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轮摩托车的车体框架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1260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两轮摩托车的车体框架构造,在将发动机作为车体框架的一部分利用的框架形式中,即使做成将前部车体框架的主框架左右分割地由螺栓紧固连结的简易构造,也能够提高制动时的刚性。由头管(14)和主框架(15)构成前部车体框架(2),将主框架(15)做成左右分割构造,夹着头管(14)地由螺栓固定,将形成在主框架(15)的后部的安装臂部(16、17)向发动机(3)的曲轴箱(18)的左右侧面进行螺栓固定。在主框架(15)的上方设置开口面积大的后方开放部(55),而在下方设置开放面积小的前方开放部(56),将主框架(15)的下部侧做成能够承受制动时的压缩负载的高刚性的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此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将发动机作为车体框架的一部分利用的两轮摩托车的车体框架构造。 另外,在本申请中,前后 左右 上下分别是指以两轮摩托车的使用状态为基准, 将行进方向前方作为前方,朝着行进方向将车体的左右方向作为左右,将车体的上下方向 作为上下。
技术介绍
将发动机作为车体框架的一部分利用的两轮摩托车的车体框架构造是公知的,例 如,存在将头管和从该头管向车体后方延伸的主框架做成一体铸造的前部车体框架,通过 将主框架的后部安装在发动机的前部,将发动机作为车体框架的一部分利用的构造(参照 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 :日本实开平1-17009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像上述现有技术的那样,一体铸造前部车体框架的构造由于成为大型部件, 所以,导致用于铸造的模具也大型化,成为高价的物品。另外,因为一体铸造,所以,即使在 想更换前部车体框架的一部分的情况下,也是更换前部车体框架整体。 进而,在将发动机作为车体框架的一部分利用的情况下,由于前部车体框架的主 框架朝向发动机的曲轴箱前部地向斜下后方延伸,所以,若由于制动操作等,车体的重心向 前方移动,则有很大的负载施加于前部车体框架的下部侧,因此,要求提高前部车体框架的 下部侧的刚性。 本专利技术是借鉴上述这样的情况做出的。 为了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有关两轮摩托车的车体框架构造的第一专利技术是,一种两轮摩 托车的车体框架构造,由头管和从此头管向发动机的曲轴箱延伸的主框架形成前部车体框架,将此主框架的后端部安装在发动机的前部,将发动机作为车体框架的一部分利用,其特 征在于, 上述主框架具备左右分体形成并相互结合一体化的左侧主框架部和右侧主框架 部, 这些左侧主框架部及右侧主框架部在各自的下部设置相向的下缘抵接面,通过使 这些下缘抵接面相互抵接地结合,构成了上述主框架,同时, 上述各下缘抵接面分别从上述头管的后方延伸到与发动机的上端相比为下方的 位置。 第二专利技术是,在上述第一专利技术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左侧主框架部和上述右侧主框3架部在各自的上部设置相向的上缘抵接面,使这些上缘抵接面相互抵接地结合。 第三专利技术是,在上述第二专利技术中,其特征在于,上述主框架具有以后部与上述发动机的左右侧面重合的方式向左右分支地扩开的扩开部,并在此左右的扩开部的各后端部紧固连结在上述曲轴箱上。第四专利技术是,在上述第三专利技术中,其特征在于, 上述左右的扩开部,在上述主框架的后部上侧,在与上述上缘抵接面相比为后方的位置,形成向车辆前后方向开放的后方开放部, 在上述主框架的后部下侧,在与上述下缘抵接面相比为后方的位置,形成向车辆前后方向开放的前方开放部,同时, 上述前方开放部的开口面积比上述后方开放部的开口面积小。 第五专利技术是,在上述第四专利技术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后方开放部从上述曲轴箱和上述主框架之间的紧固连结部分到汽缸头部的上方开口。 第六专利技术是,在上述第三专利技术中,其特征在于,上述主框架不仅与上述曲轴箱紧固连结,还与汽缸部紧固连结,进而,在与此汽缸部之间的紧固连结部分,对车座轨的前端也一起进行紧固连结支承。 专利技术的效果 根据第一专利技术,由于由左右分体的左侧主框架部和右侧主框架部构成主框架,将此左侧主框架部和右侧主框架部结合,构成了主框架,所以,各个部件变小,即使在进行铸造的情况下,也能够减小模具。另外,在各部件中有需要更换的情况下,只要仅更换该部件即可。 另外,由于左侧主框架部和右侧主框架部的下缘具有相互抵接的下缘抵接面,将这些抵接面进行了结合,所以,下缘的抵接部分发挥与将左右一对框架连接起来的十字管相同的作用,能够使前部车体框架的刚性提高。 进而,因为下缘抵接面位于从头管的后方到与发动机的上端相比为下方的位置,所以,作为十字管发挥作用的部分增大,能够进一步提高前部车体框架的刚性,即使在由于制动操作等,负载较大地施加在前部车体框架的下缘侧的情况下,也能够充分地承受该负载的作用力。 根据第二专利技术,由于左侧主框架部和上述右侧主框架部的上缘抵接并结合,所以,上缘的抵接部分发挥与将左右一对框架连接起来的十字管相同的作用,能够与下缘的抵接部分协作,进一步提高前部车体框架的刚性。 根据第三专利技术,由于做成了上述那样的结构,所以,能够在获得第一和第二专利技术的效果的同时,将主框架紧固连结在具有高刚性的曲轴箱上。 根据第四专利技术,虽然因制动操作等,有压縮大的力施加在主框架的下缘(左侧主框架部和右侧主框架部的下缘)部分上,但是,由于前方开放部的开口面积比后方开放部的开口面积小,所以,主框架的下缘(左侧主框架部和右侧主框架部的下缘)部分的抵接量能够比主框架上缘大,能够提高车体的刚性。另外,由于配置了汽缸部的扩开部具有向车辆前后方向开口的前方及后方开放部,所以,能够使行驶风与发动机的汽缸部接触。 根据第五专利技术,由于后方开放部在汽缸部的上方开口 ,所以,容易进行汽缸部的维护。 根据第六专利技术,由于在将主框架和发动机紧固连结的部位中,在汽缸部的后面对车座轨的前端也一起支承,所以,不需要在发动机上设置用于另行支承车座轨的凸起。另外,用于紧固连结的螺栓也与将发动机和主框架进行紧固连结的螺栓共用,由此能够削减部件数量。进而,由于在多个部位(曲轴箱和汽缸部)紧固连结发动机和主框架,所以,能够避免负荷集中于曲轴箱。附图说明图1是有关实施例的两轮摩托车的侧视图。图2是上述主要部分的放大图。图3是从侧面侧表示车体框架的立体图。图4是车体框架的俯视图。图5是车体框架的主视图。图6是从后方侧表示省略了后部车体框架的车体框架的立体图。图7是前部车体框架和后部车体框架的组装体的立体图。图8是从图1的Z向视方向表示上述组装体的图。图9是头管的立体图。图10是从外侧面侧表示左侧主框架部的立体图。图11是从内面侧表示分割体的立体图。图12是图2的12-12线剖视图。图13是图2的13-13线剖视图。图14是图2的14-14线剖视图。图15是图2的15-15线剖视图。图16是图2的16-16线剖视图。符号说明2 :前部车体框架;3 :发动机;5 :后部车体框架;14 :头管;15 :主框架;16 :安装臂部;17 :安装臂部;18 :曲轴箱;19 :汽缸部;20 :化油器;31 :汽缸头;32 :汽缸头罩;38 :上法兰(上缘抵接面);39 :下法兰(下缘抵接面);40 :第一紧固连结部;41 :第二紧固连结部;42 :第三紧固连结部;43 :第四紧固连结部;44 :第五紧固连结部;45 :第六紧固连结部;46 :第七紧固连结部;47 :第八紧固连结部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实施专利技术的优选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说明一实施例。图1是有关本实施例的两轮摩托车的左侧视图,图2是放大了其车体前部侧的一部分的图。 在图1中,此两轮摩托车具备前轮1、前部车体框架2、发动机3、燃料箱4、后部车体框架5、车座6、后摆臂7、后轮8 ;9是车体罩。前轮1被支撑在左右一对前叉10的下端,经安装了前叉10的上端侧的转向轴11,由车把12进行转向。转向轴11经桥式部件13与前叉10连结,并转动自由地受设置在前部车体框架2的前端部上的头管14支承。 前部车体框架2是将头管14和从此头管14倾斜向下地向后方延伸的主框架15由通过紧固连结进行的结合而成为一体的部件,主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两轮摩托车的车体框架构造,由头管和从此头管向发动机的曲轴箱延伸的主框架形成前部车体框架,将此主框架的后端部安装在发动机的前部,将发动机作为车体框架的一部分利用,其特征在于,上述主框架具备左右分体形成并相互结合一体化的左侧主框架部和右侧主框架部,这些左侧主框架部及右侧主框架部在各自的下部设置相向的下缘抵接面,通过使这些下缘抵接面相互抵接地结合,构成了上述主框架,同时,上述各下缘抵接面分别从上述头管的后方延伸到与发动机的上端相比为下方的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8-9-30 2008-255672一种两轮摩托车的车体框架构造,由头管和从此头管向发动机的曲轴箱延伸的主框架形成前部车体框架,将此主框架的后端部安装在发动机的前部,将发动机作为车体框架的一部分利用,其特征在于,上述主框架具备左右分体形成并相互结合一体化的左侧主框架部和右侧主框架部,这些左侧主框架部及右侧主框架部在各自的下部设置相向的下缘抵接面,通过使这些下缘抵接面相互抵接地结合,构成了上述主框架,同时,上述各下缘抵接面分别从上述头管的后方延伸到与发动机的上端相比为下方的位置。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轮摩托车的车体框架构造,其特征在于,上述左侧主框架 部和上述右侧主框架部在各自的上部设置相向的上缘抵接面,使这些上缘抵接面相互抵接 地结合。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两轮摩托车的车体框架构造,其特征在于,上述主框架具有 以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伊藤裕之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