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侧围后部连接结构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93498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43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身侧围后部连接结构和车辆,车身侧围后部连接结构包括:尾灯安装组件,包括:第一板和第二板,第一板朝向车内一侧凹陷,第一板连接在后轮罩总成和侧围流水槽之间,第二板与第一板固定连接且与第一板之间形成尾灯容纳腔,尾灯容纳腔用于安装尾灯;后背门撑杆安装组件,后背门撑杆安装组件设置于尾灯安装组件朝向车内的一侧且连接在侧围流水槽和第一板的连接处,后背门撑杆安装组件与侧围流水槽和第一板之间形成型腔。其中,尾灯安装组件与后背门撑杆安装组件和侧围流水槽之间形成双腔结构,既解决了尾灯和后背门撑杆的安装问题,又保证了尾灯和后背门撑杆的安装强度,降低车身重量,达到轻量化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辆,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身侧围后部连接结构和车辆


技术介绍

1、针对内嵌式造型尾灯和尾门电动撑杆布置,因车身后部钣金料厚薄、材料强度低导致后部整体刚度低,车身进行结构设计时不易满足尾灯和尾门撑杆安装强度要求,导致后部焊点疲劳开裂风险加大。

2、相关技术中,在尾灯安装点处增加补强板进行补强,反而导致轻量化水平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车身侧围后部连接结构,尾灯安装组件与后背门撑杆安装组件和侧围流水槽之间形成双腔结构,既解决了尾灯和后背门撑杆的安装问题,又保证了尾灯和后背门撑杆的安装强度,降低车身重量,达到轻量化的目的。

2、本技术进一步提出了一种车辆。

3、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车身侧围后部连接结构,包括:尾灯安装组件,包括:第一板和第二板,所述第一板朝向车内一侧凹陷,所述第一板连接在后轮罩总成和侧围流水槽之间,所述第二板与所述第一板固定连接且与所述第一板之间形成尾灯容纳腔,所述尾灯容纳腔用于安装尾灯;后背门撑杆安装组件,所述后背门撑杆安装组件设置于所述尾灯安装组件朝向车内的一侧且连接在所述侧围流水槽和所述第一板的连接处,所述后背门撑杆安装组件与所述侧围流水槽和所述第一板之间形成型腔。

4、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车身侧围后部连接结构,尾灯安装组件与后背门撑杆安装组件和侧围流水槽之间形成双腔结构,既解决了尾灯和后背门撑杆的安装问题,又保证了尾灯和后背门撑杆的安装强度,降低车身重量,达到轻量化的目的。

5、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车身侧围后部连接结构还包括: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前侧与后轮罩总成固定连接且后侧与所述尾灯安装组件固定连接。

6、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部分所述第一板的周侧设置有第一翻边,所述第二板的周侧设置有第二翻边,所述第一翻边和所述第二翻边抵接且固定连接。

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后背门撑杆安装组件包括:撑杆支撑板,所述撑杆支撑板朝向车内凸出且与所述侧围流水槽和所述第一板之间形成型腔。

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撑杆支撑板包括:第一主体部和多个第三翻边,所述第一主体部朝向车内一侧凹陷且与所述侧围流水槽和所述第一板之间形成型腔,多个所述第三翻边绕所述第一主体部的周侧设置且分别与所述第一板和所述侧围流水槽连接。

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三翻边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朝向背离第一主体部的方向延伸。

1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后背门撑杆安装组件还包括:撑杆安装板,所述撑杆安装板位于所述撑杆支撑板朝向车内的一侧且与所述撑杆支撑板固定连接。

1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撑杆安装板包括:第二主体部、台阶部和第四翻边,所述第二主体部与所述第一主体部固定连接,所述台阶部连接在所述第二主体部和所述第四翻边之间,所述第四翻边与所述第三翻边固定连接。

1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车身侧围后部连接结构还包括:侧围外板后延伸板,所述侧围外板后延伸板的前侧与所述后轮罩总成连接且上侧与所述第一板和所述侧围流水槽连接。

13、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所述车身侧围后部连接结构。

14、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身侧围后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侧围后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连接板(42),所述第一连接板(42)的前侧与后轮罩总成固定连接且后侧与所述尾灯安装组件(20)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侧围后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部分所述第一板(21)的周侧设置有第一翻边(211),所述第二板(22)的周侧设置有第二翻边(221),所述第一翻边(211)和所述第二翻边(221)抵接且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侧围后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背门撑杆安装组件(30)包括:撑杆支撑板(31),所述撑杆支撑板(31)朝向车内凸出且与所述侧围流水槽(41)和所述第一板(21)之间形成型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身侧围后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撑杆支撑板(31)包括:第一主体部(311)和多个第三翻边(312),所述第一主体部(311)朝向车内一侧凹陷且与所述侧围流水槽(41)和所述第一板(21)之间形成型腔,多个所述第三翻边(312)绕所述第一主体部(311)的周侧设置且分别与所述第一板(21)和所述侧围流水槽(41)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身侧围后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翻边(312)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朝向背离第一主体部(311)的方向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身侧围后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背门撑杆安装组件(30)还包括:撑杆安装板(32),所述撑杆安装板(32)位于所述撑杆支撑板(31)朝向车内的一侧且与所述撑杆支撑板(31)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身侧围后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撑杆安装板(32)包括:第二主体部(321)、台阶部(322)和第四翻边(323),所述第二主体部(321)与所述第一主体部(311)固定连接,所述台阶部(322)连接在所述第二主体部(321)和所述第四翻边(323)之间,所述第四翻边(323)与所述第三翻边(312)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侧围后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侧围外板后延伸板(43),所述侧围外板后延伸板(43)的前侧与所述后轮罩总成连接且上侧与所述第一板(21)和所述侧围流水槽(41)连接。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车身侧围后部连接结构(100)。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身侧围后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侧围后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连接板(42),所述第一连接板(42)的前侧与后轮罩总成固定连接且后侧与所述尾灯安装组件(20)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侧围后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部分所述第一板(21)的周侧设置有第一翻边(211),所述第二板(22)的周侧设置有第二翻边(221),所述第一翻边(211)和所述第二翻边(221)抵接且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侧围后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背门撑杆安装组件(30)包括:撑杆支撑板(31),所述撑杆支撑板(31)朝向车内凸出且与所述侧围流水槽(41)和所述第一板(21)之间形成型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身侧围后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撑杆支撑板(31)包括:第一主体部(311)和多个第三翻边(312),所述第一主体部(311)朝向车内一侧凹陷且与所述侧围流水槽(41)和所述第一板(21)之间形成型腔,多个所述第三翻边(312)绕所述第一主体部(311)的周侧设置且分别与所述第一板(21)和所述侧围流水槽(41)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宁可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