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能量回收装置及车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陆波专利>正文

一种能量回收装置及车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306405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能量回收装置及车轮;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车轮接触地面的胎面部分由于车的重力作用而受到地面挤压产生形变内陷,当车轮转动时,内陷部分脱离地面挤压后向外鼓出回位复原,内陷部分在回位复原过程中就会产生很大的向外拉力(即是向外推力),也就是反重力,通过连接轮胎胎面体内拉力支撑条的拉力条拉动动力集成转换器中的齿条以远离车轮轴心的方向向外移动并驱动传动轴带动单向小齿轮转动同时驱动大齿轮盘运转进而带动车轮内的转子在车轮运动过程中持续旋转,将转子的转动惯量转变为电能或其它动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具体涉及一种能量回收装置及车轮


技术介绍

1、在日常生活及生产中,各类机械器具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机械器具能够给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但是及耗费的能源也是巨大的,目前的各类能源尤其是不可再生能源的储量堪忧,且机械器具在耗费能源的同时进行的碳排放也会污染环境;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正在想方设法减少碳排放,为此,人们在努力寻找更多的绿色能源。

2、车辆是人们现代生活中常用的交通工具,车辆消耗了人类大部分的能源。随着每年车辆的保有量不断增加,人们忽视了一个现象:其实运动的车轮也是一个很大的新能源,汽车发动机消耗的部分能源我们可以在车轮上收集回来;这个问题也有一些个人或企业在做相关技术研究并申请了专利,但是这些专利技术存在很多缺陷!如公开的专利号cn202220723747.x和cn 202221364808.4以及cn 202210084306.4都是利用车轮由于车辆重力导致车轮接触地面部分内陷产生的向内径向压力来做工发电,以本专利技术人近八年的车轮能量利用研发经验证实,利用车轮受重力内陷产生的向内径向压力发电,在发电的同时,发电机由于负载会产生反方向的阻力,该阻力跟车轮内陷产生的向内压力方向相反,这就导致了车轮接触地面内陷部分的支撑力比其它地方大,弹性变小,相应的也会导致车轮行进时阻力变大,增加了车辆的能源消耗,此类专利技术技术应用最终得不偿失。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适应现实需要,提供一种能量回收装置及车轮,通过弹性支撑体产生的向外的弹力来控制传动组件及发电装置的运行,与发电机负载产生的反方向阻力不会互相阻碍,上述多个专利是利用轮胎向内凹陷时的挤压力作为能量源,本专利技术是利用弹性支撑体的弹性作为能量源,其能量的产生方式及利用方法均不相同,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2、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3、一种能量回收装置,包括拉力组件,该拉力组件设有多个且呈圆环状分布;拉力组件的一侧传动连接有传动组件;传动组件与拉力组件之间设有齿轮组,且拉力组件与齿轮组传动连接;传动组件远离拉力组件的一侧与能量转换组件传动连接,该能量转换组件的内侧设有主轴,且主轴与能量转换组件呈同心圆设置;

4、多个所述的拉力组件均位于圆形胶体的内腔中,且圆形胶体内部中间一体化设置或嵌装有拉力支撑条;拉力组件包括动力集成转换器,该动力集成转换器上均匀设有多个贯通的径向管槽和轴向管槽,且多个径向管槽分别与多个轴向管槽成十字形交叉连接贯通;多个径向管槽内均设有齿条,多个齿条远离动力集成转换器的一端均焊接有能量回收传导件,多个能量回收传导件内均固定连接有弹性支撑体,且弹性支撑体内嵌装有拉力条,多个拉力条的一端均与拉力支撑条固定连接,该拉力支撑条可以是块状、网状或其他形状;多个轴向管槽内均设有传动轴,且多个传动轴的中间均固定连接有传动齿轮一,多个传动齿轮一分别与多个齿条啮合;多个传动轴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与轴向管槽的两端旋转连接;

5、所述的传动组件包括涡轮一,该涡轮一的一侧与蜗杆啮合,蜗杆远离涡轮一的一端啮合有涡轮二;涡轮二的中间与动力外输轴固定连接,该动力外输轴远离涡轮二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动力外输齿轮;涡轮二的两侧均设有传动齿轮二,且两个传动齿轮二均与动力外输轴固定连接;所述的能量转换组件包括动力滚筒,该的两端外侧均固定连接有大齿轮,两个大齿轮分别与两个传动齿轮二啮合。

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的圆形胶体的两侧均卡接有圆环形侧板,两个圆环形侧板内侧设有轮圈,且两个圆环形侧板均通过螺栓与轮圈的两端固定连接,圆环形侧板和轮圈共同组成可拆卸型轮辋;轮圈远离传动组件的一端内侧焊接有支撑件,且主轴的一端与支撑件的中间固定连接。

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的齿轮组包括大齿轮盘和多个单向小齿轮;多个单向小齿轮呈环状等间距分布在大齿轮盘的外周并与大齿轮盘啮合形成可传动状态;大齿轮盘以轮圈为轴,两者之间预留一定空隙并放置相当数量的小滚针组成供大齿轮盘自由旋转的大型滚针轴承状。

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的涡轮一的中间固定连接有连接轴,该连接轴远离涡轮一的一端与多个单向小齿轮中的任意一个单向小齿轮的中间固定连接;蜗杆靠近涡轮一的一端通过轴承座与支撑板一旋转连接,该支撑板一的一端与动力集成转换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圆环形侧板固定连接。

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的蜗杆靠近涡轮二的一端通过轴承座与支撑板二的一侧旋转连接,支撑板二靠近动力外输轴的一侧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轴承座,动力外输轴通过支撑板二两端的轴承座与支撑板二旋转连接,该支撑板二与轮圈的内壁固定连接;动力外输齿轮靠近支撑板二的一侧设有支撑板三,动力外输轴通过轴承与支撑板三旋转连接,该支撑板三远离动力外输轴的一端与主轴固定连接。

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的动力滚筒与主轴呈同心圆设置且动力滚筒的两端通过轴承与主轴旋转连接;动力滚筒远离动力外输齿轮的一端外侧固定连接有线圈,该线圈与动力滚筒和轮圈呈同心圆设置,且线圈的外径小于轮圈的内径。

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的线圈远离大齿轮的一侧对称设有两个磁极,且两个磁极均与轮圈的内壁固定连接;线圈与两个磁极形成的发电结构连接有电能输出导线一,切电能输出导线一与电能输出滑环的输入端固定连接,该电能输出滑环位于动力滚筒远离动力外输齿轮的一端,且电能输出滑环与主轴旋转连接;电能输出滑环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电能输出导线二,主轴靠近电能输出滑环的一端设有供电能输出导线二通过的内槽。

12、一种应用能量回收装置的车轮,所述的圆形胶体为轮胎、所述的圆环形侧板为轮辋侧面挡板、所述的轮圈为轮辋底部轮圈、所述的支撑件为轮毂。

13、有益效果:

14、a、本专利技术中,圆形胶体受到外部的挤压力后,位于圆形胶体受挤压位置的拉力组件在挤压力的作用下开始运作,首先是受压位置的弹性支撑体因为压力而向动力集成转换器的方向收缩移动,并通过能量回收传导件带动齿条向动力集成转换器的圆心方向移动,随着圆形胶体的滚动,受压位置的压力消失,此时弹性支撑体迅速回弹,同时通过能量回收传导件带动齿条移动复位,齿条在复位移动过程中,能够带动与其啮合的传动齿轮一转动,传动齿轮一则同步带动传动轴旋转,传动轴在旋转的同时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单向小齿轮旋转;单向小齿轮只能单方向旋转,只在弹性支撑体回弹带动齿条复位时才会跟随传动齿轮一同步旋转,弹性支撑体受压带动齿条向动力集成转换器的圆心方向移动时,单向小齿轮不会跟随传动齿轮一旋转;传动轴通过轴承与动力集成转换器旋转连接,在支撑传动齿轮一的同时,还能够正常带动单向小齿轮旋转,从而保证整个传动系统的正常运行;多个单向小齿轮只能均只能往同一方向单方向旋转,多个单向小齿轮配合能够让大齿轮盘始终进行旋转,从而实现通让大齿轮盘带动所有的单向小齿轮同步旋转;拉力条位于弹性支撑体的内部且拉力条与圆形胶体中的拉力支撑条固定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能量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拉力组件(6),该拉力组件(6)设有多个且呈圆环状分布;拉力组件(6)的一侧传动连接有传动组件(8);传动组件(8)与拉力组件(6)之间设有齿轮组(7),且拉力组件(6)与齿轮组(7)传动连接;传动组件(8)远离拉力组件(6)的一侧与能量转换组件(9)传动连接,该能量转换组件(9)的内侧设有主轴(5),且主轴(5)与能量转换组件(9)呈同心圆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量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动组件(8)包括涡轮一(81),该涡轮一(81)的一侧与蜗杆(82)啮合,蜗杆(82)远离涡轮一(81)的一端啮合有涡轮二(83);涡轮二(83)的中间与动力外输轴(86)固定连接,该动力外输轴(86)远离涡轮二(8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动力外输齿轮(85);涡轮二(83)的两侧均设有传动齿轮二(84),且两个传动齿轮二(84)均与动力外输轴(86)固定连接;所述的能量转换组件(9)包括动力滚筒(91),该的两端外侧均固定连接有大齿轮(92),两个大齿轮(92)分别与两个传动齿轮二(84)啮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能量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圆形胶体的两侧均卡接有圆环形侧板,两个圆环形侧板内侧设有轮圈,且两个圆环形侧板均通过螺栓与轮圈的两端固定连接,圆环形侧板和轮圈共同组成可拆卸型轮辋;轮圈远离传动组件(8)的一端内侧焊接有支撑件,且主轴(5)的一端与支撑件的中间固定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能量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齿轮组(7)包括大齿轮盘(72)和多个单向小齿轮(71);多个单向小齿轮(71)呈环状等间距分布在大齿轮盘(72)的外周并与大齿轮盘(72)啮合形成可传动状态;大齿轮盘(72)以轮圈为轴,两者之间预留一定空隙并放置相当数量的小滚针组成供大齿轮盘(72)自由旋转的大型滚针轴承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能量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涡轮一(81)的中间固定连接有连接轴(80),该连接轴(80)远离涡轮一(81)的一端与多个单向小齿轮(71)中的任意一个单向小齿轮(71)的中间固定连接;蜗杆(82)靠近涡轮一(81)的一端通过轴承座与支撑板一(87)旋转连接,该支撑板一(87)的一端与动力集成转换器(6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圆环形侧板固定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能量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蜗杆(82)靠近涡轮二(83)的一端通过轴承座与支撑板二(88)的一侧旋转连接,支撑板二(88)靠近动力外输轴(86)的一侧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轴承座,动力外输轴(86)通过支撑板二(88)两端的轴承座与支撑板二(88)旋转连接,该支撑板二(88)与轮圈的内壁固定连接;动力外输齿轮(85)靠近支撑板二(88)的一侧设有支撑板三(89),动力外输轴(86)通过轴承与支撑板三(89)旋转连接,该支撑板三(89)远离动力外输轴(86)的一端与主轴(5)固定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能量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力滚筒(91)与主轴(5)呈同心圆设置且动力滚筒(91)的两端通过轴承与主轴(5)旋转连接;动力滚筒(91)远离动力外输齿轮(85)的一端外侧固定连接有线圈(93),该线圈(93)与动力滚筒(91)和轮圈呈同心圆设置,且线圈(93)的外径小于轮圈的内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能量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线圈(93)远离大齿轮(92)的一侧对称设有两个磁极(94),且两个磁极(94)均与轮圈的内壁固定连接;线圈(93)与两个磁极(94)形成的发电结构连接有电能输出导线一(95),切电能输出导线一(95)与电能输出滑环(96)的输入端固定连接,该电能输出滑环(96)位于动力滚筒(91)远离动力外输齿轮(85)的一端,且电能输出滑环(96)与主轴(5)旋转连接;电能输出滑环(96)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电能输出导线二(97),主轴(5)靠近电能输出滑环(96)的一端设有供电能输出导线二(97)通过的内槽。

9.一种应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量回收装置的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圆形胶体为轮胎(1)、所述的圆环形侧板为轮辋侧面挡板(2)、所述的轮圈为轮辋底部轮圈(3)、所述的支撑件为轮毂(4)。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能量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拉力组件(6),该拉力组件(6)设有多个且呈圆环状分布;拉力组件(6)的一侧传动连接有传动组件(8);传动组件(8)与拉力组件(6)之间设有齿轮组(7),且拉力组件(6)与齿轮组(7)传动连接;传动组件(8)远离拉力组件(6)的一侧与能量转换组件(9)传动连接,该能量转换组件(9)的内侧设有主轴(5),且主轴(5)与能量转换组件(9)呈同心圆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量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动组件(8)包括涡轮一(81),该涡轮一(81)的一侧与蜗杆(82)啮合,蜗杆(82)远离涡轮一(81)的一端啮合有涡轮二(83);涡轮二(83)的中间与动力外输轴(86)固定连接,该动力外输轴(86)远离涡轮二(8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动力外输齿轮(85);涡轮二(83)的两侧均设有传动齿轮二(84),且两个传动齿轮二(84)均与动力外输轴(86)固定连接;所述的能量转换组件(9)包括动力滚筒(91),该的两端外侧均固定连接有大齿轮(92),两个大齿轮(92)分别与两个传动齿轮二(84)啮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能量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圆形胶体的两侧均卡接有圆环形侧板,两个圆环形侧板内侧设有轮圈,且两个圆环形侧板均通过螺栓与轮圈的两端固定连接,圆环形侧板和轮圈共同组成可拆卸型轮辋;轮圈远离传动组件(8)的一端内侧焊接有支撑件,且主轴(5)的一端与支撑件的中间固定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能量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齿轮组(7)包括大齿轮盘(72)和多个单向小齿轮(71);多个单向小齿轮(71)呈环状等间距分布在大齿轮盘(72)的外周并与大齿轮盘(72)啮合形成可传动状态;大齿轮盘(72)以轮圈为轴,两者之间预留一定空隙并放置相当数量的小滚针组成供大齿轮盘(72)自由旋转的大型滚针轴承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能量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涡轮一(81)的中间固定连接有连接轴(80),该连接轴(80)远离涡轮一(81)的一端与多个单向小齿轮(71)中的任意一个单向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波
申请(专利权)人:陆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