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用于多高程多角度顶推管道施工的升降施工平台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用于多高程多角度顶推管道施工的升降施工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06247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多高程多角度顶推管道施工的升降施工平台,包括沉井内自底向上依次布设的底部旋转平台、各钢隔板平台堆叠结构、以及顶板顶推平台,通过设计底部旋转平台中各次顶部其底面相对转动,带动其上方整体结构的转动,并结合各层中各次顶部的高度变化对其所连接上层底面对应位置实现升降,实现各层底面相较水平的角度变化,进而控制顶板顶推平台中顶推装置关于井壁的指向实现上下左右的全方位调整,对井壁上的顶推管道施工位置进行准确定位,提高顶推管道施工的精准度、以及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多高程多角度顶推管道施工的升降施工平台,属于沉井顶推管道施工。


技术介绍

1、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地下管廊项目建设改造需求日益增长,在拥挤的城市区域,如采取常规的明挖法直埋施工,则会对地表道路交通以及生态环境产生巨大影响,并且阻碍城市地表浅层空间的开发利用。采用顶推管道等方法进行城市地下隧洞项目的施工,已经逐渐成为主流的选择,相比普通的地铁隧道,城市的线缆、管道的综合管廊空间布局更为复杂,往往出现相互交错的位置关系,并且在施工的过程中,可能需要在同一个始发井内,实施多个管廊隧道的施工,这对于常规的管道顶推隧道技术而言,提出了挑战。

2、当前的管廊隧道顶推施工多只针对单一高程的始发井底座,无法直接实现不同高程管廊隧道顶推施工的功能,转换施工较为繁琐,存在明显的局限性,给实际工程带来较大难度,费时费力。因此,有必要针对此类工程需求,研发一种新的综合管廊隧道顶推施工用的可抬升施工平台,以期根据实际工程需求,实现同一始发井内多角度、多高程的不同隧道的顶推施工,以便高效的推进工程建设。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多高程多角度顶推管道施工的升降施工平台,可以便捷、高效的进行综合管廊隧道的施工。

2、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用于多高程多角度顶推管道施工的升降施工平台,用于设在沉井内、针对井壁进行顶推管道施工,包括顶板顶推平台、底部旋转平台、以及至少一个钢隔板平台;</p>

3、其中,各钢隔板平台的结构彼此相同,顶板顶推平台底面、底部旋转平台底面、以及各钢隔板平台底面的形状、外径均与沉井水平截面的圆形形状、内径相适应,底部旋转平台、各钢隔板平台分别均具有垂直投影于其底面中心位置的主顶部、以及围绕主顶部的至少三个次顶部,且各次顶部分别垂直投影于其底面的投影位置均位于以其底面中心位置为圆心、预设半径的圆周上,以及各底面上各组相邻次顶部投影位置之间间距彼此相等,各主顶部、以及各次顶部分别相距其底面呈高度可控变化;底部旋转平台中,各个次顶部沿其投影位置所在圆周、围绕主顶部与其底面相对转动;各个钢隔板平台中,各个次顶部投影位置分别与其底面相对静止;

4、底部旋转平台置于沉井底部,各钢隔板平台之间依次堆叠置于沉井内、底部旋转平台的上方,顶板顶推平台位于沉井内、堆叠设置各钢隔板平台的上方,其中,各层底面中心位置竖直共线,下层中各次顶部分别与其所面向上层底面的对应位置之间通过球绞活动连接,由下层中各次顶部的高度变化对其所连接上层底面对应位置实现升降,下层中主顶部随其高度变化与其所面向上层底面中心位置可分离式接触,由主顶部的高度变化对其所连接上层底面中心位置实现支撑;

5、堆叠设置各钢隔板平台、以及顶板顶推平台整体随底部旋转平台中各次顶部相对其底面的转动而转动,顶板顶推平台用于对井壁进行顶推管道施工。

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底部旋转平台包括底板、轨道、主千斤顶、以及至少三个移动平台、至少三个次千斤顶、至少三个协同连杆,底部旋转平台结构中,移动平台的数量、次千斤顶的数量、协同连杆的数量、以及底部旋转平台中次顶部的数量四者相等,且各移动平台分别与各次千斤顶之间一一对应,底板构成底部旋转平台底面,底板上表面沿各次顶部投影位置所在圆周布设首尾相连的轨道,各移动平台分别活动设置于轨道上,各组相邻移动平台之间间距彼此相等,且相邻移动平台之间通过协同连杆进行固定连接,实现各移动平台之间相对静止,各移动平台沿轨道同步转动、实现与底面之间的相对转动,各次千斤顶分别设置于对应移动平台顶部,各次千斤顶随各移动平台的转动而转动,各次千斤顶的顶部构成底部旋转平台的各次顶部,主千斤顶设置于底板上表面的中心位置,主千斤顶的顶部构成底部旋转平台的主顶部,主千斤顶、以及各次千斤顶经过电源信号线由沉井顶部开口外接千斤顶控制器,主千斤顶、以及各次千斤顶升降工作,实现主顶部、以及各次顶部分别相距其底面呈高度可控变化。

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底部旋转平台还包括壁板、以及至少六根支撑连杆,底部旋转平台结构中,壁板围绕对应底板边缘一周、且垂直于底板设置,壁板底边与底板边缘一周固定连接,支撑连杆的数量为移动平台数量的两倍,各移动平台分别对应两根支撑连杆,各根支撑连杆上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对应移动平台上背向底板中间区域的外侧,各根支撑连杆上的另一端分别水平指向壁板,且各根支撑连杆上另一端位于相同高度,壁板内侧面对应各支撑连杆另一端高度的环形一周表面内嵌设置t形滑槽,各支撑连杆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t形件,且该各个t形件的外径尺寸与壁板内侧面t形滑槽内径尺寸相适应,各支撑连杆另一端分别所连t形件活动置于壁板内侧面t形滑槽中,各t形件上面向t形滑槽的表面设置至少一个出油孔,且各t形件分别至其所连支撑连杆内部布设输油管路,各支撑连杆表面设置连通输油管路的注油孔,各注油孔分别经过管路由沉井顶部开口外接油泵设备;随各移动平台沿轨道的同步转动,各支撑连杆另一端分别所连t形件在壁板内侧面t形滑槽中移动。

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各移动平台的结构相同,各移动平台分别均包括钢垫层、轴承、电机、以及两个支撑架、两个轨道轮盘,移动平台结构中,两个支撑架设置于钢垫层的下表面,轴承水平活动贯穿两个支撑架,轴承的两端分别连接轨道轮盘,两轨道轮盘分别活动置于轨道的内侧边位置与外侧边位置,电机设置于钢垫层的下表面、并驱动连接轴承,由电机驱动轴承转动带动两轨道轮盘在轨道上移动,各次千斤顶分别设置于对应移动平台中钢垫层的顶部。

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底部旋转平台还包括外环管道与内环管道,底部旋转平台结构中,外环管道内嵌设置于底板下表面,内环管道内嵌设置于底板上表面,外环管道的内径大于内环管道的内径,底板中设置用于外环管道与内环管道之间连通的对接路径,外环管道表面设置面向底板下方的抽水孔,内环管道表面设置面向底板上方的排水孔,并由排水孔经管路由沉井顶部开口外接抽水泵,对底板下方地下水实现外抽。

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各钢隔板平台分别均包括钢隔板、主千斤顶、以及至少三个次千斤顶、至少一层加强连接结构,各层加强连接结构分别包括至少三根主结构加强筋,钢隔板平台结构中,次千斤顶的数量、钢隔板平台中次顶部的数量、以及各层加强连接结构中主结构加强筋的数量三者相等,钢隔板构成钢隔板平台底面,各次千斤顶分别设置于钢隔板上表面对应各次顶部的投影位置,次千斤顶侧面的不同高度位置分别对应各层加强连接结构,各组相邻次千斤顶之间间距彼此相等,且相邻次千斤顶之间不同高度分别通过对应层加强连接结构中的主结构加强筋进行固定连接,各次千斤顶的顶部构成钢隔板平台的各次顶部,主千斤顶设置于钢隔板上表面的中心位置,主千斤顶的顶部构成钢隔板平台的主顶部,主千斤顶、以及各次千斤顶经过电源信号线由沉井顶部开口外接千斤顶控制器,主千斤顶、以及各次千斤顶升降工作,实现主顶部、以及各次顶部分别相距其底面呈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多高程多角度顶推管道施工的升降施工平台,用于设在沉井内、针对井壁进行顶推管道施工,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板顶推平台、底部旋转平台、以及至少一个钢隔板平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多高程多角度顶推管道施工的升降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旋转平台包括底板(1)、轨道(2)、主千斤顶(3)、以及至少三个移动平台(4)、至少三个次千斤顶(5)、至少三个协同连杆(6),底部旋转平台结构中,移动平台(4)的数量、次千斤顶(5)的数量、协同连杆(6)的数量、以及底部旋转平台中次顶部的数量四者相等,且各移动平台(4)分别与各次千斤顶(5)之间一一对应,底板(1)构成底部旋转平台底面,底板(1)上表面沿各次顶部投影位置所在圆周布设首尾相连的轨道(2),各移动平台(4)分别活动设置于轨道(2)上,各组相邻移动平台(4)之间间距彼此相等,且相邻移动平台(4)之间通过协同连杆(6)进行固定连接,实现各移动平台(4)之间相对静止,各移动平台(4)沿轨道(2)同步转动、实现与底面之间的相对转动,各次千斤顶(5)分别设置于对应移动平台(4)顶部,各次千斤顶(5)随各移动平台(4)的转动而转动,各次千斤顶(5)的顶部构成底部旋转平台的各次顶部,主千斤顶(3)设置于底板(1)上表面的中心位置,主千斤顶(3)的顶部构成底部旋转平台的主顶部,主千斤顶(3)、以及各次千斤顶(5)经过电源信号线(25)由沉井顶部开口外接千斤顶控制器(26),主千斤顶(3)、以及各次千斤顶(5)升降工作,实现主顶部、以及各次顶部分别相距其底面呈高度可控变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用于多高程多角度顶推管道施工的升降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旋转平台还包括壁板(7)、以及至少六根支撑连杆(8),底部旋转平台结构中,壁板(7)围绕对应底板(1)边缘一周、且垂直于底板(1)设置,壁板(7)底边与底板(1)边缘一周固定连接,支撑连杆(8)的数量为移动平台(4)数量的两倍,各移动平台(4)分别对应两根支撑连杆(8),各根支撑连杆(8)上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对应移动平台(4)上背向底板(1)中间区域的外侧,各根支撑连杆(8)上的另一端分别水平指向壁板(7),且各根支撑连杆(8)上另一端位于相同高度,壁板(7)内侧面对应各支撑连杆(8)另一端高度的环形一周表面内嵌设置T形滑槽,各支撑连杆(8)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T形件,且该各个T形件的外径尺寸与壁板(7)内侧面T形滑槽内径尺寸相适应,各支撑连杆(8)另一端分别所连T形件活动置于壁板(7)内侧面T形滑槽中,各T形件上面向T形滑槽的表面设置至少一个出油孔(27),且各T形件分别至其所连支撑连杆(8)内部布设输油管路(28),各支撑连杆(8)表面设置连通输油管路(28)的注油孔(29),各注油孔(29)分别经过管路由沉井顶部开口外接油泵设备(30);随各移动平台(4)沿轨道(2)的同步转动,各支撑连杆(8)另一端分别所连T形件在壁板(7)内侧面T形滑槽中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用于多高程多角度顶推管道施工的升降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各移动平台(4)的结构相同,各移动平台(4)分别均包括钢垫层(4-1)、轴承(4-2)、电机(4-3)、以及两个支撑架(4-4)、两个轨道轮盘(4-5),移动平台(4)结构中,两个支撑架(4-4)设置于钢垫层(4-1)的下表面,轴承(4-2)水平活动贯穿两个支撑架(4-4),轴承(4-2)的两端分别连接轨道轮盘(4-5),两轨道轮盘(4-5)分别活动置于轨道(2)的内侧边位置与外侧边位置,电机(4-3)设置于钢垫层(4-1)的下表面、并驱动连接轴承(4-2),由电机(4-3)驱动轴承(4-2)转动带动两轨道轮盘(4-5)在轨道(2)上移动,各次千斤顶(5)分别设置于对应移动平台(4)中钢垫层(4-1)的顶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用于多高程多角度顶推管道施工的升降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旋转平台还包括外环管道(19)与内环管道(20),底部旋转平台结构中,外环管道(19)内嵌设置于底板(1)下表面,内环管道(20)内嵌设置于底板(1)上表面,外环管道(19)的内径大于内环管道(20)的内径,底板(1)中设置用于外环管道(19)与内环管道(20)之间连通的对接路径(21),外环管道(19)表面设置面向底板(1)下方的抽水孔(22),内环管道(20)表面设置面向底板(1)上方的排水孔(23),并由排水孔(23)经管路由沉井顶部开口外接抽水泵(24),对底板(1)下方地下水实现外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多高程多角度顶推管道施工的升降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各钢隔板平台分别均包括钢隔板(9)、主千斤顶(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多高程多角度顶推管道施工的升降施工平台,用于设在沉井内、针对井壁进行顶推管道施工,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板顶推平台、底部旋转平台、以及至少一个钢隔板平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多高程多角度顶推管道施工的升降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旋转平台包括底板(1)、轨道(2)、主千斤顶(3)、以及至少三个移动平台(4)、至少三个次千斤顶(5)、至少三个协同连杆(6),底部旋转平台结构中,移动平台(4)的数量、次千斤顶(5)的数量、协同连杆(6)的数量、以及底部旋转平台中次顶部的数量四者相等,且各移动平台(4)分别与各次千斤顶(5)之间一一对应,底板(1)构成底部旋转平台底面,底板(1)上表面沿各次顶部投影位置所在圆周布设首尾相连的轨道(2),各移动平台(4)分别活动设置于轨道(2)上,各组相邻移动平台(4)之间间距彼此相等,且相邻移动平台(4)之间通过协同连杆(6)进行固定连接,实现各移动平台(4)之间相对静止,各移动平台(4)沿轨道(2)同步转动、实现与底面之间的相对转动,各次千斤顶(5)分别设置于对应移动平台(4)顶部,各次千斤顶(5)随各移动平台(4)的转动而转动,各次千斤顶(5)的顶部构成底部旋转平台的各次顶部,主千斤顶(3)设置于底板(1)上表面的中心位置,主千斤顶(3)的顶部构成底部旋转平台的主顶部,主千斤顶(3)、以及各次千斤顶(5)经过电源信号线(25)由沉井顶部开口外接千斤顶控制器(26),主千斤顶(3)、以及各次千斤顶(5)升降工作,实现主顶部、以及各次顶部分别相距其底面呈高度可控变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用于多高程多角度顶推管道施工的升降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旋转平台还包括壁板(7)、以及至少六根支撑连杆(8),底部旋转平台结构中,壁板(7)围绕对应底板(1)边缘一周、且垂直于底板(1)设置,壁板(7)底边与底板(1)边缘一周固定连接,支撑连杆(8)的数量为移动平台(4)数量的两倍,各移动平台(4)分别对应两根支撑连杆(8),各根支撑连杆(8)上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对应移动平台(4)上背向底板(1)中间区域的外侧,各根支撑连杆(8)上的另一端分别水平指向壁板(7),且各根支撑连杆(8)上另一端位于相同高度,壁板(7)内侧面对应各支撑连杆(8)另一端高度的环形一周表面内嵌设置t形滑槽,各支撑连杆(8)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t形件,且该各个t形件的外径尺寸与壁板(7)内侧面t形滑槽内径尺寸相适应,各支撑连杆(8)另一端分别所连t形件活动置于壁板(7)内侧面t形滑槽中,各t形件上面向t形滑槽的表面设置至少一个出油孔(27),且各t形件分别至其所连支撑连杆(8)内部布设输油管路(28),各支撑连杆(8)表面设置连通输油管路(28)的注油孔(29),各注油孔(29)分别经过管路由沉井顶部开口外接油泵设备(30);随各移动平台(4)沿轨道(2)的同步转动,各支撑连杆(8)另一端分别所连t形件在壁板(7)内侧面t形滑槽中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用于多高程多角度顶推管道施工的升降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各移动平台(4)的结构相同,各移动平台(4)分别均包括钢垫层(4-1)、轴承(4-2)、电机(4-3)、以及两个支撑架(4-4)、两个轨道轮盘(4-5),移动平台(4)结构中,两个支撑架(4-4)设置于钢垫层(4-1)的下表面,轴承(4-2)水平活动贯穿两个支撑架(4-4),轴承(4-2)的两端分别连接轨道轮盘(4-5),两轨道轮盘(4-5)分别活动置于轨道(2)的内侧边位置与外侧边位置,电机(4-3)设置于钢垫层(4-1)的下表面、并驱动连接轴承(4-2),由电机(4-3)驱动轴承(4-2)转动带动两轨道轮盘(4-5)在轨道(2)上移动,各次千斤顶(5)分别设置于对应移动平台(4)中钢垫层(4-1)的顶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用于多高程多角度顶推管道施工的升降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旋转平台还包括外环管道(19)与内环管道(20),底部旋转平台结构中,外环管道(19)内嵌设置于底板(1)下表面,内环管道(20)内嵌设置于底板(1)上表面,外环管道(19)的内径大于内环管道(20)的内径,底板(1)中设置用于外环管道(19)与内环管道(20)之间连通的对接路径(21),外环管道(19)表面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阳朱建民穆腾飞康雨翔刘栋李成雍春亚陈荣袁小军顾龙全姜炫丞霍亚松羌云娟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兴力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