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袋的连结装置,包括一第一板体以及至少两第二板体,第一板体的一端面上设有多个间隔排列的第一凸部,而各第二板体分别与第一板体交叉叠置,且各第二板体的一端面上设有一嵌接件及多个与第一凸部反向且间隔排列的第二凸部。以嵌接定位第一、二板体,并在第一板体置放于连续横向排列且相邻的第一袋体上时,第一板体的第一凸部及第二板体的第二凸部分别刺入各第一袋体及堆叠于各第一袋体上的多个第二袋体内,以使第一、二袋体稳固连结。(*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有关一种连结装置,尤指一种可稳固连结各左右排列、上下堆叠的各沙/泥土袋的袋的连结装置。
技术介绍
挡土墙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防水、水土保持等土木工程中。以通过层层叠叠的沙袋重量,形成稳定的挡土墙结构,但在上述结构中,沙袋之间并未相互依附,因此,现有的沙袋挡土墙虽然具有方便组合、拆除的优点,但在结构的稳定性方面实有待加强。 为改进上述缺点,中国台湾省公告第480301号具联锁墙壁建筑单元的挡土墙系统提供了一种联锁构件a(如图6所示),所述联锁构件a是上、下两侧都有凸出物b的平板,可置放于上、下两层沙袋之间,以藉由上、下凸出物b的定位,使各层沙袋稳固结合。但是,所述结构在实际使用时,在连结力量上并不足够。且所述联锁结构是宽幅的平板,并不具有弯曲的特性,当发生地震、土壤流失或其他自然因素而使沙/泥土袋下方的地基下陷,而使得联锁结构与沈降的沙/泥土袋之间产生空隙时,将影响挡土墙的稳定性。 有鉴于此,为了改善上述的缺点,使袋的连结装置能使各上下及左右相邻的沙/泥土袋稳固连结,技术人积多年的经验及不断的研发改进,遂有本技术的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袋的连结装置,通过在一第一板体上叠置至少二个第二板体,并以第一、二板体上的第一、二凸部分别穿入上、下沙/泥土袋内的结构,能稳固定位各上下层叠及左右相邻的各沙/泥土袋。 本技术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袋的连结装置,通过在一第一板体上叠置至少两个第二板体,并以一嵌接件或搭配一嵌接部以定位第一、二板体的结构,能更确实且有效的定位各上下层叠及左右相邻的各沙/泥土袋。 为达上述技术的目的,本技术所设的袋的连结装置供连结横向排列的多个第一袋体及堆叠于所述多个第一袋体上的多个第二袋体,包括一第一板体以及至少两第二板体。其中,所述第一板体置放于相邻的第一袋体上,所述第一板体的一端面设有多个间隔排列的第一凸部;而所述至少两个第二板体分别与第一板体交叉叠置,所述至少两个第二板体的一端面设有多个与第一凸部反向且间隔排列的第二凸部,且任一第二板体的一端面设有一嵌接件,供嵌接所述第一板体。 实施时,所述第二板体交叉叠置于第一板体的二个第一凸部之间。 实施时,所述嵌接件包括两个由第二板体的一端面直向延伸的嵌接块,供嵌接于第一板体的两侧。 实施时,所述第一板体的端面上也可设有至少两个嵌接部,供对应嵌接各第二板体的嵌接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可稳固连结各左右排列、上下堆叠的各沙/泥土袋。3 为便于对本技术能有更深入的了解,兹详述于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 图2是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元件分解图; 图3是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 图4是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另一使用状态图; 图5是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元件分解图; 图6是现有联锁构件的立体外观图。 附图标记说明袋的连结装置-1 ;第一板体_2 ;第一凸部_21 ;嵌接部_22 ;第二板体_3 ;嵌接件-31 ;嵌接块_31' 、31;第二凸部_32 ;第一袋体_9 ;第二袋体_91 ;联锁构件-a;凸出物-b。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图2所示,其为本技术袋的连结装置1的第一实施例,供连结横向排列的多个第一袋体9及堆叠于所述多个第一袋体9上的多个第二袋体91 (如图3所示),包括一第一板体2及至少两个第二板体3。所述第一板体2置放于相邻的第一袋体9上,所述第一板体2的一端面上设有多个间隔排列的第一凸部21 ;而所述至少两个第二板体3分别与第一板体2交叉叠置,所述至少两个第二板体3的一端面上设有一嵌接件31及多个与第一凸部21反向且间隔排列的第二凸部32。 在本实施中,所述第一、二袋体(9、91)是长方形的沙/泥土袋,而所述第一板体2呈长条形,且为可弯曲的材质所制成,以维持适当的支撑力及弹性弯折的空间。所述第一板体2的底端向下凸出多个纵向间隔排列的第一凸部21 ;所述第二板体3的顶端向上凸出两个间隔排列的第二凸部32,所述第一、二凸部(21、32)是角锥形,所述的第一、二凸部(21、32)也可为圆锥形或细圆柱形。另,所述第二板体3的顶端面的中央部位设有两个平行且垂直向上延伸的嵌接块(31'、31),所述两嵌接块(31'、31)的顶端形成勾状,所述两个嵌接块(31'、31)合设为一嵌接件31。 组合时,所述第二板体3设为两个,并分别垂直交叉叠置于第一板体2上的两个第一凸部21之间,以通过两个第一凸部21限制第二板体3相对于第一板体2纵向移动的范围,并通过嵌接件31防止第二板体3相对于第一板体2横向移动。 实施时,所述的第一板体2可设为两个或多个,以并排置放于相邻的第一袋体9上。实施时,所述的第一、二板体(2、3)亦可反向堆叠,亦即将第二板体3叠置于第一板体2上,所述第二凸部32由第二板体3的底端向下凸出,而第一凸部21由第一板体2的顶端向上凸出,可得到相同的定位效果。 请参阅图4所示,其为本技术的另一使用状态图,其中,当发生地震、土壤流失或其他自然因素使第一袋体9下方的地基下陷,而使第一袋体9沈降时,具有可挠特性的第一板体2将会随着沈降距离而挠曲,连动第二袋体91下降,以填实沈降所产生的空隙。 请参阅图5所示,其为本技术袋的连结装置1的第二实施例,其中,所述第一板体2的端面上的两端分别设有一长方形缺槽,所述缺槽做为嵌接部22,而所述第二板体3的嵌接件31是一长方形凸块,供对应嵌接于第一板体2的嵌接部22内,以定位第一、二板 体(2、3)。实施时,所述的嵌接件31也可设为圆形或其他几何形状,并以具有相对应形状的 嵌接部22对应嵌接。所述的嵌接部22也可为多个缺槽所组成,而所述嵌接件31为多个凸 块所组成,同样可以达到定位第一、二板体(2、3)的效果。 因此,本技术具有以下的优点 1、本技术能以嵌接件或搭配嵌接部以定位第一、二板体,因此,可有效防止第 一、二板体相对移动,而使定位各沙/泥土袋的效果更确实。 2、本技术能在不使用时易于贮存收藏,以节省空间,且在实际施工时,能快速 组装,以提高作业效率。 3、本技术能依沙/泥土袋排列方式的不同而调整第二板体的数量,不但可有 效定位各沙/泥土袋,且在使用上相当具有弹性。 4、本技术可藉由第一板体可挠曲的特性,以填实沙/泥土袋沈降所产生的空 隙,而可维持挡土墙的稳定。 综上所述,依上文所揭示的内容,本技术确可达到技术的预期目的,提供 一种易于收藏、组装,且能使各上下及左右相邻的沙/泥土袋稳固连结的袋的连结装置,极 具实用的价值,爰依法提出新型专利申请。 以上所述乃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及所运用的技术手段,根据本文的揭露或 教导可衍生推导出许多的变更与修正,若依本技术的构想所作的等效改变,其所产生 的作用仍未超出说明书及图式所涵盖的实质精神时,均应视为在本技术的技术范畴之 内,合先陈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袋的连结装置,供连结横向排列的多个第一袋体及堆叠于所述多个第一袋体上的多个第二袋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板体,置放于相邻的第一袋体上,所述第一板体的一端面设有多个间隔排列的第一凸部;以及 至少两第二板体,分别与第一板体交叉叠置,所述至少两第二板体的一端面设有多个与第一凸部反向且间隔排列的第二凸部,且任一第二板体的一端面设有一嵌接件,供嵌接所述第一板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袋的连结装置,供连结横向排列的多个第一袋体及堆叠于所述多个第一袋体上的多个第二袋体,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一板体,置放于相邻的第一袋体上,所述第一板体的一端面设有多个间隔排列的第一凸部;以及至少两第二板体,分别与第一板体交叉叠置,所述至少两第二板体的一端面设有多个与第一凸部反向且间隔排列的第二凸部,且任一第二板体的一端面设有一嵌接件,供嵌接所述第一板体。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袋的连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部由第一板体的顶端 向上凸出,而第二凸部由第二板体的底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长佑,
申请(专利权)人:胡长佑,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