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海绵城市道路构造制造技术_技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州大学专利>正文

海绵城市道路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16826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海绵城市道路构造,属于海绵城市道路技术领域,海绵城市道路构造,包括行车道路,行车道路上均匀等间隔设有若干个可膨胀防滑阻流结构,行车道路相对的两侧设有绿化带,绿化带与行车道路之间安装有路缘石,路缘石的一侧设有若干个路边进水井路缘石的另一侧设有若干个绿化进水井;路边进水井、绿化进水井与细滤结构连通,细滤结构与位于其下方的储水井连通,储水井内部设有喷水结构的进水端,喷水结构的出水端贯穿细滤结构、路面并位于路边进水井与绿化进水井之间。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上述结构的海绵城市道路构造,实现了在雨水使车辆减速以及吸水以及没有实现渗水、蓄水、净水、滞水、水资源再利用的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海绵城市道路,尤其涉及海绵城市道路构造


技术介绍

1、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城市“海绵体”既包括河、湖、池塘等水系,也包括绿地、花园、可渗透路面这样的城市配套设施。城市道路像人体血管一样,遍布城市各个角落,因此搞好城市道路建设对推动海绵城市建设起到关键作用。

2、目前的海绵城市道路建设中大都采用了排水路面、开口侧石、下凹式绿化带等结构,实现了道路排水功能,但没有实现渗水、蓄水、净水、滞水、水资源再利用的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海绵城市道路构造,以解决上述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

3、海绵城市道路构造,包括行车道路,所述行车道路上均匀等间隔设有若干个可膨胀防滑阻流结构,所述行车道路相对的两侧设有绿化带,所述绿化带与所述行车道路之间安装有路缘石,所述路缘石的一侧设有若干个路边进水井,若干个所述路边进水井开设在所述行车道路上,所述路缘石的另一侧设有若干个绿化进水井,若干个所述绿化进水井开设在所述绿化带上;

4、所述路边进水井、绿化进水井与细滤结构连通,所述细滤结构埋设在地面下方且位于所述路边进水井、绿化进水井下方,所述细滤结构与位于其下方的储水井连通,所述储水井远离所述行车道路的一侧设有长渗水井,所述长渗水井的顶部与所述储水井的顶部连通,所述储水井内部设有喷水结构的进水端,所述喷水结构的出水端贯穿所述细滤结构、路面并位于所述路边进水井与所述绿化进水井之间。

5、优选的,所述行车道路上开设有若干个膨胀槽,若干个所述可膨胀防滑阻流结构固定卡设在所述膨胀槽内,所述可膨胀防滑阻流结构包括高密度海绵,所述高密度海绵固定卡接在所述膨胀槽内,且所述高密度海绵的周侧包裹有单向渗水土工布。

6、优选的,所述路边进水井包括路边井体,所述路边井体开设在所述行车道路上且埋设在地面下方,所述路边井体的顶端可拆卸卡接有路边井盖,所述路边井盖位于所述地面上,所述路边井盖均匀等间隔开设有若干个第一透水条,所述路边井体的底部连通有第一连接管的一端,所述第一连接管与所述路边井体的底面之间可拆卸连接有第一粗滤网,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细滤结构连通。

7、优选的,所述绿化进水井包括绿化井体,所述绿化井体开设在所述绿化带上且埋设在地面下方,所述绿化井体的顶端可拆卸卡接有绿化井盖,所述绿化井盖位于所述地面上,所述绿化井盖均匀等间隔开设有若干个第二透水条,所述绿化井体的底部连通有第二连接管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接管与所述绿化井体的底面之间可拆卸连接有第二粗滤网,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细滤结构连通。

8、优选的,所述细滤结构包括细滤底座,所述细滤底座搭接在所述储水井的顶端,所述细滤底座的顶面中部固接有细滤箱,所述细滤箱的内部底壁中央部分处固接有半球形细滤网,所述半球形细滤网的顶端密封转动连接有空心转动接头,所述空心转动接头的周侧固接有转动毛刷,所述转动毛刷与所述半球形细滤网的内壁贴接,所述细滤底座的顶部、细滤箱的底部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尺寸与所述半球形细滤网的直径相适配。

9、优选的,所述喷水结构包括喷水连接管,所述喷水连接管的进水端位于所述储水井内部,所述喷水连接管的出水端贯穿所述细滤底座、细滤箱并伸出路面,所述喷水连接管伸出路面的出水端连通有喷头,所述喷头位于所述路边进水井与所述绿化进水井之间,所述喷水连接管与所述空心转动接头固接;

10、所述喷水连接管的进水端与三通筒转动连通,所述三通筒与转动电机的输出轴密封且转动连接,所述喷水连接管与所述转动电机输出轴连接,所述转动电机固接在所述储水井的底壁上,所述三通筒的侧端与水泵出水端连通,所述水泵的进水端连通有泵管的出水端,所述泵管的进水端可拆卸连接有细滤头。。

11、优选的,所述三通筒包括外筒,所述外筒的内部同轴转动连接有内筒,所述转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内筒同轴连接,所述内筒远离所述转动电机的一端连通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与所述喷水连接管尺寸相适配并密封固接,所述外筒的侧端连通有进水管的出水端,所述进水管的进水端与所述水泵的出水端连通,所述内筒的周侧均匀等间隔开设有若干个进水孔。

12、优选的,所述储水井为立方体形状,所述储水井顶端的短边侧开设有第一渗水槽,所述储水井顶端的长边侧开设有第二渗水槽,相邻的所述储水井的所述第一渗水槽的位置和尺寸相对应,所述长渗水井位于所述储水井远离所述行车道路的长边侧,所述长渗水井为立方体形状,所述长渗水井靠近所述储水井的长边侧均匀等间隔开设有若干个进水槽,所述进水槽与所述第二渗水槽的位置和尺寸相对应。

13、优选的,所述长渗水井的顶端盖设有长渗水井盖板。

14、优选的,所述细滤箱的顶端以及路面上开设有可供所述喷水连接管穿设过的小孔,所述小孔与所述喷水连接管密封转动连接。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和技术效果:

16、本专利技术将可膨胀防滑阻流结构安装在行车道路上,该结构收集雨水后膨胀变大,可充当路杠使用以使司机减速,提高了雨天出行的安全系数,通过路边进水井、绿化进水井将雨水收集起来,且设置长渗水井与储水井连通,可以将净化后的水资源储存起来,通过细滤结构进行达到净水的目的,通过喷水结构对净水后的水资源再利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没有相应的结构实现渗水、蓄水、净水、滞水、水资源再利用功能的技术问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海绵城市道路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行车道路(1),所述行车道路(1)上均匀等间隔设有若干个可膨胀防滑阻流结构(2),所述行车道路(1)相对的两侧设有绿化带,所述绿化带与所述行车道路(1)之间安装有路缘石(3),所述路缘石(3)的一侧设有若干个路边进水井(4),若干个所述路边进水井(4)开设在所述行车道路(1)上,所述路缘石(3)的另一侧设有若干个绿化进水井(5),若干个所述绿化进水井(5)开设在所述绿化带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绵城市道路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车道路(1)上开设有若干个膨胀槽(101),若干个所述可膨胀防滑阻流结构(2)固定卡设在所述膨胀槽(101)内,所述可膨胀防滑阻流结构(2)包括高密度海绵(202),所述高密度海绵(202)固定卡接在所述膨胀槽(101)内,且所述高密度海绵(202)的周侧包裹有单向渗水土工布(20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绵城市道路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路边进水井(4)包括路边井体(401),所述路边井体(401)开设在所述行车道路(1)上且埋设在地面下方,所述路边井体(401)的顶端可拆卸卡接有路边井盖(402),所述路边井盖(402)位于所述地面上,所述路边井盖(402)均匀等间隔开设有若干个第一透水条,所述路边井体(401)的底部连通有第一连接管(403)的一端,所述第一连接管(403)与所述路边井体(401)的底面之间可拆卸连接有第一粗滤网(404),所述第一连接管(403)的另一端与所述细滤结构(6)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绵城市道路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绿化进水井(5)包括绿化井体(501),所述绿化井体(501)开设在所述绿化带上且埋设在地面下方,所述绿化井体(501)的顶端可拆卸卡接有绿化井盖(502),所述绿化井盖(502)位于所述地面上,所述绿化井盖(502)均匀等间隔开设有若干个第二透水条,所述绿化井体(501)的底部连通有第二连接管(503)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接管(503)与所述绿化井体(501)的底面之间可拆卸连接有第二粗滤网(504),所述第二连接管(503)的另一端与所述细滤结构(6)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绵城市道路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细滤结构(6)包括细滤底座(601),所述细滤底座(601)搭接在所述储水井(7)的顶端,所述细滤底座(601)的顶面中部固接有细滤箱(602),所述细滤箱(602)的内部底壁中央部分处固接有半球形细滤网(603),所述半球形细滤网(603)的顶端密封转动连接有空心转动接头(604),所述空心转动接头(604)的周侧固接有转动毛刷(605),所述转动毛刷(605)与所述半球形细滤网(603)的内壁贴接,所述细滤底座(601)的顶部、细滤箱(602)的底部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尺寸与所述半球形细滤网(603)的直径相适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海绵城市道路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水结构(9)包括喷水连接管(901),所述喷水连接管(901)的进水端位于所述储水井(7)内部,所述喷水连接管(901)的出水端贯穿所述细滤底座(601)、细滤箱(602)并伸出路面,所述喷水连接管(901)伸出路面的出水端连通有喷头(902),所述喷头(902)位于所述路边进水井(4)与所述绿化进水井(5)之间,所述喷水连接管(901)与所述空心转动接头(604)固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海绵城市道路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通筒(903)包括外筒(9031),所述外筒(9031)的内部同轴转动连接有内筒(9032),所述转动电机(907)的输出轴与所述内筒(9032)同轴连接,所述内筒(9032)远离所述转动电机(907)的一端连通有出水管(9034),所述出水管(9034)与所述喷水连接管(901)尺寸相适配并密封固接,所述外筒(9031)的侧端连通有进水管(9035)的出水端,所述进水管(9035)的进水端与所述水泵(904)的出水端连通,所述内筒(9032)的周侧均匀等间隔开设有若干个进水孔(9033)。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海绵城市道路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井(7)为立方体形状,所述储水井(7)顶端的短边侧开设有第一渗水槽(701),所述储水井(7)顶端的长边侧开设有第二渗水槽(702),相邻的所述储水井(7)的所述第一渗水槽(701)的位置和尺寸相对应,所述长渗水井(8)位于所述储水井(7)远离所述行车道路(1)的长边侧,所述长渗水井(8)为立方体形状,所述长渗水井(8)靠近所述储水井(7)的长边侧均匀等间隔开设有若干个进水槽(801),所述进水槽(801)与所述第二渗水槽(702)的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1.海绵城市道路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行车道路(1),所述行车道路(1)上均匀等间隔设有若干个可膨胀防滑阻流结构(2),所述行车道路(1)相对的两侧设有绿化带,所述绿化带与所述行车道路(1)之间安装有路缘石(3),所述路缘石(3)的一侧设有若干个路边进水井(4),若干个所述路边进水井(4)开设在所述行车道路(1)上,所述路缘石(3)的另一侧设有若干个绿化进水井(5),若干个所述绿化进水井(5)开设在所述绿化带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绵城市道路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车道路(1)上开设有若干个膨胀槽(101),若干个所述可膨胀防滑阻流结构(2)固定卡设在所述膨胀槽(101)内,所述可膨胀防滑阻流结构(2)包括高密度海绵(202),所述高密度海绵(202)固定卡接在所述膨胀槽(101)内,且所述高密度海绵(202)的周侧包裹有单向渗水土工布(20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绵城市道路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路边进水井(4)包括路边井体(401),所述路边井体(401)开设在所述行车道路(1)上且埋设在地面下方,所述路边井体(401)的顶端可拆卸卡接有路边井盖(402),所述路边井盖(402)位于所述地面上,所述路边井盖(402)均匀等间隔开设有若干个第一透水条,所述路边井体(401)的底部连通有第一连接管(403)的一端,所述第一连接管(403)与所述路边井体(401)的底面之间可拆卸连接有第一粗滤网(404),所述第一连接管(403)的另一端与所述细滤结构(6)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绵城市道路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绿化进水井(5)包括绿化井体(501),所述绿化井体(501)开设在所述绿化带上且埋设在地面下方,所述绿化井体(501)的顶端可拆卸卡接有绿化井盖(502),所述绿化井盖(502)位于所述地面上,所述绿化井盖(502)均匀等间隔开设有若干个第二透水条,所述绿化井体(501)的底部连通有第二连接管(503)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接管(503)与所述绿化井体(501)的底面之间可拆卸连接有第二粗滤网(504),所述第二连接管(503)的另一端与所述细滤结构(6)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绵城市道路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细滤结构(6)包括细滤底座(601),所述细滤底座(601)搭接在所述储水井(7)的顶端,所述细滤底座(601)的顶面中部固接有细滤箱(602),所述细滤箱(602)的内部底壁中央部分处固接有半球形细滤网(603),所述半球形细滤网(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静刘梦瑶王星王心慈马嘉阳黄斌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