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样本传输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302635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49
本技术涉及医疗、实验室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全自动样本传输系统,样本输送系统包括输送线模块、转向模块和连接模块,输送线模块用于样本的输送,转向模块用于样本的转向输送,连接模块用于样本的移动分配,采用全自动式的样本传输系统,通过输送线模块、转向模块和连接模块的配合,实现了样本的全自动化传输分配,通过协作机器人可达到三维空间内任意位置样本的抓取,并通过扫码器对样本信息及时进行采集记录,可对样本进行全自动分类,结合检验设备的实际需求,可第一时间对异常样本完成提出、线下样本的输入、线上样本的输出、复检样本的自动复检等操作,同时采用模块化结构设置,可满足市场定制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实验室,具体为一种全自动样本传输系统


技术介绍

1、在医疗、实验室的试管样本检验过程中,样本的运输以及与检验设备的对接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流程,其涉及检验前样本的运输、检验后样本的运输、设备的对接,现有技术中对于样本的运输以及与检验设备的对接的主要方式如下:

2、一.人工运输,其流程为:a、人工在输出设备取样本,装载;b、人工运输;c、人工放入接收设备。

3、二.单向输送,其流程为:a、对接输出设备,置入输送线;b、单向输送;c、输送到接收设备。

4、三.简单双向运输,其流程为:a、对接输出设备,置入输送线;b、输出线体输送;c、输送到接收设备;d、空的载体由回流线体回流。

5、方法一问题的缺点:人工方式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危险性高。人工出错率高,劳动成本高,同时造成生产线无法达到自动化。

6、方法二问题的缺点:无回流线体,增加了人工,效率低,容易造成系统堵塞。

7、方法三问题的缺点:简单的运输,无法与检验设备进行智能交互,无法及时处理异常样本,响应慢。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自动样本传输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全自动样本传输系统,包括样本输送系统,所述样本输送系统包括输送线模块、转向模块和连接模块;

3、所述输送线模块用于样本的输送,所述输送线模块包括输出线体、回流线体和末端信号检测;</p>

4、所述转向模块用于样本的转向输送,所述转向模块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转向模块分别设置于输送线模块的两侧转向处,所述转向模块包括转向输出线、转向回流线、转向台座和转向支撑架;

5、所述连接模块用于样本的移动分配,所述连接模块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连接模块均设置于输送线模块的中部,所述连接模块包括输入扫码器、输入试管架缓存区域、输出试管架缓存区域、输出扫码器、复检样本提出区域、线下输入抽屉、线上输出抽屉、线下体液载体、线上体液载体、线下样本用试管架、连接支撑架和协作机器人。

6、作为优选,上述输出线体和回流线体的下部设置有输送支架,所述输出线体和回流线体呈平行状设置于输送支架的两侧,所述输出线体和回流线体的上部均运载有试管架,所述末端信号检测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末端信号检测分别安装于输出线体和回流线体的侧面。

7、作为优选,上述转向支撑架连接于输送支架的端侧,所述转向台座设置于转向支撑架的顶部,所述转向输出线和转向回流线呈平行状分别设置于转向台座的顶部两侧,所述转向输出线和转向回流线的边侧均设置有末端信号检测。

8、作为优选,上述协作机器人连接于连接支撑架的顶侧中部,所述协作机器人的手臂端设置有电动夹座,所述电动夹座的下部设置有夹爪。

9、作为优选,上述连接支撑架的前部设置有输出位和回流位,所述输入扫码器设置于连接支撑架的前侧,所述输入试管架缓存区域和输出试管架缓存区域分别设置于连接支撑架的前部两侧。

10、作为优选,上述线下输入抽屉和线上输出抽屉依次设置于输入试管架缓存区域的后侧,所述线下体液载体和线上体液载体构成载体单元,所述载体单元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载体单元分别安装于线下输入抽屉和线上输出抽屉的上部。

11、作为优选,上述复检样本提出区域设置于输出试管架缓存区域的后侧,所述复检样本提出区域的上部设置有样本管,所述输出扫码器设置于复检样本提出区域的一侧,所述线下样本用试管架设置于连接支撑架的后侧顶部。

12、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全自动样本传输系统的布局:

13、上述样本输送系统的中部设置有检验设备,所述样本输送系统的两侧分别连接有样品前处理系统和采血管后处理工作站,所述采血管后处理工作站的后部设置有样品后处理系统。

14、上述检验设备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检验设备分别设置于两个连接模块的后部,所述样品前处理系统与采血管后处理工作站分别连接于两个转向模块的后部。

15、本技术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6、本技术采用全自动式的样本传输系统,通过输送线模块、转向模块和连接模块的配合,实现了样本的全自动化传输分配,合理布局,减少机械结构并加以自动化集成,结合实际需求,在功能节点第一时间处理问题,采用协作机器人,通过协作机器人可达到三维空间内任意位置样本的抓取,改变了传统机械手的局限,并通过扫码器对样本信息及时进行采集记录,可对样本进行全自动分类,结合检验设备的实际需求,可第一时间对异常样本完成提出、线下样本的输入、线上样本的输出、复检样本的自动复检等操作,提高了样本的处理效率,同时采用模块化结构设置,各模块有多种方式,可满足市场定制需求。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自动样本传输系统,包括样本输送系统(3),其特征在于:所述样本输送系统(3)包括输送线模块(31)、转向模块(32)和连接模块(3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样本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线体(311)和回流线体(312)的下部设置有输送支架,所述输出线体(311)和回流线体(312)呈平行状设置于输送支架的两侧,所述输出线体(311)和回流线体(312)的上部均运载有试管架(314),所述末端信号检测(313)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末端信号检测(313)分别安装于输出线体(311)和回流线体(312)的侧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样本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支撑架(324)连接于输送支架的端侧,所述转向台座(323)设置于转向支撑架(324)的顶部,所述转向输出线(321)和转向回流线(322)呈平行状分别设置于转向台座(323)的顶部两侧,所述转向输出线(321)和转向回流线(322)的边侧均设置有末端信号检测(31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样本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协作机器人(3314)连接于连接支撑架(3313)的顶侧中部,所述协作机器人(3314)的手臂端设置有电动夹座(3315),所述电动夹座(3315)的下部设置有夹爪(331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全自动样本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支撑架(3313)的前部设置有输出位(331)和回流位(3312),所述输入扫码器(332)设置于连接支撑架(3313)的前侧,所述输入试管架缓存区域(333)和输出试管架缓存区域(334)分别设置于连接支撑架(3313)的前部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全自动样本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线下输入抽屉(337)和线上输出抽屉(338)依次设置于输入试管架缓存区域(333)的后侧,所述线下体液载体(339)和线上体液载体(3310)构成载体单元,所述载体单元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载体单元分别安装于线下输入抽屉(337)和线上输出抽屉(338)的上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全自动样本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复检样本提出区域(336)设置于输出试管架缓存区域(334)的后侧,所述复检样本提出区域(336)的上部设置有样本管(3317),所述输出扫码器(335)设置于复检样本提出区域(336)的一侧,所述线下样本用试管架(3311)设置于连接支撑架(3313)的后侧顶部。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全自动样本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样本输送系统(3)的中部设置有检验设备(2),所述样本输送系统(3)的两侧分别连接有样品前处理系统(1)和采血管后处理工作站(4),所述采血管后处理工作站(4)的后部设置有样品后处理系统(5)。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全自动样本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验设备(2)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检验设备(2)分别设置于两个连接模块(33)的后部,所述样品前处理系统(1)与采血管后处理工作站(4)分别连接于两个转向模块(32)的后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自动样本传输系统,包括样本输送系统(3),其特征在于:所述样本输送系统(3)包括输送线模块(31)、转向模块(32)和连接模块(3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样本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线体(311)和回流线体(312)的下部设置有输送支架,所述输出线体(311)和回流线体(312)呈平行状设置于输送支架的两侧,所述输出线体(311)和回流线体(312)的上部均运载有试管架(314),所述末端信号检测(313)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末端信号检测(313)分别安装于输出线体(311)和回流线体(312)的侧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样本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支撑架(324)连接于输送支架的端侧,所述转向台座(323)设置于转向支撑架(324)的顶部,所述转向输出线(321)和转向回流线(322)呈平行状分别设置于转向台座(323)的顶部两侧,所述转向输出线(321)和转向回流线(322)的边侧均设置有末端信号检测(31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样本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协作机器人(3314)连接于连接支撑架(3313)的顶侧中部,所述协作机器人(3314)的手臂端设置有电动夹座(3315),所述电动夹座(3315)的下部设置有夹爪(331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全自动样本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支撑架(3313)的前部设置有输出位(331)和回流位(3312),所述输入扫码器(332)设置于连接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喻由之辛晓文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创司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