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300788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48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涉及电池领域。电池单体包括壳体、电极组件和第一密封件。壳体具有容纳腔以及与容纳腔连通的注液孔,注液孔用于向容纳腔注入电解液。电极组件设置于容纳腔内。第一密封件的至少部分密封设置于注液孔内,且朝向电极组件延伸,以使第一密封件与电极组件抵接。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单体,通过第一密封件对电极组件的一端进行限位,从而降低了电极组件在容纳腔内产生晃动的几率,也降低了电池单体的零部件出现因电极组件晃动而产生连接失效问题的几率,有利于提高电池单体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技术介绍

1、电池在新能源领域应用甚广,例如电动汽车、新能源汽车等,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已经成为汽车产业的发展新趋势。电池技术的发展要同时考虑多方面的设计因素,例如,电池寿命、能量密度、放电容量、充放电倍率等性能参数。另外,还需要考虑电池的可靠性。因此,如何提高电池的可靠性,是电池技术中一个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旨在提高电池单体的可靠性。

2、为达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单体,包括:

3、壳体,具有容纳腔以及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注液孔,所述注液孔用于向所述容纳腔注入电解液;

4、电极组件,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

5、第一密封件,至少部分密封设置于所述注液孔内,且朝向所述电极组件延伸,以使所述第一密封件与所述电极组件抵接。

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密封件密封设置于注液孔内后还继续向电极组件延伸,并且使得第一密封件与电极组件形成抵接关系,通过第一密封件对电极组件的一端进行限位,从而降低了电极组件在容纳腔内产生晃动的几率,也降低了电池单体的零部件出现因电极组件晃动而产生连接失效问题的几率,有利于提高电池单体的可靠性。

7、此外,电池单体无需增加新的零部件来定位电极组件,而是通过第一密封件兼具密封注液孔的功能及定位电极组件的功能。如此,可以有效控制电池单体的零部件数量,有利于控制电池单体的复杂程度。

8、一种实施方式中,沿所述注液孔的轴向方向,所述第一密封件的长度尺寸的范围为2mm~12mm。

9、通过将第一密封件沿注液孔的轴向方向的长度尺寸控制在2mm~12mm之间,第一密封件在能够密封注液孔的同时,还能够较好地与电极组件形成抵接关系,基于多种型号的电池单体,即使各型号的电池单体的电极组件与容纳腔的腔壁之间的间隙不同,本实施例的第一密封件依然能够匹配使用,从而提高了第一密封件的通用性。

10、一种实施方式中,沿所述注液孔的轴向方向,所述第一密封件的长度尺寸的范围为3mm~9mm。

11、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池单体还包括转接片,所述壳体包括极柱,所述极柱通过所述转接片与所述电极组件电连接,所述转接片设置于所述注液孔和所述电极组件之间,所述第一密封件的至少部分抵接于所述转接片背离所述电极组件的一侧,且将所述转接片压紧于所述电极组件上。

1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密封件将转接片压紧于电极组件上,降低了转接片与电极组件的连接处产生弯折的几率,同时,电极组件在第一密封件作用下难以产生晃动,转接片与极柱的连接处同样难以弯折。如此,提高了转接片与电极组件以及极柱之间的连接可靠性。

13、此外,由于转接片占据极柱与电极组件之间的部分间隙,第一密封件通过将转接片压紧于电极组件上并通过转接片定位电极组件,即第一密封件无需绕过转接片,在容纳腔的空间相对狭小的情况下,便于第一密封件的安装。

14、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转接片上设置有限位孔,所述第一密封件靠近所述电极组件的一端伸入所述限位孔内并与所述限位孔限位配合。

1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密封件的部分结构能够伸入限位孔内并与限位孔限位配合,第一密封件除对电极组件沿第一密封件的延伸方向进行定位之外,还能够有效降低电极组件相对于第一密封件产生摆动的几率。如此,进一步提高了电极组件在容纳腔内的安装稳定性。

16、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密封件包括密封本体、与所述密封本体靠近所述电极组件的一端连接的定位柱,所述定位柱伸入所述限位孔内并与所述限位孔限位配合,所述密封本体的端面抵接于所述转接片上。

1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由于定位柱需要伸入定位孔内,为了便于定位柱安装至限位孔内,定位柱与限位孔的孔壁之间难免会产生一定的安装间隙,而在此安装间隙的影响下,电极组件依然有一定几率带动转接片在此安装间隙内绕定位柱摆动,而通过密封本体的端面与转接片抵接,由密封本体的端面进一步降低转接片的摆动几率,从而减少了此安装间隙对转接片的可靠性的影响。

18、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密封件包括密封本体以及与所述密封本体连接的密封盖,所述密封本体的至少部分密封设置于所述注液孔内,且朝向所述电极组件延伸,所述密封盖密封连接于所述壳体的外侧壁上。

1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第一密封件上设置密封盖,可以施加作用力至密封盖上来安装第一密封件,第一密封件在安装的过程中,密封盖始终位于壳体的外部。如此,有利于第一密封件的安装。

20、此外,密封盖与密封本体的连接处相当于形成台阶面,此台阶面密封连接于注液孔的边缘处,从而与密封本体一起对注液孔起到双重密封,有利于提升第一密封件的密封性能。

21、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密封盖沿所述注液孔的周向均超出所述注液孔。

2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密封本体与注液孔孔壁之间的安装缝能够被密封盖完全覆盖。如此,注液孔周向上的所有区域均形成双重密封,进一步提升了第一密封件的密封性能。

23、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注液孔的中心位于所述电池单体的中轴线上。

2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注液孔的中心在电池单体的中轴线上,第一密封件与电极组件抵接后,第一密封件对电极组件的限位位置位于电极组件端面的中心位置,如此,电极组件的端面均匀受力,从而提高了电极组件在容纳腔内部的安装稳定性。

25、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池单体为圆柱电池单体。

26、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包括壳本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壳本体上的极柱,所述极柱与所述电极组件电连接,所述极柱与所述壳本体限定形成所述容纳腔,所述注液孔开设于所述极柱上。

2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注液孔开设于极柱上,在保证注液孔的中心能够位于电池单体的中轴线上的同时,还不用修改极柱的设置位置,从而降低了电池单体的设计成本,并且极柱的设置位置不变,电池单体的通用性更高。

28、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极柱上设置有一侧开口的安装槽,所述注液孔与所述安装槽连通,所述安装槽用于安装所述第一密封件。

2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极柱上设置安装槽,可以便于第一密封件的安装,同时,安装槽还能够为第一密封件提供容纳空间。

30、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池单体还包括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二密封件密封设置于所述安装槽内。

3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安装槽内设置第二密封件,在安装第一密封件后,第二密封件能够对安装槽进行有效密封,使得第一密封件能够位于电池单体的内部,降低了第一密封件在外部环境影响下出现腐蚀、磨损等问题的几率。

32、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密封件与所述第一密封件抵接。

3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二密封件与第一密封件抵接后,第一密封件背离电极组件的一侧被第二密封件抵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注液孔的轴向方向,所述第一密封件的长度尺寸的范围为2mm~12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注液孔的轴向方向,所述第一密封件的长度尺寸的范围为3mm~9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单体还包括转接片,所述壳体包括极柱,所述极柱通过所述转接片与所述电极组件电连接,所述转接片设置于所述注液孔和所述电极组件之间,所述第一密封件的至少部分抵接于所述转接片背离所述电极组件的一侧,且将所述转接片压紧于所述电极组件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片上设置有限位孔,所述第一密封件靠近所述电极组件的一端伸入所述限位孔内并与所述限位孔限位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件包括密封本体、与所述密封本体靠近所述电极组件的一端连接的定位柱,所述定位柱伸入所述限位孔内并与所述限位孔限位配合,所述密封本体的端面抵接于所述转接片上。

<p>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件包括密封本体以及与所述密封本体连接的密封盖,所述密封本体的至少部分密封设置于所述注液孔内,且朝向所述电极组件延伸,所述密封盖密封连接于所述壳体的外侧壁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盖沿所述注液孔的周向均超出所述注液孔。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液孔的中心位于所述电池单体的中轴线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单体为圆柱电池单体。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壳本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壳本体上的极柱,所述极柱与所述电极组件电连接,所述极柱与所述壳本体限定形成所述容纳腔,所述注液孔开设于所述极柱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柱上设置有一侧开口的安装槽,所述注液孔与所述安装槽连通,所述安装槽用于安装所述第一密封件。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单体还包括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二密封件密封设置于所述安装槽内。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件与所述第一密封件抵接。

15.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括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单体。

16.一种用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用电装置包括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池,所述电池用于向所述用电装置供应电能。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注液孔的轴向方向,所述第一密封件的长度尺寸的范围为2mm~12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注液孔的轴向方向,所述第一密封件的长度尺寸的范围为3mm~9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单体还包括转接片,所述壳体包括极柱,所述极柱通过所述转接片与所述电极组件电连接,所述转接片设置于所述注液孔和所述电极组件之间,所述第一密封件的至少部分抵接于所述转接片背离所述电极组件的一侧,且将所述转接片压紧于所述电极组件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片上设置有限位孔,所述第一密封件靠近所述电极组件的一端伸入所述限位孔内并与所述限位孔限位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件包括密封本体、与所述密封本体靠近所述电极组件的一端连接的定位柱,所述定位柱伸入所述限位孔内并与所述限位孔限位配合,所述密封本体的端面抵接于所述转接片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件包括密封本体以及与所述密封本体连接的密封盖,所述密封本体的至少部分密封设置于所述注液孔内,且朝向所述电极组件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小东张静金义矿孙杰张哲吴盛安张强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