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转梁式悬架系统的轴架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29250 阅读:2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扭转梁式悬架系统的轴架,其被限定在拖臂的端部上,从而连接至安装有车轮和轮胎的轮毂组件,该轴架可以包括:第一内部支架,其焊接至拖臂的上部部件的端部的内侧和外侧;第二内部支架,其焊接至拖臂的下部部件的端部的内侧和外侧;外部支架,其连接至第一内部支架和第二内部支架,从而同第一内部支架和第二内部支架一起与轮毂组件相接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扭转梁式悬架系统。更特别地,本专利技术涉及一 种扭转梁式悬架系统的轴架,在其结构中拖臂的焊接长度被增大。
技术介绍
—般地,尽管扭转梁式悬架系统在设计方面部件简单且性能有 限,但是与较低的生产成本和较轻的质量相比它具有较高的驾驶稳定 性,从而它能够主要应用于小型汽车和中型汽车中。 如图6所示,在扭转梁式悬架系统中,扭转梁101布置在车身 的水平方向上,与轴架103安装在一起的拖臂105分别焊接至扭转梁 101的两侧。此外,安装衬套107构造在拖臂105的前端以与车身连接,并 且弹簧座109和减振销111安装在拖臂105的中部和后部,弹簧113 安装在弹簧座109上,减振器115连接至减振销111。 根据传统技术,车轮根据在扭转梁式悬架系统的中间的扭转梁 101的扭转变形移动,车轮通过扭转梁101的变形、拖臂105的位置和 安装衬套107的特性而发生前束。此处,轴架103构造在拖臂105的端部上,以连接至轮毂组件(未 示出),车轮和轮胎安装在该轮毂组件上。如图7所示,轴架103具有厚度大约为10mm的平板形状以焊 接至拖臂105的端部,并且它通过诸如螺栓的固定构件连结至轮毂组 件(未示出)。然而,如图8所示,在根据传统技术的扭转梁式悬架系统的轴 架103中,焊接部分(A)在拖臂105的外表面上沿着端部圆周而形成, 从而不能在拖臂105中实现足够的焊接长度并且削弱了焊接部分的耐 久性。为了避免上述问题,在传统技术中,通过增大轴架103的尺寸而加强轴架103的刚度,从而增大了整个悬架系统的重量。本专利技术背景部分公开的上述信息仅仅用来增加对本专利技术总体背景的理解,其不应作为该信息构成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已经公知的现有技术的确认和任何形式的建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各个方面涉及提供一种扭转梁式悬架系统的轴架,其具有增加了的拖臂的焊接长度从而改进了其耐久性的优点。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中,扭转梁式悬架系统的轴架被限定在拖臂的端部上,从而连接至安装有车轮和轮胎的轮毂组件,该轴架可以包括第一内部支架,其焊接至拖臂的上部部件的端部的内侧和外侧;第二内部支架,其焊接至拖臂的下部部件的端部的内侧和外侧;外部支架,其连接至第一内部支架和第二内部支架,从而同第一内部支架和第二内部支架一起与轮毂组件相接合。拖臂的上部部件和下部部件可以一体地形成。多个螺栓接合孔可以在第一内部支架和第二内部支架以及外部支架中形成。第一内部支架和第二内部支架与外部支架可以相互焊接。 第一凹槽可以在对应于拖臂的上部部件的端部的第一内部支架 中形成;第二凹槽在对应于所述拖臂的下部部件的端部的第二内部支 架中形成;其中通孔对应于分别在第一内部支架和第二内部支架中形 成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而在外部支架中形成,其中外部支架与第一 内部支架和第二内部支架沿着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以及通孔的内边缘 相互焊接,并且其中外部支架与第一内部支架和第二内部支架沿着第 一内部支架和第二内部支架以及外部支架的外边缘相互焊接。 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中,外部支架与第一内部支架和第二内部支架沿第一内部支架和第二内部支架以及外部支架的外边缘相互焊 接。如上所述,在如上述所构造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各个方面的扭转梁 式悬架系统的轴架中,第一内部支架和第二内部支架分别固定至拖臂 的端部的上部和下部,拖臂的内侧和外侧受到焊接,并且车毂组件通 过螺栓固定至外部支架和内部支架上,从而增大了拖臂的焊接长度以 改进整个轴架的耐久性。并且,与传统技术不同,通过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各个方面中的第一内部支架和第二内部支架的焊接结构,整个轴架的尺寸没有增大以加强其耐久性,从而避免了增大整个悬架系统的重量。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和装置具有其它特征和优点,这些特征和优点可以从结合在本申请文件中的附图以及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变得显而易见,并在其中进行更加详细的阐述,其中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原理。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的扭转梁式悬架系统的轴架 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示出了图1的组装状态的剖视图。图3A至3C是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的扭转梁式悬架系统 的轴架的第一内部支架的焊接部分的立体图。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的扭转梁式悬架系统的轴架的立体 图。图5是图4的剖视图。图6是示出了传统的扭转梁式悬架系统的立体图。图7和图8是示出了传统的应用于悬架系统的轴架部分的立体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将详细参考本专利技术的不同实施例,本专利技术的实例在附图中 示出并在下面进行描述。虽然结合示例性实施例描述本专利技术,但应了解该描述不是旨在将本专利技术限制于那些示例性实施例。相反地,本发 明旨在不仅仅覆盖示例性实施例,还覆盖可以包括在由所附权利要求 所限定的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里的各种替代、改进、等效结构以及其 它实施例。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各个实施例的扭转梁式悬架系统 的轴架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示出了图1的组装状态的剖视图。 根据附图,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各个实施例的扭转梁式悬架系统的轴 架100构造在拖臂10的端部以与轮毂组件接合,拖臂10焊接至扭转 梁的端部,车轮和轮胎连结至该轮毂组件上。此处,拖臂10包括上部部件11和下部部件12,并且上部部件 11和下部部件12相互焊接。在扭转梁式悬架系统中,其它构成元件在传统技术中被描述, 因此这些元件的详细描述将被省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各个实施例的扭转梁式悬架系统的轴架100的结 构为使拖臂10的端部的焊接长度增大,从而焊接部分的耐久性能够 被最大化。为了实现这个目的,扭转梁式悬架系统的轴架IOO基本上包括 第一内部支架30、第二内部支架50和外部支架70,下文对这些支架 进行详细地描述。在各个实施例中,第一内部支架30焊接至拖臂IO的端部的上 部,即上部部件ll的端部。如图3A和图3B所示,在这种情况下,上部部件11的内侧和 外侧被焊接从而将第一内部支架30固定至上部部件11。 也就是说,参考图3A,上部部件11的内侧通过第一焊接部分 31连接至第一内部支架30,参考图3B,上部部件ll的外侧通过第二 焊接部分32连接至第一内部支架30。在各个实施例中,第二内部支架50焊接至拖臂IO的端部的下 部,即下部部件12的端部。在这种情况下,如图3B和图3C所述,下部部件12的内侧和外侧被焊接从而将第二内部支架50固定至下部部件12。也就是说,参考图3C,第二内部支架50和下部部件12的内侧通过第三焊接部分51连接,参考图3B,第二内部支架50和下部部件 12的外侧通过第四焊接部分52连接。此处,参考图1和图2,在如上所述的第一内部支架30和第二 内部支架50中,形成有第一螺栓接合孔41和61,以使螺栓B插入该 第一螺栓接合孔中。此外,根据传统技术,在各个实施例中如果轴架的厚度是 10t(mm),则需要第一内部支架30和第二内部支架50的厚度分别为 5t(mm)。在各个实施例中,外部支架70具有单一主体结构,该结构与整体形成的第一内部支架30和第二内部支架50 —致。外部支架70与第一 内部支架30和第二内部支架50紧密地接触以通过螺栓B与第一内部支架30和第二内部支架50 —起固定至轮毂组件20。为了实现该目的,第二螺栓接合孔81在外部支架70中形成, 对应于第一内部支架30和第二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扭转梁式悬架系统的轴架,其被限定在拖臂的端部上,从而连接至安装有车轮和轮胎的轮毂组件,该轴架包括: 第一内部支架,其焊接至拖臂的上部部件的端部的内侧和外侧; 第二内部支架,其焊接至拖臂的下部部件的端部的内侧和外侧; 外 部支架,其连接至第一内部支架和第二内部支架,从而同第一内部支架和第二内部支架一起与轮毂组件相接合。

【技术特征摘要】
KR 2008-7-25 10-2008-00732361、一种扭转梁式悬架系统的轴架,其被限定在拖臂的端部上,从而连接至安装有车轮和轮胎的轮毂组件,该轴架包括第一内部支架,其焊接至拖臂的上部部件的端部的内侧和外侧;第二内部支架,其焊接至拖臂的下部部件的端部的内侧和外侧;外部支架,其连接至第一内部支架和第二内部支架,从而同第一内部支架和第二内部支架一起与轮毂组件相接合。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轴架,其中拖臂的上部部件和下部部件一 体地形成。3、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轴架,其中多个螺栓接合孔在第一内部支 架和第二内部支架以及外部支架中形成。4、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轴架,其中第一内部支架和第二内部支架 与外部支架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原在
申请(专利权)人: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