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引装置及内窥镜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300996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48
本技术公开一种牵引装置及内窥镜,牵引装置包括管体、牵引组和牵引机构,牵引组穿设在管体内,包括毛细管以及穿设于毛细管内的牵引丝,牵引丝的前段与管体的一侧内壁连接;牵引机构与牵引丝的后段连接,在进行收线行程时,牵引机构带动牵引丝向后移动,以牵动管体朝一侧弯曲变形;管体的内壁凸设有引导结构,引导结构包括对应毛细管设置的第一引导部、以及对应牵引丝设置的第二引导部,在牵引组穿设于管体内时,第一引导部对毛细管进行预限位,第二引导部将牵引丝的前段限位在管体的内壁处。本技术有助于简化且高效化牵引组穿设至管体内的操作过程,保证牵引组在管体内的稳固性,避免牵引组等的相互缠绕,提升内窥镜的使用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牵引装置及内窥镜


技术介绍

1、现有的内窥镜中一般设置有管体、牵引组和牵引机构,牵引组包括内外套接的牵引丝和毛细管,牵引丝的前端与管体的一侧内壁连接,牵引丝的后端与牵引机构连接,以能够在牵引结构的驱动下,带动管体朝其侧向弯曲形变。为实现此目的,在机体装配过程中,需要将牵引组的前段穿设在管体内。

2、现有技术一般提供了两种穿设牵引组的方式,一种方式是,毛细管是直接放置于管体中的,毛细管是活动的,不固定,不固定就会造成内部的毛细管、牵引丝等内部线缆的打结缠绕,且会影响最终成品内窥镜管体的弯曲性能;另一种方式是,通过激光将毛细管焊接于管体的内部,这种方式工艺复杂、工时长、且焊接时容易产生生物相容性不好、有毒的物质,另外,焊接方式需要考虑毛细管的粗细,如果毛细管稍微细一点的话,可能整个毛细管内部都被焊接融化了,所以焊接的方式需要使用粗一点的毛细管,进而管体的外径也需要增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牵引装置及内窥镜,旨在解决传统技术在将牵引组穿设于管体的过程中存在操作不便且影响内窥镜的可靠性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牵引装置,包括:

3、管体,沿前后向延伸布设;

4、牵引组,穿设在所述管体内,所述牵引组包括毛细管以及穿设于所述毛细管内的牵引丝,所述牵引丝的前段与所述管体的一侧内壁连接;以及,

5、牵引机构,设于所述管体的后侧,且与所述牵引丝的后段连接,所述牵引机构具有收线行程和放线行程,在进行所述收线行程时,所述牵引机构带动所述牵引丝向后移动,以牵动所述管体朝与所述牵引丝连接的一侧弯曲变形;

6、其中,所述管体的内壁凸设有引导结构,所述引导结构包括对应所述毛细管所穿设部位设置的第一引导部、以及对应所述牵引丝所穿设部位设置的第二引导部,在所述牵引组穿设于所述管体内时,所述第一引导部用以对所述毛细管进行预限位,所述第二引导部用以将所述牵引丝的前段限位在所述管体的内壁处。

7、可选地,所述第一引导部沿前后向贯设有第一导孔;

8、所述第一导孔的内径大于所述毛细管的外径设置,和/或,所述第一引导部的侧向形成有连通所述第一导孔的缺口。

9、可选地,所述第一引导部包括两个支臂,两个所述支臂沿所述管体的周向间隔排布,两个所述支臂在凸出的方向上朝相互靠近的方向弯曲设置,以共同围合构成所述第一导孔;

10、其中,两个所述支臂的自由端保持间隔。

11、可选地,所述第二引导部包括块状本体及沿前后向贯设于所述块状本体的第二导孔,所述第二导孔的内径不大于所述牵引丝的外径,且所述第二导孔的侧向呈封闭设置。

12、可选地,所述第一引导部相对所述管体的内壁的凸出高度大于所述第二引导部相对所述管体的内壁的凸出高度。

13、可选地,所述引导结构的外表面呈呈弧面状设置;和/或,

14、所述管体的外壁对应各所述引导结构处呈镂空设置。

15、可选地,所述牵引装置还包括胶体和/或焊料;

16、所述胶体和/或所述焊料填设于各所述引导结构处;和/或,

17、所述牵引装置还包括在所述牵引机构及所述管体之间分散布设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形成有供经过的所述牵引丝支撑的支撑面,所述胶体和/或所述焊料堆放在所述支撑面处。

18、可选地,所述牵引丝的前端经熔融形成膨大的球头部,所述球头部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导孔的内径设置;或者,

19、所述牵引丝的前端经熔融形成膨大的球头部,所述球头部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导孔的内径设置,所述管体在对应所述球头部处凹陷设置,形成有避让凹部。

20、可选地,所述牵引机构包括:

21、安装座,设于所述管体的后侧;

22、卷线盘,沿所述管体的径向轴线转动安装于所述安装座,所述卷线盘对应所述牵引组设置;以及,

23、自攻螺钉,供所述牵引丝的后段缠绕布设,并螺纹安装于所述牵引组的端表面。

24、可选地,所述管体包括靠近其前端设置的弯曲段和余下的连接段,所述牵引丝的前端与所述弯曲段的内壁连接,所述毛细管的前端位于所述弯曲段的后侧,所述第一引导部布设在所述弯曲段的后侧;或者,

25、所述管体包括自前至后依次连接的主动弯曲段、被动弯曲段和余下的连接段,所述牵引丝的前端与所述主动弯曲段的内壁连接,所述毛细管的前端位于所述主动弯曲段的后侧,所述第一引导部布设在所述被动弯曲段上。

26、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内窥镜,包括:

27、壳体,形成有前端开口的安装腔;以及,

28、牵引装置,所述牵引装置包括管体、牵引组以及牵引机构,所述管体沿前后向延伸布设,所述管体的后端安装于所述壳体的所述开口处;所述牵引组及所述牵引机构至少部分地收容在所述安装腔内;所述牵引组穿设在所述管体内,所述牵引组包括毛细管以及穿设于所述毛细管内的牵引丝,所述牵引丝的前段与所述管体的一侧内壁连接;所述牵引机构设于所述管体的后侧,且与所述牵引丝的后段连接,所述牵引机构具有收线行程和放线行程,在进行所述收线行程时,所述牵引机构带动所述牵引丝向后移动,以牵动所述管体朝与所述牵引丝连接的一侧弯曲变形;其中,所述管体的内壁凸设有引导结构,所述引导结构包括对应所述毛细管所穿设部位设置的第一引导部、以及对应所述牵引丝所穿设部位设置的第二引导部,在所述牵引组穿设于所述管体内时,所述第一引导部用以对所述毛细管进行预限位,所述第二引导部用以将所述牵引丝的前段限位在所述管体的内壁处。

29、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中,牵引丝预先穿设在毛细管内,且牵引丝的前段及后段均向外伸出于毛细管之外,构成牵引组;在将牵引组穿设于管体内的过程中,牵引组首先经过第一引导部,由于第一引导部对毛细管进行预限位,可以大致定位出牵引组整体的准确的穿设位置,且降低对牵引组产生的干涉作用,有助于牵引组被第一引导部引导着而能够沿准确的穿设路径进行更为顺畅的穿设活动;而后在牵引丝的前段经过第二引导部时,第二引导部能够对牵引丝施加足够大的干涉作用,阻止牵引丝的继续朝前穿设活动,且将牵引丝相对固定在管体的一侧。本技术提供的方案既有助于简化且高效化牵引组穿设至管体内的操作过程,又有助于保证牵引组在管体内的稳固性,能够避免牵引组自身或者与其他内部线缆相互缠绕,提升内窥镜的使用品质;此外还有助于避免对内窥镜的其他构件例如在管径尺寸等方面产生制约,确保内窥镜的设计合理,从而有助于整体提高内窥镜的品质可靠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导部沿前后向贯设有第一导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导部包括两个支臂,两个所述支臂沿所述管体的周向间隔排布,两个所述支臂在凸出的方向上朝相互靠近的方向弯曲设置,以共同围合构成所述第一导孔;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引导部包括块状本体及沿前后向贯设于所述块状本体的第二导孔,所述第二导孔的内径不大于所述牵引丝的外径,且所述第二导孔的侧向呈封闭设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导部相对所述管体的内壁的凸出高度大于所述第二引导部相对所述管体的内壁的凸出高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结构的外表面呈呈弧面状设置;和/或,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装置还包括胶体和/或焊料;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丝的前端经熔融形成膨大的球头部,所述球头部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导孔的内径设置;或者,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机构包括:

10.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包括靠近其前端设置的弯曲段和余下的连接段,所述牵引丝的前端与所述弯曲段的内壁连接,所述毛细管的前端位于所述弯曲段的后侧,所述第一引导部布设在所述弯曲段的后侧;或者,

11.一种内窥镜,其特征在于,包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导部沿前后向贯设有第一导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导部包括两个支臂,两个所述支臂沿所述管体的周向间隔排布,两个所述支臂在凸出的方向上朝相互靠近的方向弯曲设置,以共同围合构成所述第一导孔;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引导部包括块状本体及沿前后向贯设于所述块状本体的第二导孔,所述第二导孔的内径不大于所述牵引丝的外径,且所述第二导孔的侧向呈封闭设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导部相对所述管体的内壁的凸出高度大于所述第二引导部相对所述管体的内壁的凸出高度。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东王翔
申请(专利权)人:新光维医疗科技苏州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