(13),所述锁轴(13)的内部开设有锁孔(20),所述基座(2)的一侧内部左右两端均开设有定位孔(12),所述基座(2)的另一侧内部开设有插孔(14),所述插孔(14)的一侧开设有通孔(15),所述通孔(15)的内部一侧固定有固定套(16),所述固定套(16)的内部活动有活动连杆(17),所述活动连杆(17)的后端固定有拉栓(18),所述活动连杆(17)的前端固定有锁头(19),所述锁头(19)与固定套(16)之间设置有弹簧(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电双重波束控制跟踪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治许苏有道王芳甄学军王建力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新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