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SMK株式会社专利>正文

荧光管用插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9918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由荧光管的亮灯及灭灯引起的热伸缩的吸收性良好且有效地减少部件件数的荧光管用插座。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荧光管用插座是具备用于将荧光管与电源电连接的壳体和容纳在该壳体内的触头的插座,其特征是:壳体具有至少在一方开口的触头容纳部,触头具有固定在上述壳体的触头容纳部中的触头基体部、与荧光管的电极接触的接触片、以及设在触头基体部的导向部,接触片用弹性变形部与触头基体部连接,并且具有从接触片延长的稳定器,该稳定器的移动由上述导向部引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荧光管用插座,尤其适用于液晶电视等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灯用荧光 管的插座。
技术介绍
作为用于液晶显示装置等的背光灯,众所周知的是冷阴极荧光管等的荧光管。这种荧光管安装在与刚性基板连接的插座上,由于亮灯和灭灯而在荧光管的两端 的电极间长度、插座、安装了插座的底座及基板的各个之间产生相对的热伸缩差。若不设置吸收这些热伸缩差的机构,则在荧光管的电极与插座的触头的接触部及 基板接点部产生偏移,接触变得不稳定,在构成荧光管的玻璃管与电极部之间的惰性气体 密封部被施加负载,密封气体泄漏,存在导致短寿命的危险。于是,本申请的申请人提出了如下方案的插座,首先在基体部滑动自如地安装壳 体,并在该壳体上安装触头的荧光管电极接触部,并且用弹性变形部连接与配置于基体部 的基板的接点部和上述荧光管电极接触部之间(专利文献1 日本专利技术申请2007-229558 号公报)。在该场合,由于设置了相对基体部滑动自如地移动的壳体,而增加了部件件数。若部件件数多,则存在模具费、材料费增多,且组装工时增加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由荧光管的亮灯及灭灯引起的热伸缩的吸收性良好且 有效地减少部件件数的荧光管用插座。涉及本专利技术的荧光管用插座是具备用于将荧光管与电源电连接的壳体和容纳在 该壳体内的触头的插座,其特征是壳体具有至少在一方开口的触头容纳部,触头具有固定 在上述壳体的触头容纳部中的触头基体部、与荧光管的电极接触的接触片、以及设在触头 基体部上的导向部,接触片用弹性变形部与触头基体部连接,并且具有从接触片延长的稳 定器,该稳定器的移动由上述导向部引导。通过将触头的与荧光管的电极接触的接触片用弹性变形部与用于固定在壳体上 的触头基体部进行连接,从而利用弹性变形部的变形来吸收由荧光管的亮灯及灭灯引起的 热伸缩,但是若不引导接触片的荧光管轴向的移动以及与其正交的大致水平方向的移动, 则在接触片的接触稳定性上留有不安。尤其对荧光管细长的冷阴极荧光管而言,荧光管的轴向长度的伸缩差较大。于是,本专利技术设置从接触片延长的稳定器,并将引导该稳定器移动的导向部设置 在触头自身上。根据第二方案的专利技术是在将引导上述稳定器移动的导向部设在壳体上的情况下, 具备用于将荧光管与电源电连接的壳体和容纳在该壳体内的触头的插座,其特征是壳体 具有至少在一方开口的触头容纳部和导向部,触头具有固定在上述壳体的触头容纳部中的触头基体部和与荧光管的电极接触的接触片,接触片用弹性变形部与触头基体部连接,并 且具有从接触片延长的稳定器,该稳定器的移动由上述导向部引导。另外,在这里,也可以利用设于弹性变形部的臂部来连接上述接触片与上述弹性 变形部之间,可允许在接触片与触头基体部之间产生的扭曲变形。在冷阴极荧光管的场合,一般具有从玻璃管的密封部突出的被称为迪梅特线的引 线部,就插座而言,有直接夹持该引线部的类型、以及从引线部以跨越玻璃管的方式安装电 极配件并通过该电极配件进行电连接的类型。在使用电极配件的场合,虽然在触头的接触部并不一定需要ZIF (Zero Insertion Force)构造或LIF(Low Insertion Force)构造,但是在直接与脆弱的引线部电连接的场 合,最好采用ZIF构造(零插拔力构造)或LIF构造(低插拔力构造)。这种场合,具有将触头的接触片相对荧光管的电极转换为打开状态和接触状态并 进行保持的盖部件,盖部件在上述接触片接触状态下相对壳体可在荧光管轴向滑动移动, 且可追随触头的接触片的移动。在这里,用盖部件将触头的接触片相对引线部转换为打开状态和接触状态的方法 并不特别限定,例如可举出在盖部件上设置将接触片从外侧向引线部侧按压的倾斜面,并 通过将盖部件压入壳体而转换为接触状态的方法。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效果。就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插座而言,通过用弹性变形部连接与荧光管的电极接触的接触片 和用于将触头固定在壳体上的触头基体部,并且在该触头自身或者壳体上设置对从该接触 片延长的稳定器的移动进行引导的导向部,从而能够一体成形专利文献1所示的基体部与 壳体,减少部件件数。并且,若利用设于弹性变形部的臂部来连接接触片与弹性变形部,则不仅接触片 的前后方向的移动,而且扭曲变形也变得容易吸收。再有,在由于采用ZIF构造而在壳体上追加盖部件设的场合,通过使盖部件与触 头的接触片一起可相对壳体移动,从而可实现部件件数的减少。附图说明图1表示涉及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插座,(a)表示从荧光管安装侧看到的部件 构成图,(b)表示触头的局部放大图。图2表示第一实施例的插座的从背面侧看到的图,(a)表示部件构成图,(b)表示 局部放大图。图3表示第一实施例的插座的外观图,(a)表示荧光管安装侧外观图,(b)表示从 背面看到的外观图。图4表示在第一实施例的插座上安装荧光管的状态。图5表示涉及第一实施例的插座剖视图,(a)表示A-A剖视图,(b)表示B_B剖视 图。图6表示涉及第一实施例的插座中的触头的弹性变形例。图7表示涉及第二实施例的插座的部件构成图。图8表示在涉及第二实施例的插座上安装荧光管的状态,(b)表示用盖部件将接触片打开后的状态和接触了引线部的状态。图9 (a)表示C-C剖视图,(b)表示D-D剖视图。图10表示盖部件伴随着触头的弹性变形而移动的说明图。图11(a)、(b)表示涉及第二实施例的触头,(c)表示壳体的剖视图。图中10-触头,11-触头基体部,13-基板接点部,14a、14b-接触片,15a、15b-臂部,16-弹性变形部,18-稳定器,19-导向部,20-壳体,21-安装基体部,22-基板插入口,23-触头容纳部,100-插座,110-触头,120-壳体,125-导向肋,130-盖部件,131-盖壳体,132-滑动肋,200-插座。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涉及本专利技术的插座的构造例。图1 图6表示涉及第一实施例的插座的例。涉及第一实施例的插座是不需要ZIF构造(零插拔力构造)的场合的例子。图3表示插座100的外观图,图1、图2表示部件构成图。插座100是在壳体20上安装了触头10的例子。壳体20是绝缘性的树脂成型品,具有在省略图示的底板等上设置安装孔地进行 安装的安装基体部21的下侧插入基板的基板插入口 22,具有与该基板插入口 22连通的触 头容纳部23。触头容纳部23为上部开口且立设有侧壁24a、24b、24c的箱形。标记21a是用于固定在底板上的突起部。触头10为金属制,用压力机等对板材进行冲裁及折弯加工而一体制作。触头10具有固定在壳体上的触头基体部11,如图5所示,该触头基体部11具有插 入到设于壳体20底部的槽部的插入片12和在壳体的触头容纳部23的侧壁进行切片卡定 的切片、,、八)lla、llb。触头10在触头基体部11的下侧具有基板接点部13,该基板接点部13如图5(a) 所示,位于壳体的基板插入口 22。具有由从触头基体部11向上方立设的带状臂形状构成的弹性变形部16,并具有 从该弹性变形部16的上部附近折返成倒U字形的臂部15a、15b。臂部15a、15b的前端部与对置立设的一对接触片14a、14b连接。将从位于一对接触片的根部的支撑部17a将向前方侧(荧光管安装侧)立设的立 设片17的左右两侧折弯成俯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荧光管用插座,具备用于将荧光管与电源电连接的壳体和容纳在该壳体内的触头,其特征在于,壳体具有至少在一方开口的触头容纳部,触头具有固定在上述壳体的触头容纳部中的触头基体部、与荧光管的电极接触的接触片、以及设在触头基体部上的导向部,接触片用弹性变形部与触头基体部连接,并且具有从接触片延长的稳定器,该稳定器的移动由上述导向部引导。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9-3-24 2009-072294一种荧光管用插座,具备用于将荧光管与电源电连接的壳体和容纳在该壳体内的触头,其特征在于,壳体具有至少在一方开口的触头容纳部,触头具有固定在上述壳体的触头容纳部中的触头基体部、与荧光管的电极接触的接触片、以及设在触头基体部上的导向部,接触片用弹性变形部与触头基体部连接,并且具有从接触片延长的稳定器,该稳定器的移动由上述导向部引导。2.一种荧光管用插座,具备用于将荧光管与电源电连接的壳体和容纳在该壳体内的触 头,其特征在于,壳体具有至少在一方开口的触头容纳部和导向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竹田利光田中克佳
申请(专利权)人:SMK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