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储能模组及储能电池包制造技术_技高网

储能模组及储能电池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1263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55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储能领域,提供一种储能模组及储能电池包,储能模组包括:电芯组,电芯组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布的电芯;端板,端板位于电芯组沿第一方向的至少一侧;至少一个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用于环绕所述电芯组以及端板并提供预紧力;其中,固定件与所述端板中的至少一者具有至少一组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沿垂直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限位部以及第二限位部,第一限位部沿第二方向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限位部沿第二方向的宽度;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沿所述垂直方向相重叠。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储能模组及储能电池包至少有利于提高端板以及固定件自身的稳定性以及可靠性从而提高储能模组的可靠性以及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储能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储能模组及储能电池包


技术介绍

1、现有技术中,储能系统通常是先将多个电芯组合成一整个储能模组,再将多个储能模组通过串并联的方式装在整个电池包内部,然后安装电器件及结构固定件,最后将电池包安装在电池架上形成一整个电池簇,进而组成整个储能系统。

2、储能模组一般由多个电芯排列构成,多个电芯通过端板与固定件实现结构固定,以形成一整个储能模组。电芯在充放电循环过程中,出现可逆性膨胀和不可逆性膨胀,然而这个膨胀可能会给电芯以及模组带来危害,从而影响储能模组的良率。目前解决方案之一为通过端板与固定件物理限制膨胀力。因此,如何保证端板以及固定件自身的稳定性以及可靠性从而提高储能模组的可靠性以及稳定性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储能模组及储能电池包,至少有利于提高端板以及固定件自身的稳定性以及可靠性从而提高储能模组的可靠性以及稳定性。

2、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一种储能模组,包括:电芯组,所述电芯组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布的电芯;端板,所述端板位于所述电芯组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一侧;至少一个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用于环绕所述电芯组以及所述端板并提供预紧力;其中,所述固定件与所述端板中的至少一者具有至少一组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沿垂直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限位部以及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沿第二方向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限位部沿第二方向的宽度;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沿所述垂直方向相重叠。

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端板具有至少一组限位结构,所述固定件沿所述垂直方向的一侧与所述第一限位部抵接,另一侧与所述第二限位部相抵接。

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端板具有u型槽或者v型槽,所述u型槽或者v型槽构成所述第二限位部,部分所述固定件位于所述u型槽内或者位于所述v型槽内。

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限位部具有中点,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端板沿第二方向的端部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所述中点与所述端部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所述第一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距离。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端板包括侧边部以及位于所述侧边部两侧的拐角部,所述限位结构位于所述侧边部的表面。

7、在一些实施例中,包括:至少两组所述限位结构;加强筋,所述加强筋沿所述垂直方向的两侧分别作为两组所述限位结构的所述第二限位部。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限位部的表面高于所述第一限位部的表面。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限位部朝向所述第一限位部的表面为倾斜面,所述倾斜面与所述端板的表面之间夹角α为90°~150°。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具有所述限位结构,所述端板具有与所述限位结构配合的卡位部。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中的至少一者包括自所述固定件的表面朝向端板的凸起,所述卡位部包括自所述端板表面朝向所述电芯组的凹陷,所述凸起位于所述凹陷内。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中的至少一者包括通孔或者缺口,所述卡位部包括凸起,所述凸起位于所述通孔或者所述缺口内。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沿所述固定件的宽度方向,所述第二限位部的宽度与所述固定件的宽度之间的比值为1%~20%。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中的至少一者的高度范围为0mm~3mm。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芯组包括至少一列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布的多个电芯;所述端板沿第二方向的长度大于等于所述电芯组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宽度。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芯组包括两列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布的多个电芯,所述端板具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位于所述限位结构沿第二方向的一侧,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固定件接触。

17、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若干个如上述实施例任一项所述的储能模组。

18、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9、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储能模组中包括端板与固定件,且固定件与端板中的至少一者具有至少一组限位结构,限位结构包括沿垂直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限位部以及第二限位部,通过第一限定块与第二限定块将端板与固定件卡合,如此,在实际使用中,端板与固定件相互脱离的概率也随之下降,从而提高了端板与固定件之间的可靠性。第一限位部沿第二方向的宽度小于第二限位部沿第二方向的宽度,即第一限位部的宽度较小,第二限位部的宽度较大,对于宽度较小的第一限位部而言,端板与固定件之间的装配相对比较容易,不会需要穿越一个宽度较大的阻碍物,从而降低装配难度;第一限位部的宽度较小,则第一限位部也可以对应设置的较小,从而减少了对端板或者固定件的变形,以使端板与固定件具有较高的强度。对于宽度较大的第二限位部而言,端板与固定件之间的接触面积以及抵接面积也对应增加,具有较大的抵接面积可以防止端板与固定件之间的脱离以及变形,从而增加了端板与固定件的可靠性。此外,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沿垂直方向相重叠,即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可以对被施加力的部件施加相反的作用力,相反的作用力可以提供更高的限制力,进而可以防止端板与固定件之间的脱离。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储能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具有至少一组限位结构,所述固定件沿所述垂直方向的一侧与所述第一限位部抵接,另一侧与所述第二限位部相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具有U型槽或者V型槽,所述U型槽或者V型槽构成所述第二限位部,部分所述固定件位于所述U型槽内或者位于所述V型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部具有中点,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端板沿第二方向的端部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所述中点与所述端部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所述第一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能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包括侧边部以及位于所述侧边部两侧的拐角部,所述限位结构位于所述侧边部的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组所述限位结构;加强筋,所述加强筋沿所述垂直方向的两侧分别作为两组所述限位结构的所述第二限位部。

7.根据权利要求2或6所述的储能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部的表面高于所述第一限位部的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部朝向所述第一限位部的表面为倾斜面,所述倾斜面与所述端板的表面之间夹角α为90°~15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具有所述限位结构,所述端板具有与所述限位结构配合的卡位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储能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中的至少一者包括自所述固定件的表面朝向端板的凸起,所述卡位部包括自所述端板表面朝向所述电芯组的凹陷,所述凸起位于所述凹陷内。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储能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中的至少一者包括通孔或者缺口,所述卡位部包括凸起,所述凸起位于所述通孔或者所述缺口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储能模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固定件的宽度方向,所述第二限位部的宽度与所述固定件的宽度之间的比值为1%~20%。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中的至少一者的高度范围为0mm~3mm。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组包括至少一列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布的多个电芯;所述端板沿第二方向的长度大于等于所述电芯组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宽度。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储能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组包括两列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布的多个电芯,所述端板具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位于所述限位结构沿第二方向的一侧,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固定件接触。

16.一种储能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个如上述权利要求1至15任一项所述的储能模组。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储能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具有至少一组限位结构,所述固定件沿所述垂直方向的一侧与所述第一限位部抵接,另一侧与所述第二限位部相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具有u型槽或者v型槽,所述u型槽或者v型槽构成所述第二限位部,部分所述固定件位于所述u型槽内或者位于所述v型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部具有中点,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端板沿第二方向的端部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所述中点与所述端部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所述第一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能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包括侧边部以及位于所述侧边部两侧的拐角部,所述限位结构位于所述侧边部的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组所述限位结构;加强筋,所述加强筋沿所述垂直方向的两侧分别作为两组所述限位结构的所述第二限位部。

7.根据权利要求2或6所述的储能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部的表面高于所述第一限位部的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部朝向所述第一限位部的表面为倾斜面,所述倾斜面与所述端板的表面之间夹角α为90°~15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模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元富陈郭超陈远航
申请(专利权)人:晶科储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