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磨夹取固定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307128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52
本技术公开了研磨夹取固定系统包括:两个步伐移料机构,首尾连通设置;步伐移料机构中部设有贯穿的缺口;两个顶升机构,分别设置在两个步伐移料机构的正下方;所述顶升机构的升降臂正对缺口;曲轴换向机构,设置在两个步伐移料机构连通处的正上方;尾针顶组件,设置在一个步伐移料机构的一侧,位于相邻的顶升机构的外侧;偏心轴夹持组件,与尾针顶组件对设置;尾平顶组件,设置在另一个步伐移料机构的一侧,位于相邻的顶升机构的外侧;长轴夹持组件,与尾平顶组件相对设置。本技术稳定的输送曲轴至各个研磨区域,并保证输送过程中曲轴保持稳定状态,方便拿取,同时可以对曲轴进行转向方便对曲轴不同部位进行研磨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物品夹取转移领域,具体涉及研磨夹取固定系统


技术介绍

1、曲轴由于其机械性能要求,需要对其转动面的表面进行研磨,保证其表面性能满足设计要求。曲轴需要研磨的表面包括端轴以及连杆轴颈,端轴和连杆轴颈的轴线不共线,因此需要分两次进行研磨。每次研磨时需要将其一端固定转动,研磨另一端,因此曲轴研磨过程至少需要转向一次,同时由于曲轴整个结构不规则,常规的输送装置无法稳定的输送曲轴,使得在夹取固定曲轴时无法准确的夹取曲轴。另外对于整体轴长较短的曲轴其重心与形心位置偏差较大,常规的拿取机构拿取时容易出现翘起甚至翻转跌落。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研磨夹取固定系统,可以稳定的输送曲轴至各个研磨区域,并保证输送过程中曲轴保持稳定状态,方便拿取,同时可以对曲轴进行转向方便对曲轴不同部位进行研磨处理。

2、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

3、研磨夹取固定系统,包括:

4、两个步伐移料机构,首尾连通设置;所述步伐移料机构,内部设有与曲轴匹配的定位限制的限位槽;步伐移料机构中部设有贯穿的缺口;

5、两个顶升机构,分别设置在两个步伐移料机构的正下方;所述顶升机构的升降臂正对缺口,顶升机构的升降臂穿过缺口将步伐移料机构中的曲轴上顶;

6、曲轴换向机构,设置在两个步伐移料机构连通处的正上方;所述曲轴换向机构将曲轴旋转180度后从一个步伐移料机构移动到另一个步伐移料机构中;

7、尾针顶组件,设置在一个步伐移料机构的一侧,位于相邻的顶升机构的外侧;

8、偏心轴夹持组件,与尾针顶组件对设置,位于相邻的顶升机构的内侧;

9、尾平顶组件,设置在另一个步伐移料机构的一侧,位于相邻的顶升机构的外侧;

10、长轴夹持组件,与尾平顶组件相对设置,位于相邻的顶升机构的内侧。

11、进一步地,所述步伐移料机构包括:

12、两块步伐定位板,均匀间隔的设有若干限位槽;两块所述步伐定位板相对平行间隔设置;所述步伐定位板上设有缺口;

13、托举板,横截面成u形,开口向上设置,所述托举板的两块翼板上也均匀间隔的设有限位槽;

14、托举机构,垂直向上设置;

15、往复滑动机构,设置在托举机构的升降端上,其伸缩端与托举板下表面固接。

16、进一步地,所述托举机构包括:

17、下固定板,位于往复滑动机构的下方;

18、托举气缸,垂直向上的安装在下固定板上;

19、上固定板,安装在托举气缸的升降端上;

20、两条导向柱,上端与上固定板固接,下端活动穿插在下固定板上;所述导向柱的轴线与脱机气缸的升降方向平行。

21、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柱的下端的圆柱面上设有条形齿槽;

22、所述下固定板的下板面设有支杆,所述支杆内套有可转动的同步轴;所述同步轴的两端设有齿轮,两个齿轮分别与两根导向柱上的条形齿槽啮合。

23、进一步地,所述往复滑动机构包括:

24、横梁,设置在托举板的下表面;

25、与托举板平行的滑轨,设置在横梁的下表面,

26、与滑轨匹配的滑槽,设置在上固定板上;

27、往复气缸,固定端与上固定板固接,伸缩端与横梁固接,所述往复气缸的伸缩方向与托举板平行。

28、进一步地,所述顶升机构包括:

29、顶升气缸,垂直向上设置;

30、两块顶升板,垂直向上的设置在顶升气缸的升降端上;

31、两块顶升块,分别与两块顶升板连接,顶部设有容置曲轴的缺口槽;所述顶升块在顶升气缸的生产下穿过缺口,将步伐移料机构中的曲轴抬升。

32、进一步地,所述曲轴换向机构包括:

33、提升气缸,垂直向上设置在两个步伐移料机构连通处的一侧;

34、安装板,与提升气缸的升降端的固接;

35、摆动气缸,设置在安装板的下表面,位于两个步伐移料机构连通处的正上方;

36、夹爪气缸,设置在摆动气缸的摆动端上,所述夹爪气缸的夹爪设有与曲轴匹配的卡嵌槽。

37、进一步地,所述尾针顶组件包括:

38、水平二轴滑动组件,水平设置;

39、薄型油缸,设置在水平二轴滑动组件的滑动端上;

40、顶杆,与薄型油缸的伸缩端连接;

41、回转顶尖件,尾部内套在顶杆内,通过矩形弹簧与顶杆内部相互挤压,其顶尖部外露;所述回转顶尖件的伸缩滑动方向与偏心轴夹持组件的夹持轴线共线。

42、进一步地,所述尾平顶组件包括:

43、尾顶气缸;

44、压料头,与尾顶气缸的伸缩端连接;

45、尾顶头,外轮廓成t形,尾部可伸缩的穿插在压料头内,头部正对长轴夹持组件的夹持轴线;

46、压缩弹簧,外套在尾顶头的尾部外表面,两端分别与尾顶头的头部和压料头相抵。

47、进一步地,所述步伐移料机构内设有偏心尼龙块,所述偏心尼龙块上表面均匀间隔设有与曲轴短轴端对应的托槽。

48、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

49、1、两个步伐移料机构可以在曲轴转向前后分别独立的输送移动曲轴,保证曲轴可以流水线式的移动和研磨。曲轴移动过程中被限位槽限位,使得其不会出现滑动移位,保证拿取曲轴的过程中不会出现偏差,使得生产线可以稳定运行。

50、2、提升机构与尾针顶组件同步配合,将曲轴定位提升,并置入相应的偏心轴夹持组件中,实现曲轴的精确提升和拾取,并在曲轴完成研磨后可以再次准确的放回步伐移料机构中。

51、3、曲轴换向机构对曲轴旋转,保证不同研磨工位可以对曲轴的不同部位进行研磨。

52、本技术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技术的实践中得到教导。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研磨夹取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研磨夹取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步伐移料机构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研磨夹取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托举机构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研磨夹取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柱的下端的圆柱面上设有条形齿槽;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研磨夹取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往复滑动机构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研磨夹取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机构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研磨夹取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曲轴换向机构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研磨夹取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尾针顶组件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研磨夹取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尾平顶组件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研磨夹取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步伐移料机构内设有偏心尼龙块,所述偏心尼龙块上表面均匀间隔设有与曲轴短轴端对应的托槽。

【技术特征摘要】

1.研磨夹取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研磨夹取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步伐移料机构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研磨夹取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托举机构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研磨夹取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柱的下端的圆柱面上设有条形齿槽;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研磨夹取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往复滑动机构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研磨夹取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云彦宋勇张帆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和氏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