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前照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9319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车辆用前照灯。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实现小型化、轻量化、节电化、低成本化。本发明专利技术具备:具有由抛物线系的自由曲面构成的反射面(2U、2D)的固定反射体(3);具有由抛物线系的自由曲面构成的反射面(12U、12D)的可动反射体(13U、13D);以及具有平面矩形形状的发光芯片(4)的半导体型光源(5U、5D)。可动反射体位于第一位置时可得到近光束用配光图案(LP)。可动反射体位于第二位置时可得到远光束用配光图案(HP1、HP2、HP3、HP4)。可动反射体位于第三位置时可得到白天行车灯用配光图案(DP1、DP2、DP3、DP4、DP5)。其结果,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实现小型化、轻量化、节电化、低成本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切换近光束用配光图案(防眩用配光图案)和远光束用配光图案(行 驶用配光图案)和白天行车灯(daytime ru皿ing lights)用配光图案并向车辆的前方进 行照射的车辆用前照灯
技术介绍
这种车辆用前照灯一直就有(例如,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7-109493)。以下对现有的车辆用前照灯进行说明。现有的车辆用前照灯由形成近光束用配光图案的第一光源 单元和形成远光束用配光图案的第二光源单元构成。第一光源单元是聚光灯式的灯单元, 具备光源、椭圆系(会聚系)的反射体、灯罩和投影透镜。另外,第二光源单元是聚光灯式 的灯单元,具备光源、椭圆系(会聚系)的反射体和投影透镜。以下对现有的车辆用前照灯 的作用进行说明。若点亮第一光源单元的光源,则来自光源的光由反射体反射,反射光的一 部分被灯罩截止,形成具有倾斜遮断线以及水平遮断线的配光图案、即近光束用配光图案, 近光束用配光图案从投影透镜上下左右反转地被照射(投影)到车辆的前方。另外,若点 亮第二光源单元的光源,则来自光源的光由反射体反射,反射光作为远光束用配光图案从 投影透镜上下左右反转地被照射(投影)到车辆的前方。 然而,现有的车辆用前照灯包括具备光源、反射体、灯罩和投影透镜的第一光源 单元;以及具备光源、反射体和投影透镜的第二光源单元。因此,现有的车辆用前照灯部件 数量较多,而且需要远光束用配光图案用的第二光源单元,由此在小型化、轻量化、节电化、 低成本化方面存在问题。另外,现有的车辆用前照灯为了得到白天行车灯用配光图案,除了 第一光源单元和第二光源单元之外,还需要具备光源、反射体、灯罩和投影透镜的第三光源 单元。因此,现有的车辆用前照灯为了得到白天行车灯用配光图案,在进一步小型化、轻量 化、节电化、低成本化方面存在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点在于,在现有的车辆用前照灯中,由于需要远光束用配光图案用的第二光源单元,因此在小型化、轻量化、节电化、低成本化方面存在问题。本专利技术(方案一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具备具有反射面的固定反射体;具有反射面的可动反射体;具有发光芯片的半导体型光源;绕通过发光芯片的中心或其附近的水平轴可旋转地安装可动反射体的支架;以及使可动反射体绕水平轴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之间转动的驱动装置,固定反射体的反射面由形成近光束用配光图案的近光束用反射面、和形成远光束用配光图案或白天行车灯用配光图案的远光束兼白天行车灯用反射面构成,可动反射体的反射面由形成远光束用配光图案或白天行车灯用配光图案的远光束兼白天行车灯用反射面构成,可动反射体位于第一位置时,从发光芯片向固定反射体的远光束兼白天行车灯用反射面放射的光、或者由固定反射体的远光束兼白天行车灯用反射面反射的反射光被可动反射体遮蔽,而且,由固定反射体的近光束用反射面反射的反射光作为近光束用配光图案被照射到车辆的前方,可动反射体位于第二位置时,由可动反射体的 远光束兼白天行车灯用反射面反射的反射光、以及由固定反射体的远光束兼白天行车灯用 反射面反射的反射光、以及由固定反射体的近光束用反射面反射的反射光作为远光束用配 光图案分别被照射到车辆的前方,可动反射体位于第三位置时,由可动反射体的远光束兼 白天行车灯用反射面反射的反射光、以及由固定反射体的远光束兼白天行车灯用反射面反 射的反射光、以及由固定反射体的近光束用反射面反射的反射光作为白天行车灯用配光图 案分别被照射到车辆的前方。 另外,本专利技术(方案二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近光束用配光图案是以拐点为边界在 行驶车线侧具有倾斜遮断线而且在对向车线侧具有水平遮断线的配光图案,固定反射体的 反射面以及可动反射体的反射面由抛物线系的自由曲面构成,半导体型光源的发光芯片呈 平面矩形形状,发光芯片的中心位于固定反射体的反射面以及可动反射体的反射面的基准 焦点或其附近,而且位于固定反射体的反射面以及可动反射体的反射面的基准光轴上,发 光芯片的发光面朝向铅垂轴方向,发光芯片的长边平行于基准光轴以及与铅垂轴正交的水 平轴,近光束用反射面由沿铅垂方向被分割的中央部的第一反射面以及第二反射面和端部 的第三反射面构成,第一反射面是由以如下方式对发光芯片的反射图像进行配光控制的自 由曲面构成的反射面,即、发光芯片的反射图像不会从倾斜遮断线以及水平遮断线突出,而 且发光芯片的反射图像的一部分与倾斜遮断线以及水平遮断线大致相接,第二反射面是由 以如下方式对发光芯片的反射图像进行配光控制的自由曲面构成的反射面,B卩、发光芯片 的反射图像不会从倾斜遮断线以及水平遮断线突出,而且发光芯片的反射图像的一部分与 倾斜遮断线以及水平遮断线大致相接,另外,发光芯片的反射图像组的密度比第一反射面 形成的发光芯片的反射图像组的密度低,而且发光芯片的反射图像组含有第一反射面形成 的发光芯片的反射图像组,第三反射面是由以如下方式对发光芯片的反射图像进行配光控 制的自由曲面构成的反射面,即、发光芯片的反射图像被大致容纳在配光图案内,并且发光 芯片的反射图像组的密度比第一反射面及第二反射面形成的发光芯片的反射图像组的密 度低,而且发光芯片的反射图像组含有第一反射面及第二反射面形成的发光芯片的反射图 像组。 再有,本专利技术(方案三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固定反射体呈大致旋转抛物面形状, 固定反射体的开口部的大小为直径大约120mm以下,比位于第二位置以及第三位置时的可 动反射体的开口部的大小大,固定反射体的反射面的基准焦点在基准光轴上,且位于从发 光芯片的中心至发光芯片的后方侧的长边之间, 固定反射体的上述反射面的基准焦点距离为大约10 18mm,比可动反射体的反 射面的基准焦点距离大,第一反射面以及第二反射面在从发光芯片的中心经度角为±大 约40°以内的范围,设置在相当于可得到相对屏幕水平线的倾斜度为在上述倾斜遮断线的 倾斜角度上增加了大约5。的角度以内的反射图像的范围,而且,上述发光芯片的能量分布 中的高能量的范围内。 另外,本专利技术(方案四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固定反射体的反射面以及可动反射体 的反射面以及半导体型光源配置成,发光芯片的发光面为铅垂方向的向上的上侧单元、和 发光芯片的发光面为铅垂方向的向下的下侧单元成为点对称的状态。 另外,本专利技术(方案五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具备减光控制部,该减光控制部使可动反射体位于第三位置时的从半导体型光源的发光芯片放射的光相对于可动反射体位于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时的从半导体型光源的发光芯片放射的光减少。 本专利技术的效果如下。 本专利技术(方案一的专利技术)的车辆用前照灯,通过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机构,若可动 反射体位于第一位置时,使半导体型光源的发光芯片点亮发光,则从发光芯片放射的光由 固定反射体的近光束用反射面反射,并且该反射光作为近光束用配光图案被照射到车辆的 前方。另外,若可动反射体位于第二位置时,使半导体型光源的发光芯片点亮发光,则从发 光芯片放射的光分别由可动反射体的远光束兼白天行车灯用反射面以及固定反射体的远 光束兼白天行车灯用反射面以及近光束用反射面反射,并且该反射光作为远光束用配光图 案被照射到车辆的前方。再有,若可动反射体位于第三位置时,使半导体型光源的发光芯片 点亮发光,则从发光芯片放射的光分别由可动反射体的远光束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用前照灯,切换近光束用配光图案和远光束用配光图案与白天行车灯用配光图案并向车辆的前方照射,其特征在于,  具备:具有由抛物线系的自由曲面构成的反射面的固定反射体;具有由抛物线系的自由曲面构成的反射面的可动反射体;具有发光芯片的半导体型光源;绕通过上述发光芯片的中心或其附近的水平轴可旋转地安装上述可动反射体的支架;以及使上述可动反射体绕上述水平轴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及第三位置之间旋转的驱动装置,  上述固定反射体的上述反射面的基准焦点与上述可动反射体的上述反射面的基准焦点一致或基本一致,而且位于上述发光芯片的中心或其附近,  上述固定反射体的上述反射面的基准光轴与上述可动反射体的上述反射面的基准光轴一致或基本一致,而且与上述水平轴正交,并且通过上述发光芯片的中心或其附近,  上述固定反射体的上述反射面的面积比上述可动反射体的上述反射面的面积大,  上述固定反射体的上述反射面的基准焦点距离比上述可动反射体的上述反射面的基准焦点距离大,  上述固定反射体的上述反射面由形成上述近光束用配光图案的近光束用反射面和形成上述远光束用配光图案或上述白天行车灯用配光图案的远光束兼白天行车灯用反射面构成,  上述可动反射体的上述反射面由形成上述远光束用配光图案或上述白天行车灯用配光图案的远光束兼白天行车灯用反射面构成,  上述可动反射体位于上述第一位置时,从上述发光芯片向上述固定反射体的上述远光束兼白天行车灯用反射面放射的光、或者由上述固定反射体的上述远光束兼白天行车灯用反射面反射的反射光被上述可动反射体遮蔽,而且,由上述固定反射体的上述近光束用反射面反射的反射光作为上述近光束用配光图案被照射到车辆的前方,  上述可动反射体位于上述第二位置时,由上述可动反射体的上述远光束兼白天行车灯用反射面反射的反射光、以及由上述固定反射体的上述远光束兼白天行车灯用反射面反射的反射光、以及由上述固定反射体的上述近光束用反射面反射的反射光作为上述远光束用配光图案分别被照射到车辆的前方,  上述可动反射体位于上述第三位置时,由上述可动反射体的上述远光束兼白天行车灯用反射面反射的反射光、以及由上述固定反射体的上述远光束兼白天行车灯用反射面反射的反射光、以及由上述固定反射体的上述近光束用反射面反射的反射光作为上述白天行车灯用配光图案分别被照射到车辆的前方。...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9-1-30 2009-019848一种车辆用前照灯,切换近光束用配光图案和远光束用配光图案与白天行车灯用配光图案并向车辆的前方照射,其特征在于,具备具有由抛物线系的自由曲面构成的反射面的固定反射体;具有由抛物线系的自由曲面构成的反射面的可动反射体;具有发光芯片的半导体型光源;绕通过上述发光芯片的中心或其附近的水平轴可旋转地安装上述可动反射体的支架;以及使上述可动反射体绕上述水平轴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及第三位置之间旋转的驱动装置,上述固定反射体的上述反射面的基准焦点与上述可动反射体的上述反射面的基准焦点一致或基本一致,而且位于上述发光芯片的中心或其附近,上述固定反射体的上述反射面的基准光轴与上述可动反射体的上述反射面的基准光轴一致或基本一致,而且与上述水平轴正交,并且通过上述发光芯片的中心或其附近,上述固定反射体的上述反射面的面积比上述可动反射体的上述反射面的面积大,上述固定反射体的上述反射面的基准焦点距离比上述可动反射体的上述反射面的基准焦点距离大,上述固定反射体的上述反射面由形成上述近光束用配光图案的近光束用反射面和形成上述远光束用配光图案或上述白天行车灯用配光图案的远光束兼白天行车灯用反射面构成,上述可动反射体的上述反射面由形成上述远光束用配光图案或上述白天行车灯用配光图案的远光束兼白天行车灯用反射面构成,上述可动反射体位于上述第一位置时,从上述发光芯片向上述固定反射体的上述远光束兼白天行车灯用反射面放射的光、或者由上述固定反射体的上述远光束兼白天行车灯用反射面反射的反射光被上述可动反射体遮蔽,而且,由上述固定反射体的上述近光束用反射面反射的反射光作为上述近光束用配光图案被照射到车辆的前方,上述可动反射体位于上述第二位置时,由上述可动反射体的上述远光束兼白天行车灯用反射面反射的反射光、以及由上述固定反射体的上述远光束兼白天行车灯用反射面反射的反射光、以及由上述固定反射体的上述近光束用反射面反射的反射光作为上述远光束用配光图案分别被照射到车辆的前方,上述可动反射体位于上述第三位置时,由上述可动反射体的上述远光束兼白天行车灯用反射面反射的反射光、以及由上述固定反射体的上述远光束兼白天行车灯用反射面反射的反射光、以及由上述固定反射体的上述近光束用反射面反射的反射光作为上述白天行车灯用配光图案分别被照射到车辆的前方。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前照灯,其特征在于,上述近光束用配光图案是以拐点为边界,在行驶车线侧具有倾斜遮断线,而且在对向 车线侧具有水平遮断线的配光图案, 上述发光芯片呈平面矩形形状,上述发光芯片的发光面朝向与上述基准光轴以及上述水平轴正交的铅垂轴方向, 上述发光芯片的长边与上述水平轴平行,上述近光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久保泰宏安部俊也
申请(专利权)人:市光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