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感应式电磁泵制造技术_技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浙江大学专利>正文

感应式电磁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17080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58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感应式电磁泵,该感应式电磁泵包括底座、盖板、铁芯组件、绕组、流道、侧散热组件和散热槽组件。盖板与底座连接;铁芯组件包括第一铁芯和第二铁芯;流道位于第一铁芯和第二铁芯之间;侧散热组件包括第一侧散热片和第二侧散热片,第一铁芯位于第一侧散热片和第二侧散热片之间,第二铁芯位于第一铁芯和第二侧散热片之间,第一侧散热片和第二侧散热片位于底座和盖板之间;散热槽组件包括第一散热槽和第二散热槽,第一散热槽开设于底座的上侧和盖板的下侧,第二散热槽开设于底座的上侧和盖板的下侧,第一散热槽连通至第一侧散热片和外界,第二散热槽连通至第二侧散热片和外界。通过上述设置,可以提高感应式电磁泵的散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电磁泵领域,尤其是指一种感应式电磁泵


技术介绍

1、电磁泵没有转动部件,因此电磁泵没有摩擦损耗,效率高,密封性好,运行安全系数高。电磁泵可为液体金属的传输提供动力,广泛应用于核电站快中子反应堆冷却、金属冶炼和制造行业。

2、目前,电磁泵主要分为传导式电磁泵和感应式电磁泵两大类。其中,传导式电磁泵分为直流泵和单相交流泵。感应式电磁泵分为单相交流泵和三相交流泵,三相交流泵中又有平面泵、螺旋泵和圆柱泵三种不同的结构。

3、现有技术中,感应式电磁泵管径较大、流量大、功率高,其外侧套设并固定一外壳,从而使感应式电磁泵的工作更加稳定。但是,小管径、小流量、小功率的感应式电磁泵工艺制造繁琐,精度要求高,这会导致较高的技术要求和成本。此外,感应式电磁泵在工作环境下,发热量不可忽视,这影响感应式电磁泵的有效运行。

4、因此如何提高感应式电磁泵在工作环境下的散热效率是本领域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效率较好的感应式电磁泵。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感应式电磁泵,该感应式电磁泵包括底座、盖板、铁芯组件、绕组、流道、侧散热组件和散热槽组件。盖板与底座连接;铁芯组件包括沿感应式电磁泵左右方向分布的第一铁芯和第二铁芯,沿感应式电磁泵的上下方向,第一铁芯和第二铁芯均至少部分位于底座和盖板之间,第一铁芯和第二铁芯均抵接至底座的上侧和盖板的下侧;绕组绕设于第一铁芯和第二铁芯上;沿感应式电磁泵的左右方向,流道位于第一铁芯和第二铁芯之间,用于作为液体金属的流动通道;侧散热组件包括与第一铁芯抵接的第一侧散热片以及与第二铁芯抵接的第二侧散热片,沿感应式电磁泵的左右方向,第一铁芯位于第一侧散热片和第二侧散热片之间,第二铁芯位于第一铁芯和第二侧散热片之间,沿感应式电磁泵的上下方向,第一侧散热片和第二侧散热片均位于底座和盖板之间;散热槽组件包括沿感应式电磁泵左右方向分布的第一散热槽和第二散热槽,第一散热槽分别开设于底座的上侧和盖板的下侧,第二散热槽分别开设于底座的上侧和盖板的下侧,第一散热槽连通至第一侧散热片和外界,第二散热槽连通至第二侧散热片和外界,以使输送至第一侧散热片的外部冷却风能够从第一散热槽输出至外界,并使输送至第二侧散热片的外部冷却风能够从第二散热槽输出至外界。

4、进一步地,沿感应式电磁泵的左右方向,盖板的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一弧形槽和第二弧形槽,底座的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三弧形槽和第四弧形槽,第一弧形槽和第三弧形槽关于感应式电磁泵上下方向对称设置,第二弧形槽和第四弧形槽关于感应式电磁泵上下方向对称设置,第一弧形槽和第二弧形槽关于感应式电磁泵左右方向对称设置;第一弧形槽和第三弧形槽构成第一散热槽,第二弧形槽和第四弧形槽构成第二散热槽。

5、进一步地,第一弧形槽包括两个侧壁和一个底面,两个侧壁与底面相接,两个侧壁均垂直于感应式电磁泵的前后方向,底面为弧面;沿靠近流道至远离流道的方向,底面与盖板的下表面之间距离逐渐增大。

6、进一步地,第一侧散热片包括一体成型的横向片体和多个竖向片体,多个竖向片体沿感应式电磁泵的前后方向分布于横向片体上,任意两个竖向片体之间形成有散热通道,散热通道分别连通第一铁芯、第一散热槽和外界;第一散热槽设置有多个,竖向片体抵接至相邻两个第一散热槽之间的实体部上;实体部为盖板的下表面或底座的上表面;第二侧散热片的结构与第一侧散热片的结构一致。

7、进一步地,横向片体将散热通道分隔为上散热道和下散热道,上散热道位于下散热道的上侧,上散热道分别连通第一铁芯的轭部、第一弧形槽和外界,下散热道分别连通第一铁芯的轭部、第三弧形槽和外界。

8、进一步地,竖向片体沿感应式电磁泵前后方向的厚度与相邻两个第一散热槽之间沿感应式电磁泵前后方向的距离的比值大于等于0.6且小于等于1。

9、进一步地,第一铁芯和第二铁芯还分别抵接并连接至流道的左右两侧;沿感应式电磁泵的左右方向,第一侧散热片、第一铁芯、流道、第二铁芯、第二侧散热片的总宽度为整体宽度,底座或盖板的宽度为泵体宽度,整体宽度和泵体宽度的比值大于等于0.8且小于等于1。

10、进一步地,感应式电磁泵还包括顶部散热片和固定环,顶部散热片位于盖板上侧并通过固定环固定连接至盖板上,固定环与盖板的上侧固定连接。

11、进一步地,感应式电磁泵包括紧固件以及与紧固件相配合的连接件,紧固件穿设于固定环、盖板、铁芯组件和底座后通过连接件固定;固定环至少部分向下延伸以形成多个固定部,固定部基本沿“l”型延伸,紧固件穿设于固定部、盖板、铁芯组件和底座后通过连接件固定;侧散热组件分别抵接至盖板的下侧和底座的上侧,以固定侧散热组件;紧固件为螺栓,连接件为螺母。

12、进一步地,顶部散热片包括沿第一平面延伸的第一片体以及多个沿第二平面延伸的第二片体,第一片体和第二片体一体成型,第一平面垂直于感应式电磁泵的左右方向,第二平面垂直于感应式电磁泵的前后方向;第二片体和固定环左右两侧的内侧面过盈配合;第一片体和固定环前后两侧的内侧面过盈配合。

13、进一步地,相邻两个第二片体之间形成有冷却通道,冷却通道分别连通外界和盖板的上表面,以使输送至顶部散热片的外部冷却风通过冷却通道输送至盖板的上表面后,再通过固定环和盖板的上表面之间的间隙输送至外界。

14、进一步地,底座的上侧开设有第一槽体,盖板的下侧开设有第二槽体,绕组至少部分位于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中;从感应式电磁泵上下方向观察,顶部散热片和第一槽体至少部分重叠,顶部散热片和第二槽体至少部分重叠。

15、上述感应式电磁泵可以通过侧散热组件和散热槽组件的配合,使得外部冷却风能够更好地为第一铁芯和第二铁芯进行散热,从而使得绕组传递至第一铁芯和第二铁芯的热量能够更快地散发,进而提高感应式电磁泵的散热效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感应式电磁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式电磁泵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式电磁泵,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感应式电磁泵的左右方向,所述盖板的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一弧形槽和第二弧形槽,所述底座的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三弧形槽和第四弧形槽,所述第一弧形槽和所述第三弧形槽关于所述感应式电磁泵上下方向对称设置,所述第二弧形槽和所述第四弧形槽关于所述感应式电磁泵上下方向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弧形槽和所述第二弧形槽关于所述感应式电磁泵左右方向对称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感应式电磁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形槽包括两个侧壁和一个底面,两个所述侧壁与所述底面相接,两个所述侧壁均垂直于所述感应式电磁泵的前后方向,所述底面为弧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感应式电磁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散热片包括一体成型的横向片体和多个竖向片体,多个所述竖向片体沿所述感应式电磁泵的前后方向分布于所述横向片体上,任意两个所述竖向片体之间形成有散热通道,所述散热通道分别连通所述第一铁芯、所述第一散热槽和外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感应式电磁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片体将所述散热通道分隔为上散热道和下散热道,所述上散热道位于所述下散热道的上侧,所述上散热道分别连通所述第一铁芯的轭部、所述第一弧形槽和外界,所述下散热道分别连通所述第一铁芯的轭部、所述第三弧形槽和外界。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感应式电磁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片体沿所述感应式电磁泵前后方向的厚度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散热槽之间沿所述感应式电磁泵前后方向的距离的比值大于等于0.6且小于等于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式电磁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铁芯和所述第二铁芯还分别抵接并连接至所述流道的左右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式电磁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式电磁泵还包括顶部散热片和固定环,所述顶部散热片位于所述盖板上侧并通过所述固定环固定连接至所述盖板上,所述固定环与所述盖板的上侧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感应式电磁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式电磁泵包括紧固件以及与所述紧固件相配合的连接件,所述紧固件穿设于所述固定环、所述盖板、所述铁芯组件和所述底座后通过所述连接件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感应式电磁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散热片包括沿第一平面延伸的第一片体以及多个沿第二平面延伸的第二片体,所述第一片体和所述第二片体一体成型,所述第一平面垂直于所述感应式电磁泵的左右方向,所述第二平面垂直于所述感应式电磁泵的前后方向;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感应式电磁泵,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二片体之间形成有冷却通道,所述冷却通道分别连通外界和所述盖板的上表面,以使输送至所述顶部散热片的外部冷却风通过所述冷却通道输送至所述盖板的上表面后,再通过所述固定环和所述盖板的上表面之间的间隙输送至外界。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感应式电磁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上侧开设有第一槽体,所述盖板的下侧开设有第二槽体,所述绕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槽体和所述第二槽体中;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感应式电磁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式电磁泵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式电磁泵,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感应式电磁泵的左右方向,所述盖板的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一弧形槽和第二弧形槽,所述底座的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三弧形槽和第四弧形槽,所述第一弧形槽和所述第三弧形槽关于所述感应式电磁泵上下方向对称设置,所述第二弧形槽和所述第四弧形槽关于所述感应式电磁泵上下方向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弧形槽和所述第二弧形槽关于所述感应式电磁泵左右方向对称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感应式电磁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形槽包括两个侧壁和一个底面,两个所述侧壁与所述底面相接,两个所述侧壁均垂直于所述感应式电磁泵的前后方向,所述底面为弧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感应式电磁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散热片包括一体成型的横向片体和多个竖向片体,多个所述竖向片体沿所述感应式电磁泵的前后方向分布于所述横向片体上,任意两个所述竖向片体之间形成有散热通道,所述散热通道分别连通所述第一铁芯、所述第一散热槽和外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感应式电磁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片体将所述散热通道分隔为上散热道和下散热道,所述上散热道位于所述下散热道的上侧,所述上散热道分别连通所述第一铁芯的轭部、所述第一弧形槽和外界,所述下散热道分别连通所述第一铁芯的轭部、所述第三弧形槽和外界。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感应式电磁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片体沿所述感应式电磁泵前后方向的厚度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散热槽之间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吉恩吴文潇方攸同邱麟吴立建许博文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