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够调节位置的入炉辊道电机支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07251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52
本技术涉及入炉辊道支撑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能够调节位置的入炉辊道电机支撑结构,所述入炉辊道本体顶部右端固定连接有长轴机构,所述长轴机构表面固定连接有降温机构。所述长轴机构包括第一底座,所述第一底座固定连接于入炉辊道本体顶部右端,所述第一底座顶部固定连接有透盖,所述透盖内部设置有保护垫圈,所述保护垫圈中间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左端固定连接有长轴本体,所述长轴本体表面左端固定连接有链轮,所述链轮左侧固定连接有轴端挡圈,所述透盖左侧固定连接有轴套。该能够调节位置的入炉辊道电机支撑结构,从而使电机不再受高温的影响而能够稳定的运行,延长电机使用寿命,也避免链提出现故障后影响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入炉辊道支撑,具体为一种能够调节位置的入炉辊道电机支撑结构


技术介绍

1、炉用输入辊道分为拉引段、加速段和高速段,从冷端第一根辊到横向掰断辊称之为拉引段,加速段以后直至主线结束称之为高速段,高速端设置若干节标准辊道,均为分段传动,其线速度为拉引速度的若干倍,而在该工艺中,线材链提是一道重要的加工工序。

2、改造前线材链提上方的入炉辊道电机在上料台架下方安装,特别是夏天长时间上热坯时会造成电机本身温度升高,频繁跳闸,对生产造成很大影响,由于链提上方的入炉辊道电机在上料台架下方安装,特别是夏天长时间上热坯时会造成电机本身温度升高,频繁跳闸,对生产造成很大影响;为了能够保证上热坯时不再影响生产,并避免链提出现故障后影响生产,需要设计一种能够调节位置的入炉辊道电机支撑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调节位置的入炉辊道电机支撑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能够调节位置的入炉辊道电机支撑结构,包括入炉辊道本体,所述入炉辊道本体顶部右端固定连接有长轴机构,所述长轴机构表面固定连接有降温机构。

3、所述长轴机构包括第一底座,所述第一底座固定连接于入炉辊道本体顶部右端,所述第一底座顶部固定连接有透盖,所述透盖内部设置有保护垫圈,所述保护垫圈中间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左端固定连接有长轴本体,所述长轴本体表面左端固定连接有链轮,所述链轮左侧固定连接有轴端挡圈,所述透盖左侧固定连接有轴套。

4、优选的,所述透盖内侧分布两个保护垫圈,所述保护垫圈内部与连接杆表面紧密贴合,通过连接杆保证对连接杆连接的稳固性。

5、优选的,所述轴套位于透盖左侧,所述轴套内部与长轴本体表面套接。

6、优选的,所述降温机构包括止推垫圈,所述止推垫圈固定连接于连接杆表面,所述止推垫圈表面左端固定连接有定距环,所述定距环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轴承座,所述轴承座两侧分别设置有螺栓,所述连接杆表面套接有轴承本体,所述轴承座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底座,所述止推垫圈表面右端固定连接有圆螺母,所述连接杆右端固定连接有联轴器,所述联轴器右端固定连接有电机减速机,所述电机减速机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三底座。

7、优选的,所述轴承座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与螺栓表面尺寸规格相匹配的螺纹孔,所述螺栓表面与轴承座左右两侧开设的螺纹孔螺纹连接,通过螺栓进行对轴承座的固定作用。

8、优选的,所述轴承本体表面与定距环表面紧密贴合,所述定距环顶部开设有缺口,所述轴承座下表面紧贴于定距环顶部开设有缺口,方便对轴承座的安装作用。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能够调节位置的入炉辊道电机支撑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0、1、该能够调节位置的入炉辊道电机支撑结构,通过设置的长轴机构,利用加长的长轴本体的作用将电机等设备远离至高温的环境中,从而进一步保证对设备的有效保护。

11、2、该能够调节位置的入炉辊道电机支撑结构,通过设置的降温机构,从而使电机不再受高温的影响而能够稳定的运行,延长电机使用寿命,也避免链提出现故障后影响生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能够调节位置的入炉辊道电机支撑结构,包括入炉辊道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入炉辊道本体(1)顶部右端固定连接有长轴机构(2),所述长轴机构(2)表面固定连接有降温机构(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够调节位置的入炉辊道电机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盖(23)内侧分布两个保护垫圈(24),所述保护垫圈(24)内部与连接杆(22)表面紧密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够调节位置的入炉辊道电机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套(28)位于透盖(23)左侧,所述轴套(28)内部与长轴本体(25)表面套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够调节位置的入炉辊道电机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机构(3)包括止推垫圈(31),所述止推垫圈(31)固定连接于连接杆(22)表面,所述止推垫圈(31)表面左端固定连接有定距环(33),所述定距环(33)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轴承座(32),所述轴承座(32)两侧分别设置有螺栓(34),所述连接杆(22)表面套接有轴承本体(35),所述轴承座(32)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底座(36),所述止推垫圈(31)表面右端固定连接有圆螺母(37),所述连接杆(22)右端固定连接有联轴器(38),所述联轴器(38)右端固定连接有电机减速机(381),所述电机减速机(381)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三底座(39)。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能够调节位置的入炉辊道电机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座(32)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与螺栓(34)表面尺寸规格相匹配的螺纹孔,所述螺栓(34)表面与轴承座(32)左右两侧开设的螺纹孔螺纹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能够调节位置的入炉辊道电机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本体(35)表面与定距环(33)表面紧密贴合,所述定距环(33)顶部开设有缺口,所述轴承座(32)下表面紧贴于定距环(33)顶部开设有缺口。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能够调节位置的入炉辊道电机支撑结构,包括入炉辊道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入炉辊道本体(1)顶部右端固定连接有长轴机构(2),所述长轴机构(2)表面固定连接有降温机构(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够调节位置的入炉辊道电机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盖(23)内侧分布两个保护垫圈(24),所述保护垫圈(24)内部与连接杆(22)表面紧密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够调节位置的入炉辊道电机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套(28)位于透盖(23)左侧,所述轴套(28)内部与长轴本体(25)表面套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够调节位置的入炉辊道电机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机构(3)包括止推垫圈(31),所述止推垫圈(31)固定连接于连接杆(22)表面,所述止推垫圈(31)表面左端固定连接有定距环(33),所述定距环(33)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轴承座(3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广青周章占杨志杰
申请(专利权)人:金鼎重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