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拐曲轴预锻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94260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44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双拐曲轴预锻模具,包括具有预锻单元型腔的两个预锻单元模,合模状态时,两个预锻单元模的预锻单元型腔组合形成预锻型腔,预锻单元型腔包括两个端轴成型腔和设置于两个端轴成型腔之间的平衡重成型腔,两个预锻单元模其中一个的分型面上设置有阻料墙,另一个的分型面上设置有凹陷部,阻料墙与凹陷部匹配。本技术通过阻料墙的设置,可对向预锻型腔外部扩散流动的坯料产生阻力,从而增大平衡重成型腔处的压力,使坯料可以充分填充到平衡重成型腔的底部,提升预锻型腔的填充度,进而提升预锻模具生产成品的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曲轴锻压,尤其涉及一种双拐曲轴预锻模具


技术介绍

1、双拐曲轴是发动机中应用较广的一种零部件,它的结构简单实用,可以有效缓解汽车、摩托车的整车振动,提高驾驶的舒适性。平衡轴其实就是一个装有偏心重块也称平衡块并随曲轴同步旋转的轴,利用偏心重块所产生的反向振动力,使发动机获得良好的平衡效果,降低发动机振动。

2、双拐曲轴的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曲轴轴颈,曲轴轴颈的两端均设置有沿其轴向分布并通过连杆轴颈连接的两个平衡重,曲轴轴颈与其中一个平衡重固定连接,四个平衡重中,远离曲轴轴颈的其中两个平衡重均固定连接有端轴,端轴和曲轴轴颈的轴心线一致。曲轴中,平衡重也称配重,作为曲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是为了平衡旋转离心力及其力矩,也可平衡往复惯性力及其力矩。

3、平衡重的结构大都为扁平的扇形结构,其外径大于曲轴轴颈的外径,预锻生产时,在预锻模具所组成的预锻型腔内,平衡重成型腔的深度大于曲轴轴颈成型腔的深度,因此锻压铸造过程中,坯料难以填充满平衡重成型腔的深处以及其他距离预锻模具分型面较远的位置,即降低了预锻型腔的填充度,导致预锻成型得到的坯料完整度低,与最终产品的结构差异性大,使得预锻成型质量降低,为了保证最终产品质量,需要进行多次锻压加工,最终降低了生产效率,增加了锻压成本。

4、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的双拐曲轴预锻模具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双拐曲轴预锻模具,使坯料可以充分填充平衡重成型腔以及其他距离预锻模具分型面较远的位置,提升最终产品的成型质量。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双拐曲轴预锻模具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双拐曲轴预锻模具,包括具有预锻单元型腔的两个预锻单元模,合模状态时,两个所述预锻单元模的预锻单元型腔组合形成预锻型腔,所述预锻单元型腔包括两个端轴成型腔和设置于两个所述端轴成型腔之间的平衡重成型腔,两个所述预锻单元模其中一个的分型面上设置有阻料墙,另一个的分型面上设置有凹陷部,所述阻料墙与所述凹陷部匹配。

4、优选的,为了阻挡坯料向四周扩散,使坯料更好的填充预锻型腔,所述阻料墙紧邻所述预锻单元型腔设置。

5、优选的,为了限制预锻型腔的压力,防止预锻模具发生损坏,所述阻料墙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阻料墙分别设置于所述平衡重成型腔的两侧。

6、优选的,为了使坯料更好的填充平衡重成型腔,所述阻料墙呈半包围结构环绕于所述平衡重成型腔的一侧。

7、优选的,为了使坯料可以在相邻两个平衡重型腔之间相互流动,使各平衡重型腔内部压力保持稳定,各所述平衡重成型腔沿所述端轴成型腔延伸方向分布,紧邻的两个所述平衡重成型腔之间具有分隔墙,所述分隔墙顶面与所述预锻单元型腔底部的最大距离小于所述分型面与所述预锻单元型腔底部的最大距离。

8、优选的,为了使坯料在相邻平衡重成型腔之间流动更加顺畅,所述分隔墙的顶面与侧面之间通过圆角过渡。

9、优选的,为了控制预锻型腔内部的压力,防止预锻模具发生损坏,合模状态时,所述阻料墙与所述凹陷部之间具有间隔。

10、优选的,为了便于将成型的曲轴从预锻模具中取出,所述端轴成型腔的底面设置有用于插接顶杆的顶出孔。

11、本技术的双拐曲轴预锻模具具有以下优点:通过阻料墙的设置,可对向预锻型腔外部扩散流动的坯料产生阻力,从而增大平衡重成型腔处的压力,使坯料可以充分填充到平衡重成型腔的底部,提升预锻型腔的填充度,进而提升预锻模具生产成品的质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拐曲轴预锻模具,包括具有预锻单元型腔(3)的两个预锻单元模(1),合模状态时,两个所述预锻单元模(1)的预锻单元型腔(3)组合形成预锻型腔,所述预锻单元型腔(3)包括两个端轴成型腔(302)和设置于两个所述端轴成型腔(302)之间的平衡重成型腔(301),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拐曲轴预锻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料墙(4)呈半包围结构环绕于所述平衡重成型腔(301)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拐曲轴预锻模具,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平衡重成型腔(301)沿所述端轴成型腔(302)延伸方向分布,紧邻的两个所述平衡重成型腔(301)之间具有分隔墙(305),所述分隔墙(305)顶面与所述预锻单元型腔(3)底部的最大距离小于所述分型面(2)与所述预锻单元型腔(3)底部的最大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拐曲轴预锻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墙(305)的顶面与侧面之间通过圆角过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拐曲轴预锻模具,其特征在于,合模状态时,所述阻料墙(4)与所述凹陷部(5)之间具有间隔。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双拐曲轴预锻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端轴成型腔(302)的底面设置有用于插接顶杆的顶出孔(6)。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拐曲轴预锻模具,包括具有预锻单元型腔(3)的两个预锻单元模(1),合模状态时,两个所述预锻单元模(1)的预锻单元型腔(3)组合形成预锻型腔,所述预锻单元型腔(3)包括两个端轴成型腔(302)和设置于两个所述端轴成型腔(302)之间的平衡重成型腔(301),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拐曲轴预锻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料墙(4)呈半包围结构环绕于所述平衡重成型腔(301)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拐曲轴预锻模具,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平衡重成型腔(301)沿所述端轴成型腔(302)延伸方向分布,紧邻的两个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玉金赵星烨
申请(专利权)人:江阴市凯信模锻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