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电机制造,尤其涉及一种转子组件及电机。
技术介绍
1、电机作为依据电磁感应定律实现电能转换或传递的一种电磁装置,在各类设备中被广泛的用作于动力装置或者控制装置。为了使电机持续且高效的运转,电机厂对电机的改善越来越多,尤其是对电机的冷却系统。良好的冷却系统能够大大的提高电机的工作效率。
2、在相关技术中,电机主要针对定子组件进行冷却,尤其是对定子铁芯进行冷却,通过设计专门的冷却流道,对定子铁芯采用冷却液直接接触的方式进行冷却。然而对于转子组件的冷却方式主要是将转子组件中的转轴做成空心轴结构,以使得冷却液流过后,转子铁芯的温度通过转轴间接带走温度,进而冷却转子铁芯。
3、对于一些转速高或者扭矩大的电机,转子组件发热更高,且转子组件上的端环的温度也随之升高,而为保证电机性能,一般考虑在转轴上开孔以设置冷却液喷射通道,但受限于转轴的直径尺寸,喷射通道数量较少,喷射落点不准确且间距大,与喷射落点区域相比,未喷射到冷却液的部分区域温度偏高,电机转子组件的温度一致性不好,影响电机的性能。
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转子组件以解决上述部分或者全部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一种冷却效果好、性能高效的转子组件及电机。
2、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转子组件,包括转轴以及设于转轴上的转子铁芯;所述转轴包括中流道、冷却槽以及轴径流道;所述冷却槽自所述转轴的外周面凹陷设置;所述轴径流道连通所述冷却槽和所述中流道;所述转子铁芯包括与所述冷却槽连通的
3、进一步地,所述冷却流道包括第一流道以及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沿所述转子铁芯的径向自所述转子铁芯的内腔贯通至所述第二流道;所述第二流道沿所述转子铁芯的轴向分别贯穿所述转子铁芯的相对两端面。如此设置,保证转子铁芯内部具有多个流道,使得转子铁芯能够充分冷却,提高转子铁芯的冷却效率,同时也提高转子铁芯两端部件的冷却效果。
4、进一步地,所述冷却流道包括连通所述冷却槽的进液口,所述进液口设于所述第一流道;在所述转轴的轴向上,所述进液口的宽度d不大于所述冷却槽的宽度e。如此设置,保证冷却液足量便捷的进入冷却流道内,提高冷却效率。
5、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流道包括流道主体以及喷射流道;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流道主体连通;所述喷射流道分别连通于所述流道主体的端部,且与所述流道主体之间的夹角不小于90度;所述转子组件包括设于所述转子铁芯端部的转子端环;所述喷射流道的喷射方向朝向所述转子端环。如此设置,保证喷射流道的喷射方向始终朝向转子端环,在冷却液冷却转子铁芯的情况下,进一步提高转子端环的冷却效率,进而提升转子组件整体的性能。
6、进一步地,所述转子铁芯包括第一铁芯段以及设于第一铁芯段端部的第二铁芯段;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流道主体均设于所述第一铁芯段内;所述喷射流道设于所述第二铁芯段内。如此设置,保证每一铁芯段都能够被冷却,提高冷却效率。
7、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铁芯段包括多个铁芯片;每一所述铁芯片均包括通孔;所述铁芯片沿所述转子铁芯的轴向自所述第一铁芯段的端部向远离所述第一铁芯段端部的方向排列设置;多个所述铁芯片上的通孔均对应设置,且在所述铁芯片的排列方向上,所述通孔逐渐偏离所述转子铁芯的中心轴设置,以形成所述喷射流道。如此设置,使得喷射流道相对于轴线倾斜设置,保证喷射方向朝向转子端环,且各喷射流道的喷射方向无交叉,提高转子端环的冷却效率。
8、进一步地,所述冷却流道设置有多个,且在所述转子铁芯内沿周向间隔设置;每一所述冷却流道单独流通。如此设置,保证冷却液分布均匀,使得转子铁芯各部分都能够得到充分冷却,提升冷却效率。
9、进一步地,所述转轴还包括安装部以及主体部;所述轴径流道设有多个,且在所述安装部内沿周向间隔设置;所述转子铁芯套设于所述安装部,且所述转子铁芯的一端接触至所述主体部。如此设置,实现转子铁芯的限位,使得转轴内的轴径流道与冷却流道更好的配合连通,提高装配效率及冷却效率。
10、进一步地,所述冷却槽环绕所述安装部的外周面设置;所述冷却槽设有多个,且在所述安装部上沿所述转轴的轴向间隔设置;所述轴径流道的出口位于所述冷却槽的底部。如此设置,保证转子铁芯内圈及转轴的外周面都能够得到更好的冷却效果,提升转子组件整体的冷却效果。
11、进一步地,所述转轴还包括设于所述安装部外周面上的冷却通槽;所述冷却通槽沿所述转轴的轴向自所述安装部与所述主体部的连接处贯穿至所述安装部的另一端,并且贯穿所述冷却槽。如此设置,进一步使得铁芯内圈及转轴的外周面都能够得到更好的冷却效果,提升转子组件整体的冷却效果。
12、进一步地,所述冷却槽设于所述安装部的外周面上,且所述冷却槽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转轴的轴向;所述冷却槽设置有多个,且与所述轴径流道一一对应;所述冷却槽在所述安装部上沿所述转轴的周向间隔设置。如此设置,保证转子铁芯内圈及转轴的外周面都能够得到更好的冷却效果,提升转子组件整体的冷却效果。
13、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机,包括定子组件以及如上所述的转子组件,所述转子组件相对于所述定子组件转动。如此设置,提升电机整体的冷却效果,以保证电机高效运转。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通过在转子铁芯上设置冷却流道,提升了转子铁芯的冷却效率及工作性能。转轴上设置有冷却槽,且通过冷却槽使得轴径流道与冷却流道连通,保证转轴内的冷却液持续流入转子铁芯内,同时由于冷却槽的存在,在转轴与转子铁芯装配时,使得二者连通更加便捷,无需多次调整,提高转子组件的装配效率。
15、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说明书。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转子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转轴(1)以及设于转轴(1)上的转子铁芯(2);所述转轴(1)包括中流道(11)、冷却槽(12)以及轴径流道(13);所述冷却槽(12)自所述转轴(1)的外周面凹陷设置;所述轴径流道(13)连通所述冷却槽(12)和所述中流道(11);所述转子铁芯(2)包括与所述冷却槽(12)连通的冷却流道(21),且所述冷却流道(21)通过所述冷却槽(12)与所述轴径流道(13)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流道(21)包括第一流道(212)以及第二流道(213);所述第一流道(212)沿所述转子铁芯(2)的径向自所述转子铁芯(2)的内腔贯通至所述第二流道(213);所述第二流道(213)沿所述转子铁芯(2)的轴向分别贯穿所述转子铁芯(2)的相对两端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流道(21)包括连通所述冷却槽(12)的进液口(211),所述进液口(211)设于所述第一流道(212);在所述转轴(1)的轴向上,所述进液口(211)的宽度D不大于所述冷却槽(12)的宽度E。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流道(213)包括流道主体(2131)以及喷射流道(2132);所述第一流道(212)与所述流道主体(2131)连通;所述喷射流道(2132)分别连通于所述流道主体(2131)的端部,且与所述流道主体(2131)之间的夹角不小于90度;所述转子组件包括设于所述转子铁芯(2)端部的转子端环(3);所述喷射流道(2132)的喷射方向朝向所述转子端环(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铁芯(2)包括第一铁芯段(22)以及设于第一铁芯段(22)端部的第二铁芯段(23);所述第一流道(212)和所述流道主体(2131)均设于所述第一铁芯段(22)内;所述喷射流道(2132)设于所述第二铁芯段(23)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铁芯段(23)包括多个铁芯片(231);每一所述铁芯片(231)均包括通孔(2311);所述铁芯片(231)沿所述转子铁芯(2)的轴向自所述第一铁芯段(22)的端部向远离所述第一铁芯段(22)端部的方向排列设置;多个所述铁芯片(231)上的通孔(2311)均对应设置,且在所述铁芯片(231)的排列方向上,所述通孔(2311)逐渐偏离所述转子铁芯(2)的中心轴设置,以形成所述喷射流道(213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流道(21)设置有多个,且在所述转子铁芯(2)内沿周向间隔设置;每一所述冷却流道(21)单独流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1)还包括安装部(14)以及主体部(15);所述轴径流道(13)设有多个,且在所述安装部(14)内沿周向间隔设置;所述转子铁芯(2)套设于所述安装部(14),且所述转子铁芯(2)的一端接触至所述主体部(15)。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转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槽(12)环绕所述安装部(14)的外周面设置;所述冷却槽(12)设有多个,且在所述安装部(14)上沿所述转轴(1)的轴向间隔设置;所述轴径流道(13)的出口位于所述冷却槽(12)的底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转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1)还包括设于所述安装部(14)外周面上的冷却通槽(16);所述冷却通槽(16)沿所述转轴(1)的轴向自所述安装部(14)与所述主体部(15)的连接处贯穿至所述安装部(14)的另一端,并且贯穿所述冷却槽(12)。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转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槽(12)设于所述安装部(14)的外周面上,且所述冷却槽(12)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转轴(1)的轴向;所述冷却槽(12)设置有多个,且与所述轴径流道(13)一一对应;所述冷却槽(12)在所述安装部(14)上沿所述转轴(1)的周向间隔设置。
12.一种电机,包括定子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定子组件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转子组件,所述转子组件相对于所述定子组件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子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转轴(1)以及设于转轴(1)上的转子铁芯(2);所述转轴(1)包括中流道(11)、冷却槽(12)以及轴径流道(13);所述冷却槽(12)自所述转轴(1)的外周面凹陷设置;所述轴径流道(13)连通所述冷却槽(12)和所述中流道(11);所述转子铁芯(2)包括与所述冷却槽(12)连通的冷却流道(21),且所述冷却流道(21)通过所述冷却槽(12)与所述轴径流道(13)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流道(21)包括第一流道(212)以及第二流道(213);所述第一流道(212)沿所述转子铁芯(2)的径向自所述转子铁芯(2)的内腔贯通至所述第二流道(213);所述第二流道(213)沿所述转子铁芯(2)的轴向分别贯穿所述转子铁芯(2)的相对两端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流道(21)包括连通所述冷却槽(12)的进液口(211),所述进液口(211)设于所述第一流道(212);在所述转轴(1)的轴向上,所述进液口(211)的宽度d不大于所述冷却槽(12)的宽度e。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流道(213)包括流道主体(2131)以及喷射流道(2132);所述第一流道(212)与所述流道主体(2131)连通;所述喷射流道(2132)分别连通于所述流道主体(2131)的端部,且与所述流道主体(2131)之间的夹角不小于90度;所述转子组件包括设于所述转子铁芯(2)端部的转子端环(3);所述喷射流道(2132)的喷射方向朝向所述转子端环(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铁芯(2)包括第一铁芯段(22)以及设于第一铁芯段(22)端部的第二铁芯段(23);所述第一流道(212)和所述流道主体(2131)均设于所述第一铁芯段(22)内;所述喷射流道(2132)设于所述第二铁芯段(23)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铁芯段(23)包括多个铁芯片(23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岩,朱殿烨,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极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