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速风筒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92241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42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高速风筒电机,其包括转子组件、叶轮、涵道风筒和定子组件,所述叶轮、所述涵道风筒和所述定子组件均与所述转子组件连接,所述定子组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涵道风筒内,所述叶轮位于所述涵道风筒内的中部,所述涵道风筒在所述叶轮的两边分别设有进风道和出风道。本申请具有增加叶轮的安全性,且改善风筒电机出风的稳定性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电机技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速风筒电机


技术介绍

1、电机是指依据电磁感应定律实现电能转换或传递的一种电磁装置,它的主要作用是产生驱动转矩,作为用电器或各种机械的动力源,风筒电机通过转矩转动带动叶轮转动,进而形成简易的吹风装置。

2、现有技术的叶轮往往设置在通风电机的端部,为了增加叶轮的安全性,且改善风筒电机出风的稳定性,我们提出一种高速风筒电机。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增加叶轮的安全性,且改善定子组件的散热效率,本申请提供一种高速风筒电机。

2、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高速风筒电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高速风筒电机,包括转子组件、叶轮、涵道风筒和定子组件,所述叶轮、所述涵道风筒和所述定子组件均与所述转子组件连接,所述定子组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涵道风筒内,所述叶轮位于所述涵道风筒内的中部,所述涵道风筒在所述叶轮的两边分别设有进风道和出风道。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叶轮转动使得空气从进风道进入,并通过涵道风筒的出风道出去,叶轮处于涵道风筒的内部,叶轮自身的安全性得以保障,且外界也不会被叶轮转动伤害到,叶轮的风力稳定地全部从出风道流出,保证了叶轮出风的集中性和稳定性。

5、优选的,所述转子组件包括转子主轴和轴承,所述叶轮设置在所述转子主轴的一端,所述转子主轴的另一端设置有转子,所述轴承设置在所述转子主轴的中部,所述涵道风筒包括前涵道风筒和后涵道风筒,所述后涵道风筒内设置有轴承安装管,所述轴承与所述轴承安装管连接,所述转子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定子组件内,所述进风道为所述定子组件的外周壁与所述后涵道风筒的内周壁之间,所述前涵道风筒与所述后涵道风筒近所述叶轮的一端连接,空气从定子组件流过时,带走了部分定子组件产生的热量,有利于定子组件的安全和长时间的工作。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子组件驱动转子和转子主轴转动,转子主轴带动叶轮转动,前涵道风筒和后涵道风筒的分开增加安装的便捷性,且有利于紧凑高速风筒电机的内部,后涵道风筒保护转子组件并提供风道,前涵道风筒提供出风道。

7、优选的,所述前涵道风筒包括前涵道外壳和前涵道内壳,所述前涵道外壳为圆筒状,所述前涵道内壳为圆柱,所述出风道为所述前涵道外壳与所述前涵道内壳之间的通道。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通过外涵道内壳提供出风道的路径,有利于出风的集中性和稳定性。

9、优选的,所述前涵道内壳在靠近所述叶轮的一端开设有沉孔。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降低前涵道风筒的整体重量,进而降低整个高速风筒电机的重量,增减高速风筒电机的便携性。

11、优选的,所述涵道风筒的周侧开设有多个开口。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开口在进风道供风不力的情况下,稳定快捷地供给空气给叶轮,进而使得叶轮稳定吹风。

13、优选的,所述叶轮包括叶片,所述出风道的径向截面形状相等于所述叶片旋转扫过的面积。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叶片旋转扫过的面积即为出风面积,既将风力高效利用,合适的出风面积又能确保出风的风速。

15、优选的,所述轴承包括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所述第一轴承与所述第二轴承分别位于所述轴承安装管内的两端。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便于确认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与轴承安装管的安装位置,增加组装的便捷性。

17、优选的,所述前涵道风筒与所述后涵道风筒可拆卸。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通过拆卸前涵道风筒使得叶轮在中部的高速风筒电机变成叶轮在端部的风筒电机,便于针对特殊需要进行供给,且拆卸掉前涵道风筒后,风筒电机的体积和质量均进一步减小,使得高速风筒电机具有更强的普适性了。

19、优选的,所述转子主轴在所述定子组件与所述轴承之间设置有轴套。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轴套稳定定子组件与轴承之间的轴向位置关系,增加高速风筒电机内部的稳定性。

21、优选的,所述定子组件在远离所述叶轮的一端设置有pcb板。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空气从定子组件到叶轮的过程中,pcb板增加吹风中的离子含量,使得高速风筒电机吹出的风更有利人类。

23、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叶轮转动使得空气从进风道进入,并通过涵道风筒的出风道出去,叶轮处于涵道风筒的内部,叶轮自身的安全性得以保障,且外界也不会被叶轮转动伤害到,叶轮的风力稳定地全部从出风道流出,保证了叶轮出风的集中性和稳定性;

25、2.开口在进风道供风不力的情况下,稳定快捷地供给空气给叶轮。进而使得叶轮稳定吹风;

26、3.出风道的径向截面形状相等于叶片旋转扫过的面积,使得叶片旋转扫过的面积即为出风面积,既将风力高效利用,合适的出风面积又能确保出风的风速;

27、4.空气从定子组件到叶轮的过程中,pcb板增加吹风中的离子含量,使得高速风筒电机吹出的风更有利人类。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速风筒电机,包括转子组件(1)、叶轮(2)、涵道风筒(3)和定子组件(4),所述叶轮(2)、所述涵道风筒(3)和所述定子组件(4)均与所述转子组件(1)连接,所述定子组件(4)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涵道风筒(3)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2)位于所述涵道风筒(3)内的中部,所述涵道风筒(3)在所述叶轮(2)的两边分别设有进风道(5)和出风道(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风筒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组件(1)包括转子主轴(7)和轴承(8),所述叶轮(2)设置在所述转子主轴(7)的一端,所述转子主轴(7)的另一端设置有转子(9),所述轴承(8)设置在所述转子主轴(7)的中部,所述涵道风筒(3)包括前涵道风筒(10)和后涵道风筒(11),所述后涵道风筒(11)内设置有轴承安装管(13),所述轴承(8)与所述轴承安装管(13)连接,所述转子(9)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定子组件(4)内,所述进风道(5)为所述定子组件(4)的外周壁与所述后涵道风筒(11)的内周壁之间的通道,所述前涵道风筒(10)与所述后涵道风筒(11)近所述叶轮(2)的一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速风筒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涵道风筒(10)包括前涵道外壳(12)和前涵道内壳(14),所述前涵道外壳(12)为圆筒状,所述前涵道内壳(14)为圆柱,所述出风道(6)为所述前涵道外壳(12)与所述前涵道内壳(14)之间的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速风筒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涵道内壳(14)在靠近所述叶轮(2)的一端开设有沉孔(1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风筒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涵道风筒(3)的周侧开设有多个开口(1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风筒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2)包括叶片(17),所述出风道(6)的径向截面形状相等于所述叶片(17)旋转扫过的面积。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速风筒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8)包括第一轴承(18)和第二轴承(19),所述第一轴承(18)与所述第二轴承(19)分别位于所述轴承安装管(13)内的两端。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速风筒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涵道风筒(10)与所述后涵道风筒(11)可拆卸。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速风筒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主轴(7)在所述转子(9)与所述轴承(8)之间设置有轴套(20)。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风筒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组件(4)在远离所述叶轮(2)的一端设置有PCB板(21)。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速风筒电机,包括转子组件(1)、叶轮(2)、涵道风筒(3)和定子组件(4),所述叶轮(2)、所述涵道风筒(3)和所述定子组件(4)均与所述转子组件(1)连接,所述定子组件(4)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涵道风筒(3)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2)位于所述涵道风筒(3)内的中部,所述涵道风筒(3)在所述叶轮(2)的两边分别设有进风道(5)和出风道(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风筒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组件(1)包括转子主轴(7)和轴承(8),所述叶轮(2)设置在所述转子主轴(7)的一端,所述转子主轴(7)的另一端设置有转子(9),所述轴承(8)设置在所述转子主轴(7)的中部,所述涵道风筒(3)包括前涵道风筒(10)和后涵道风筒(11),所述后涵道风筒(11)内设置有轴承安装管(13),所述轴承(8)与所述轴承安装管(13)连接,所述转子(9)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定子组件(4)内,所述进风道(5)为所述定子组件(4)的外周壁与所述后涵道风筒(11)的内周壁之间的通道,所述前涵道风筒(10)与所述后涵道风筒(11)近所述叶轮(2)的一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速风筒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涵道风筒(10)包括前涵道外壳(12)和前涵道内壳(14),所述前涵道外壳(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爱爱林长飞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汇芯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